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玩的随笔,每日随笔

今天中午,有位朋友到我办公室,见到办公桌上摊开的一本书。他问:“您在看什么书?”我答:“以赛亚•柏林的《启蒙的三个批评者》。”他沉吟片刻,又问:“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我也犹疑了片刻,然后说:“我们只了解启蒙运动,却不了解反启蒙运动。书中三个人物皆为反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或许更有真知灼见。”

梁文道在《常识》一书中,“鸣谢”之后,又加上“​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这样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值得玩味。

​最近几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成语尤为常见。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个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指听了某人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也就是说,言行是否一致是评判一个人道德操守的重要标准。

​此处,我不想对这个评判标准进行评判。我想讲一个故事,关于纪德讲的关于王尔德的故事。

​安得烈·纪德有一本有趣的书,谓《奥斯卡·王尔德》,这是他早年同王尔德结识的回忆。

纪德在书中这么回忆他第一次同王尔德在一起进餐,领略他那种滔滔不绝的谈话天才的情形:

王尔德并非在谈话,而是在叙说。在进餐的整个过程中,他不曾停止过叙说。他叙说得文雅,缓慢;他的语声非常奇妙……进餐完毕之后,大家都起身走了。当我的两位朋友走到一起去的时候,王尔德将我扯到一旁。

“你在用你的眼睛倾听,”他近于突然的对我说,“这正是我现在要告诉你这个故事的原因。当水仙之神纳昔西斯死了的时候,田野的花草请求河水给他们几滴水以便哀哭。‘唉’,河水回答道,‘即使我所有的水全部变成泪水,也还不够我自己要为纳昔西斯的死所流的眼泪,因为我爱他!’田野的花草回答道:‘你又怎能不爱纳昔西斯?他太美丽了。’‘他美丽吗?’河水问道。田野的花草说:‘你还用再问别人吗?每天,他俯在你的岸边,他从你的水中见到自己的美丽。’”王尔德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如果我爱上了他,”河水回答田野的花草,“那是因为,当他俯在我的水边的时候,我从他的眼中见到我自己的水的反映。”于是王尔德就突然的哈哈大笑,补充一句:“这篇故事名为弟子。”

​“真正出色的历史学家,不对事实进行大体描述,再根据大致的情况进行解释,而是深入事实细节当中,揭示出每个事件背后的特殊原因。”詹巴蒂斯塔•维柯如是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赫尔德所言。

​以赛亚•柏林说,对哈曼来说,一切现存的东西和一切可能存在的东西,不仅都由上帝创造并服务于他的隐秘的目的,而且都对我们(这个按他的形象创造的生物)言说。一切都是启示。一切都是奇迹。偶然性是幻觉。

​今天,我想说,必然性未必就不是幻觉。

关于玩的随笔,每日随笔

随笔怎么写范文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怎么写随笔呢?随笔的写法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随笔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随笔怎么写

  “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态。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2、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总说永恒,期盼永恒,其实哪会有什么真正的永恒。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写作和其它种类的艺术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生命享受与精神自救。写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觉悟与抱负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写作的好手。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随笔的分类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1、记叙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3、说明性随笔

  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随笔范文篇1:浅夏,浅相遇

  回忆里记录着深刻地像是午后茗茶的芬芳,是划过梦里的沙,写下烟雨的画,念在脑海里。听你说过的江南如画,独隅桥头,偏安于转身的回眸处。是谁的意蕴风华迷了谁的眼,在转瞬即逝的谈笑风生处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偏爱着这文字,在双眸中的痴迷便无法抹去。喜欢,在八月的流年里,用粗糙的文字,书写相遇的故事。一撇一捺,是浅夏的样子;一横一竖,造就心中的那抹情怀。在这浅夏里,浅相知,浅相遇。

  揭开窗棂,嫣红的花香缓缓地揉进了青葱韶光里,树影朦胧在风中,旖旎成晨起时最深情的花语。记忆,每一次顾及,都沉淀在馨香的过往,透着些许温情。格外留恋这韶华的片刻,浅浅的,淡淡的,简单的素白,只一眼就入了心.

  在这恬静的八月,寻一阙诗意,拾一味禅意,氤氲出一份淡雅的暖意。是我如此贪恋这份细碎的往事,想曾经结识无话不谈的挚友。相遇本是份没来由的愈近愈远,近得如梦似幻,形同虚拟;远的只能闭上眼藏在心底,永不去触及。时至今日,曾经依旧,已故依旧,只是,心已经开始想念,回望那个初见的窗前。

  伴着夜幕,静静漫步于五光十色中,寂寥的人群形形色色的隐匿在黑暗中,兀自寻欢。只不过在一个人的夜中,思念,碾转成刻骨。当微风拂面的那一刻起,一个人,一个名字,在薄凉的月色中透着丝丝暖意。曾经那些一起走过的诗情画意,依稀在光阴交织处顷刻的惬意。轻捻着一指薄念,荡漾起心底的层层涟漪;浸染着一指薄凉,蘸着夜色,落墨一笔一笔,牵念起心底;不经意灵动的指尖,勾勒出熟悉的面庞。浅夏的每一缕薄凉,以牵念为笔,以孤独化纸,以夜色研墨,在字里行间,依旧为你誊写着一季又一季的诗意,为你倾诉着一阙一阙的心语。

  念一个人,温婉了清浅的时光,潋滟了入水的岁月,将一份思念缱绻出一指薄凉,萦绕于心。浅夏的每一次相遇,如光阴里的一池水蕴,一言一行,一递一句,都汇集成蜿蜒的滔滔江水;每次别离,沉迷,都会婉转至最初的开始,都是一次痛和念的故事。想象曾经美好地相处过,只不过短暂得如同一场花开花落。

  陌上轻风,勾起曾经莺飞草长的印迹, 在流年的的枝头被感伤渗透,一平一仄的安然相许,搁浅了过往里的层叠梦呓。在思念的渐行渐止中,浅夏的风吹拂面庞,睫毛被轻轻吹起,入眸,很暖,很柔,犹如思念,如潮水般蔓延在心底。

  再次打开浅夏的窗棂,将所有的眷恋铺垫成一纸流年,与你对坐在窗边,听温情的呢喃,看朝阳升起,让疲惫的心,从此有了心灵的皈依。

  我们总是这样,你沉默得想我,我沉默得想你;我的孤独是歌谣,你的孤独是舞蹈,很多绵绵话语和海誓山盟,在我们这里都失去了意义。我们真的成了圣经上的两个字--------左边一个是我,右边一个是你……

  随笔范文篇2:试着忘记

  有很多事情,记着,反而会改变那个最初、最美好的自己。所以,试着忘记,请尝试着去忘记吧。

  试着忘记,请尝试着去忘记,去忘记那个有缺陷的自己。

  我有很多缺点,但我并不自卑。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点缺陷是很正常的。但我并不是不会自卑,唯有一点,使我感到窘迫、感到自卑。我五音不全。

  我喜欢唱歌,从小就喜欢。我的家人都夸我唱得好,我就更敢大胆地唱。直到那次,我才发现自己的五音不全。妈妈带我去阿姨家吃饭,我唱起了音乐课上教的歌,我本来以为得到的又会是称赞,但阿姨说道:“别唱了,你五音不全。”虽然我知道阿姨的语气带着说笑的成分,但我依旧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回去之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试唱了一遍,才发现自己真的五音不全,才发现爸爸妈妈都是骗我的。于是,在那之后,我再也不敢唱歌。音乐课上,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老师能给自己单独唱歌的机会;下课后,同学们也会三五成群,哼唱着刚学会的新歌;我的朋友们更是爱唱歌的人,总会时不时地唱上几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越发自卑,极力地想要逃避。

  这样过了两三年,妈妈突然问我:“怎么不听到你唱歌了?”“我五音不全……”我小声地说道。“谁说你五音不全的?”果然,妈妈还是像以前一样。“妈妈,你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自己五音不全。我自己唱的歌我自己都听不下去!我知道,我唱歌很难听,每当听到我朋友们唱歌,还唱得那么好听的时候,你知道我有多自卑吗!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唱歌!”我是带着哭腔说出这些的。妈妈听我说完后,没有再说什么。这样沉默了好久,我的耳边突然响起了音乐。我惊愣,这是我以前很喜欢的一首歌。妈妈的声音也再一次响起:“你很喜欢唱歌吧,那就唱呀。自己想唱就唱,唱不好没事,你又不是歌手,自己开心就好。”

  这段话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我以前没发现自己五音不全?难道只是因为父母偏爱我吗?我记住了那个五音不全的自己,却把那个开心歌唱的自己忘记了。有缺陷没什么,把那个有缺陷的自己忘了就可以啦。何必要在意那么多,还失去了最好的自己,那个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自己。

  忘记,可能很困难,所以才要试着忘记。试着忘记,去寻找最初的自己。

  随笔范文篇3:生命中的蓝

  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里,我最喜欢的颜色莫过于蓝色。因为蓝色最接近我出生的年月和生长的环境。是的,我出生在最美丽的秋天,而秋天最靓丽的底色就是蓝色。尤其到了仲秋和深秋,风细云淡,天显得格外辽远、格外澄净,生命站在岁月中间,无论是看星还是窥月,都给人以一种沉静、博大而广鹜的气息。

  可能是命中注定生命要和蓝色为伍,亦或许是个人性情嗜好的使然,当我第一次站在海堤,遥望阳光照耀下的海域,心里自然而然升起缕缕浅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不是唐朝大司马白居易留下的诗歌吗?一个蓝字无疑将诗人的胸怀、性情、抱负以及美学理念带到众人面前。每每想起它,无疑使我的生命意象世界里自自然然多了一份慰藉与遐思,少了一点俗世带来的忧伤和无奈。是的,面对现实的世界还有事事人人,总是让我心里充满了惆怅和迷茫,挣扎和苦恼,是蓝色让我找到了生命停靠的驿站,从而释放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回归到了生命的初始:平静与安详!

  老实说,我喜欢天地间一切的蓝,天也好地也罢,只要是蓝我都喜欢。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什么面貌出现。比如说有那么一支歌或者一首曲,都会让我心思神往而忘却过往烟云所带来的烦恼。就拿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来说吧,只要乐章在生命里响起,我的心和我的灵就会随着音符而婉转流芳,尤其是到了最后的那一段回旋,心胸好像突然开启,岁月的烟霾一散而尽,眼前所呈现的是碧蓝碧蓝的天空和天空下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令人惬意的美丽画卷。每每在此时此刻,生活里拘谨的生命如同遇上了久别重逢的故人,在醉里放浪形骸、忘乎所以……

  之所以蓝色让生命沉醉,让情感纷纷扬扬、让思绪跳出现实的藩篱而燃起希望的火焰,其最主要的缘由恐怕和我喜欢安静的性情有关。记不得我在那篇文字里说过,红色太刺,黑色太暗,紫色太淡等等,唯有蓝色轻淡悠远,使人沉静又不失想象。特别是到了秋天的季节,看天高地远、看黄叶纷飞,那一天的蓝色天空如影随行,见性见影,无不彰显生命的诗意盎然!如果遇上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如果我是诗人,我一定不吝惜我的感情,用最浓郁的笔墨抒写心底泛起的波澜,象大诗人张若虚一样,将春江花月夜演绎的情景交融,完美无瑕!只可惜我才疏学浅,既没有那样的学识又缺乏了生命的高度自治以及如来神笔,我所能做的唯有静心静气安逸地坐在窗栏里或者老屋的某个角落里观天问井,顶多也只是手握盈盈书卷,安抚心底里潮起潮落的一缕浅唱!

  这或许是我崇尚蓝色、喜爱蓝色、沉醉蓝色最大的理由,抑或是个性、习惯还有生命嗜好的使然亦未可知。要知道,生活中自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不是一僦而就就能说清楚的,有时候是天性、有时候是缘分、而有时候就那么莫名其妙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当然,如果一定要去追寻,哪怕是雪泥鸿爪,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但这样做一来没有价值,二来失去了原有的那份意味,不是吗?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爱就爱了,不要去寻找借口,有些东西在心里,那是一种感觉,不要说出来,一旦说出口,留给自己的不是回味的甜蜜而是苦涩与恼恨。我对蓝色的喜爱就是如此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命中注定。既然爱了那就爱了醉了,自自然然爱的彻底爱的无怨无悔。更何况个性里带着蓝色的意味,蓝色的思绪还有蓝色的遐思,就连浸淫已久的情感也带着蓝色的雾,助我在蓝夜里做着蓝蓝的梦!

  说到梦,其实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它很单纯,也很透明,但它足够大如天际天蓝、如蔚蓝的海洋或者干脆说是一片沉静的瓦尔登湖。生命在这里伫足辽望,足以使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到了那泾渭分明的金秋时节,那梦蓝得像雾像雨又像风!老实说,我喜欢这种被蓝色包围的意静和况味,因为生命或者岁月有了这样的底蕴做基调,自然托起生命凌空的翅膀,心灵会随着的感动的节奏而翩翩起舞,更况且有书味书香与纯真的蓝魔咖啡倾情左右!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底色的蓝,还是事物的蓝,亦无论是记忆中的蓝还是蓝诗或者带有性感的蓝曲,我都愿意视为一朵绽放的蓝色妖姬,放在窗栏、枕边来欣赏玩味,生命在不经意间穿过黑发、穿过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从而使得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当然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可以选择在月圆星满的夜晚,独上西楼,带着八尺洞箫清吹一曲,我想一定会引来一只迷梦的蝴蝶,向你述说古老的传说和永恒的经典!

  生命里的蓝,蓝的像星空,蓝的像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助生命飞跃千山万水,直到抵达梦的彼岸!梦是蓝色的,再配上一支使人沉静的梦幻曲,那么这样,生命一定会随着时间的脚步让心渐行渐远!

关于玩的随笔,每日随笔

《随笔》散文欣赏

《随笔》散文欣赏1

  树是我的来世

  一棵树,没有叶子的陪伴,它舍弃了应有的生命之欢。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头牢牢抓住大地的肌肤,一头紧紧抱住天空的翅膀,站成了宁静,站成了满足。从不动摇,从不气馁,为自己赢得一片沉默的空间。盛夏的夜晚,它们像一众精致苍翠的幽灵在月光底下婆娑。

  下班路上

  天空照列与大地作别,树照列执拗地挽留,小路照列向远方蜿蜒,河水照列缓缓流淌,炊烟照列袅袅升起,村庄照列过着自己的平静。夕阳照列横扫大地,落日的晚霞照列映红了大地,街灯昏黄的光亮照列把婆娑的树影印在光滑幽静的石板路上。车灯照列闪烁,人影照列晃动,晚风照列习习,斑驳的时光照列徘徊在下班的路上。

  冷漠的自我

  在沉闷和压抑的环境里孵化出来的自我,带有一种冷经济时代所不具备的差异。那是一种危机意识所导致的烦躁、焦虑与不安对外界的一种真实表露和积极响应,他们只能采取情绪化的冷漠和消极的旁若无人与利益的失衡分庭抗礼。它们甚至坚信被利益挤占或者作出某种自我牺牲的群体过分地逆来顺受并不能给一个国家带来任何的好处。

  天才与魔鬼

  假如给我一个天才的视觉,我也可以拥抱魔鬼,做一个死后备受欢迎的另类。

《随笔》散文欣赏2

  汉江,是汉中盆地最大,最长的一条江。对我来讲,只要想起汉江,心理就莫名地喜欢哦。河水清清的,河面静静地,河水甜甜地。水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河面的野鸭悠闲地在河面飘着,渡船在河面往返……

  爸爸,妈妈喜欢回到汉中度假。只要一回汉中,我的腿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虎虎生风,马张扬飞的,到处乱跑,和弟弟妹妹们,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汉江。但妈妈对我老去汉江,提心吊胆(怕我们偷偷在汉江游泳,汉江年年淹没一些游泳的孩子),她经常跟着我们到江边,这情景很有趣,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帮童子军。浩浩荡荡的,妈妈不时就碰到熟人,寒暄几句,解释陪着孩子去江边。到了江边,鹅卵石好漂亮,捡拾几个漂亮的存着,就开始在水面打水漂,这是一个技术活,我总是打不远,石头在水面蹦跶几下就不见了,妈妈就会过来教我,石头选薄一些的,尽量把手放低,几乎齐着水面把石头扔出去,妈妈扔的石头好远了还在水面上飘飞,妹妹玩的也很好。

  我小的时候喜欢坐船,一条大木头船,在渡口,妹妹带着我,坐到船上就不下去,跟着艄公在河面上往返,载人,妈妈在渡口等我们,我们乐的屁颠屁颠的,尽兴了才下船,妈妈再和艄公结算。艄公按单程收费标准算我们坐了几个单程,妈妈一并照付。

  有时候,一直大晴天,太阳毒辣辣的,几天没去汉江,我们就会央求妈妈,妈妈置之不理,我们就投机取巧地趁妈妈睡午觉,开始困乏,迷迷糊糊的当口,保证我们不下水,只到江边看看,摇着妈妈,打扰她,妈妈迷迷糊糊答应了,欣喜若狂。赶紧筹备,还没出门,妈妈已经灵性了,吓醒了,赶紧出来呵斥,唉,那个扫兴。

  最得意的是把爸爸拽着一起去江边,爸爸一到江边,就三下五除二地跳进水里,大展身手的游上了。我们也纷纷找地方换泳衣,然后扑通扑通跳下去,有爸爸在,我们可以尽情地游泳。在汉江潜水,挺舒坦的呢。偶尔喝一口水,水也是甜的。夏天的汉江,水温是两个世界,浅水是暖的,深水是凉的,可以轮换着在深水,浅水里泡。那舒服哦。

  曾经和妈妈逗留在夕阳西下的汉江边,看夕阳的余辉金灿灿地在江面上画出一到彩带,然后一点一点从江面上退下去,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最后彻底消失。那真是博大的美。我在那样的黄昏,迫不及待地拿过妈妈的相机。拍了一张张夕阳里汉江的摸样,还有渔夫驾着渔船晚归的美景。那是足以陶醉心灵的画面啊!

  有时候深秋回去,汉江被大片大片的芦苇花淹没了,似隐似现,真美啊!微风一吹,芦苇花的花絮就飘飞起来,如在童话里一样。

  春天的汉江边有很多蕨菜,妈妈喜欢掐一些蕨菜菜苔,或凉调或清炒。还有掐枸杞芽子,妈妈喜欢弄这些野菜之趣。秋天挖鱼腥草,炖肉或凉调,这个非常痛苦,我不喜欢鱼腥草的味道。

  还有,偶尔舅舅带我去汉江打渔,用他的电瓶,大大小小的鱼儿一会儿就被电晕了,最喜欢汉江的蛇鱼,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蛇的鱼了,味道鲜美,肉质鲜嫩。

  其实,回到汉江,还能见到我的美女妹妹们,苏一枝,蒲瑞琪,都是可爱的美女。一见面,我就直接升为班长,带着她们疯玩。有一次,居然忽发奇想,把小姨养的鸡,一只一只往天上扔,看哪一只鸡能飞起来?电影《小鸡快跑》,给我的印象是鸡可以飞上天的。结果把小姨家的鸡扔完了,也没有一只能飞起来,白白被妈妈呵斥了一顿。不过,我们玩的很痛快,笑的前仰后合的,多有趣呀。

  我喜欢汉江的水,更喜欢汉江的人,淳朴,厚道,热情。每次都会有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山珍野味招待我。每次我都会学会几句新的汉中话,我已经可以用汉中话直接和他们对话。很舒服的呢。

  这个时节的汉江,一定是芦苇花盛开,白皑皑一片了吧?真美!让我念念不忘哦。

《随笔》散文欣赏3

  早春的斜雨,在最后一个冬天的符号中醒来,挣破三月的体温,无忌而欢快地敲着北窗,玻璃格子上,水珠开始展颜,孵出初醒时那种晶晶亮的莹晕。

  打开雨伞,细细嗅着漂浮的春寒,轻轻沿河而笃,看浅紫色的微风拂过河面,丝一样的呼吸下,几条泛水之上的乌篷船被摇曳的婀娜款款,一左一右的桨橹像是划在了我的心上,顷刻间,催活了透明的水瓣,涟漪起落间轻柔的余音抒唤着对春的渴望。

  缓缓走在润漉的三月里,脚下苍老而绵长的青石路像手指一样伸进纵横交错的街巷之间,两旁灰白色的斑墙内偶尔会传来童叟的戏淘声,顺着攀缠在墙檐上的那些沾满露水的爬山虎,时不时地敲打我的耳鼓,伴着伞面淅淅飒飒的喁喁雨丝,唯美来的如此直接,这种措手不及的醉熏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是很难能体验到这份不堪铅华之外的闲适畅意。

  放下一颗凡心,用脚静静丈量在这份悠悠古韵的水墨间,不远处那片萧然婆娑的竹林映入眼帘,一丝惆怅随之半暗半合,撇开文人墨客睐竹的典故,竹的幽逸洁灵也滤去不述。江南老百姓喜竹的原因是竹子有节节高的寓意,每逢嫁女之日,什么都可忽视,唯独不能缺竹,大概在父母眼中,不但割舍不了对女儿的深情,也盼望着女儿嫁出去后的生活像竹节一样年年高顺吧。这样的悲喜交织心情,多少让人有点郁怀,可当我置身于林中小径,眼下的幽静很快让我陶醉其中,那股惆怅也被稀释在这蔬果的空气中了。

  走出竹林,醉在三月里,停在了三月的桥上,眼神随着蜿蜒的河水一路畅游,那些枕河人家的木质镂空花窗在细雨轻烟下微微开半,就像轻启的朱唇,述说着对历史坚守的承诺。窗下古老的石驳岸,青苔在波粼中时隐时现,与河廊之间偶尔交会的舟影交相辉映,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跌入时光的深处,心也像被酿于一坛糟烧之中,醉的何止是人,何止是心?

  移动的雨伞,带着我漂浮在这个三月的芙蓉泽国之间,在这水一样的季节,在这翡翠般的吴淞素地,放肆不厌地游历在星罗棋布的诗情巷水中,听晨昏鸟语,品吴风翩翩,享春秋温悯,看流光丽霞,闻绚花梓桑。韵的何止是情,何止是景?

  和脚下滑过的那些绿衣茵草一起被这个三月的雨曼抚摸,感受着万物生灵雨中的淡淡抒情,记下一段只言片语的款款感怀,期待今年春天的百老汇里心花盛开。

《随笔》散文欣赏4

  初夏的某一日,我伴夕阳余辉信步走在田间小路上,微风习习,吹走了春日的余寒,送来了初夏的柔暖。

  路边的麦穗上挂满了一层层的麦花,那黄色的小精灵简约而质朴,好像从不会去招蜂引蝶,但是她独有的淡淡清香会给你嗅觉清新的享受。几株野花炫耀了一天的妩媚好似已经累了,在西方晚霞映红了半个天空的时候,她们埋头睡着了。而那青油的麦穗在微风中正手执手、肩并肩,等待着花瓣凋谢后孕育新的生命,他们气势凌人、勇不可攀。

  村里炊烟袅袅,农人们开始扶锄挑担向家里赶,我不由自主也向村里走去。村里时不时传来阵阵农家柴草烧制的独特饭香味。当地人喜端碗蹲于街头边吃边说,主食便是一大碗飘香的臊子面。正在独想之际,不想真遇见有在街头吃面的五、六人,在他们旁边还爬了一只摇尾巴的狗,等待着主人的施舍,看着他们黝黑的脸庞,听着他们让我似懂非懂的言语,不远处几对燕子亲昵的站在电线上欢唱,村里时不时会见到一间间青瓦红砖的房子被如冠盖的树林所笼罩,偶尔会飘来阵阵花香。面对此情景,我也遽然体会到陶渊明桃花源里的理想景象。

  一次桃花源式的信步却让我感觉生活很有滋味,原来世界无处都有美丽存在。天色渐渐转黑,我加快了走路的步伐。

《随笔》散文欣赏5

  心怀梦想,着眼于未来是件好事,不能以为的沉浸在未来之中而忽略了现在。事事公正、人人平等是我们的愿望,但是这种所谓的公平感在生活中中的并非如此安排。若想拥有平和的心境,就不可存在悲观厌世的心态。因为愤世嫉俗、懊恼烦闷的情绪干扰,就会错过这个世界上本该与我们邂逅的一场繁华。

  幸福只是一种态度,并且渐渐的,我也开始相信,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仅仅是自己的思想意识下的东西,是自己对于现实的一种理解,也是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和所思所想。如果我们能偶尔停下来,花点时间环顾四周,品味一下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功,悉心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欣赏身边最平凡最简单的美,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哪怕它已经微乎其微,或者已经或正在被排挤出我们的记忆的边缘,其都会让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信心。

《随笔》散文欣赏6

  闲静寂寞时,我在大脑中会把一些记忆悄悄召来玩味一番,在我如那小女孩一般大时,每次进城都要从这些房舍外的一条悠长巷子里走过,在过巷子之前,还必须通过一座简易的木桥,那桥两边没有任何扶栏,狭窄的桥面上覆着一块块隔了间隙较大的薄板,大人能从容走过,胆大的孩子也能无畏走过,我胆怯,不敢直立行走,匍匐而行,嘴上还不停嚷着“怕,怕死我!!”母亲叫我抬起头直面前方,不看缝隙下面的河水,可我偏怕偏要看,过了险桥不远,就走在这条悠长的巷子里了,逢甘蔗压榨的季节能闻到弥散在空气里的阵阵甜香味,那是从人尽皆知的“蔗糖厂”里飘来的,这些老楼舍就是当年的那厂,据说,它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一个“糖厂”,每年要压榨甘蔗好几千吨,而我们这些毗邻的乡村理当成了种植“青纱帐”的地方。秋天,当一弯新月悬挂清梢,你以为周围寂静了,即便有声音传来,在这个季节也显得孤单清瘦了,可只要你走近青纱帐,“沙沙沙!!”顿时这个世界充满了饱满而有力的声音。

  今天目光所及这些老楼舍,旧巷子,破天窗,坏烟囱,曾经的场地路道,杂草丛生,野花上墙,已然一副荒凉残照的颓废样,记忆里那些个繁忙繁荣,黑夜如昼,攘来熙往的车马人群,隆隆的机器声,全然销声匿迹了,此时,门楣或墙根处的几支美丽生命衬得萧瑟之意更浓,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最后结局竟落得如此凄凉不堪,不免有点唏嘘入怀。

《随笔》散文欣赏7

  饭后无聊,漫步冬日河边。荒草凄凄,寒波荡荡,渔人却依旧:早早来到岸边,抛饵垂钓,寒冷似乎从未影响过他们。

  河边幽径,清风拂过岸柳芦花,犹如一曲悠远的老歌,轻轻的,瑟瑟的,有着古朴稚雅的韵味。想着偷了浮生半日闲,或坐在小窗下,石桌旁,品一杯清茶,或斜倚桥栏畔,碧水缘,想花谢花开,云聚云散。或画一幅山水,捧一巷诗文,品味千古人生,感受万种风情。心里便无端有些慨然。看似红尘中平常的追求,却于各种情形下失之交臂。

  一丛绿草不期然扑入眼帘,在这落木萧萧,万物凋零的世界里,它是那样清新悦目,它是坚忍执著的生机的守护者,有它在,大地就有了火种,人心就有了希望。放眼四野,又见各种各样的绿正于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在树下,在草丛,在岩隙,在路边,在水畔,在许多无名的地方,一缕或一片,一茎或一丛,或墨绿,淡绿,或黄绿。它们在坚守生机,也在等待,在期盼,在传递,直到严冬过去,春暖花开,那时它们功成身退,隐入生机的海洋,它们就如我们的民众,有英雄时它们安然知命,当英雄隐去时它们以别样的形式姿态守护英雄,看似平凡卑微,却坚忍伟大,只有在残酷的冬季才能见识到它们真面。它们虽无英雄的丰姿,却有英雄的本色。

  太阳缓缓,如一个燃烧的火球半悬于东方的树丛中,金光四射,灿烂夺目,在它的普渡之下,树木的断枝残叶一扫以前和颓废,振作起来,披上了耀眼的锦绣一般挺立于地平线上,芦花从来就是红尘中最平凡的,既无美丽的.花,也没有奇异的果,就是它那葱绿的密叶,也因有刺破皮肤的危险而不讨喜。但在这冬日里,它摇曳的白发,笼在金色的晨晖里,犹如笼上了靓丽的霞帔,竟然有了炫目的效果。它们在风中摇曳着,翻飞着,嬉闹着,对冬的凛冽全无怨怼,对冬的温暖却有满满的感激。河水碧波荡漾,流光溢彩。不止眼前,极目远眺,九洲八荒都柒上了温暖的光环,在这北中国的平原,创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油画。

  偶见一棵树,长在大树丛中,头顶大树伸出的枝杈,脚踩密密交织的荒草,仍然潇潇洒洒地舒展着虬枝,坦坦然然地正视着苍生,心不由地就一软,我错过了它坎坷时拼命挣扎,我忽略了它恣意纵横的青春,现在它枝秃叶残,却不卑不亢,自自然然,我却与它相遇了,也许是它千百次的回眸等待的结果。虽不是在它最美的时刻,但比起那些终其一生也不得见的等待,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幸运了?滚滚红尘中,遗憾太多,我且珍惜珍惜眼前的偶遇吧。

  “辕门外那三声炮。”一阵嘹亮的豫剧唱腔传来,那是河口公园一个环卫工人在边工作边享受了,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他常常早早起来,趁公园无人打扫前一晚的垃圾,等人们起来晨练时他已经清洁完毕,手抱唱戏机边听边唱了。他常说:生活要靠自己经营,你用心,生活就处处美好。听着他的戏,想着他的话,心里就有些赧然,生活并没有优遇过他,但他却总是那样豁达大度,让人不由地敬佩,尊重。生活并没有苛待过我,我却总是郁闷怅惆,牢骚满腹,同是华夏后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小河很长,但幽径却短,待我走完这幽径,心里忽然就一下子轻松了,仿佛这冬日再也不若前些天那样阴冷,漫长了。

《随笔》散文欣赏8

  长途车辆颠簸,短途马背前行,险处缆车直上;穿越峡谷的炎热,目睹茂密的丛林,感受顶峰的冷凉。

  我终于又回到二十余年前曾经观光的鸡足山佛地,真正对祝胜寺门前的绝句——“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内涵的理解,只有此刻才能有更深刻地领悟。

  攀登至顶峰时,斜阳照射,整个山峰辉映出她迷人的英姿。来不及多逗留,毕竟不是一个人的行动,六十多人的团队,不能太自由的,就随缘吧。

  吃与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寻觅一份离开红尘喧嚣的超脱。很难有时间到这里,往日与同学上鸡足山,狂奔热闹观美景,马上乱言胡语的完了,存留到现在的也仅为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记录着曾经……

《随笔》散文欣赏9

  塔,起源于印度的窣堵波。汉代末年,丹阳人笮融造楼阁式塔,开中国造塔之先河。

  在古代印度最早建塔是为放置释迦牟尼的舍利,供人们纪念崇拜。佛教很重视形象的崇拜,塑造佛像是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以次来传播教义,供人们来寄托信仰。塔作为藏有佛真身舍利的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佛的一种象征,被佛教徒们作为“佛”来崇拜。

  而在塔的建造中也处处体现着佛教的思想,但中国的佛教本与古印度的不同,又很强的本土化色彩。古印度佛教中塔的层数与塔顶相轮数相同,都是双数;但在中国由于“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塔的层数和相轮数一向都为单数。

  但毕竟佛祖的真身舍利很少,有的塔内埋藏的是假的佛迹,作为一种象征。

  那这里的楞严塔,所存释迦牟尼的大弟子饮光迦叶僧真身舍利,不会有假吧?高僧的行踪不会是捏造的传说?孤独的老人在传诵着佛家的真谛,是神圣可颂吗?!

《随笔》散文欣赏10

  你越是看多了各色的面具,越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真正的素颜而行.那才是真实的你。

  某段时日,你心情不快.你看着那一大堆化妆品忽然就心生了厌倦,那种想要卸去伪装的迫切感让你真的就那么出门了。

  外面风很冷,穿透外套直达心脾,却没有一丝让人振奋的感觉,反倒更加恹恹的了。瞧一眼电动车后视镜里的自己,万米阳光下虽不至于面如菜色,却也是口唇苍白,像风中瑟缩的秋叶一样萧条。

  当下心底一阵寒凉,就这样没精打采的到了单位。

  转身迎着冷风,深吸一口气,让你挤出一份灿烂的笑容——标准的露八颗牙齿的那种。回头,挺直脊背,迈着一贯的步伐推开门......冲着同事笑着打完招呼之后,转过拐角,看到玻璃镜中你的身影,眼神忽就黯淡了下来。想起许嵩、何曼婷的歌中唱到的——“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葬在昨天,不掺任何的表演”然而,也不过是“轰轰烈烈那几年”罢了。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脖子上出现黑色皱皮,脖子上的褶多是有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