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金镶玉,曾经盛行一时的珠宝类产品,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一件两件这样美观的饰品,有的请评论区扣一,没有的扣二,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这种独特的珠宝类饰品。
金镶玉吊坠
金镶玉作为一种黄金与玉石相结合的产品,不仅美观,在产品类型上也是我独有的一种,似乎能成为一种与钻石分庭抗礼的商品,可惜的是并没有在火热的路上走多远就被消费者打入冷宫。
金镶玉吊坠
至于金镶玉为何会在短短时间内就香消玉殒呢?让我们先看看它是如何火起来的。
其实金镶玉并不算是现代或者近现代产物,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清末渐渐失传。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就有几件金镶玉。当然这些都是难度较大的镶嵌技术,比如金镶玉碗等,现如今珠宝店里的金镶玉产品,已经能够实现工厂流水线量产,能极大满足消费者需;由于珠宝店的消费主流还是80-70后,黄金与玉的结合一经问世就大受追捧,黄金在人心里的位置不用说,上一辈人对玉也有独特的偏爱,加上销售小姐姐的极力推荐,消费者与金镶玉间就像爱情一样擦出了热烈的火花。
金镶玉手环
那么如此火热的金镶玉为何就落寞了呢?是消费者太渣还是金镶玉“诈婚”那?作为一款产品升职,火热时的金镶玉给商家带来的利润高达惊人的1000%,是的你没听错,这么大的利润确实存在,想想为什么平时进入商场路过卖金镶玉的店铺每次都能抽中一折大奖,你就该明白这后面的利润空间简直大的像世外桃源。然而带给商家无尽财富的利润也正是金镶玉落寞的原因。
金镶玉钻石相结合
消费者买饰品很少能有人将其佩戴太久,最后不是丢失就是又卖给商贩,但是一个产品利润空间太大的话,后来接盘的商贩不可能认,所以买时是黄金,卖时是白菜,导致消费者一下子就对其失去兴趣甚至引发厌恶,金镶玉就是利润空间太大导致卖时的掉价简直是跳崖,还有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金镶玉的玉,人家直接不收,像垃圾一样剥离出来还给消费者只收黄金,这样的操作直接让人懵逼,直呼万恶的资本主义啊!玉是真玉但是人家为何不收呢?因为前者以高价卖给消费者这个盘后者无力接手,只能将黄金以市场定价收走而玉,由于自己也是这个骗局的参与者不好意思点破只能说本店不收。
金镶玉手链
我做珠宝的朋友和我说以前店里就靠金镶玉赚钱,如今只能算充当丰富商品种类的存在摆在柜台上无人问津,一个月都卖不出去一件。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曾经的镇店花魁,变成现在的跳梁小丑,究其原因还是资本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搭建一条售后回收限产的长久之路,如果能像钻石一样完善产业链,相信金镶玉能走的更加长远。
为什么佛都要用金来镶嵌表面?
这样的工艺在珠宝界说法叫“金镶玉” 又可理解为“金玉满堂” 有大富大贵之意。至于你说的信教的事,我觉得就不是珠宝传统怎么说的事了,而要看佛门规矩如何,而这方面的事,建议你专门找一个佛教师傅请教一下。还有能不能带金还要看你命中五行,是否缺金是否克金,你若信就要找师傅看下,我姐姐信的是藏传佛教,她在五台山有个师傅,师傅给她算得命中缺水,而金克水。所以她就很避讳金制东西,我给她找的翡翠挂件则都要找跟水有关,如鱼,荷花什么的。
金属制品镶嵌玉器的工艺又称“金镶玉”,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自清代开始,历经百年兴衰。
金是我国古代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说文》中解释为: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金在土中形象。”这里的金被作为古代最贵重的金属代表,而玉是我国古代最贵重的石头,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之一,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它们的结合寓意着大富大贵和大吉大利。
一篇写潭柘寺的文章,求作者 不是说潭柘寺有多好 说的是它被世俗羁绊什么的
已是深秋,却仍是暖意融融。我和秋翁潮汐来到这久誉盛名的皇家第一寺院--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座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千年古刹,历尽沧桑,几度兴衰,用他辉煌的历程展示了佛门圣地的不朽功勋。这里有着很多美丽的传说。1300年前,一高僧华严和尚来到宝珠峰下,住在一个小破庙里。两条清泉在后山汇合,聚积在一“青龙潭”中,潭底直通东海,潭里住着一条老龙,老龙天天潜游到潭边,恭听老和尚讲经,天长日久,老龙被佛理所感化,一天,他跳上岸来,跪在和尚脚下,拜他为师,然后腾空而去,将龙潭让给了老和尚,还将一对龙子留了下来,保护寺庙。一夜间,青龙潭变成了一块平地,华严和尚带领众僧,在原地建起一座大雄宝殿,并将已化做一对巨大琉璃鸱吻的龙子,安放在了殿顶大脊的两端,潭柘寺就这样诞生了。
古道悠悠,我们顺路而行,已落的枯叶,在路边卷曲翻转,点缀着金秋的斑斓。抬眼望去,远山依旧,仍是郁郁葱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迎客松”,枝繁叶茂,前倾着身躯,几乎够着了地面,足有45度角,不知她迎来送往,接待了多少宾客,竟累弯了腰,秀出这样的媚态,一反了松柏挺拔向上的传统身姿;另一棵“指路松”,树身向后倾斜,也有45度角,树顶直指寺院方向,前行不远,宏伟壮丽的潭柘古刹就在眼前了。
进得寺内,我们先在大香炉里焚香祷告。立刻被大雄宝殿的恢弘气势所震撼,门额上挂有乾隆皇帝手书的“福海珠轮”金字横匾。殿脊上的那对琉璃鸱吻正虎视耽耽,彰显着雄姿,两侧各系有一条康熙皇帝御赐的镀金剑光吻带,说是为防二龙子见不得真龙天子,会不意离去,用链子将他们拴住。大殿正中,佛主释迦牟尼端坐在金莲宝座之上,气宇轩昂,神态岸然。他曾是古印度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立意寻求救世真理,解除人间贫穷与痛苦,29岁出家,35岁得道,创立了佛学,一生云游布道,广结善缘,千古流名,威震四海,如此献身精神,令人敬仰。多少王公大臣在此叩拜躬身,多少皇妃命妇举香敬祭,似见幛幡摇动,那声威尤在,似见御笔行书,那墨迹未干。我等又是何人,快快下拜。
大雄宝殿后面,有两棵银杏树,植于辽代,已有千岁高龄。一棵被乾隆御封为“帝王树”,高达40余米,要六、七人才能合抱,站在下面,仰头望不到顶。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位新皇帝登基,就从此树的根部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六十年代,已为百姓的末代清帝溥仪到潭柘寺游玩时,指着帝王树东北侧一根未与主干相合的细干说,这根小树就是我了,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帝王树上挂满了金红色的绫带,上面写着祈福人的名字,我们也为子女们请了几条,挂了上去。帝王树的后身,是一棵“配王树”,后人移植的,但错配了鸳鸯,与帝王同性,未能结果。可叹,这位千古帝王,竟能终身相守,不离不弃,不会是同性恋了吧。
观音殿,是全寺中所处地势最高的一座建筑。殿前有月台,四周有汉白玉石栏,门额上高悬着乾隆皇帝所题“莲界慈航”的匾额。观音头戴天冠,身披璎珞,仪态庄严,结跏趺坐。据佛经里说,当人们遇到危险祸事,只要呼喊一声“观世音菩萨”,既能得到救助和解脱。我们虔诚跪拜再三,心中默默祷告,为家人为自己祈福祝愿。殿内左侧存放有妙严公主的“拜砖”,妙严公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因其父南征北战,杀戮过多,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她每日里在观音庙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直至终老于寺中,后人为纪念她的功德、善举,便将带有妙玉脚窝的拜砖供奉于堂前。真可谓:
古有花木兰,沙场赛英男。
才知妙严女,一生献佛龛。
木兰持兵刃,杀敌护中原。
妙严焚香烛,为父结善缘。
同为忠孝女,流芳千百年。
流杯亭,是当年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的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头口中吐出,从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想当年,这里喧声笑语,竹制酒杯顺水流辗转前行,待酒杯停留处,位者便要饮酒、作诗,多少文人墨客曾在这里挥毫,多少王公贵族曾在这里吟咏慨叹。这种独特的建筑是当年皇家所独有的,平民百姓是享受不到的。我们也探头环视,左顾右盼,想到你我可能正站在乾隆的脚窝上,一饱帝王之眼福,他那里可能是康熙举觞畅饮之处,也尝了王者之风范。似闻吟诵歌咏之声,似见交杯换盏之状,哈哈哈!我们也都沁润了真龙天子的雅兴。
且看乾隆诗赋一首:《猗杆亭》
扫径猗猗有绿筠,
频伽鸟语说经频。
引流何必浮觞效,
岂是兰亭修禊人。
百事如意树,是一棵柏树与一棵柿子树相伴共生,象一对情侣一样紧紧地贴在一起,人们取其谐音,“柏柿”,“百事”,因而称其为百事如意树。据说摸了百事如意树,就可以在一年之内百事如意,特别是新婚夫妇,共同摸了百事如意树,就可以百年和好,白头偕老,因而游人竟相来此摸树,祈盼自己“百事如意”,摸的方法是先摸柏树,再摸柿子树。现树身中部,已被摸的油亮锃亮。我们也上去尽情摸了一通,愿能事事如意,一生顺利。
在寺中太后宫的甬道两侧,各种有一池翠竹,名为“金镶玉”,在金黄色的竹干上,有一道翠绿的细条状纵沟,每节之间交错而生;在行宫院南侧,也有两池翠竹,在碧绿的竹干上,有金黄色的细条状纵沟,也每节间交错而生,所以名叫“玉镶金”。竹林纤细挺拔,整齐向上,给人一种清爽高傲之感,密密的竹林,又似一堵宫墙,森严清寒,隔绝了世态炎凉,不禁想起林黛玉的箫湘馆,定是她园中的竹林,侵心入骨,幻化了她那柔而不弱,傲而不俗的仕女风范,又是这僻乡锁宅,铸就了宝黛的绝世悲哀。我们一一在竹林下拍照,却觉这里的美景有些缺少阳光感,凉丝丝的,阴气过胜。
龙王殿前,檐下左侧。挂有一条石鱼,长5尺,黑绿色,远看似铜,近看是石,其声如金石,若敲击不同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十分悦耳,犹如乐器。传说这条石鱼是南海龙王献给玉皇大帝的一条神鱼,放养在瑶池里,一年天下大旱,疾病流行,玉皇大帝就把这条鱼赐给了潭柘寺,让它到人间去拯救灾难。一天夜里,一道耀眼的电光凌空划过,轰隆一声巨响,一条大鱼从天而落,第二天变成了石鱼。这条石鱼威力无比,天下诸省,哪里发生了旱情,只要敲击鱼身上相应的部位,那个地方就能下雨;人的身上什么地方有了伤病,只要用手摸一下鱼身上相应的部位,伤病就可以痊愈。只要是善男信女心地虔诚,就会百灵百验,因而信奉者极多。我们一听,便在鱼身的各个部位虔诚的摸了一遍,拍照留影,不辜负玉皇大帝对我们的恩赐,愿人间大地风调雨顺,愿九州方圆永远太平,愿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愿我们的亲友幸福平安。
塔林,是历届名僧住持墓葬之处。最早的海云禅师塔,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不同地位的僧人死后,其所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住持死后,其遗体从正门抬出,大和尚死后从侧门抬出,下层和尚死后只能从后门抬出。墓塔又根据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在墓塔的层数、高低、大小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区别。大和尚是一人一塔,而下层僧人,则只能合葬在万人塔中了。黄柚色的墓塔在秋风中默默的耸立着,用无声的心语,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这里挥洒过他们的汗水,这里印就了他们虔诚的一生,他们在这里抚慰了无数涂炭的生灵,他们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圣经。
我们迂回游览,已近黄昏,余兴未尽的离开了这块人间仙境。
潭柘寺拥有殿堂房舍943间,珍奇树种无数,亭台景观遍布寺中,恕不能在此一一赘诉,还是大家亲临观赏,领略那仙光神色,感悟那佛理真经,其精通灵验之处,去了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