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新案是全国扫黑办对北京挂牌督办的唯一一起案件,这个案件具有示范引领意义,关系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全面胜利。”
近日,长安剑专访全国扫黑办,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北京高福新等案的办理情况。今年以来,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111起“钉子案”“骨头案”,并由主任、副主任包案督办其中30起,高福新案位列其中。
全国扫黑办介绍,领导包案督办既挂帅又出征,给各地办案机关压实了责任,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包案督办紧盯案件的难点、症结,有重点、有思路、有举措,在法治化道路上推进大要案办理,确保每一起挂牌督办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北京高福新案、安徽“张氏兄弟”案、江苏徐州周化侠案……在领导包案督办的这些大要案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攻克了哪些难题?全国扫黑办接受了长安君独家专访。
“尽锐出战”攻克高福新案“黑恶案件多发于基层,基本都是由市、县级办案机关管辖,对于一些难案、重案,有时会面临人手不足、能力不够的现实问题。”全国扫黑办介绍,这种情况往往拖慢了办案速度,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
全国扫黑办透露,高福新创办的房地产企业拆迁、建设了北京多处楼盘,牵涉面极广,是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案件。因受贿落马的原密云县县长王洪钟就曾与高福新关系密切,而牵涉该案的国家工作人员绝不止王洪钟一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后,群众针对高福新的举报纷至沓来,当地开始对高福新展开调查。就在2019年3月公安机关对高福新犯罪集团开展集中抓捕时,高福新等3名主犯畏罪潜逃,公安部曾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0万缉捕高福新。直至去年底,公安机关在厦门将高福新抓获,但高福新到案后拒不配合,案件一度陷入瓶颈。
2019年11月,公安部发布对高福新的A级通缉令(图:公安部网站)
“零口供”让案件办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倍增,必须通过大量排查才能掌握相关证据形成足以定案的证据链。全国扫黑办领导督办后,推动北京市政法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精干力量同步上案,集中北京市办案机关的优势力量全力攻坚。在7月的实地督导中,全国扫黑办领导提出,要坚决查深查透,确保把高福新案依法高质高效办成铁案。
包案督办后,全国扫黑办强化办案指导,办案机关深入调查了高福新控制的企业、建设的项目、结交的人员,还原2007年以来该团伙的主要犯罪轨迹;同时加强纪法协同,继续深挖帮助高坐大成势,为高站台撑腰的“保护伞”;全面查清高涉案资产,并依法妥善处置。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了高福新侵吞3亿元国有、集体资产的事实,涉高案两名正局级“保护伞”应声落马,立案查处涉案公职人员比包案前增加了6倍。
全国扫黑办领导在北京督办高福新案。
据介绍,今年7月密云区密云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刘学东被“双开”,8月密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光辉落马,均与高福新案有关。
“领导包案督办并非简单向地方下任务、压担子,更是要推动各地在省级层面集中精锐力量攻坚,‘尽锐出战’凝聚攻坚合力,才能打好歼灭仗。”全国扫黑办介绍,目前高福新案已经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案件将于近期开庭审理。
“打伞破网”围歼“颍上张家”“保护伞”“关系网”既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也是办案机关侦破案件深挖彻查的最主要阻力。全国扫黑办介绍,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安徽颍上“张氏兄弟”案。
安徽阜阳市颍上县,曾因“白宫书记”一度被媒体聚焦。2007年,阜阳市颍泉区形似白宫的区委大楼引起舆论哗然,拍板兴建该大楼的时任区委书记张治安被人戏称为“白宫书记”。当地一名干部多次举报阜阳仿白宫办公大楼建造违法占用耕地,官员腐败等问题,矛头直指“白宫书记”张治安。
随后不久,举报人被张治安罗织罪名拘留逮捕,后在监狱中非正常死亡。最终,张治安因受贿罪、报复陷害罪被判处死缓。
阜阳颍泉区人民政府大楼
这个张治安,就来自颍上张家。此次“张氏兄弟”涉黑案的三名主犯张志刚、张志勇、张志斌,正是张治安的三个堂兄弟。张家在颍上县如日中天,媒体报道,张治安的父亲张家顺曾任县人大主任,两个姊妹一个是县教委人事科副主任、一个在县法院任副院长,爱人分别是当时县地税局局长、临泉县副县长。张治安的叔叔、“张氏兄弟”的父亲张家旺在县委副书记任上退休,张志刚是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志勇是县交通局副局长。
据全国扫黑办统计,颍上张家共有28人在市县重要部门担任公职,非法控制地产、建材等多个行业领域,导致以张志勇、张志斌为首的“张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组织盘踞颍上20年并不断坐大。新案、旧案、隐案叠加,暴力、软暴力、公权力交织,加上张家几乎无处不在的“关系网”“保护伞”让案件的办理一度阻力重重。
“在‘颍上张家’这种特殊情况中,一般的提级办理、异地办理等手段很难快速打开突破口。”全国扫黑办介绍,“我们将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督办作为打伞破网的‘杀手锏’,用包案督办的威力,破除办案的阻力。”
“中央来人了”绝非走过场,而是要真“拿人”,平日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网”,在包案督办的威力下露出了破绽。2008年,受“白宫书记”一事影响,张志刚、张志勇两兄弟均被调离领导岗位,而4年后,他们又双双被提拔。全国扫黑办领导督办后,指导办案单位从张志刚、张志勇两兄弟2012年被违规提拔的线索入手,推动打掉原县委书记熊德超等25名“保护伞”。
张志刚(左)与张志勇(右)兄弟。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在“张氏兄弟”案中查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60余起、涉嫌违纪违法金额近亿元,采取强制措施60余人。“张氏兄弟”系列案件已经由安徽省检察院指定宣城市检察机关管辖,陆续向法院提起公诉。
“实践证明,包案督办是对涉黑涉恶分子及其保护伞拳拳到肉的真招、硬招!”全国扫黑办表示。
“以案促改”审判涉黑“女强人”“领导包案督办绝不会止步于案件办理,以案促改提升治理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的。通过包案督办,我们积极推动当地以案为鉴、举一反三,堵住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监管漏洞。”全国扫黑办介绍了江苏徐州周化侠案以案促改的情况。
周化侠是徐州当地有名的“女强人”,她经营的徐州饭店地处火车站旁,是当地知名老店,几乎成为徐州人眼中一个时代高档餐厅的代名词。她作为商人获得荣誉无数,头顶着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妇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云龙区人大代表等8个政治头衔。
讽刺的是,就在2019年3月7日,她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当天,徐州市云龙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许可对该区人大代表周化侠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决定。
实际上,周化侠在经营饭店的同时,还长期实施着“套路贷”的违法犯罪行为。2010年,周化侠与他人合伙,设立徐州融泰投资有限公司高息吸收存款后放贷,其中有不少来自当地公职人员。
在从事“套路贷”过程中,周化侠犯罪团伙在徐州市区、沛县、新沂、安徽宿州等地有组织地实施诈骗、敲诈勒索、非法拘禁、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虚假诉讼、骗取贷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徐州检察机关公开的信息显示,周化侠伙同当地律所,以虚假诉讼的方式通过司法程序催讨债务达2亿元。
全国扫黑办介绍,在全国扫黑办领导督办后,多次召开督办会,将以案促改作为本案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案件暴露出政治荣誉审批等方面存在体制机制漏洞,在实现长效常治方面,仍需加大工作力度。”目前,包案督办组推动徐州市对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并出台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提名和考察程序。
9月21日至25日,徐州铜山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周化侠等20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并宣布择期宣判。案件办理已经步入尾声,但包案督办组的工作仍有后续安排,据了解,包案督办组还将适时开展实地督办,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推动做好以案促改及长效机制建设“后半篇文章”。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周化侠案。
事实上谋划做好“后半篇文章”,已经成为包案督办的必备“功课”。
——在北京高福新案中,全国扫黑办领导提出,案件暴露出的官商勾结、侵吞国有集体资产问题教训惨痛,要深入探索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制度化常态化。
——在安徽“张氏兄弟”案中,包案督办组提出,要以办理大案要案为牵引,不断修复基层政治生态,达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净化一方的效果。
“扫黑除恶归根到底是为人民而战,人民的需求越高,越是应该要更好满足。要‘清’也要‘建’,唯有长效常治,才能保卫好天朗气清的累累战果,才能更好维护政治安全和人民安康。”全国扫黑办表示。
湖北版“孙小果案” 28人涉保护伞被查,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湖北版“孙小果案” 28人涉保护伞被查,要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我认为首先要政府等官员要做好自己的责任。其次就是要国家加强对这类事件的监督。最后就是要对一些案件,坚决公开处理,让公众了解并监督。
首先,政府官员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一个责任要求湖北版“孙小果案” 28人涉保护伞被查,要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官员那一个角色,如果说官员没有芭比的行为,那就不会出现孙小果这样的案件,那么对于这样的案件给我们的一些,其实就是官员要禁止出现这样的行为,做好本职该做的工作,对于本次没有要求做到的工作也不要过分的去涉及。
其次,国家必须加强对这类案件的一个监督湖北版“孙小果案” 28人涉保护伞被查,要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我认为还必须要国家加强对这类案件的一个监督,只有对这些案件加强监督,那么就会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监督有权多官员,监督他们的行为举止,让他们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案件的处理,必须要公开化,让公众去监督湖北版“孙小果案” 28人涉保护伞被查,要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我认为还需要对一些案件进行公开化处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件,或者说是有保护伞的案件都要进行公开处理,只有这样子,才能让公众去监督,并且能够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总之,对于湖北版“孙小果案” 28人涉保护伞被查,想要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最为重要的是官员要做好自己的行为举止,其次就是国家要加强监督,以及公众也要加强对这些案件的监督。
涉黑三兄弟盘踞地方30年资产达80亿,他们是如何屹立三十年不倒的?
这段时间我重温了【龙年档案】、【人大主任】、【县委书记】等国产贪污、犯罪刑侦电视剧,对于黑社会的存在,黑社会能做大,我发现有很多类似的特点。就说大型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第三集《打伞破网》,里面的黑社会团伙,丹东宋氏三兄弟,30年时间屹立三十年不倒,他们的资产既然聚积到80亿。
那么丹东宋氏三兄弟,他们为何能屹立三十年不倒,财产达到80亿呢?所有的黑社会做大,都有个相同的套路,那就是前期通过暴力,霸占市场,在他们有钱之后,再进行身份洗白,以开公司来达到合法经营目的。
但就算开了公司,他们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他们所开的公司,也是披着合法的外皮,从事着非法的勾当。
宋氏三兄弟当然也知道,在法治越来越健全的年代,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打打杀杀欺行霸市,他们就如同其他黑社会组织一样,开始寻找改变,他们甚至做得比其他黑社会组织更好。
宋氏三兄弟他们的发家史,是在90年代,是通过暴力垄断当地渔业市场,赚到不菲的钱。然后在2000年左右,开始想上岸,于是就开公司洗白,有钱之后的宋氏三兄弟,各自花钱找关系,给自己换了个身份,贴了金,其中:
宋琦当上了丹东市人大代表,宋鹏当上了丹东市的政协委员
黑社会头目有了合法的外衣,并且还当上了人大主任、政协委员,他们在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眼中,就成了当地的“能人”,这也为他们后来的违法犯罪,需求更大的保护伞,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的条件。
先后两位东港市的市委书记刘胜军、杨乃文都被宋氏三兄弟,拉下水,充当他们的保护伞。
据相关报道,刘胜军在2008~2017年,收取了宋氏兄弟39次所赠的财物,共计610多万元。
像是宋氏三兄弟这种带黑的团伙,他们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给人送钱财,他们送出的钱财,是要十倍、百倍、千倍地收回来。
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刘胜军拿人手短,通过他的权力,给宋氏三兄弟大开方便之门,将1603亩国有土地,分文不收,出让给宋氏三兄弟所成立的公司。
就单这次就给宋氏三兄弟带来的获利,至少有2亿多的收入。因为如果按正常来说,宋氏三兄弟所在的公司,根据当地的评估,他们想获得这些地,需要交纳两亿三千余万元。
宋氏三兄弟用金钱开道,拼命贿赂官员,看中的是他们手中的权,而刘胜军这类人,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考验,接受了贿赂,有了把柄在别人手中,他们只能充当宋氏黑社会的保护伞。
宋氏三兄弟从开始的小混混,用暴力霸占市场,到后来开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从事着非法的生意,在30年时间,宋氏三兄弟犯下了累累罪行,在当地老百姓眼中,不可能不知道的,也不可能没有人去举报他们。
但结果他们还是在30年的时间,疯狂以恶敛财,资产达到80亿。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刘胜军,这样的大大小小的保护伞存在。
特别是刘胜军这类的人,他都已经当上市委书记了,钱财对他来说,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他更看重他的仕途,想方设法能在上任的时候,出一些成绩,好让自己有向上爬的资本。
在我所看过,所有关于黑社会保护伞的影视作品中,对于像刘胜军这类的人,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要是一无是处,也不可能当上市委书记了)。
相反他们是非常的看重当地的经济发展,在他们眼中觉得只要把当地的经济提高了,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他们在任的“成绩”,有了这些“成绩”,也就有他们向上升职的资本。
想要发展经济,肯定就需要和商人打交道了,让他们在当地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显然,宋氏三兄弟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人选之一,他们是当地的企业家,从最初的一穷二白,通过白手起家,又当上了当地的人大主任、政协委员。
于是刘胜军们,他们就开始频繁地和宋氏三兄弟联系在一起,走得近了,联系多了,商人又是无利不起早,唯利是图,那些心智不坚的官员,就这样在弹衣炮弹中被拉下马来。
结论:像宋氏三兄弟这样的黑社会非法组织,他们之所以能长达30年时间,屹立不倒,敛财高达80亿,并不是他们多有本事,多懂得经商。
而是那些手中有权的人,他们因各自不同的原因,充当了黑社会的保护伞,为黑社会保驾护航。
这些保护伞们,为了他们的私欲,选择与人民站在对立面,才让本是靠着拳头、通过暴利的非法组织,成为了为祸当地的强大黑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