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很难落地,双减对家长和孩子的益处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你的答案很重要

前段时间去姑妈家做客,家里的小表弟天生求知欲很强,看到什么都想了解个一清二楚。

刚刚看完科幻片的他又开始发问了:太阳系外面是什么?银河系外面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外星人会来地球生活吗?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们一头雾水,姑妈更是习以为常,头也不抬地来了一句:“以后你们老师会讲的!”

小表弟发现没人理睬,便自讨没趣地到一边玩了。

看到此景,我想了想,似乎自己从小也是这么长大的,原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却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无视浇了冷水。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的育儿常态,解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便敷衍一句:“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许多儿时的奇思妙想,就这样因为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化为泡影。

而有的孩子,就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变得不再那么好奇、放弃了发问,小小年纪就“过于懂事”。

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上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容易焦虑,过于自尊,遇事缺少主观想法;

常常讨好、迎合别人,却习惯性忽略自己的感受;

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逐渐产生隔阂,影响亲子关系……

要不是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真的很难想象到孩子会在家长面前低入尘埃:

浙江金华一男子带着8岁儿子来到洗浴中心,后来父亲独自离开,儿子在洗浴中心一待就是44天。

这44天里,他难道不好奇自己的爸爸去哪了吗?

但他想的却是:父母离异后,爸爸工作忙,生活不容易……

即便如此,他仍在为这个失职的父亲找借口。

可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试图去压制这种天性,只会让孩子活得越来越压抑。如果你也是孩子的家长,请一定要重视起来:要知道,对于孩子每一次好奇的发问,你的回答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未来发展。

耶鲁大学校长的一番话,印证了这个观点: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量子力学的重大突破,其实都是基于提问而产生的。当音乐家开始采用一段新的旋律,当社会学家开始观察一段社交行为时,他们都会问:“为什么?”“如果这样/那样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正是好奇心,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苗,并且引领世界往全新的方向前进。对自我的发掘与提升,同样来自于提问。举例来说,当我们质疑一件事并表示“为什么我要相信它”“为什么我要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学会了反思,并获得了成长。

当你抱怨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时,不妨换个思路,这或许是件好事呢?

好奇的背后

是对陪伴的渴望

这两年,不时会看到有中小学生写遗书、跳楼的新闻登上“热搜”,若了解事件真相以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平时常被父母、老师看做不好管教的“问题”少年,久而久之,积累在他们体内的情绪会突然爆发,导致惨剧发生。

但是,所谓的“问题”少年背后,往往会有“问题”家长。这些孩子的家长,在亲子教育方面多少存在着问题:平时对子女要求过于严苛,疏于关心,很少与其交流沟通,甚至经常打骂子女,与他们发生争吵……

悲剧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而悲剧的发生却早有端倪:

很多孩子看似无理取闹式的问东问西,不仅仅表现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更说明了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注。

在求问的过程中,孩子如果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往往会“变本加厉”,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博取关注,比如父母眼中的许多“熊孩子行为”,也只是他们为了获得父母关爱的一种表现而已。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最需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你见过的最不负责的父母是什么样?

有这样一条高赞评论,令人哭笑不得。

答主小区里有一家人,完全放养式育儿,父母经常出差,孩子无论问什么,家里都让他从手机上搜,就这样每天放任孩子随意刷视频、看电视,孩子的举动也越来越放肆,说话、做事没大没小,成为了业主群里经常被吐槽的熊孩子。

结果有一天,孩子撑起一把雨伞就想往楼下跳,幸亏被邻居及时发现,不然将酿成大祸。

后来一问才知,这一招是孩子从电视上学来的:“看见电视里的人把雨伞当成降落伞,我也想试试。”

孩子还小,可以不懂事,但作为父母,陪伴与教育不能缺位。

有句公益广告语深入人心:“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这句话用在养育子女上同样适用。我们与孩子共度的时间不过数载,眨眼即逝,雏鹰终有翱翔远飞的一天。为人父母者,请珍惜这段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亲密时光。

即便我们做不到无所不知、无所不答,也要多一点耐心,给予正确的引导,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引路人。

关于青少年的奇思妙想

《答案》或许能给出答案

如今,社会上各种信息泛滥,很多孩子从小便开始接触互联网,短视频、游戏中层出不穷的内容良莠不齐。

对于尚不具备完善思辨能力的孩子来说,儿时的奇思妙想、脑洞大开,或许早已超出了父母的认知范围,单单依靠互联网搜索,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他们更需要专家的解答和专业的答案。

正是考虑到这种现象的存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与中国儿童中心近期征集了近万份问卷,收集整理了当下青少年们最好奇的兴趣主题。

他们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专家,以及腾讯公司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针对其中很具代表性的问题,亲自为青少年们答疑解惑,并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编写成书籍《答案》。

在《答案》系列图书中,所有问题都取之于青少年,答之于青少年。

这里,有着常常困扰青少年,又难以解答的问题: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经常想到自己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作业,为什么要学不喜欢的学科……

在孩子眼中,畅想未来是件很酷的事,那么今后的科技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当你仰望星空时,会想到宇宙苍生,会好奇外星人是否存在,那么在孩子眼中,宇宙又是怎样的呢?

孩子们总会有奇思妙想的时刻:地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企鹅只在南极有?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

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通过《答案》,我们可以解答孩子们有关现在和未来的疑问,帮助他们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通过《答案》,我们可以串联起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既做到亲密陪伴,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亲子阅读,共同成长。

《答案》系列图书作为面向青少年的互动型图书,未来会连续出版,除了科技,还将有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等多个主题。

同时,将现实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以趣味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为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提供一面“反光镜”。

如果你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所好奇,也可以在《答案》书的最后参与问卷调查,或搜索关注“答案工作室”公众号,将问题转达给官方工作人员。

说不定下一本《答案》书里,就会有专家为你的孩子答疑解惑哦。

如何购买《答案》

孩子成长中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向世界迈出探索的脚步,而你的回答,无疑是为他们指明前进道路的灯塔。

想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缺席,我们和孩子,都在不断找寻答案。

而《答案》,或许能成为拉进亲子距离的一座桥梁。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爱问问题、脑洞大开的“机灵鬼”,不妨送给他《答案》。

点击下方链接

即可了解详情,下单《答案》

此次《答案》系列图书创刊号每销售10000册,即向西藏、新疆及其他有阅读需求的偏远地区村小捐赠1000册《答案》。

未来,《答案》系列图书的每一册新书出版都将延续这一公益行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关爱与陪伴。

心动不如行动哦。

现在下单

还有机会获得

限量版QQ企鹅节气插画书签

(每购买一本《答案》将随机赠送3张书签)

双减很难落地,双减对家长和孩子的益处

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回答?

01

这几天儿子皮皮幼儿园放假了,我全天候带了他两天时间,真心是觉得一刻不能放松,不仅仅是体力上要不断跟得上他的节奏,心力也是好“紧张”,要时时刻刻的回复他头脑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也许是他到了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对所有的问题都是要问个为什么,回答一个为什么,对于回答的情况又是为什么。

举例讲,他会天真的问我:爸爸,小鱼为什么在水里面游泳啊,我答:鱼是一种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它们没有腿,也不是人类,需要在水中才能活,他接着问:那它们为什么没有腿,它们为什么不长成人类,为什么非要在水里面才能活?我:......

02

之前我总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是超级有耐心,尤其对孩子会更加小心翼翼的好好保护好他的小心思,而当我身临其境的面对孩子不断的问问题的时候,真实的反应则是,嘴上的不耐烦,以及内心的厌倦,甚至有一种发脾气的冲动,

事后反思自我,我面对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是一种情绪化的直接反应,是我自身的问题,而非孩子的问题。

尤其对于目前3-4岁的孩子而言,不断的问问题,是他们好奇心的表现,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作为家长,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充分去探究这个特别的世界。

03

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法呢?

首先,要自我改变。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我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适应这种规律,学习这种规律,利用好这个规律,才能可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同时,要耐心去倾听,而不是一味的回答问题,去寻找问题背后的想法。

其次,要用心接纳孩子。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孩子的阶段性特征也各不相同,要接纳不完美的孩子,要接纳不同性格与脾性的孩子。

第三,要改变方式方法。反思自己回答孩子问题的方法,不应该是直接去回答,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答案,反问一句你觉得是为什么呢?对于我们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也不知道,我们与孩子一起查资料,一起探索答案。

不管怎么样,对于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回答问题与探索问题作为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陪孩子共同成长。

双减很难落地,双减对家长和孩子的益处

双减政策落地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双减”,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家长的意识担当1.双减,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2.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3.双减,不减成长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家长的角色担当心理营养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孩子生理上的成长,需要离不开食物、水、阳光和空气,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同样需要充足的养分。心理成长包括认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习惯监督师——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落地,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又适合孩子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监督,及时巩固。兴趣合伙人——应对特长培训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不以父母的认知决定,父母是孩子兴趣的合伙人,而不是决定者。因此,此时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发掘的能力,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兴趣发展成人生梦想,当好孩子的梦想合伙人。家长的行动担当双减时代来临,家长的角色回归,孩子自我安排的时间更加宽裕,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行动过渡?调整心态法——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在涉及政策的诸多信息中,我们不必过于兴奋,更不必焦虑孩子学习,更不能把负面情绪传导到孩子身上,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接纳政策的改变,改变思维,迎接挑战。创造陪伴时——孩子居家时间更加宽裕,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自控,做好管理?家长要安排调整好工作和其他时间安排,通过有效陪伴,真正提高孩子居家时间的质量。3 2沟通法——沟通时候,三个愿意和两个注意:愿意用心倾听,愿意换位思考,愿意改变自己:两个注意:注意沟通语气方式情绪,注意不搞一言堂。当我们真正把孩子的需要放心中,就会拉近彼此距离。亲子共读——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生都能拥有精神力量的滋养。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用父母的力量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偶像照亮——给孩子树立精神偶像,家长与孩子分享名人传记,讲述名人故事,当孩子被正确的精神偶像所吸引,就会自主学习和模仿,唤起为理想而学习的热情,做好孩子的人生的指引。学习“五问”——在日常中,不妨有意识地问孩子五个问题:你听清楚了吗?你理解了吗?第三个你有没有自己的体会?这个问题如何学以致用?你进行反思总结了吗?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深度思考,定能帮助他/她形成稳定理性的思维模式。“小老师”上课法——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没人辅导,无法解决疑难,殊不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当“小老师”。到家后,让孩子给父母当老师,把当天课讲解给父母听,遇到自己讲不明白,家长听不懂的问题,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查阅资料,增进知识储备。多元评估法——作为父母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分数,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未来的潜能,要用多元评估维度来衡量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优势和劣势,找准目标,提前把握制定大方向。户外活动法——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使之心胸开阔,心情愉悦,从而培养孩子的情绪调控的能力,使孩子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家务分工法——把家务进行分工,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参与家庭事务,不仅能锻炼他的劳动能力,也能让孩子学会履行家庭义务,增强家庭责任感。坚持复盘法——每天学习后,坚持问一问孩子:今天收获了什么,遗憾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培养孩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不断自我教育。周末可以对学习进行阶段复盘,复习上周学过的内容,预习下周开启的内容,用复盘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联络沟通法——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家长要增强与老师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提供及时帮助。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业,更是家长素质和孩子能力的双重比拼。让我们做一个有担当的家长,和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成就更美的明天。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匿名币Beam将于6月28日进行第二次硬分叉内容涉及隐私保护与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