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展示柜上,一只碗亮瞎了宋琦的眼。
展示柜是老公的最爱,这里陈列着他几十年来收藏的全部玩意:红心木的佛珠、铜鼎、和田玉的挂件……一直空着的最宽敞最抢眼的位置上,就摆着这只碗。
这只碗跟普通的蓝边碗一般大小,釉色褐红,但口大肚敞,碗口好像也不够圆,碗底疙里疙瘩,像长了青春痘,显得很粗糙,一点儿小资情调都没有,看上去像个拙朴的乡下汉子。但老公把它放在最抢眼的位置上,可见它不是一只普通的碗。
她迅速拿出手机给展示柜拍照,还给碗拍了几个特写,手指在手机屏上跳跃了几下,不假思索地发进了朋友圈。朋友圈里的点赞,气泡一样冒出来。闺蜜跟帖:又添新玩意了?宋琦喜滋滋地回复:幸运地碰到了。语气中有一种故意抑制的兴奋。
闺蜜是个文艺女青年,很有才华,也很有名气。她很快写了一篇《古碗赋》,盛赞这只碗光洁如玉,古朴雅致,珠圆玉润……闺蜜的文字立即赢得了一片附和叫好声,甚至招来了省城一位知名收藏大师的关注。那位被民间封为“专家”的收藏大师,从专业的角度对这只碗做了评析。他说这只碗美感、质感、光泽度都是他以前很少见到的。宋琦家得了一只好玩意碗,经过这么推波助澜地一宣传,地球人几乎都知道了。
过了几天,宋琦的老公匆匆忙忙地从外地公司赶回来,一进家门,鞋都没换就大声唤宋琦:“宝贝,听说你淘到了一个好玩意?”
宋琦的兰花指朝展示柜上一指:“喏,那不是?不是你淘的?”
她老公覷眼一看,立即没好气地乜斜了宋琦一眼:“长点儿脑子好不好?这是我妈从乡下给我捎来的,她给我蒸了一碗我爱吃的芝麻肉。碗呢,是我三叔自己烧的,就是他屋山头那口土窑里出产的。”
现代名人的成功故事_现代名人励志故事
现代的名人中有很多的成功之路都历经波折,你看到他们人前的风光,却不了解他们成功背后的努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名人的成功 故事 ,一起来看看我们这个时代的名人是怎么靠自己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现代名人的成功故事篇1:丁磊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丁磊
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3年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位榜上有名,网易创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网易公司58.5 %的股份(当前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名。但丁磊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据说,他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很少超过4000元。
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 经验 ,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
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
大学 毕业 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盲流吧?那时,丁磊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因为他当初执意要打破“铁饭碗”,现在根本不容许自己混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靠父母接济。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但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 面试 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 “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支撑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足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攥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排上用场。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个无绳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成热水器。
网易移居北京后,在公司队伍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没有很多股东在背后指手画脚,也不存在历史积淀或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公司发展很快。在公司经理层会议上,CEO丁磊经常受到批评,说他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他总是能谦虚的接受,“有人批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举成名的财富时代
2001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网易因涉嫌财务欺诈,停牌长达4个月。
丁磊下定决心将网易的三大业务重点锁定为在线 广告 、无线互联和在线娱乐。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在丁磊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从2001年底推出《大话西游》以来,网易已经从网络游戏领域的“小人物”变成该领域的巨头之一。事实证明,尽管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网易的投入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网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国短信“爆炸”的一年,而在遍布中国的网吧里,年轻人正尖叫着大把花钱。2002年8月后,这家公司变成暴利企业。随后是网易股价连续暴涨,当年逃离网易的老员工现在动辄唉声叹气。
现在看来,停牌事件是网易业务的转折点。2002年1月1日凌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纳斯达克计划于2002年1月2日上午10点恢复网易公司的股票交易。悬空多时的“网易事件”突然峰回路转,网易历经财务风波安然无恙。
经历了如此变故的网易现在对于财务问题更加谨慎。财富的聚集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对来说,互联网与其他的新经济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他们所创办的企业的运营环境无论是从其内部的管理机制来看,还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来看,都要比中国多数的传统行业更为规范。更关键的是,这些人的财富来的极端透明、清楚,谁都能看得见,说得明白。当网易在近3个月内从不到10美元一路撑杆跳到36美元的时候,谁都能看得见丁磊那张笑脸,也就是说,财富暴长的过程就发生在每个人的眼皮底下。
丁磊的个人财富在与网易股价一起飙升,丁磊的纸面财富也跃上了50亿人民币的台阶。他的创富速度在中国史无前例,网易刚满6岁,而他自己也还不过32岁。
许多人都还记得,1999年初,当时的网易已经创立两年有余,正在向门户网站迈进,与新浪、搜狐相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小网站。那时丁磊奔走于京粤之间,为互联网、为网易摇旗呐喊,俨然一个互联网旗手。那时,《互联网周刊》还收到了一篇题为《我和网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细心的附上了标准照和详细的个人档案,如今,想采访丁磊绝对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时过境迁。丁磊已厌倦拿股价去计算财富,“我又不能一股脑儿把股票都卖掉,首富头衔毫无意义”。
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某电视台的几个记者去网易采访,想找一间靠窗有阳光的办公室架机位,网易的接待人员就推荐了丁磊的办公室。扛着机器的摄像师说,好呀,顺便可以参观一下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豪华的办公室了。但故事的结局使摄像师大跌眼镜:那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空间,和所有员工一样的桌椅,一些唱片,一台普通的桌面音响。如此而已。
一位熟悉丁磊的人说,丁磊不善于理财。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时会向一起出去的人借钱,因为他根本没有在身上装钱的概念。自从福布斯和胡润的两张富豪榜都把丁磊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丁磊恨不得所有人都忘记丁磊的存在。
怀抱理想,不言放弃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勤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四五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后来丁磊迷上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丁磊现在没有成为科学家,他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他本人还是在技术方面动脑筋,他所在这方面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
丁磊的大学时期,用传统眼光看,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除了第一个学期他每天按时作息之外,其他三年多时间,第一节课他是从来不去上的,因为他很困惑,难道书本上的知识一定要老师教才会吗?同时,他觉得眼睛还没睁开就去听课效率一定不好。
丁磊说,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而思考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任何人都无法强灌输进去的。
因为没有听第一堂课,又不得不做作业,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看老师上一堂讲的东西,会很努力的去想老师想传达什么样的消息。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巧,那就是思考的技巧。
后来在接触到Internet的时候,他才知道这种技巧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因为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的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里面的软件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这一天,网易终因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丁磊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过,但家人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父亲说:人生哪能不遇到挫折,挺一挺也就过去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你还年轻,有点失败的经验未必是坏事。苦难终于没有把他压倒,直到2003年6月6日,网易再创历史新高:每股34.90美元。
从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国概念“明星”,网易的转变让人觉得像个神话。对此,丁磊说:“我已经32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对于有网站评选“金牌王老五”把他名列第三,他则一笑了之。
现代名人的成功故事篇2:宗庆后作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人物,宗庆后一路的创业历程又是如何呢?
1987年,校办厂因为经营不善而亏本,于是宗庆后承包了校办工厂,开始实践掩埋在心中多年的创业梦想,那一年,他已经42岁了。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一分一厘赚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
1988年,企业成功开发投产娃哈哈 儿童 营养液,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儿童营养液强调真正使用价值,解决了儿童厌食偏食的问题。由于功效确切,效果明显,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产品畅销全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要,仅有100余人的校办小厂娃哈哈,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兼并后,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成立。原本亏损4,000多万元的杭罐厂仅3个月就实现扭亏为盈。1991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兼并取得成功,娃哈哈初步形成规模。
1994年,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创造性地以“移民任务与移民经费总承包”的改革思路,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建立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此后,娃哈哈迈开了“西进北上”步伐,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60多家分公司。
1996年,娃哈哈集团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集团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吸收投资4,500万美元。娃哈哈占股49%,达能与百富勤合占51%。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在境外将股权卖给达能,使其跃升到51%的绝对控股地位。达能立刻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与合资公司,遭到国家商标局拒绝。双方签了合同。 同年,宗庆后带领娃哈哈员工,瞄准瓶装水市场,生产娃哈哈纯净水。
1998年5月,娃哈哈推出碳酸饮料“非常可乐”,意在挑战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凭借在 渠道 上的优势,2006年的销售量达到了60万吨。
1999年,宗庆后继续西进北上,决定由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与达能没有关系的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建在西部和老区,到2006年,总资产达56亿元,当年利润10.4亿元。
在2000年的改制中,宗及员工从政府手中买回了娃哈哈集团55%的股份,娃哈哈实现“全员持股”。其中,宗庆后占股30%,高级管理层5%,员工20%。46%的股份由杭州市上城区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拥有。 这一年,达能收购了娃哈哈最大竞争对手乐百氏。
2002年,娃哈哈利用自身品牌和实力优势,高起点进军童装业.
2003年5月“非典”疫情结束后,宗庆后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将大批饮料送到零售终端,使销售实现了16%的年增长,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
2004年,娃哈哈实施“全面创新”战略,营养快线、爽歪歪等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企业摆脱了同质化竞争。
2007年,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娃哈哈营业额超250亿元。4月,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曝料:达能欲以40亿元低价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遭到自己拒绝。达能随即回击娃哈哈违反合资合同,并表示对宗庆后在合资公司外建立的庞大私人财富帝国无法容忍。
2007年4月9日,达能要求宗庆后作为合资公司董事长,对非合资公司启动法律程序。5月31日,达能对娃哈哈提起国际仲裁申请,称中方股东侵害了合资企业利益。6月4日,达能在美对宗庆后之女旗下公司提起诉讼,指其设立的非合资企业不能使用娃哈哈品牌。 2007年6月7日,宗庆后辞去合资企业董事长并发表致达能董事长公开信。说因无法忍受达能两位董事(亚太区总裁范易谋与中国区主席秦鹏)的欺凌与诬陷,只能辞职,专事诉讼。
2008年,虽受达能强购事件的困扰,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销量持续增长,上半年销量增加40%以上,全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大关。
2009年9月30日,达能发布公告宣称,在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已与娃哈哈达成友好和解方案。作为和解方案的一部分,达能和娃哈哈将终止合资关系。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娃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伙伴。
2010年,娃哈哈推出旗下高端奶粉--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由合作企业荷兰百年皇家乳企生产,原装进口,来到中国。此举也开创了让国外企业为中国贴牌生产的先河。 这一年,宗庆后被评为福布斯中国首富,财富总额为534亿人民币。
2011年,全年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8.55亿元,同比增23.65%。
2012年,67岁的宗庆后再次成为中国首富,财富总额为630亿人民币。
现代名人的成功故事篇3: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呲牙咧嘴”的样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当时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依然活着。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他仍能做出巨大的科学贡献,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而且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体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身残志坚故事。
霍金是英国人,现如今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学系教授。他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1643年1月4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呱呱坠地的小霍金头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用霍金自己的话说:"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
霍金的童年故事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同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小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直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马勒、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中学时代的霍金
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他学习科学,但希望他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并如父亲的希望,取得了奖学金。学习物理学对霍金并不费力,后来他又考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要选取理论物理专业呢?霍金后来说:"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基本的,……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学;另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这就是说,理论物理联系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后,他确定要研究宇宙学,这是因为"在宇宙学方面已有一个定义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黑洞是一种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天体,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很大。这种天体是一种从理论上推测出来的天体。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黑洞的问题。他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吸住自身发出的光线,而使我们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团"。然而,这种科幻般的预言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一位德国科学家借助广义相对论重新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他发现,质量等于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径只有2.95千米;而相当于地球质量的黑洞,直径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恒星演化时,再次研究黑洞问题。他认为,在恒星燃尽时,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会无休止地坍缩下去,最终就形成了黑洞。
霍金的科学成就
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他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这时,霍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微型黑洞"。这种黑洞很小,有的会小到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的大小。按照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当物体小到这样的程度,它应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霍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发;黑洞越小,它蒸发得越快。1个10亿吨(个头与质子大小相当)的黑洞要用100亿年的时间才能蒸发干净,而最后0.1秒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这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地进行天文观测,力图在宇宙空间找到这种"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他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的宇宙可能将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在膨胀到极限时转而收缩至当初形成宇宙的那个"奇点"。看上去这好像很有趣,然而,这就是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他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曾经是该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我们常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却很聪明!
>>>下一页更多现代名人的成功故事
关于孝的现代故事
感动中国的 田世国。话说听说此人最近威胁情妇来着,可是~这种主流媒体没报道的玩意我们可以无视。。。我们都说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在颂扬母爱的诗句
中,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非常有名。其中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因为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把母爱表达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而且它提出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近,对这个已经被问了千百年的问题,一个儿子用行动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田世国:这一天对我和全家来说是非常难受的,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无法想象我妈会得这种病。 施永仿(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医生):当时已经诊断为晚期尿毒症了。 听到母亲患病的消息,在广州做律师的田世国匆匆赶回了山东老家。 记者:当时你第一眼看到你母亲的时候,心里什么感觉? 田世国:真不想再想了。我现在想起来那一刻都受不了,真的,原来没病以前,回家归心似箭,坐飞机都嫌慢,这一次回来看我妈的病情,在飞机上想飞机慢一点,不要太早到家,怕看到那一刻。 田世国的父亲已经年近七旬,当时妹妹正处于临产期,所以田世国与弟弟毅然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他俩商量暂时先瞒着妹妹,同时也不能对母亲说实话。 田世国:我们子女对我妈太了解,到老了,不想给我们背上这个负担,她情愿放弃。所以我跟我弟弟讲,千万不要告诉她真实的情况。 在兄弟俩想方设法竭力对母亲编织谎言的时候,其实母亲对自己田世国
的病情已经一清二楚了。原来,邻居有一位老太太得的就是尿毒症,已经在透析了六年之后去世了。 田世国的母亲:隔门的邻居在一块几年了,在一块说这个事,知道这个病的重要性,严重性,我一看透析中心的诊断,完了,尿毒症 。为了别给儿女心里造成压力,再大的痛苦我自己受,表面上让他们看不出来,实际内心很痛苦。 就这样,母子之间互相欺骗着对方,互相安慰着对方。经过三十多个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母亲终于度过了危险期。 第一个难关度过了,田世国的心却丝毫也没有放下来。由于肾功能衰竭,体内的水分排不出来,所以尿毒症患者几乎不能喝水。喝水就意味着生命的危险。 田世国:这个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馋的时候,黄瓜片切一片贴在嘴唇上,实在渴了,用矿泉水瓶的盖,倒一点点,润润嗓子。 田世国的弟弟:当时我问她,妈,您这病好了以后最想干的是什么,她说我最想喝稀饭。 为了维持生命,尿毒症患者必须定期做血液透析,田世国的母亲每周做两次,每次要五个小时。 田世国的弟弟:她的血管环境非常差,非常脆,整个胳膊都扎烂了。每次做完透析以后,针头的孔大概要压几个小时,正常的人就几分钟,她要几个小时。 田世国:人简直是没法看了,全身完全是乌黑色的皮肤,瘦的皮包骨。 母亲的痛苦,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对母亲来说,最痛心的却不是这个,而是透析要花大笔的钱,一个月就要五千多。 田世国的母亲:这个病要花钱,不怕你挣钱多,有座金山也给花完了。我躺在那里就考虑了,我没有给孩子留下东西,这一生,反而有这个病连累孩子,花那么多钱。 由于心疼钱,有一次到了透析的时间,母亲坚持不肯去。 田世国的爸爸:10号那一天就不行了,她就憋得没气了。 田世国:憋的汗有绿豆那么大。你想想她长时间不喝水,还能憋出汗来,当时我们就打了120。 施永仿(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医生):因为他母亲当时已经不能睡倒了,透析时只能坐着透,所以他(田世国)坐在他妈妈的后面,给他妈妈当垫子,靠垫。 田世国:抢救了几个小时,天快亮的时候,心跳、血压才恢复正常。 田世国的爸爸:再晚十分钟她就完了,就抢救不过来了。 经过这次抢救,田世国和他的母亲分别暗暗地下定了自己的决心。 田世国的母亲:就是想了断,了断的时候想,要上楼上最高点,一下子就了断,别弄的腿断胳膊折的,给孩子造成麻烦。 田世国:我就决定开始起动第二步,给我妈换肾。 看出母亲心思的田世国一边加强看护,发动亲戚朋友来劝慰母亲,一边向医生咨询换肾的问题。没想到,他们的谈话却被母亲无意间听到了。 母亲:我说你想给妈换肾啊,他说我就是问问。我说你要给我换肾,我就跳楼自杀。那时候听人家说换一个肾得二、三十万。 打这以后,深知母亲脾气的田世国不敢再提换肾这两个字了,他开始转入秘密行动:查询资料,咨询专家,然而结果让他几乎感到了绝望。 田世国:我妈是O型血,O型血在我们国家非常难配,几田世国的借款记录
乎是不可能的。我妈等不起,透析一天受一天罪,太受罪了。如果要她等半年、一年,连医生都没有把握,我妈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怎么办?面对摆在面前的严峻的现实,田世国萌生了一个想法。 田世国:我当时就想把我的肾给她。 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母亲后,田世国首先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 记者:你第一个告诉的是太太,为什么? 田世国:这个不是说你家里买什么东西,干点什么事,她同意好,不同意可以商量。这个无法商量的。 田世国妻子:心理上已经接受了,但是没有立即表态,还在观望,观望这件事。希望我婆婆也能够平安好转,也不需要我老公去捐这个肾,存在这种侥幸心理吧。 田世国的弟弟:当时我就反对,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虽然说摘除一个肾从理论上说没什么问题,如果万一出问题,我们家怎么办? 田世国:他(弟弟)说你不能捐,一大家子都看着你呢,负担这么重,还是换他的。我妹妹打电话,她当时在电话里哭了。 就这样,瞒着年迈的父母,兄妹三人争着抢着都要把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母亲。同时,他们共同设立了一个账户。 田世国:我们家所有的钱集中在一起,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一切用在换肾上,专门给我妈开了一个账户。 记者:你的投入应该是最多的? 田世国:应该是这样的。但只要我妈活着,这就是我们赚钱的动力。 在兄妹三人想方设法凑手术费期间,经过大家的劝导,母亲也逐渐接受了换肾的想法。 9月22号,做好一切准备的田世国决定前往上海中山医院配型。 田世国的妻子:他从广州走的头一天晚上,我就说你去配,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口头上的承诺,就是我支持他。你就先去配吧,如果你配型不成功的话,那我就去配。一定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我们实在没办法那就没办法了,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就要去就她,救我婆婆。 田世国的妻子:等他走了,去上海以后,他那个房间窗户也关了,没有让任何一个人进去,保持他走时候的样子。按道理来说,那个时候应该洗床单,洗被罩,洗枕套,我都没洗,他的气味都残留在整个屋子里面。 得知哥哥要配型后,妹妹把自己的血样和母亲的血样一起送到了上海。 田世国妹妹:我说看看咱们兄妹俩谁的血型更接近妈不更好嘛,万一我的更接近妈呢,那妈就少受点罪啊。 田世国:下午五点多了,上海天气有点黑了,天色都黑色了,我到化验室问结果,化验室没告诉我,他就笑了,他说你去找朱教授。 朱同玉,上海中山医院教授,一直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已经成功完成了数百例肾脏移植手术。 记者:在这几百例中间,子女给父母捐肾的原来有过吗? 朱同玉:没有,田世国是唯一的一例,是第一例。多数都是父母给子女肾脏。因为捐肾毕竟对他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我还是有一点点疑虑,到底捐不捐。 田世国:他就问了,多次问我们,你们一定要商田世国
量好了,这个不是儿戏。 朱同玉:他说他母亲养他这么大,应该享福的时候没有享到福反而生病了。他捐一个肾脏是应该的。他的态度非常坚决。 从上海回到山东,田世国告诉母亲,估计快要有肾源了。 田世国:当时我妈坐在沙发上,我在给她说的一瞬间,她那个眼神,一抬头看着你,那种对生命渴望的眼神,真的。谁都想不到,那种对生命渴求的眼神,我当时看到我妈的眼神。我在心里想,妈我一定要救你,一定要坚持住,就这几天了。 手术初步安排在9月30号进行。从27号,田世国就陪着母亲开始了连续三天的复杂的术前检查。 对这个特殊的病例,上海中山医院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全院医务人员都在帮着田世国维护这个美丽的谎言。 然而,检查中突然发现了问题。 朱同玉:拍胸片的时候,发现他妈妈肺上有个阴影,当时怀疑是肺癌,如果是肺癌那么手术就要停止了,不能做了。我们马上请到放射科的主任一起给他做CT,排除是肺肿瘤,说肺上有液体,这样就把他妈妈送出门去,刚刚出门,我们发现往下扫的时候,发现在她腹腔里边有一个肿块,并且不是一个,当时我们心一下子沉下来了。 进一步检查要做增强CT,这需要病人喝1000毫升的水。 田世国的母亲:喝的那个矿泉水,那个甜啊,倒一杯我喝一杯,就这么高一下子我都喝光了,我说这半年我就过了瘾了。 朱同玉:田世国眼泪刷拉刷拉就下来了。 田世国:我最后放心是在29号7点左右晚上,护士把手术单放在我床上的时候,我才放心。 记者:看到手术单的时候,你不害怕? 田世国:我不害怕,我当时没想到害怕,反而放心了,但是我虽然对自己的手术放心了,我对我妈的更是担心了,当时我跟我弟弟讲,我说12小时,千千万万不能离开妈一刻,千千万万盯死了,就在这一刻。 记者:那一夜晚你睡的好吗? 田世国:没睡,一夜没睡。 记者:都想些什么呢? 田世国:想我妈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我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就是很普普通通的家庭母爱,普通的家庭,点点滴滴能想起来的都想了。以前我妈从来不看天气预报,在我没到广州以前,不看的,就喜欢看连续剧,说相声,我后来听我父亲讲,从我五年前离开家里,当天我妈就开始看天气预报,就等着看广州。 记者:看广州的天气预报。 田世国:对,从那以后再也没落过。 记者:你悬着那么久的心,什么时候终于完成落下了? 田世国:上手术室的护士差五分七点来接我的时候。 田世国:后来听朱医生说,我的肾给我妈装上不到一分钟就排出尿液了,很快,很开心。 田世国的母亲:我说(伤口)割一道口子,抓上一把辣椒面子,我都能承受得了,为什么?因为阳光再现了,我已经活过来了,有盼头了,有奔头了。 手术后的第二十二天,田世国就离开了家,他要去给一个新受理的案子进行辩护。 田世国:抓紧时间工作,多赚一点钱给我母亲,钱不能断的,因为她吃这种药,所以要多赚一点钱准备在那里,只能这样,必须这样。没有退路了。真的,我觉得我希望有尿毒症的(患者的)子女站出来,这没什么,看看母亲,想想为我们操劳一生,我觉得真值,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