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可浪了,在美国纽约的性博物馆中,主角不光只有人,还有海豚。海豚的智商很高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海豚是除了人之外唯二能从交配中获得快感的动物,同时海豚也被评为了世界上欲望最强的生物,如果说吃货的标志是看见一样新东西就想试试怎么吃,那么对于海豚来说,就是看见什么都想着如何将它推倒,正因为如此,美国平均每年有14名女性被海豚骚扰,其中还不乏男性。
来自海洋中生物105度的爱
“在被这条600多斤的大胖鱼扑倒时,我的内心是复杂的。“这是一名女士在讨论组中发出的消息,这个讨论组则是在Facebook上成立的海豚受害者协会,协会成立9年以来,已经有上百个无辜的受害者在这里分享自己的遭遇。你所看到的海豚在水中花样百出、翩翩起舞,其实这都是假象,它们真正的意图是想拉你下水,然后进行一项不为人知的行动。
《人鬼情未了》中的女主Demi Moore就曾是受害者之一,在水上乐园中时,一只海豚就盯上了她性感的大腿,然后缓慢地向她游去,用自己的嘴来蹭Demi的身体,见对方并没有抵抗的意思,这只海豚变本加厉,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势,有了生理反应,身体也在不断抖动,在这样的情况下,Demi不得不让工作人员帮她脱险。
让人惊讶的是,在游乐场或水族馆中饲养的海豚要比野生的海豚更加狂野,骚扰人类的事件也比野生的多,这是由于圈养的海豚长时间和人接触,摸透了人们的脾气和秉性,在动手之前,它们或许早就做好了打算,等待最佳时机出手。
一位女士回忆到:“我以前特别喜欢海豚,经常会去看海豚表演,每次表演结束之后,我都会到水边和海豚接触一下,有一只名叫Steven的海豚每次都会在我身边游来游去,直到有一次它冲向我,把我扑倒在地。后来我回想了一下,可能它早就盯上我了吧。”所以你看到的海豚表演,并不是人们将其征服,像宠物一样,而是海豚的一种手段,可怕的手段。
海豚对于交配的痴狂
用痴狂来形容海豚对于交配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海豚不仅仅是对人这样,在它们的种群之中,交配真的可以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而且还不是简单的一夫一妻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混乱,两只雄性海豚、两只雌性海豚、多只雄性海豚和一只甚至多只雌性海豚等等,寻欢作乐的方式五花八门。
由于雌雄海豚的交配快感来得很快,一般来说1分多钟或者几十秒就能解决战斗,所以往往雌性海豚刚刚从一只雄海豚的身上离开,就会有另一个接班人继续交配。不光如此,雄性海豚的心理还特别阴暗,往往它们会成群结队出游,如果发现有雌性海豚的身影,它们就会追赶母海豚,将其赶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对其施暴。
说到这,我就不得不提在海豚家族中最为淫乱的一个种族了——宽吻海豚,这种海豚就不单单是同性相交和群交那么简单了,它们还会对小的鲸鱼、海龟、鳗鱼等动物甚至是皮划艇下手。
为什么海豚会有这种行为呢?
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为,首先海豚能够从交配中体会到快乐,生活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是一件十分枯燥无聊的事情,一旦海豚尝到了禁果的味道,一定会对其上瘾久久难忘,时时刻刻都想着要快乐,其次就是它们的高智商,懂得用一些东西或办法来取悦自己,达到满足的需求。再加上欲望第一的称号,每天在海洋里暖饱思交配,又不懂得害羞,所以这种在别的动物眼里仅仅是繁殖的行为,对于海豚来说那可是快乐的源泉呀!
雌性海豚也对人类做过那种事
雄性海豚找不到发泄之处,将目光转到了人类身上也就算了,连雌性海豚都要来凑凑热闹,向男性求爱,你还别说真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就曾经和一只海豚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时间长达9个月,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还和这条海豚“全垒打”了。在一本名叫《Wet Goddess》的书中他记录了关于人和豚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还要从马尔科姆到佛罗里达拍摄海豚说起,在1960年,海豚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个新鲜的物种,在拍摄期间,一只雌性海豚就向他游了过来,马尔科姆兴奋得不行,立马脱掉了衣服跳进水中想要和这个家伙来个近距离的接触。
在水中熟络了一段时间后,他博得了海豚的信任,开始抚摸海豚的头部和背部,摸着摸着海豚突然翻了个身,这可把马尔科姆吓了一跳,因为这只海豚将自己的生殖器一览无余地展现给自己,向他求爱,毕竟人豚殊途,马尔科姆拒绝了它。
但这并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几天,海豚求爱的行为一天比一天强烈,甚至借用自己的脚。经常得不到爱的回应的海豚气急败坏,高高跃起将马尔科姆拖入水下,在水下的环境中,马尔科姆沦陷了,似乎对这个粘人的家伙动了情。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马尔科姆又来到了这片海域,和海豚进行了长达交流,最后达成了两个人的愿望。这次经历对于两个物种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是一次灵魂、肉体上的结合,更是一种万物合一的大和谐。
为了防止人类继续被海豚骚扰,法国特地在一些海豚经常出没的沙滩边设置了游泳禁令,但这并不能消灭海豚高涨的欲望。其实海豚在某些方面和人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形状相同的大脑,以及对于身材性感的女性喜爱。不同的只是它们的智商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对于一些事情没有理性的认知,才会造成到处作恶的局面,如果能像人一样懂得羞耻,不单单沉迷于生理上带来的快感的话,想必这样的事情就鲜为人知了!
海豚对人的好处
历史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海豚救人的美好传说。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曾记载过一件海豚救人的奇事。有一次,音乐家阿里昂带着大量钱财乘船返回希腊的科林斯,在航海途中水手们意欲谋财害命。阿里昂见势不妙,就祈求水手们允诺他演奏生平最后一曲,奏完就纵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正当他生命危急之际,一条海豚游了过来,驮着这位音乐家,一直把他送到伯罗奔尼撒半岛。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已久,但是许多人仍感到难以置信。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条海豚在离岸不过的水中嬉戏。近年来,类似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海豚救人绝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海豚不但会把溺水者推到岸边,而且在遇上鲨鱼吃人时,它们也会见义勇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里奥·阿泰罗"号客轮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许多乘客都在汹涌的海水水中挣扎。不料祸不单行,大群鲨鱼云集周围,眼看众人就要葬身鱼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成群的海豚犹如"天兵神将"突然出现,向贪婪的鲨鱼猛扑过去,赶走了那些海中恶魔,使遇难的乘客转危为安。
海豚始终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海豚的法规。那么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呢?在人们对海豚没有充分认识之前,总以为它是神派来的保护人类的。由于科学的进步,对海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那么,海豚救人究竟是一种本能呢,还是受着思维的支配?
动物学家发现,海豚营救的对象不只限于人。它们会搭救体弱有病的同伴。1959年,美国动物学家德·希别纳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时,看到两条海豚游向一条被炸药炸伤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会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时候这种举动显得十分盲目。在一个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小海豚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断地被海豚妈妈推出水面。其实,凡是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几乎都会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极大的热忱,成为它们的"救援"对象。有人曾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死海龟、旧气垫,还是救生圈、厚木板,都会做同样的事情。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水族馆里,有一条海豚为搭救它的宿敌--一条长1.5米的年幼虎鲨,竟然连续8天把它托出水面,结果这条倒霉的小鲨鱼终于因此而丧了命。
据此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来,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因此对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时候,便会发生海豚母亲的照料行为。她用喙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是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保护同类、延续种族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这种行为是不问对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误认为这是一个漂浮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从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巧合,海豚的固有行为与激动人心的"救人"现象正好不谋而合。
有的科学家觉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难行为归结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未免是将事情简单化了,其根源是对动物的智慧过于低估。海洋学家认为,海豚与人类一样也有学习能力,甚至比黑猩猩还略胜一筹,有海中"智叟"之称。研究表明,不论是绝对脑重量还是相对脑重量,海豚都远远超过了黑猩猩,而学习能力与智力发达密切相关。有人认为,海豚的大脑容量比黑猩猩还要大,显然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20世纪初,毛里塔尼亚濒临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贫困的渔村艾尔玛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们在受饥馑煎熬之苦,常常从公海上把大量的鱼群赶进港湾,协助渔民撒网捕鱼。此外,类似海豚助人捕鱼的奇闻在澳大利亚、缅甸、南美也有报道。
海豚对人类这样一心一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鲨鱼面前,海豚是疯狂的击杀之神,攻击人类可谓易如反掌,但却从来没有海豚伤人的记录。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即使当人们杀死一条海豚的时候,其他在场诉海豚也只是一旁静观,绝不以牙还牙。对于协作精神很强的海豚,这样的表现实在令动物学家深感困惑。
为什么说海豚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在鲸类王国里,海豚是体型较小的一类,它的种类很多,共有近62种。它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嘴巴尖且长,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海豚喜欢过群居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场面壮观至极。
海豚有着超群的本领和超凡的智慧。它的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了人类外,海豚的大脑是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2.1%,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半大脑处于睡眠状态时,另一半却在觉醒中。每隔十几分钟,它们的活动状态就变换一次,节奏感很强。正是因为海豚大脑两半球睡眠和觉醒的交替,所以海豚看起来仿佛永远不眠不休地在海水中游动。
根据物体所发出的回声,海豚很轻易就能判断出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看它们是否能迅速、准确地追到目标物,结果海豚确实做到了。海豚不仅有敏锐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技术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测验,海豚潜水可潜至300米,而如果人不穿潜水衣,也仅仅潜到20米水深处。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所无法企及的。海豚每小时的游速可达7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着实令人惊叹。
许多种类的海豚过著群栖的生活,而且待日都有例行的社会活动.夏威夷的陀螺海豚,以能跃出水面做快速的反轴旋转而著称.他们在白日的大好时光中,即是靠在岸边休息.
他们是在夜晚进食,因此直到下午近黄昏时才活跃起来,那时,一只只海豚开始跃出水面,水花四溅.苏醒的海豚愈来愈多,跃水的行动也愈来愈疯狂,好像在做点名似的等确定头数全到齐了,它们就准备出发了.
海豚群很快地前前后后游动,好像在排队似的调整队伍,然后,随著一个不详的信号,它们全都转尾向大海进发.
黑海豚则相反,它们是在白日猎食.它们在夜晚是三五成群的靠近海岸,以时速约3哩(5公里)的速度缓慢游动,提防著它们主要的侵略者杀人鲸的入侵.在直径只10哩(16公里)的海域内,可能栖息著多至400只的海豚.
但是它们於破晓出猎时,并不是集体出动,而是集成一小团一小团分批出猎,每一团多至二十个成各团列队成扇形出发,扫描著前方的海域寻找鱼群,偶尔,海豚会不费力地跃出水面,跃到20呎(6公尺)高,以侦察海鸟的纵迹,因为海鸟总是伴随著鱼群,也以鱼群为食.然后,海豚拱著背跃回队伍的排头,俐落的切入水中.
若是侦察出猎物的位置,海豚就吵吵嚷嚷的跳跃著,或是以侧边逆行,或是做肚皮击水动作海豚把鱼群围起来,并赶至水面上,它们的围堵像墙似的坚固.鱼群插翅难逃.
它们的跳跃喷溅,也引来其他的几团海豚.这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合作行为,日前仍不知晓.进食完毕,海豚会表演惊人的空中跳跃,旋转身子并翻觔斗,这些动作如同召集令般使海豚群集合起来,一起返回近岸的海域过夜.
有些海豚会和其他种类的海豚聚合.热带深水海域的陀螺海豚会与斑纹海豚共栖.它们远离陆地,得时时警戒著海中的鲨鱼,在夜晚,陀螺海豚积极出腊,因此能注意到危险,白天,由斑纹海豚换班来做警戒工作,集合在一起的海豚理,可能多达一万只,集体游动时,在海中延伸几千哩长,蔚为壮观!
海脉并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温顺,它们也很富政击性.有些种类的海豚会互相战斗以争取领导权,这时候,海豚会用牙齿互咬.从属关系建立后,统治者只需向属下龇牙裂嘴一番,属下就会乖乖的就范。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有时甚至更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们听了很多很多,海豚与人玩耍、嬉戏的报道也常有所闻,有的故事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70年代,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对两头海豚进行训练,花了3年时间,教会它们700个英文词汇。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把动物的“语言”或“方言”描绘得太离奇。
不过海豚确实具有与众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脑体积、质量也是动物界中数一数二的。目前,科学家对动物的智力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黑猩猩是一切动物中最进化、最能干的;另一种却认为海豚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与猿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称海豚为“海中智臾”。
为了证实海豚有学习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对一头海豚做过试验。他把电极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枢和痛感中枢,当电流通过电极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枢神经或者痛感中枢神经时,会产生快感或痛感。然后训练海豚触及其头上的金属小片,控制电流的通断。如果电极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枢,海豚只要训练20次就会选择切断电源的金属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换作猴子的话,则需要数百次训练才能学会控制开关。这说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澳大利亚蒙凯米海滩的海豚们已经与人类建立了友谊,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惊奇。也许将来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与人类建立联系,这种愿望并不是什么幻想:随着人们对海豚研究的深入,我们会揭开更多的关于海豚的秘密,那时我们与海豚交往会更加容易,更加亲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们都听说它拥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人们不禁惊叹这美丽的海洋动物如此地聪明。那么,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它们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有没有日益增进的可能?这里从海豚脑部的构造及生态特性入手,对它的智慧进行一番探讨。
海豚智商难以测定
海豚能做出各种难度较高的杂技表演动作,显然是一种相当聪明的海中动物。但是海豚实际上的智力情况如何呢?心理学上,“智力”一词大致包含三种意义:一是对于各种不同状况的适应能力;二是由过往经验获取教训的学习能力;三是利用语言或符号等象征性事物从事“抽象思考的能力”。
根据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以及海豚表演杂技时与人类沟通的情形推测,海豚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很强;但目前尚无法证明海豚运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抽象式的思考。不过即使没有科学上的确凿证据,也不能就此认为海豚没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运用这种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这些都是饶有兴趣的问题。但现在,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人类所拥有的智慧,也还有许多未知之处。
虽然海豚与人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相互接触的机会不多,故人类对海豚潜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那么,人类究竟是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并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海豚解剖学上的特征,来推算海豚的潜在能力;二是实际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并从行为目的与功能方面着手,推测其智慧的高低。
脑部发达不逊于灵长类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皱褶,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复杂。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250千克,而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这个值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00克相近)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6,这个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猴类等灵长类。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甚至比人类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2500平方厘米,是人类的1.5倍.海豚脑部神经细胞有密度与人类或黑猩猩的几乎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量和体重的比,或是从大脑皮质的皱褶数目来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脑部的记忆容量,或是信息处理能力,均与灵长类不相上下。
尝试了解海豚的语言
由于海豚大脑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如果人类能与海豚相互沟通,就应该获得许多有关海洋动物的宝贵资料,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模式。与海豚一起潜水就会发现,海豚是相当“聒噪”的动物。根据录音调查记录显示,海豚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而人类的听觉范围介于16-20千赫之间,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出的超声波。因此,我们在水中听到的海豚叫声,可能是海豚同类间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频声音。
人类要与海豚沟通,先决条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语言,这样就必须分析海豚发出的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事实上只要有适当的录音设备就可能进行海豚声音分析。然而,声音与行为之间的并联却不容易掌握,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切了解海豚发出的各种声音所包含的含义。
为使人类与海豚沟通,第二种方法是让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20多年前,美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专家的训练下,已经能从训练人员的手势中,学习并了解单字与复合语句的意义并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但尚无法达到能与人自由交换信息的境界。
不论是研究海豚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还是教导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以目前的进展来说,距离人类与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最终目标都还相当的遥远。
海豚的睡觉方式
海豚似乎永远不眠不休地四处游动。海豚是哺乳类动物,原先栖息陆地,后来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们在水中持续睡觉,海豚将因无法呼吸而死。难道它们真的不用睡觉?若会睡觉,它们是睡在陆地,还是睡在海中呢?
其实若我们能够细心观察海豚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它们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经调查它们的脑电波得知,它们某一边的脑部会呈睡眠状态。即使,它们虽然持续游泳,但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
若我们能够像海豚一样,一边睡觉一边工作,左右脑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车时睡觉便不怕坐过站了。
海豚护幼奋不顾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产,为了让没有行动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会拼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向水面,并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甚至停止觅食达两天之久。
据水族馆的人士说,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会奋不顾身地设法让小海豚复生,但如果持续的时间太久情形严重时,连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须尽快将小海豚的尸体打捞起来,也许这样做会避免母豚过分伤心,使其恢复体力。不过,工作人员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并非易事,母海豚会护着小海豚避开船只,与工作人员展开耐力比赛。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经死亡?还是因为觉得小海豚可怜,而拼命想把小海豚推向水面?抑或只是出于一种动物的本能?也许海豚确具有某些人类所无法了解的理性,详细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难同类
古代希腊曾经流传着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和音乐家阿莱昂参加由一位意大利富商举办的音乐大赛,结果赢得了巨额奖金。他携带这笔财富乘船返回希腊科林斯,不料途中却引起船员们眼红,欲将他杀害。他临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引来了一大群海豚,阿莱昂纵身跳人海中,海豚将他负在身上,游至安全的地方,阿莱昂因此脱险。这个故事说明,在古代人类与海豚之间的关系相当良好。那么海豚与海豚同类之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员在太平洋进行海豚生态调查时,曾观察到一条不幸被鱼叉击中而呈昏迷状态的海豚,在其附近,游来另一条海豚,并不断地把受伤的同类推向水面,它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唤醒处于昏迷状态的受伤海豚。
海豚能识别敌友
研究人员在调查野生海豚时发现,通常一开始海豚都不愿意靠近人,似乎意识到陌生物体的存在。但当察觉人类并无敌意后,海豚的戒备之心逐渐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离,它们会一边摇动头部,一边观察人。只要其中的一条不经意地逐渐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会慢慢地游过来。
意大利南部夏科湾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条大西洋瓶鼻海豚游向海滩。这些海豚对人类的骚扰似乎并不介意,而且已习惯人类用手给它们的食物和鱼饵。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适当的机会,也会与人类和睦相处。
然而,人类只有摆脱“万物之灵”的成见,置身于海豚的世界。才能发现与海豚的其他沟通方式。
天才领航员杰克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海豚纪念碑,上书“天才领航员杰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里尼尔号”行经新西兰科克海峡,因天气突变,困於“死亡之峡”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绝望中的船长无力地在胸前划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条银灰色的大海豚从惊涛中跃起,并不时回首盼望,仿佛在说:“请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样冲出迷途,摆脱死神。”船长像在夜航中看见灯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紧随海豚前进。大海豚七拐八转,终於把“布里尼尔号”领出了恐怖之地。
从此,奇迹出现了。这只银灰色的海豚始终徘徊在海峡附近,年复一年地为过往船只领航。每逢有船来到,它总是跃出水面,摇摇尾鳍表示欢迎,然厚绕暗礁、躲湍流,使船只摆脱危难,船员们亲切地称它为“杰克”。
一九一二年,杰克结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义务领航员生涯,悄然逝去。当地人怀著依恋之情,潜水员找到它的遗体,并在上覆盖这国旗,随後为它举行了葬礼,以后又为它精雕了铜像。
海豚捕食讲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过程中是以群体进行活动的,不仅如此,na-ture网站报道,最近一项对佛罗里达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只海豚在捕食中还有各自的明确分工。
合作进行捕猎在很多动物集体中都已经被发现,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个个体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个足球队中,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分工,这种现象在动物群体中是很少见的。
美国研究者观察了两组海豚,一组由三只组成,另外一组有2到6个成员。研究者通过在在它们的鳍上做记号确定每一只海豚,并观察了它们60次的捕猎活动。
结果发现,在集体捕猎过程中,这两组海豚中总有固定的一只在充当“司机”的角色,其他海豚则是“障碍物”的功能,“司机”海豚会将四周的小鱼赶向障碍海豚所形成的包围圈里。
这种捕猎中的个体分工过去只在非洲母狮中发现过。一只母狮守候在整个捕猎现场的中心,而其他母狮们在侧面将猎物从四周围向中间。
对于此次发现的海豚群体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说,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这种特殊的捕猎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只在某一特定地区才具有。
海豚为什么游得快?
好的体形是游得快的前提条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体形,在大自然里,要想成为游泳健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动物在水中游动时,一般总会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涡。这些小漩涡影响了动物的游速。海豚和鲨鱼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各有不同。海豚身体上,滑溜溜的皮肤并不是紧绷绷的.而是富有弹性的。在游动时,海豚收缩皮肤,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进来,这样,在身体的周围就形成了一层“水罩”。当海豚快速游动时,“水罩”包住了它的身体,和它的身体同时移动。借助这个水的保护层,海豚游动时几乎没有磨擦力,也不造成漩涡。
海豚救人历史悠久
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嬉戏。近年来,类似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海豚救人绝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海豚不但会把溺水者推到岸边,而且在遇上鲨鱼吃人时,它们也会见义勇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里奥?阿泰罗”号客轮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许多乘客都在汹涌的海水中挣扎。不料祸不单行,大群鲨鱼云集周围,眼看众人就要葬身鱼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成群的海豚犹如“天兵神将”突然出现,向贪婪的鲨鱼猛扑过去,赶走了那些海中恶魔,使遇难的乘客转危为安。
救助弱者出于本能
海豚始终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海豚的法规。那么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呢?在人们对海豚没有充分认识之前,总以为它是神派来保护人类的。由于科学的进步,对海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动物学家发现,海豚营救的对象不只限于人。它们会搭救体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国动物学家德?希别纳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时,看到两条海豚游向一条被炸药炸伤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会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时候这种举动显得十分盲目。在一个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小海豚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断地被海豚妈妈推出水面。其实,凡是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几乎都会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极大的热忱,成为它们的“救援”对象。有人曾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死海龟、旧气垫,还是救生圈、厚木板,都会做同样的事情。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水族馆里,有一条海豚为搭救它的宿敌——一条长1.5米的年幼虎鲨,竟然连续8天把它托出水面,结果这条倒霉的小鲨鱼终于因此而丧了命。
据此,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来,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因此对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时候,便会发生海豚母亲的照料行为。她用喙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是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保护同类、延续种族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这种行为是不问对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误认为这是一个漂浮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从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巧合,海豚的固有行为与激动人心的“救人”现象正好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