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鲁迅活到解放后「建国后毛主席说鲁迅如果还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鲁迅的大名无人不知,以其锋利如刀的巨笔,既解剖了国民的劣根性,也刺向了反动派的大本营,被誉为“民族魂”。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评价说:“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郭沫若也高度评价说:“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毛主席与鲁迅虽然未曾谋面,但二人神交已久,彼此非常了解和欣赏,都给予了对方极高的评价。

比如,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高度评价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7年10月19日,毛主席在出席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的演讲中,再次明确指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这两段评价,堪称毛主席对鲁迅做出的最有硬度、最有力度、最有气度的评价了,将对鲁迅的评价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说毛主席对鲁迅的了解,除了早年读他的文章外,更多具体的信息其实是从冯雪峰那里开始的。

1934年,时任左联文委书记的冯雪峰,因为上海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来到了江西瑞金。当时,毛主席正受到李德、博古等人的排挤,心情非常不好,听闻冯雪峰来到瑞金后,就专门去看望他。

冯雪峰向毛主席介绍了上海的工作情况和左联的情况,并重点向毛主席介绍了鲁迅。

毛主席听后频频点头,对冯雪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冯雪峰告诉毛主席说,鲁迅读过你的诗,说有“山大王”的气概。毛主席听后,非常开心。

不久后,毛主席再次找到冯雪峰,开门便对冯雪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说地主恶霸,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

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和冯雪峰谈了鲁迅的作品,并表示自己最喜欢鲁迅的《阿Q正传》。冯雪峰还谈到,苏区临时中央建议鲁迅来这里当教育部长,毛主席提出了异议,表示这些人不了解鲁迅,认为鲁迅还是留在上海作用更大。

当冯雪峰说鲁迅自己也觉得留在上海作用大时,毛主席深情地说:“这才是实际的鲁迅!一个人遇到紧要关头,敢于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坚决将艰巨的任务承担下来,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最可贵的品格。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多次濒临危亡,终于能够维持不堕,就因为人民有这样的品格,这点在鲁迅身上集中地体现出来。”

那么,毛主席与鲁迅未曾谋面,但却对鲁迅这样崇敬,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二人同样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以外,还有着同样坚定执著的信念,有着同样的傲骨,有着同样的斗争精神,两人的心是相近的,性格是相近的,精神上更是相近的。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伟大的民主斗士与世长辞,享年55岁。

延安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毛主席非常悲痛,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对这位伟大的斗士表示哀悼。

毛主席指示工作人员,以中央的名义给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发去唁电,并亲自修改了电文,说:“本党与苏维埃政府及苏区人民,为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而同声哀悼,谨以挚诚电唁。”

不久后,也就是10月30日,在毛主席的倡议下,召开了鲁迅追悼大会。在大会上,毛主席宣布,为了纪念鲁迅先生,中央将在延安创办鲁迅艺术学院、鲁迅图书馆、鲁迅师范学校以及设立鲁迅文学奖等等。

不仅如此,中央还向国民党发出了八条主张,其中就有为鲁迅进行国葬、出版鲁迅专著、在大城市设立鲁迅铜像等等。

可见,毛主席已经将鲁迅视为伟大的战友,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纪念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

鲁迅逝世一周年时,也就是1937年10月19日,毛主席在陕北公学发表了《论鲁迅》的讲话。实际上,这是毛主席对鲁迅的一篇专题评价,虽然以前在各种场合都评价过,但是,以专论的形式这还是第一次。

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他的思想、行动和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在这篇讲话中,毛主席概括了鲁迅的三个特点:一是政治远见,二是斗争精神,三是牺牲精神,而这三个特点也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

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神,强调说:“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具备坚决的心,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斗争,从来没有屈服,也从来没有示弱,靠着一支笔一直与敌人战斗。”

后来,毛主席在参加延安文艺活动时,又多次对鲁迅进行了非常高的评价,比如,毛主席在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引言中,他做了一个很有特点的比喻,强调说:“中国革命有两支军队,一支由朱总司令指挥,一支由鲁总司令指挥,缺一不可。”

并号召大家说:“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主席在1957年3月10日接见新闻出版界代表时,又谈到了鲁迅,对大家说:“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硬,不难看。有人说杂文难写,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会写。俗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他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鲁迅的时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杀头,但是鲁迅也不怕。”

直到晚年时,毛主席还多次在不同场合评价鲁迅,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读点鲁迅”。

(参考资料:《毛泽东年谱》《论鲁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民国碎片之文人篇》)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辽源袜子厂,辽源秀君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