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造中国力量,见证崛起的力量

央视网消息:今年夏天,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尤其是河南的特大暴雨,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在救灾现场,不仅有救援队伍冲锋陷阵,其中高科技救援设备在抢险救灾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及时恢复受灾地区通信、通水、通电、通气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灾区打通生命通道保驾护航。

7月20日,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遭到强降雨影响,通信光缆冲断,通信基站失效,这直接导致米河镇对外失联长达24小时。

米河镇被洪水淹没画面

随后,一条无人机发来的短信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希望之光。一架中国“翼龙-ⅡH”无人机从贵州飞到米河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长达5个小时的移动信号覆盖。那么,这是一架怎样的“宝藏”无人机呢?

“翼龙-ⅡH”无人机长约11米,翼展超过20米,最大起飞重量约4.2吨,巡航时长约20个小时。H型为应急救灾型,它能用于灾区探查、灾区物资应急投送,最重要的是它能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G网络信号,还能建立覆盖1.5万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因为它身上有四件新科技——合成孔径雷达、光电吊舱、卫星天线以及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吊舱就相当于无人机的眼睛,能够识别障碍物,并能穿透云雾将灾区成像实时传回指挥部;卫通天线则用来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承担通信任务主要就是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它就相当于一个空中基站。

翼龙二次腾空 打通生命航线

翼龙无人机穿云破雾两次飞抵暴雨中的郑州,不仅为米河镇打通了一条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更为深陷洪水之中的“孤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广大患者点燃了生命之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柳卸林:无人机也好,救人的机器人也好,现在科技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尤其在应急条件下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上天入地 科技在救援中显神通

海豚1号”救生机器人

“龙吸水”排涝车

应急动力舟桥

除了“翼龙-ⅡH”无人机,还有很多新科技在这次灾害面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龙吸水”排涝车1个小时可排干相当于1米深、占地3000平方米的游泳池池水;“海豚1号”救生机器人远程遥控操作,轻便易携带,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也毫无压力;还有一种应急动力舟桥有自己的车头和动力系统,能够在3分钟之内快速展开,15分钟之内就能实现车辆通行或者是转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 杨超:第一个就是说我们本来就能做的事情,有了科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另一类就是说本来我们做不了的事情,有了科技后我们可以做了。

“新科技”井喷 闪亮新生活

科技不仅在防汛救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

在四川泸州,一个特殊的救援大队正在进行着救火演练。这个特殊的救援大队由32台消防特种机器人组成,它们种类各异,包括防爆灭火机器人、中倍数泡沫灭火机器人等9种,经过作战效能测试后已分配到基层队站。

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机器人救援大队 大队长 王俊军:救援大队根据任务的形式,派出不同数量的机器人赶赴火场进行灭火救援。

在山东寿光的现代农业蔬菜大棚里,你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农业新科技,有408斤的南瓜、带电的蔬菜,甚至红薯和番茄都能长在“天上”。

人工智能“新科技”云集 AI离我们越来越近

近日,在中国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展出了自动驾驶的AR小巴。未来,如果车辆发生剐蹭,只需要拍个照片或视频,AI自动理赔平台就可以还原现场,秒速理赔,车主不用原地等待。

截至2021年6月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超245.4万件。其中,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成绩斐然,全球已有超224万件人工智能专利,中国占比27.45%,位居世界第一。

来源: 央视网

科技打造中国力量,见证崛起的力量

大国重器观后感:彰显大国的科技力量

  导语:《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我搜集整理了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重器观后感1:

  当看到《大国重器》播出V58项目产品在连云港码头装船的镜头时,作为拍摄的亲历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摆个摊位,放几张图片,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相比,简直就是不能看的产品”当听到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评价徐工第一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不禁有些心酸;当听到王民董事长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时,作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在《大国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摄期间,徐工国际化就不断传来好消息:2012年7月,徐工集团谋划布局全球市场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欧洲研究中心、徐工欧洲采购中心新址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正式启用;与此同步,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一个全球协同的徐工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徐工是一个有着70年光荣历史积淀和深厚底蕴内涵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的原创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断变革创新,才有了今天……没有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给徐工,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差距,这个差距,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填补”。正如王民董事长所言,正是凭借着一代代中国装备制造人,用汗水与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装备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寒冬。面对全球性的市场低谷,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硬是打破了行业颓势、走出了行业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亿美元的出口额,连续十年位居行业出口第一。

  “起重机的吊装重量取决于背后的砝码,对于一个国家,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而中国装备制造人正是中国机械身后的“砝码”,要继续用“创新”吊起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大国重器观后感2:

  《大国重器》最近刚在中央2台播完,我是通过网络电视台看完这6集的。观后感可归纳为4个字:“振奋,自豪。”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业基础很差,经过几十年的追赶,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已经赶上发达国家,(当然,没赶上的也不少)。在这方面,50,60,70,80,90年代的中国人都付出了许多。中国许多老牌企业:上海汽轮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等等,历经风雨,掌握了世界一流技术,终于成为行业巨人。后来的振华重工,徐工,山推,正泰电器,双良等企业集团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着名的企业集团。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工业国家,中国有许多工业产品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由弱变大,下一步是由大变强。看看那些企业负责各个项目的中国人年轻,自信的面孔。我相信这一天应当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对旧中国历史的了解,让我们心底有着历史的阴影,忧患意识是每个50年代人都挥之不去的历史烙印。希望祖国早一天强大,人民富足的愿望是我们这代人一生奋斗的动力。今天我们这代人都已进入老年,但是看到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终于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为祖国添砖加瓦,后来者在我们的基础上,建造起工业强国的大厦。

  很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挤时间看看《大国重器》,尤其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里,那些“娱乐至死”的年轻人,保不定也是兢兢业业的从业者。个性自由和国家责任应当是今天中国人的人生信条。以强大的国家实力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是中国必然的大国责任。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那些盲目信奉欧美治国理论的人,应当从中悟出点东西。

  大国重器观后感3:

  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30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那时的中国,贫穷而落后,不过他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时的中国有一句口号“自力更生”,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国的基础。

  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

  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10年。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2年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在中国的领土使用着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建筑我们的家园。王民总书记说:“中国工程机械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全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已经不介意别人的态度与眼光。她叫孙丽,是徐工集团的一名设计师,在她身上肩负着世界上最大起重机4000吨起重机的设计,柔弱的肩膀,历经两年多的努力,迎来了那个最紧张的时刻,她的研发成果终于成功了,所有人欣喜若狂,这是工程机械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丙烯塔安装过程中仅仅花费了5个小时,而在过去需要三个月时间来完成,这台机器之所以能够吊起巨大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机器如此,国家更是如此。

科技打造中国力量,见证崛起的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工业的庞大体量: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巨大的产能意味着单位成本的降低,其竞争力也无人能比。
其次,全球第一的人口数量,更关键的是教育的普及让巨量的人口转化为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其三,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无论是高速公路、高铁、电力、网络等不比发达国家逊色。
其四,科技的进步和科研团队的进步,正逐渐赶上西方。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终于要换芯了Switch新机型曝光性能大增支持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