独眼状元对联,乾隆出上联独眼岂能登榜首

执掌国家一甲子、写诗过一万的乾隆皇帝,不但自己是各种花式风流,身边也多为饱学儒士、能干良臣。

号称是“满洲第一美男子”的和珅自不必说,就算是被称为刘罗锅的刘庸,也是方面大耳,模样周正得很。

只不过因为常年公务劳累,有些驼背而已。

饶舌不已的纪晓岚更是身材壮硕,只不过肤色有点黑。

然而乾隆却在古稀之时,亲自点取了一位探花郎,这位探花郎还居然是一个独眼龙,只有一只眼睛是好使的。

据说乾隆和独眼书生还有一番“较量”,当然是乾隆先发难,暗嘲这位身体有缺陷的进士“独眼岂能登金榜”。

而独眼才子不得已下进行了反击自保,给出的下联是相当的精彩,最后成就了一段佳话。

金殿巧联句登高探花归

1789年,一生风流的乾隆已是78岁的高龄。

当然,这离他退休当太上皇还有7年之年久。

而这时候,却有一个年仅28岁的青年进入了乾隆的视野。

这个人名叫刘凤诰,小时候因为淘气弄瞎了一只眼睛,因而是一个独眼青年。

刘凤诰是江西萍乡人,生而聪颖,从16岁开始加入以进士为终极目标的考试大军。

他一路闯关乡试、会试,最后进入殿试,用了12年的时间,走到了乾隆乾隆的面前。

由此足可以看出刘凤诰的强悍实力,因为古代曾有“五十少进士”之说,相对而言,仅仅28岁的刘凤诰简直就是一个“鲜炸童子鸡”。

进士最后一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当乾隆看到刘凤诰的试卷时,被他那一手极佳的书法给吸引了。

他认为写出如此有风骨字体的人,一定也是风流倜傥,于是就特别关注了刘凤诰。

说刘凤诰字写得好,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当他参加一次考试时,因为眼神不好使,考试超时了。

主考官看到他的字体别具一格,极为爱惜他的才学,因而特别准许单独点上一支蜡烛照明。

而刘凤诰不负期望,果然写出了一篇上佳的文章。

最开始,乾隆不知道刘凤诰有身体残疾。

当他亲自接见进士,看到刘凤诰那毫无神采的一只眼时,就有些心情不爽。

乾隆虽然有点老了,但是爱美之心依然不减,他当下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冲口就讽刺道:“独目岂登能金榜”。

这句话可以当作是乾隆出的上联,也可以当作是乾隆对刘凤诰未来身份的判定。

刘凤诰当然不想让自己二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之功就此打了水漂,于是他稍一沉吟,妙对下联犀利反击:“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一听立时有些惊讶,这个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寓意非凡。

这人能够进入进士行列,肚里确实有些料。

但是乾隆还不想罢休,他由眼睛联想到星星,又出了一个关于星宿的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子?”

这个意思就更深刻了,潜台词就是你能耐有多大,还能上天摘星星不成。

这是想要进一步打击刘凤诰的自尊心,而且也想要再看看他的斤两

这时候,刘凤诰已经明白乾隆对自己缺只眼睛有意见了,于是当即回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这个下联就更有意思了,刘凤诰就是明着告诉乾隆:状元、榜眼你随便定,我也不争不抢,随您心思来,但是您总该赏我个探花当当吧!

乾隆一听,这个门生是真有才,而且性格也直爽,当仁不让认为自己足以进入前三之列。

于是乾隆一琢磨,真就点了刘凤诰的探花之位,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然而,这其中有多少真实性却有待探讨。

主要是殿试场合极为隆重,刘凤诰是否敢在这种时候放肆发言,是否敢于畅所欲言,后人绝对是存疑的。

历来“天心最难测”,皇帝可是想让谁上谁就能上,可是想让谁死谁也不得不死的。

在一定程度上说,刘凤诰这种几乎是明着要名次的作法,有很大可能是作死的前奏。

还有一个历史性的原因,那就是探花一词从唐朝时就有了。

但不是专指第三名进士,而是从考中的进士中,选取年轻英俊的人来担任。

年轻这一条,刘凤诰肯定是够格,但要说英俊,这就有点言不由衷了。

如果说一个瞎眼青年,独眼进士,能够称为英俊,实在是有点侮辱英俊这个词了。

然而刘凤诰还真的就被点为了探花,只能说是他的才学和书法得到了乾隆乾隆的认可,更大的可能是他的沉稳气度更让乾隆欣赏。

身残志坚屡遇恩人成“大器”

别看刘凤诰28岁高中进士,事实上,他的成功之路极为坎坷。

刘凤诰生父姓易,却是早在他出生前就死了。

他母亲是大着肚子改嫁一个姓刘的教书匠,之后在刘家生下的刘凤诰。

更悲惨在后面,四岁时刘凤诰母亲也因病去世了,于是他只剩下了一个后爸。

好在刘凤诰还有个亲舅舅,于是在1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舅舅家。

寄人篱下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但是没爹没妈的孩子一般都早慧。

刘凤诰一直牢牢记住母亲去世拉着他的手告诉他的话: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因而他一直极为刻苦地攻读诗书。

然而祸不单行,在刘凤诰12岁这年回到刘家继续生活读书,却因为和小伙伴玩耍时,让人误伤了眼睛,导致一只眼失明,这对于他是一个更大的打击。

从那以后刘凤诰就不再出去和人玩耍,而是一门心思地钻研学习。

好在后来开始时来运转,13岁这年,刘凤诰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蒋元益。

当时66岁的蒋元益到江西担任学政,他在巡视学校时发现刘凤诰特别有才华,于是就把他当亲孙子一样看待,亲自辅导他学习。

在蒋元益的亲自培养下,刘凤诰越发显露出过人的才华。

当蒋元益任期结束后,担心自己走了刘凤诰的才华受到埋没,于是就征得刘凤诰父亲的同意,将他带到京城继续攻读诗书。

甚至是退休返回家乡苏州时,蒋元益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刘凤诰的培养和供养。

就这样,刘凤诰在苏州的蒋家继续攻读了一年,于18岁那年考中了举人。

可以说,没有蒋元益,就没有刘凤诰的光明未来。

然而可能是恃才傲物,蒋元益一度都想将刘凤诰招为孙女婿。

可是有一次刘凤诰酒后却撒起了酒疯,把侍候他的仆人一顿臭骂。

可能蒋元益就此认为刘凤诰的德行不够,于是招婿的想法也从此终止。

后来当刘凤诰中了举人后,来了一个“善遣之”。

也就是好聚好散,不伤和气得分手了。

然而可能是刘凤诰的才情真的是太高了,不久后刘凤诰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李湖。

这时的李湖可是一个大官,时任广东巡抚。

中了举人的刘凤诰也就有了功名,他开始有资格与一帮才学人士诗文唱和,并与这些人结成了诗友。

其中,有一个人名叫侯苇原的人与他格外的友好。

说来也巧,后来侯苇原到广东三水县当县令,正是李湖的直接下属,虽然隔的层级有点多,差距有点大。

别看县令官职有点小,但是作为一方父母官,到地方上任时必须到巡抚衙门报道。

谁都不会想到,根本和刘凤诰没有任何关系的一次见面,竟然成为刘凤诰人生逆转的契机。

可能广东的天气太热,侯苇原在等候李湖召见时拿着扇子扇风。

结果上面刘凤诰题写的一首送别诗引起了李湖的注意,当然最先是那一笔铁划银钩的书法,触动了这位封疆大吏的心神。

当李湖拿过扇子仔细品味这首送别诗后,立即感到了一股高达八斗的才气,认为刘凤诰“大具器识”。

李湖不但让侯苇原将这把扇子留下,还直接让他联系刘凤诰,告诉他巡抚大人准备将小女儿嫁给他为妻。

这简直是奇闻一件,李湖就凭借一首诗一幅字,直接就认可了刘凤诰这个人。

而让不少文人感到振奋的是,刘凤诰用一首诗换来一位巡抚的千金,这不正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最真实写照么。

一时间,大江南北,又涌出了一大批到各处题诗的才子。

这个故事既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刘凤诰是真有才学。

当然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李湖慧眼识珠,人都没见过就敢于直接招为女婿,这种闻所未闻的事偏偏就真的发生了。

可谓是时也、运也、命也,对于刘凤诰来说当然是时来运转。

在巡抚岳父的支持下,刘凤诰开始衣食无忧地长住京城求学,最终成为一代探花郎。

先甜后苦的人生

刘凤诰中了探花后,最初的职务是翰林院编修。

在翰林院上了一年班后,就赶上乾隆八十大寿。

御览过众多大臣恭撰的颂词后,乾隆对刘凤诰青眼有加,赞其是“江西大器”。

赐给刘凤诰一件锦袍,第二年就把刘凤诰“超擢”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仅仅两年就走完了正常需要10年走的路。

入了乾隆乾隆的法眼的刘凤诰,上班第三年就当上了广西学政。

从北京去广西上任,正好路过江西。

然而有意思的是,刘凤诰却没有回到萍乡去看一眼家乡父老,而是从湖南的湘潭一路去了桂林上任。

自从16岁跟随蒋元益离开家乡,刘凤诰已经是15年没有回过家了。

这次他也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报告一下自己去广西任职这件事,就再没有下文了。

而等到刘凤诰在广西任职三年后,回京复命时,他仍然是没有回家乡看一眼。

二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个极为怪异而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

那时候还没有顺路探亲访友受限的规定,而且当官后光宗耀祖在古代社会几乎是人之常情,可是刘凤诰将这一切都抛在了脑后。

如果深挖根源的话,可能是跟刘凤诰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亲生父母都已不在,一个后爸看来关系也不是很亲近,反正是没有啥让他挂念的人在家乡。

但是不久后刘凤诰专程回了一趟家,而且一住就是三年。

原因是他老父亲于1796年去世了,按照规矩他需要回家守制丁忧。

刘凤诰虽然在亲情上有点寡情,但是官运却极好。

1799年他丁忧期满,而这一年乾隆也去世了。

于是回到京城的刘凤诰被嘉庆皇帝以侍读学士的身份,任命为《乾隆皇帝实录》的纂修官。

这是个肥缺,一般修先皇史的官员,干完活后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提升。

这一点,在刘凤诰身上更是体现得极为明显。

2年后,刚满不惑之年的刘凤诰就升为国子监祭酒。

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的校长,在当时也是一个相当清高的官职。

关键是刘凤诰太年轻了,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草根,12年间就升到了相当于副部级的高位。

老“泰山”虽然给力,但也没有借助多少,只能说他是真有才、真有命。

好事到此还没有完,依然是这一年,刘凤诰陪着嘉庆皇帝去给乾隆上坟。

刚走到乾隆的陵墓前,前方打了胜仗的捷报就千里飞报而至。

这个好消息来得太及时了,于是嘉庆就想着把它报告给乾隆“听听”,也就是要写入《上陵祝文》里。

这时候就显出刘凤诰的才情来了,他提笔立即写就二联。

嘉庆皇帝御览后极为满意,简直是绝妙好文,这是为现任皇帝在乾隆“面前”添彩的事,刘凤诰办得太漂亮了。

于是上完坟回宫后,嘉庆立即将刘凤诰升为太常寺卿,并大加赏赐。

随后,刘凤诰就被升为《乾隆皇帝实录》的副编纂,相当于副总编的身份。

这是皇帝心腹大臣才能担任的职务,这已经快赶上当年纪晓岚在文坛上的地位了。

作为一个当年还被乾隆调侃“独眼岂能登金榜”的穷进士,迅速跻身皇帝宠臣的行列,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既有刘凤诰的个人努力,也有嘉庆皇帝的喜欢偏向,这应该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好结果。

随后的发展就更为可观了,嘉庆帝给刘凤诰派了一个好差使,那就是到湖北和山东主持乡试。

这个差使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得个好名声。

按照规矩,那些考上的学子就都成为了刘凤诰的门生,可以说,刘凤诰立刻成为桃李无数的一代宗师。

另一个潜在的好处是,他可以心安理得的收取门生的孝敬,还一点都不违法。

可以说,刘凤诰立时就踏入了衣食无忧、“财富自由”的行列。

干完两任主考官后,刘凤诰又被嘉庆任命为山东学政,这下子刘凤诰有点挺不住了。

别看都是学政,当时的山东和广西却不是一个层级的。

如果说广西还属于“蛮荒之地”,那么山东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天花板”,在那当学政,那得多大的能力才敢干。

于是刘凤诰就上奏折推辞不敢当,可嘉庆皇帝还就认准了他。

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刘凤诰不但在山东学政位子上干得是风生水起,而且在济南还留下了一段佳话。

当时刚刚到任的山东巡抚铁保在大明湖设宴,为即将离任山东学政职务的刘凤诰送行。

刘凤诰是铁保的门生,两人有师生之谊,又有同僚之情。

酒过三巡,在大明湖畔住了三年的刘凤诰不禁诗性大发。

在夏日的荷花里,在氤氲的水汽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联就此滑出了刘凤诰的唇间。

此联一经书就,立即成为盖压济南的名联,使得泉城之名更胜。

可惜花无百日好,刘凤诰最后还是败在了德行上面,然后他的官运开始震荡。

在几年时间里,他是升了又降,然后过一段再升上去,可是不久又犯了错又降下来。

1808年,由于在浙江乡试监考时没有避嫌,后来还公然执法犯法,被震怒的嘉庆帝贬到黑龙江戍边,这一去就是风雪漫天的十年。

57岁时,刘凤诰终于被赦免回京,并被嘉庆帝起用为编修。

他的人生走了一个圆圈,几上几下,最终回到了起点。

1830年,七十岁的刘凤诰在扬州儿子家里走完了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路。

江西萍乡源陂刘氏宗祠悬挂了一副对联,对刘凤诰一生重大履历职务进行了概括:“宫保酬庸,吏、户、礼、兵卿贰;鼎魁通籍,楚、齐、吴、越文衡。”

也就是说,刘凤诰一生主要任过四个部的“副部长”,当了四个省主管文教的“副省长”,一辈子没有干过正部级,也算是一件趣事。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陈菲,刘凤诰与山东胜迹,春秋,2000(12);

[2] 梁申威,刘凤诰、赵慎畛对联赏析,对联,2009(1).

独眼状元对联,乾隆出上联独眼岂能登榜首

探花竟是独眼,乾隆有心劝退:独眼岂能登金榜,探花下联犀利反击

清朝始于1613年,到1912年终止,期间一共出过十二位皇帝,到“康雍乾”时期,清朝迎来空前绝后的太平盛世。

清高宗乾隆是个奇人,他这一生,爱好诗词创作,传闻他一生中,写下了4万多首诗词。

除了热爱写作,乾隆皇帝还十分醉心于对联创作,就连科举殿试这么严肃的场合,乾隆也忍不住出一个上联,让独眼探花郎对出下联。

乾隆皇帝本意是想要考察一番探花郎的知识储备,没想到却被探花郎刘凤诰犀利反击。

1760年,刘凤诰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一个落后贫穷的小山村里。

刘凤诰家境不好,父母靠务农换得一些柴米油盐,日子虽然艰苦,但有着父母的疼爱,刘凤诰的童年还算幸福美满。

但是天不遂人愿,在刘凤诰长到六岁的时候,一个噩耗降临在这户贫苦的家庭中,刘凤诰的母亲,因病丧命了。

母亲去世后,刘凤诰便和仅剩的家人相依为命,往后的生活是越来越艰难了。

但是日子再难,也困不住刘凤诰想要一飞冲天的决心,他自幼就明白,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加富足安定的生活,唯有读书这一条出路。

刘凤诰识字以后,经常是手不离卷,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从来都听他铿锵有力的读书声,还有背书时站得笔直的背影。

在那个年代,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经过科举考试,在乾隆四十四年,刘凤诰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于是满怀期待地参加了乡试。

刘凤诰从小就是个耳聪目明的孩子,他既刻苦,又勤奋,他多年寒窗苦读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刘凤诰把自己乡试中举的好消息告诉给家里人时,大家喜极而泣。

刘凤诰清楚地知道,乡试中举只是一块敲门砖,要想谋得官职,想要大有作为,还需要一路往上爬。

在之后的几年里,自然又是几年漫长的读书生涯,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参加春闱并成功考取贡士身份的刘凤诰,将要在下个月进入京城,参加当今天子主考的殿试。

他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太多年,激动和兴奋固然有,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时间磨砺而后的沉稳。

刘凤诰收拾好自己寥寥无几的行李,终于来到了所有读书人的最后一道关卡:殿试。

殿试的考场在皇宫里,届时有皇帝主考,其余的文武百官监考,如果考生考取了殿试前三名,分别会得到“状元、榜眼、探花”的一甲名次。

假如刘凤诰能够考上一甲,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进入翰林院做官的“通行令”。

所以这一次的殿试,对于刘凤诰来说,将成为改变他人生命运最重要的机会。

殿试很快开始了,刘凤诰深吸一口气,开始作答。

刘凤诰心中的知识储备如同大江大河滔滔不绝,只见他下笔游刃有余,脸上丝毫不见被难倒的慌张。

时间一点一滴,转瞬即逝,考场内响起考试结束的声音,负责收卷的监试大臣按照规矩一张张收卷,可是当他来到刘凤诰的身边时,他却头也不抬,仿佛身边没有站着一个准备收卷的监试大臣。

彼时已经时近黄昏,按律来说,不管考生有没有完成作答,都应该要交卷了,但是刘凤诰却表现的旁若无人,依旧专心致志地写着作文。

监试大臣催促了一声,刘凤诰恍若无觉,这就让监试大臣很尴尬了,一时之间,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只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了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常青向来是个惜才之人,常青走到刘凤诰身边,原本想让他交卷,眼神却瞥到他的卷面——刘凤诰写得一手好字,字迹风骨遒劲,力透纸背,很让常青满意。

出于对人才的怜惜之情,常青特别准许刘凤诰完成考试再走。

眼见太阳西沉,天色越来越暗,常青略一思忖,对宫人说道:“去点两盏灯来。”

就这样,借着常青特许的灯烛照明,刘凤诰终于完成了这一场殿试。

刘凤诰对常青千恩万谢,辞别之后,他从容地踏出了考场。

常青看着他的字迹,心想:此子或许大有作为。

不得不说,等待成绩的日子很令人焦虑,但刘凤诰该吃吃,该喝喝,丝毫不让坏心情影响生活。

经过文武百官的阅卷之后,刘凤诰的答卷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前十之中,但是此次排名并不意味着最终排名,因为这十份答卷将要送到养心殿当中,由乾隆皇帝亲自过目。

乾隆皇帝一一阅过,读到刘凤诰的答卷后,不禁多读了一会儿。

刘凤诰才学卓绝,胸中自有丘壑,乾隆皇帝沉吟一番,最终大手一挥,给刘凤诰定了探花的名次。

乾隆皇帝看着已经定好的一甲前三名,萌生了想要见一见他们的想法,于是将消息传达给大臣,大臣再通知拿了殿试前三名的三个人。

刘凤诰得知消息后,并不紧张,而是抬手整理了下自己仪容,以免面见天子的时候失礼。

等待的时间一晃而过,终于轮到刘凤诰了。

他进到大殿以后,先是恭恭敬敬地对乾隆皇帝跪行大礼,在没有得到皇帝命令以前,他是不能直视天颜也不能擅自起身。

乾隆皇帝看他礼数不错,遂说:“你起身吧。”

刘凤诰这才起身。

依照流程,乾隆皇帝先是询问了一些有关才学方面的知识,刘凤诰对答如流,这让乾隆皇帝很是满意。

两人越聊越多,这个时候,乾隆皇帝随意瞥过刘凤诰,登时愣住了。

“独眼”探花智对乾隆皇帝

“这人眼睛怎么生得那么奇怪?”

乾隆皇帝仔细看着刘凤诰,刘凤诰长相端正,虽然不是一等一的俊秀青年,却也干净整洁——除了他那只眼睛。

原来,刘凤诰小时候遭受过一场意外,导致自己的一只眼睛落下了眼疾,所以他只有一只眼睛是完好无缺的,另一只眼睛则是看不清任何事物的。

眼见乾隆皇帝不再说话,反而是打量着自己,刘凤诰明白对方在打量什么,他并不为此感到难受或难堪,反而是不动声色地承受着乾隆皇帝的目光。

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乾隆皇帝可能有一些“颜控”,因为他在心里想到:如果录取了刘凤诰,以后朕看见他这只独眼,心里实在难受;如果不录取他,恐怕大家都会知道原因,以后传出来,只说朕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那可不好了。

两人迎来一阵诡异的沉默,这时候,乾隆皇帝忽然计上心头,他清了清嗓音,对刘凤诰说:“朕见你的答卷还算不错,不过,朕要亲自考一考你,看你是否有真才实学。”

乾隆皇帝看着他说道:“如果你答得出来,朕便按照先前决定那般,把这个探花郎的位置给你;如果你答不出来,可见并没有读过多少书。”

刘凤诰的心思没有那么多,只觉得皇帝要考验自己,乃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他向来自持才学深厚,所以并不害怕,只恭敬地回答:“但请陛下出题。”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酷爱对对联,于是他爽快念出一副上联:“独眼不能登金榜”。

如果有人在现场,恐怕会大惊失色。

乾隆皇帝这幅上联,明摆是在挖苦刘凤诰。

刘凤诰生有眼疾,一个患有眼疾的人,怎么能登上朝廷?实在有失体统。

但是刘凤诰的神情没有因为乾隆皇帝这句话而有所变化,他依然是那副超脱万物的淡定模样,信口对出下联。

“半月依旧照乾坤。”

既然乾隆说他是“独眼”,那刘凤诰就自夸为“半月”。

哪怕月亮只有半轮,也能够照亮一方之地;就算一个人是独眼,可他怀有真才实学,一样能为国家效力。

听完刘凤诰的下联,乾隆皇帝登时气笑了,原本想要打压一下刘凤诰,不曾想,被刘凤诰反将一军。

乾隆皇帝笑着说:“对的不错,但是口气不小。朕再出一副对联,你若是依旧能对的出来,朕便一言既出,探花的位置除了你不会再有旁人。”

刘凤诰作揖道:“陛下请说。”

乾隆皇帝思索一瞬,说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虽然这句上联出的不错,但是对于才华横溢的刘凤诰来说,这实在算不得什么难题,只见他从容不迫地回答:“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乾隆皇帝的上联有“东西南”三个方位,刘凤诰的下联有“春夏秋”三个季节;东西南分别代表三个星宿,而春夏秋分别代表三种花;最后刘凤诰神来一笔,表明这个“摘花”的探花郎,正是自己。

乾隆皇帝没想到刘凤诰对的那么巧妙,不禁龙心大悦,他一高兴,刘凤诰的探花郎位置就稳了。

“对的不错!朕说到做到,探花郎是你的了。”

即便得到乾隆皇帝的大肆夸奖,但是刘凤诰没有骄傲,仍然是云淡风轻的模样,拜谢天恩以后,刘凤诰忽然觉得,自己苦读这么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刘凤诰进入翰林院后,从最初的编修升职到了侍读学士的位置,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与付出,刘凤诰步步高升,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兵部等四部侍郎。

因为出色的才学,刘凤诰还被任命为全国多地的主考官,后来又官拜太子少保,被别人尊称一声“刘宫保”。

虽然在殿试的时候,乾隆皇帝有意“刁难”了下刘凤诰,但是皇帝本人非常认可刘凤诰的才华,将他称为“江西大器”,可见乾隆皇帝有多欣赏他。

刘凤诰素日对做对联深有研究,大明湖畔源远流长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正是出自刘凤诰之口。

当时刘凤诰与友人相约来到大明湖畔,当时他们站在小沧浪亭前,看见荷塘深深,柳林绰绰,荷花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烟波浩渺,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刘凤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于是这两句话脱口而出,而后一直流传至今。

1799年,十分赏识刘凤诰的乾隆皇帝寿终正寝,而继位的嘉庆皇帝,也很重用刘凤诰。

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因为知道刘凤诰才学不浅,于是特别吩咐他用“顺、康、雍、乾、嘉”五个国家年号,写出一副对联。

要把五个年号全部加进一副对联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儿是嘉庆皇帝指明要刘凤诰完成,刘凤诰更是不能马虎,他苦思冥想一番,终于写出了一副令自己满意的对联。

可是光自己满意没用,还得看嘉庆皇帝满不满意,当刘凤诰将这幅对联呈上去时,嘉庆皇帝先是看了一眼,立马来了精神。

只见上联写着“顺天康民,雍然乾健嘉千古”;下联则是“治国熙物,正是隆恩庆万年”。

刘凤诰按照要求把五个年号全都置放在对联中,而且对联的意义也十分好,嘉庆皇帝一高兴,重重赏赐了他,而刘凤诰也因为这件事情,名声大噪。

1800年,刘凤诰在嘉庆皇帝的授命下,来到湖北,担任乡试的正考官。

面对一张张青涩又饱含期待的面容,刘凤诰不禁想起了自己参加乡试的那一年。

完成乡试后,刘凤诰在第二年来到了山东,担任学政。

学政的任期一共四年,在1801年到1804年期间,刘凤诰为朝廷发掘、培养了很多有才之士,为了感谢刘凤诰的提携之恩,在他任期满了之后,刘凤诰的学生、同僚们自发为他设宴,以此送别他。

平日不那么忙的时候,刘凤诰经常手捧一卷杜甫的诗集,他不光好读诗,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深。

据说有一年,刘凤诰的一位老乡约见了刘凤诰,两人相谈甚欢,这老乡知道刘凤诰文采斐然,于是提议让他在自己的折扇上面作一首诗,刘凤诰没有推辞,爽快地答应下来。

却说这老乡随身都带着刘凤诰题诗的折扇,某日竟然让广东巡抚给看见了,这位广东巡抚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刘凤诰,但是从他作诗的文采和落笔时的风骨来看,觉得他一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广东巡抚不在乎刘凤诰出生卑微,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两人也由此成为了亲家。

不过,人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在刘凤诰来到浙江上任学政的日子里,他就犯了一件错事。

1809年,刘凤诰主持乡试,在考试之前,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商人找到找到了监考乡试的所有考官,希望大家能看在金钱的份上,给他的儿子开一扇“后门”。

恰好有一个官员向嘉庆皇帝请奏,让刘凤诰来监考,于是众人商议过后,决定把那位考生的答卷先交给刘凤诰修改。

刘凤诰身负真才实学,经过他手修改的文章,一定可以高中榜首。

但是人在做天在看,这件事情很快遭到了暴露,一时之间,“监临打监军,小题大做;文宗代文字,矮屋长枪”的对联传遍大街小巷,虽然当事的几个主考官连夜删掉了行贿考生的名字,但是此件事情太过恶劣,终于还是惊动了朝廷。

人在官场,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仇家,刘凤诰的仇家联合在一起,让言官大肆弹劾刘凤诰。

刘凤诰自知有愧,不敢为自己发声,只能终日等着宣判结果。

嘉庆皇帝知道以后,气得龙颜大怒,他原本想把刘凤诰流放到新疆伊犁,但是嘉庆皇帝转念一想,新疆繁华富庶,盛产美人美酒,如果真的将刘凤诰流放到新疆,哪里是让他去受苦?根本是去享福吧。

于是,嘉庆皇帝收回了这个念头,改口道:“黑龙江环境艰苦,且常有野兽出没,让他去那儿改造一下也好。”

皇帝金口玉言一出,刘凤诰只得收拾自己的行李,远赴黑龙江齐齐哈尔去了。

边疆生活可比不上京城生活,好在刘凤诰从小就是吃苦过来的人,面对未知的生活,刘凤诰学会苦中作乐,以此宽慰的心态。

来到黑龙江后,刘凤诰常常作诗,他所写下的塞外诗,当中涵盖了风景、人文、特色还有当地物产 历史 等等,他对黑龙江 历史 的研究,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研究文献。

被流放的日子艰苦,但是刘凤诰没有时间自怨自艾,他把余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研究史学,所以他对史学方面的贡献非常大。

刘凤诰曾是清朝学者彭元瑞的徒弟,彭元瑞在去世之前,已经完成了《五代史》的前十四册;作为彭元瑞的徒弟,刘凤诰自然要完成老师的遗愿,在他自己过劳成疾之前,又完成了五十八册的文稿。

刘凤诰在黑龙江呆了四年,嘉庆皇帝某日无意间看到刘凤诰留下的字迹,忽然想起这个人来:“刘凤诰虽然有错,但是念在他曾经完成纂皇考实录,加上他的学问确实不错,是时候网开一面,让他回京述职吧。”

回到京城后,经过层层查证,最终确认刘凤诰没有接受钱财贿赂的事情,嘉庆皇帝重新启用他为翰林院编修。

虽然刘凤诰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但是他锲而不舍,多年苦读,终于出人头地。

在官场浮沉的这些年,刘凤诰屡屡遭受弹劾、贬斥,甚至还有仇家的报复。

尽管他的人生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他也没有停止过对史学的研究,而刘凤诰在史学方面的付出,确实是世间罕有。

他这一生,光是完成《五代史》这部巨作,就耗费了二十年之久。

1830年,刘凤诰那只受过伤的眼睛生了重病,没过多久,就病逝于扬州,去世时已经是70岁的高龄。

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逆袭到探花,差一点儿因为独眼而被“拒之门外”,好在刘凤诰凭着自己的本事“化险为夷”。

后半生虽然坎坷,却留下了可供后人研究的宝贵资料,刘凤诰这一生,已经无愧于父母,无愧于自己和国家。

梁石,梁栋编著.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 珍藏版[M]. 2017

兰叶子主编;《上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上栗县志[M]. 2005

独眼状元对联,乾隆出上联独眼岂能登榜首

乾隆上联挖苦才子:独眼不登龙虎榜,才子妙对下联,乾隆:赐探花

科举制度 是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千百年来,多少籍籍无名之辈凭借科举,一跃成为秀才,从此纵横官场,人生得意。

清朝也不例外, 读书人都想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写出一番精彩人生, 这其间,也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江西有位才子名叫 刘凤诰,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 然而人无完人,这刘凤诰有个缺点,那就是他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 是个独眼 。

刘凤诰知道自己在面容上不尽人意,做不了那些迎来送往的生意,因此在读书上就更为刻苦, 希望有朝一日能中得秀才,谋一份稳定的差事。

十年寒窗,刘凤诰已熟读四书五经,再加上他天资聪颖,能举一反三, 学问远超同龄之人 。他知道,是时候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参考后, 刘凤诰从乡试到会试,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入了殿试。

所谓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试, 要到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应试后,由内阁大臣拟定上榜名单,交由皇上做最后定夺。

殿试中获得一甲头名的称为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

皇上在最终确定这几人的名次时,一般会提前看一看应试之人,一来,亲自看看他们的学问符不符实,二来,看看他们的相貌如何。

为何要看相貌呢,那是因为皇家认为,相貌上有所欠缺,会丢了自己的脸面, 所以在各个朝代,因长相不尽人意而落榜的人也有不少。

这日,正是乾隆皇帝接见殿试拟中榜学子的日子。他一见刘凤诰,心里便是一惊 :“这人怎么是个独眼。” 顿时生出了不想让他中榜之意。

乾隆有意刁难道:“刘凤诰,听说你才思敏捷,朕今日就给你出个上联,看你能不能答上来。你听好,朕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要说这对对子,这些年来,乾隆跟着纪晓岚学了不少,他心想,刘凤诰肯定对不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学问上打击他,另一方面也能让他认清自己的相貌有所欠缺,无法到皇家做官。

然而令乾隆没想到的是,刘凤诰听了他的上联,毫无惧色,不卑不亢地答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暗想,这人学问还真不错,于是又出一对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刘凤诰又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乾隆听完,由衷地佩服起这个才子,他面对圣颜,既不胆怯退缩,也不阿谀奉承,而是在两幅对联中,将自己的才华展露无疑。

乾隆拍掌大笑,说道 :“既然你说你是探花郎,那朕今天就封你做探花郎,传旨,刘凤诰为一甲第三名,探花。”

说罢,乾隆又问 :“你想做个什么官?”

刘凤诰答 :“臣自知颜面有缺,不能丢皇家的脸面,愿修著撰文,不在外露面。”

乾隆笑答 :“好,好,就封你为翰林院编修。”

从此,刘凤诰在翰林院专心为官,乾隆直至去世,都非常欣赏他。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windows10的实时保护怎么关闭「关闭defender实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