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合肥,我们都知道它是安徽省的省会,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合肥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历史,名人辈出,比如周瑜、包拯、李鸿章、段祺瑞、冯玉祥、卫立煌、孙立人、王亚樵等等,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美誉。
那么,您知道“合肥”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在古代,“肥”的意思可不是“肥胖”的意思,而是“归异出同曰肥”。意思就是说,如果两条河是在同一个地方流出去的,就叫做肥。
在合肥这个地方,有两条河,东淝河与南淝河,一条向东,一条向南,这两条河的源头是一样的,于是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合肥”。
合肥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把淮南王国改为九江郡,下辖合肥,这个时候的合肥还只是一个县。
到了隋朝,合肥是庐州府的所在地,因此合肥也被叫做庐州、庐阳,一直延续到清朝。
至于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则要到1952年了。
那么,合肥为什么不继续叫庐州呢?听起来不是更好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重名,当时,四川有一个酒城就叫“泸州”,虽然字不同,但读音却是完全一样,让人很难分辨,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就把庐州废弃了,只叫合肥。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合肥辖区内,光是带“州”的县城就有四个,分别是宿州、亳(bó)州、滁州、池州,甚至宣城在过去也叫宣州。既然都有这么多的州了,如果省会再叫庐州,岂不是更难分辨了?于是就改叫合肥。
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合肥已经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被称为“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不光有非常多的历史遗迹,还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十大科研城市之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谓历史与现代并重。
合肥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有A级景区157家,其中4A级以上的景区23家,比如三河古镇、徽园、逍遥津、周瑜墓、包公祠、李鸿章故居、龙泉古寺、明教寺、甘露寺、桴槎山、圆通山等等,实在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合肥逛一逛,感受一下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合肥原名庐州,如此具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为何改为合肥?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下,很多地方现在的名字都和古时候不一样了。关于是古名好还是现在的名好,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
有几个城市的地名改变是争论最多的,因为改了名后不是那么好听,很多人都认为不应该改名,应该沿用古名。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城市是最常被大家说起的,就是合肥。
不瞒大家说,我小时候听天气预报听到合肥的时候,就感觉这地方是卖肥料的,然后就是觉得这里的人肯定都很胖。在我们传统印象里,一个地名应该是高大上的,“肥”这个字出现在地名里,怎么看怎么觉得胖。
而合肥古称庐州,庐州这个名字历史非常悠久。
周武王时代搞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
周武王是什么时候的人?公元前1000年啊。由此可见,“庐”这个字和合肥这个地方,历史有多久远。
庐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隋朝,这里本来叫合州,隋朝时改名为庐州,因为这块地方的古名就是庐。从隋开始,唐、宋、元、明、清,这块地方一直叫庐州。
庐州是包拯的家乡,许嵩有首歌叫《庐州月》,歌名和歌都很好听。庐州这两个字,光是听上去就觉得很有意境,所以很多人都表示,庐州这么好听的名字,又古老,又儒雅,改成合肥,糟蹋了。
其实三国时候合肥就已经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了,曹操命刘馥在合肥大搞城市建设,因为合肥当时就是扬州的首府。只不过,在古代的行政划分里,合肥一直都是县级。
合肥不仅是扬州的首府,从隋朝开始,唐宋元明清,庐州府的治所基本上一直都在合肥县。庐州这个名字被废除是在民国元年,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45年抗战胜利后,安徽省的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就这么一直延续下来了。
淝水之战图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淝水从鸡鸣山流出来后,向北流二十里后,一分为二,一支向东南方向去,流入巢湖,这条就是现在的南淝河;一直向西北方向去,两百里后入淮河,就是东淝河。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今字义的差别,现在的肥就是胖的意思,而古时候肥是归异出同的意思。而且按照名字的由来,合肥其实应该写作“合淝”,而且最早合肥确实是写成“合淝”的,只是后来写着写着三点水就去掉了。所以合肥这个名字没有什么不好听,在古代很正常,只是按照今天的新字义来看有点怪。
合肥为啥叫“合肥”,有哪两种说法?
合肥之所以叫“合肥”,坊间其实有多种说法,各有各的依据,今天我们来讲讲其中的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一位老教授告诉我们大鱼号:一起走遍世界的,比较有亮点,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一:淝河交会之说
在合肥,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名叫淝河,据说是合肥的母亲河,淝河又可以分为南淝河和东淝河,因为南淝河和东淝河相交,所以得名:合肥。
后来,随着使用的习惯,大家渐渐约定俗成,去掉了三点水,变成了现在的合肥。
话说当年,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老先生,就曾在其名著《水经注》种提到这样一句话: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可见,这个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
二:古合肥县之说
还有一种观点是:合肥之名,其实来源于“古合肥县”。这种说法,是我们
听一位大学老教授说的。
老教授说: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度,当时,这块地方,就设置了一个合肥县,隶属于九江郡管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时期,东汉光武帝刘秀,将以前的合肥县,改名为合肥侯国,封功臣扬化将军强侯铿镡为合肥侯,其国都,就是今天的合肥老城区部分区域,所以,合肥之名,因此而生。
并且,中国许多地方的名字,其实在古代,基本都是诸侯国,因为诸侯国的名字,而渐渐衍生出现在的名字,这符合一般的规律。
老教授还说:其实,你们讲的那个淝河之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考据证实!比如南淝河的起源,就尚待考证。
讲真,听了老教授的理由,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之前,我一直以为合肥的名字来源是淝河交会之说,但是,听了老教授的话后,让我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