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两会,职业教育评价办法改革

本文原标题:《把督导评价做到实处》

课程质量决定了专业质量,更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高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为“先锋”,结合第三方平台开展全过程多维度的教师教学评价。本文为您介绍该校如何推进教评工作,以及如何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功效。

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职业素养过硬、职业技能扎实、职业发展持续”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现代服务理念、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富含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学校以“双高计划”为契机,从课程层面入手开展专业诊改,以课程质量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提升,“(高质量课程)要求学校完善全过程质量监控,开展多维度教学评价。”学校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质量办”)曲萌主任与麦可思研究交流时谈道。

质量办负责两大类工作,一是负责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内部质保体系建设等质量管理工作,二是负责学校各部门绩效考评和教学督导工作,“其中,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是常态化工作,也是质量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根基。不过评教成绩常常分不开层次,导致数据无法运用到质量改进之中。”曲萌主任表示,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包括:评教指标设计不科学、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未根据课程类型分类设计指标,存在同质化现象;以及学生对指标内涵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判断出现偏差等。

宣传为先 提升评价质量

为解决上述教评过程出现的缺点,“我们(质量办)主要从宣传工作入手,引导师生双方正确看待教评的本质和价值。”曲萌主任谈道。学校认为,评教的终极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是保证教学质量改进的关键一环。如果存在“学生消极参评”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学生评教数据的客观和公正。

为了对教评结果“降噪”,质量办在评教前组织开展学生座谈会,通过讲解评教流程与操作、评教指标内涵与选项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评教指标的含义,提升学生的认知评判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诚信评教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念。通过线上线下(横幅、宣传栏)的方式扩充宣传途径,使受众规模最大化,以增强学生在评教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感。同时,质量办积极学习国内外教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评教规则。例如,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不能参与该门课程和教师的评教,避免出现恶意打低分的情况;教师最后得分排除了最高和最低的10%的分数,以减少无效数据干扰;并要求各二级院部整体参评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了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完成评教,利于使用,便于及时提供反馈。“不仅是学生评价结果,授课教师通过质量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同行和督导等评教报告,从不同维度了解教学质量,及时改进教学。”曲萌主任表示。

精耕细作 提升督导评教作用

督导评价是从专家角度审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维度。学校校级教学督导队伍不断壮大,从过去的3人增加为9人,听课范围逐步做到课程和教师全覆盖。每学期,质量办都会对教学督导员负责听课的二级院部进行分工调整,“以有效避免教学督导评教过程中可能存在打人情分的风险,同时为教师提供多元、丰富且全面的评价建议。”曲萌主任表示。此外,由于教学督导员由退休教授担任,质量办还会专门组织会议指导他们掌握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并派专人随时解答操作疑问。

※分类听课 侧重有别

根据质量办制定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听课制度》,听课类型分为检查评估性、研究针对性、示范观摩性和过程监控常规性四类,身份(包括院级领导、二级院部领导、教学督导员等)不同,听课次数会有不同。教学督导员听课,原则上需要覆盖本学期所有授课教师,对专职教师听课次数不少于1次。听课方式包括随堂听课、重点听课和联合听课等多种形式。教学督导员侧重对新开课程、各专业核心课程、新进教师课程和学生评教排名后10%的教师课程听课,若发现问题较大的课堂,会进行二次听课。

课程评价指标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等五大类,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理论课、实训/实验课、体育课等,质量办制定了相适应的评价指标。

※及时反馈 重在改进

借助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教学督导员听课当天需要在线上反馈评价结果。教师和所在二级院部领导可实时查看教师的评价结果和意见建议,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评即改。此外,质量办每月发布《教学质量简报》,重点对教师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每一期简报结合督导评分和意见反馈,评选出5至10节优质课堂进行展示,分享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等。

对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学校也会及时改进。二级院部会根据督导评价结果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就督导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如酒店管理学院邀请了教学督导进行总结点评,帮助二级院部定位问题、找出原因、探索策略;信息工程技术学院针对新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传帮带”机制,由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帮助新进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结语

曲萌主任表示,除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以外,“教评数据为学校管理工作和决策提供了支撑。”例如根据教学督导反馈意见,外聘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责任心较差的问题,二级院部遂加大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力度,制定《外聘教师管理细则》,建立外聘教师档案、外聘教师参与校内教师教研活动等一系列制度,提升外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师评优评先等过程中,二级院部将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果设置相应权重,综合考虑评教分数以综合考虑教师表现。同时,学校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教学评估、评选时,教评报告也是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作者 | 麦可思 范春骏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傅业洋

职业教育 两会,职业教育评价办法改革

如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
1.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统筹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和就业政策,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原则,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推动一批在青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设一批与地方产业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职业院校。
2.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建立院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制度。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出台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按照教育家、企业家的复合标准遴选培养职业学校校长,加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学校校长队伍。推进青岛市职业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青岛市职业教育名校长、名企业家工作室。依托高校、名企业等优质资源,建设名校长、名企业家工作室驻高校(名企业)流动站。
3.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分配制度改革,允许职业院校将部分创收收入纳入绩效工资分配。逐步建立依据职业院校绩效拨款的制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4.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成果机制。完善以培养成果为导向,以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政府购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机制,对非政府举办或未列入财政预算的职业院校,采取政府购买成果的方式,建立从预算内投入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发展机制
5.创新终身教育发展机制。将终身教育纳入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系,统筹安排、统筹推进。落实国家关于终身教育发展的经费政策,增加各级政府对终身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青岛开放大学等院校,加快建设青岛市远程教育资源库,大力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配备率达到100%,80%以上的镇成教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标准。探索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相互转换与积累的“学分银行”,促进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支持各区市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6.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以职业院校、用人单位、社会培训机构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激励机制,实现培训对象广覆盖、培训类型多样化、培训等级多层次和培训载体多元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7.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与产业发展衔接紧密、促进就业效果明显的职业院校发展。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探索设立职业教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职业教育改革。
8.支持青岛创业大学发展。在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青岛创业大学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在各区市、有条件的驻青高校及部分职业院校设立青岛创业大学分校。驻青高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一次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同一年度内,已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不再享受该项创业培训补贴。
三、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
9.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引导行业重点企业主动将产业需求与合作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接,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层级结构及专业类别,完善产业与专业一体化合作共建机制。引导行业重点企业主动将职业标准与合作院校的课程内容相对接,推动职业院校将生产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引导行业重点企业积极推进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主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实训设施、共同培育教师队伍、共同监控培训质量。
10.加快推进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含技工教育集团,下同),积极探索以产权为纽带、校企一体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依法赋予职教集团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推动职教集团内部实质性融合,鼓励职教集团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11.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纳入推荐评优评先、政府性贴息贷款等的评价体系。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落实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企业家借助企业以及自身品牌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鼓励行业重点企业主动采取托管、入股、并购等方式参与职业院校建设。
12.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和就业准入制度。在重点领域开展就业准入制度检查,及时纠正企业的违规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依法收取其应承担的职工教育经费,统筹用于职业教育。
四、加快基础能力建设
13.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围绕全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重点打造10所以上具有鲜明青岛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品牌职业院校;建设100个以上内涵丰富、辐射能力强的市级骨干专业;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30万名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质量的双提升。
14.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统筹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人口规模和现有职教资源,主动对接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职教园区和职业院校。开工建设青岛现代制造业职教园区、即墨职教园区、青岛市技师学院二期工程,推进青岛现代服务业职教园区、西部职教园区选址、土地征收和规划设计工作,并在下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相关规划指标。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在审批和建设等各环节予以优先审核。
15.加快全市职业培训平台建设。依托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加快建设职业培训公共资源平台,开展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逐步构建集提前预订、信息查询、自主选择、服务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培训服务新模式,推动职业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
16.构建职业教育研究网络。依托在青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构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研究网络,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国际化等问题的研究,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五、加强组织领导
17.落实职责分工。市教育部门负责统筹全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
18.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要建立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程度、财政投入和人才培养产出效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职业倾向与发展测评等为主要要素的评估指标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职业院校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

职业教育 两会,职业教育评价办法改革

如何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形成有利于全面成才、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的良好育人局面。
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科学定位、系统培养,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扩大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第二,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二是推进职业院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三是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深入宣传中央精神、先进典型及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四是积极推进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
第三,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制度。一是健全制度基础。修订《职业教育法》,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行业企业的职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二是完善行业指导制度。完善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分类政策,搭建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制度化平台。三是健全产教协作机制。依托行业推进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和教师培训等改革。四是加强集团办学机制。制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五是完善顶岗实习环节。制订《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效果。
第四,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一是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科学设置和动态调整专业,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二是加强课程建设。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三是创新教材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教材。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开发职业学校人文素养教材。
第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企业实践、聘请兼职教师、师资基地建设工作。二是推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基地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和模式。依托大型企业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搭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三是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等,构建内容完备、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第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投入,继续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特色学校建设)、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同时,通过打造骨干院校梯队,探索典型模式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第七,健全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基本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二是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制定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等,促进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标准化。三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健全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和制度执行落实机制。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同印度谈判五项原则,中印争端俄罗斯向印度出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