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宫颈炎这种疾病的时候,除了积极的,及时的用药治疗之外,其实有一些穴位的按摩也有很大的功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宫颈炎按什么穴位好中医治疗介绍 。
1、治疗宫颈炎的穴位
中医认为宫颈炎是由于寒湿入体导致气血阻塞,积累在宫颈处导致炎症所致。治疗就要针对性的采取暖宫、活血、通络的办法来改善炎症存在的内环境。取穴为关元、子宫、八髎和三阴交四个穴位。三阴交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可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持续10分钟。
2、宫颈炎的症状
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有时宫颈炎的症状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尤其当炎症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扩展或沿阔韧带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子宫颈主韧带增粗时疼痛更厉害。每触及宫颈时,立即引起髂窝、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可引起恶心,影响性生活。
白带增多有时是宫颈炎的症状,通常呈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有时分泌物中会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白带刺激还可引起外阴瘙痒。
宫颈炎可通过淋巴道播散或直接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的结缔组织,因而膀胱一有尿液即有便意,出现膀胱症状如尿频或排尿困难等,但尿液清澈,尿常规检查正常,这是常见的宫颈炎的症状。
宫颈炎患者临床上还会有一些其他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不孕等都是常见的宫颈炎的症状。
3、引起宫颈炎的原因
长期使用护垫也是会导致宫颈炎发生,长期使用护垫,容易使阴部透气不良而致感染,这点往往是女性朋友经常所忽视的。
许多女性在清洗阴道的时候盲目的使用过于刺激的清洗剂,频繁使用刺激性溶液清洗阴道,会对阴道内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反而会导致阴道炎的加重。
特别是一些办公室的白领人群长时间久坐会使会阴部透气不良,血液循环受阻,也比较容易发生感染,造成宫颈炎。
治宫颈炎的食疗方法
1、三妙鹌鹑汤的做法
肥嫩鹌鹑1只(重约100g),薏苡仁30克,黄柏12克,苍术6克。肥嫩鹌鹑活宰,去毛、内脏,洗净;薏苡仁炒至微黄,去火气,备用;黄柏、苍术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约2小时,调味供用,佐餐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急性子宫颈炎。
2、蒲公英瘦肉汤的做法
瘦猪肉250g,蒲公英、薏苡仁各30克。蒲公英、生苡米仁、猪瘦肉洗净,一起放入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1-2小时,调味供用,佐餐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急性子宫颈炎。
3、鸡冠花瘦肉汤的做法
鸡冠花2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10个。将鸡冠花、红枣(去核)、猪瘦肉洗净。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随量引用。具有清热利湿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子宫颈炎。
宫颈炎的饮食禁忌
酒属温热刺激食物,饮酒后会加重湿热,使病情加重。
海鱼、螃蟹、虾、蛤蜊、毛蚶、牡蛎、鲍鱼等水产品均为发物,不利于炎症消退。
过于甜腻的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八宝饭、糯米糕团、猪油及肥猪肉、羊脂、蛋黄,这些食物有助湿的作用,会降低疗效果,使病情迁延难治。
辛辣、煎炸食物如辣椒、茴香、花椒、洋葱、芥末、烤鸡、炸猪排等;温热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等均可助热上火,加重病情。
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漂亮又健康,所以都极注重保养。不过,有时候一些大家毫不在意的坏习惯却会在不经意间让女性朋友患上各种妇科疾病。宫颈炎在女性朋友当中并不少见,有部分女性对这种疾病不重视,其实宫颈炎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如果听之任之的话,一旦病情恶化不仅影响生育,还可能会演变成宫颈癌,对女性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本文就是为大家介绍了宫颈炎按什么穴位好。闲暇时,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尤其是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对于女性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并且结合食疗方法,这才有利于治疗宫颈炎。
妇科炎症艾灸什么穴位
1、中脘穴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2、神阙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4、子宫穴
子宫穴,经外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据《针灸大成》定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5、归来穴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6、八髎穴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7、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8、三阴交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着。直刺1~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