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中元节的习俗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

中元节的由来,你清楚吗?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传统民俗:古人怎么过“鬼节”?

1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6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

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的饮食习俗,吃什么有讲究

1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

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3

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

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

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文人笔下的中元节盛况

  学者夏仁虎先生,写过一组题为“旧京秋词”的诗,其中一首写莲花灯:“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稿,明日凭扔乐此宵。”诗后说明:“中元夕,里巷小儿结队,持莲灯以嬉。齐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描绘的正是我们当年过节的情景。

  俞平伯先生对旧京中元节也留下了文字:“中元节夜之莲灯不论制作精粗,次日必须扔去,云留则不吉。……若彼时东安市场等处出售之莲花灯,则五彩斑斓,玲珑精巧,下垂流苏,其价有甚穹者,亦只供一夕之玩耳,亦旧俗侈糜之一也。”俞先生又引清朝诗人查初白的诗“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荷叶价高以比洛阳纸贵,彼时九城光景之盛可知矣!”

  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特别描绘了中元节的蒿子灯,“青光荧荧,若磷火然。《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檐下,垂花门边,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电灯照耀下,光同白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荷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

  邓先生又怅然写道:“在北京玩过莲花灯的人,如果客居异地,逢上这样的节令,哪能不思念这轻盈、美丽、朦胧的莲花灯呢?……有一年初秋在京,凉得很早,匆匆数日,已过了中元节,不禁想起幼年玩莲花灯的事来,便写了一首小词《念奴娇》云:新凉数日,又匆匆过了,中元佳节。檐下清阴清几许,树上月华迟发,院落居邻,绳床小坐,意趣何幽绝。渐忘漏永,似疑鸳瓦霜泼。

中元节文明祭祀,这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网络祭祀

  网络祭祀,就是在网站上为死去的亲友建立一个网络墓园,每逢清明节、中元节,亲友在祭奠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贡品、点歌等。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以及文明祭奠方式的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祭祀。只要登录活动网站,就可向死去的亲友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有中国祭奠网、中国祭祀网、祭拜网、思念网等众多的网络祭祀平台,操作方面,使用灵活,不污染环境。

用新型祭祀品

  可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替换蜡烛、纸钱。不管是清明节还是中元节,祭祀的目的都是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缅怀先人,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可使用新型祭祀物品开展祭祀。一方面既遵循民俗通过节日祭奠了先人,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资源、维护了环境,杜绝了火患,低碳环保,爱护家园。

传统方式祭祖,这些消防安全知识必须要谨守

  相信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那么,下面这些消防安全提示你必须要关注:

1

在山上祭扫时,严禁动用明火、吸烟、烧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2

不要在小区内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电线、汽车旁、化粪池边、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烧香纸,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炸。

3

祭扫如需点烛、烧纸、点香、燃放鞭炮,请清理周围可燃物,并进行现场守护,待火完全熄灭方可离开,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

4

大风天请避免点烛、燃香、烧纸和燃放爆竹。

5

祭扫活动中,严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

古诗里的中元节,你背过吗?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描写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来源:人民网、新华网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生活中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而且这个节日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我们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以下分享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1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道两家共同的重要节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还称鬼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也有部分地区是七月十四)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希望家宅和顺,先祖安宁。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古人相信人死之后,肉体不复存在,魂却可以化成鬼。鬼魂具有诸多能力,可以暗中对人起作用。生前为善者,死后亦成善鬼。家中的亲人死后,能成为家庭的保护神,因此受到后人的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祭祖事鬼,所以又叫三大“鬼节”。清明扫墓含有怀念祖先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会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除了善灵和祖灵以外,人们认为那些非正常的死亡者,死后会变成恶鬼,加害于人。

  为了使厉鬼不加害人,古人想出了种种办法。七月十五于旷野水边燃放河灯、焚香化纸、设撰施粥,为的是使各路孤魂野鬼有所归而不为厉。上巳日河边洗浴,端午插艾挂蒲、饮雄黄酒、戴长命缕,重九登高,均有避邪消灾之意。

   中元节禁忌

  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游泳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靠墙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10、乱看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2

  中元节,即民间俗称的“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七月望。中元节的节名来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尽管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中元节的最初来源,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

  自古以来有“秋尝”,佛教带来“盂兰盆节”

  文化考古学者宋兆麟在《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一书中认为,关于中元节的起源传说,比较可信的是源于一个祭祖的节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道二教的渗入,最终形成中元、盂兰盆的节日形式。而祭祖,又和“秋尝”密不可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祖是儒家政治理念中的重要传统。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我国自古就有在此时举行祭祖仪式的传统。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古者岁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古人春夏秋冬四时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谓之“秋尝”,又称“荐新”“尝新”,即秋天让祖先尝新之意。以“秋尝”祭祖为代表的祖先崇拜和宗法理,成为儒家“孝道”的核心内容。

  “秋尝”仪式时,四邻乡亲还会聚在一起,品尝丰收的成果,迎接收获的秋天,这一节俗具有收族敬宗、凝聚亲情的作用。不过当时,“秋尝”祭祖的时间并不一定是在七月十五,后来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介入,才固定在此日。

  佛教刚开始传入中国时,仍坚持其不敬王者、不拜父母、不受礼教约束的无君无父原始教义,与注重血亲人伦关系的儒家文化形成激烈冲突,极大影响了佛教的'传播。后来,佛教入乡随俗,以盂兰盆会的形式与传统“秋尝”习俗相结合,形成富有中国伦理文化特色的佛教孝亲节——盂兰盆节。

  “盂兰盆”一词来源于汉传佛教经典《盂兰盆经》,为“解倒悬”之意,即将人的灵魂从困厄中解救出来。《盂兰盆经》讲的是佛祖弟子目连想救母亲出恶鬼道苦海,佛祖告诉目连,你母亲罪孽深重,仅靠你一人之力无法救赎,你需在七月十五敬设盂兰盆,用百果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依靠他们的合力才能救出母亲。

  依照佛祖的指示,目连救母成功,后推己及人,向佛祖建议,一切僧俗弟子欲行孝道者,都可以在七月十五供奉盂兰盆,救赎现世以至七世父母,由此形成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根据学者张弓先生等人的研究,早在两晋之际,盂兰盆节就流行在西北和东南地区的一些寺院中。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载,“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非,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告诫子孙可以借助盂兰盆节报答父母恩情,表达孝心。

  南朝梁武帝曾于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在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后“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据成书于这一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时人“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采镂缯,模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3

   中元节的由来

  1、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2、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各地中元节吃什么

  1、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

  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2、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3、江苏省是要吃扁食的。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烟花,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月经总是推迟什么原因怎么办,月经推迟了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