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矿游子作者交流群”里,红尘菩提说道,@南方云 你刚才提到了日本,我也来说说我们与日本的差距。从国家层面说,我们的鸡地屁(GDP)已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有许多人欢呼“厉害了我的国”,于是西方根据这一条把我国列为了发达国家。
既然已是发达国,那必然要承担更多相应的责任(比如联合国会费)。据此,我国已声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理由是按人均鸡地屁(GDP)算,我国经济并不富裕,连中等收入国家都不算。的确是,我国若按人均鸡地屁(GDP)算,只排在世界前60名以后。如果算人均收入排名的话,嘿,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我们人均收入排名在世界上倒数第几!我国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我的分析——我的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2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显示,世界第一的国家是卢森堡,人均GDP高达136701美元,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60位,在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巴西等人口大国之上,即将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像梦一样自由音乐:汪峰 - 北京卫视2019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中东地区平均一万五千八百零七美元(15807),东亚平均一万五千六百二十美元(15620),东欧平均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五美元(12855)。世界平均GDP是一万两千五百十七美元(12517),而中国达到了12359美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们说不上发达,说不上富裕。但现在的中国也不是太穷,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妄自尊大,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全世界共195个主权国家,其中朝鲜、古巴、叙利亚、阿富汗、黎巴嫩和欧洲部分袖珍小国(梵蒂冈、摩纳哥、列支敦士登)无数据,在有数据的187个国家中,人均GDP在中国之上的国家共59个,人口合计13.3亿人。人均GDP在中国之下的国家共127个,人口合计49.5亿人,所以我们中国达到了平均水平,在我们前面的收入比我们多的国家,有13.3亿人口。
但人均GDP比中国低的国家,人口合计要49.5亿,说明比中国收入低的人口是更多的,这个世界还是金字塔型的结构,而不是中产阶级占据更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所以,简单的说就是穷人更多,形成更大的分母,被这分母一除,人均收入就下来了。但中国这些年的成绩还算是很不错的。红尘菩提的话:有人说,算总量可以,别去算人均,因为我们人口多基数大,这分母太大,分子一除就显得小了。
好,我们拿日本来比比。日本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按省的数量算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约1/30,再说人口,日本国土狭小人囗众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的鸡地屁(GDP)比日本多不了多少。反过来说,中国是以30倍日本面积的资源和以13倍日本人口的人力,创造的鸡地屁才勉强超过日本。如果算人均收入的话,日本的人均收入是我国的约10倍。换句话说,小日本以一个省面积的国土和人口创造了与我国相当的生产总值,他们1个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日本国土小但人口多,却仍然是世界前3名(若按人均算还是世界第二)。
德国人口则更少,但不影响它排在世界第四。可见,以人口多为借口是站不住脚的。按常理只能说人口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经济科技含量偏低,今后仍需努力。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已转移到了东南亚,我们劳动密集型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而科技信息产业型工业我国还不具备与世界强国(如西方七国集团)比肩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核心技术我们仍被外国卡脖子。真正实现强大,真的还要靠两三代人的努力。下一个100年后,我们再说“强国”这个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音乐:许巍我的分析——我的话:至于说到跟日本相比,我们的GDP总量并不是比日本多不了多少,而是已经达到了日本的三倍以上。至于说中国的国土面积将近是日本的30倍,但是很多国土是沙漠、戈壁、荒漠,或者像青藏高原那样有大块的高原冻土带,不适合发展生产,也不适合人类定居生存,所以方便利用的国土并没有那么多的。蓝莲花音乐:许巍 - 留声十年 绝版青春许巍北京演唱会日本的人均收入也没有达到我国的约十倍,因为我们中国人均GDP有12000多美元,十倍的话就是12万多美元,那日本显然是达不到这个数目的。日本的人均GDP也就不到4万美元,所以,没必要过度夸大日本的这个数据,否则就会像某些精日分子、日吹说的那样了!
其实,日本,已经陷入了停滞的30年,这30年发展得是不算快,甚至可以说比较缓慢的。在我们中国的一部分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这也是正常的。我们中国不可能永远做血汗工厂,肯定要向中高端产业发展,再说了,我们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链,有些产业不是轻易说转移出去,就转得出去的,因为它还涉及到一个产业链的相互衔接,和上下游的合作等,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中国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要对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信心。
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吗?
中国还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截止2018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表示:
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清楚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下最大决心努力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目标。
扩展资料:
李克强提出三点看法:
一是要维护和平发展环境。正是有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年来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和体系。
二是要加快结构性改革。危机之时往往是改革之机。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大刀阔斧推进结构性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不仅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公平分配,促进包容性增长,是应对世界经济下行挑战的必由之路。
三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展中国家有近60亿人口,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有很大需求。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体量大,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装备水平处于全球产业链中端,性价比高。
参考资料:李克强:下决心让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华网
中国真的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吗?
外汇储备全球第一,GDP全球第二,出口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全球第一,石油消费全球第二……当中国在许多经济总量指标上已在全世界“数一数二”时,不少老百姓往往会头脑清醒地指出:中国人多地广,经济发展不能光看总量,关键要看人均拥有量。但最近,当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即使以人均国民总收入来计算,中国也已经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时,不少人在普遍提升国民荣耀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发出了疑问,我们的个人收入是否“被中上等”了?中国已成“中上等收入国家”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张其仔教授在《产业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在进行对各项国际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和比较后发现,“中国现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处于第一位的,高于美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而在阐述未来产业发展现状时,张其仔表示,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今年中国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考验,建议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整体国民收入水平。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中国一直属于低收入国家行列;其后开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又从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了中上等收入国家。
专家指出,很多国家在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即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会伴随经济增长乏力、人均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的现象。这一现象首先于拉美地区出现,继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开始出现。蓝皮书建议大力提高我国中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由出口导向转向进口替代;进一步提高低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同时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意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创新链建设。
相关链接 世界银行的国别收入分组标准
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过去5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为2050美元、2490美元、3050美元、3650美元和4260美元。2010年中国首次达到世行中上收入国家标准。
为何百姓感觉“不明显”?
“中国已经成为中上收入国家了?怎么我的感觉不明显呢?莫非这次我又被平均了?”不少人看到这则新闻后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老百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世界银行评价所采用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标准与能够进入老百姓腰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主要衡量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后者则反映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情况。而许多人感觉自己的收入“被中上等”了,则恐怕是因为,在4260美元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中,自己分到的并不多。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例如美国为65%,日本为60%,英国则高达71%相比之下,我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则低了很多,并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指出,中国GDP经济总量从1980年占全球GDP比重的4%一跃上升到2006年的16%,但与此同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却从1980年的56%,一路下滑到2006年的36%,20年下降近20个百分点。
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成为一种令人酸涩无奈的时代寓言。正因为囊中羞涩腰包不鼓,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一直不高。尽管这几年不少劳动者收入有所提高,但却总是赶不上物价增长的速度。民生压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也难怪许多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收入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
收入分配改革还需更给力
不少专家也指出,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不断提高并不能掩盖中国目前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时评人冀彦伟更是直言,世行的划分标准没有考虑到财富分配公平问题,他说:“我认为世界银行应该再加一条标准:基尼系数在0.5以上的,哪怕你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也直接从分组中踢出去。”
可见,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中国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与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国家经济实力不能等同于国民消费实力,国家经济实力越发雄厚并不等于自己的腰包也同步厚了起来。因此要让普通百姓真正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让更多的国家财富转化为居民可支配的财富,就需要政府在收入分配改革的问题上再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