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各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别称,比如山东,就被称作“齐鲁大地”,河北,就是“燕赵大地”,就连小小的海南,也被称作“琼州大地”,那么作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常常被人所忽略的省份,福建,为什么会被称作“八闽大地”?
要知道福建全省行政区共划分为9个地级市,如果按照数字来说,也应该叫做“九闽大地”。难道历史上福建出现过八个闽国吗?
今福建地图
先来说说简称“闽”的来源。据说在远古时期,福建是属于百越中的闽越部落辖地,因为闽字在上古汉语中代表长蛇,而百越中活跃在今天福建省南部范围的部落大多信奉蛇神,于是以神为名,自称闽越。后来当地人还在此地成立了闽越国,留下了独具地域性的闽文化。
关于“八闽”的来历,众所纷纭,目前有两种说法比较客观。
第一种是是古代战乱,八姓入闽的说法。
《三山志》曾记载: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
说的就是是这西晋永嘉三年,晋帝被俘中原大乱。这时中原大族大规模南迁,其中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大族姓入闽,故称“八闽”。
不过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太牵强了,而且很难考证其真实性。毕竟关于八姓迁徙之说,至今还没有在一些有着权威的史书看到过,只是在一些杂文诗集中提及过,不过也仅仅只是一笔带过。
所以,我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被古代的行政区划所影响。
在唐朝时期,分为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和汀州。沿海从北到南分别是:福州、泉州、漳州。内地从北到南是建州、汀州。
唐福建地图
到了北宋太宗雍熙二年,置福建路,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宋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计辖一府五州二军。
元福建地图
到了元朝,分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建宁、延平、汀州、邵武八路。到了明代,又改为八府。
明福建地图
可是由于宋朝的影响力大,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宋朝的那8个:上四府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下四府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
虽然现在现在的福建省,共有9个地级市。正如明代有句诗曰:
“八闽丘壑称奇绝。”
所以至今福建人民还十分自豪地用“八闽大地”来称呼自己可爱的家乡,这应该就是约定俗成了吧。
福建福建有九个地级市但是为什么叫 八闽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七闽增一闽:唐初增设漳州,正所谓“七闽宜增为八”,这才是八闽由来,其后宋、元的州、军、府、路的变迁,只是因其数恰好为八,正符合此前已有的八闽称谓,后人套用而已,绝不能误以为八闽由此始。
另外,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闽地置经略使,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为名,此为福建得名之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此福建设省之始。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沿用至今。
福建为什么又叫八闽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具体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兴化、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1、关于八闽的来源:
(1)福建古为闽地,唐朝时分为五州,为福、建、泉、漳、汀、南剑。
(2)北宋时分为八州、军。
(3)南宋分为八府、州、军。
(4)元分为八路。
(5)明改为八府,因有八闽之称。
(6)晋时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今闽北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称“八闽”。
2、关于八闽区域有:
(1)建宁府:建瓯市、建阳市、武夷山市、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
(2)延平府:南平市、顺昌县、三明市、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
(3)邵武府:邵武市、光泽县、泰宁县、建宁县;
(4)汀州府: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长汀县。
扩展资料福建简称“闽”,在历史上先后有“七闽”、“八闽”、“九闽”的别称。据古籍《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
“七闽”概指周朝时散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以蛇为图腾的七支部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云:“闽,东南越,蛇种。”
从远古开始,福建即有崇蛇的风俗,现在一些地方仍有遗风,如长汀有蛇山庙,漳州南门外有古老的蛇王庙,平和县三平村尊称蛇为“侍者公”,南平樟湖坂一带则流行正月蛇王节祭典与游蛇灯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