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乔布斯被赶出苹果

一个产生了乔布斯,一个则不能产生,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中西文化土壤的差异。

  我们不妨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作个比较。希腊神话中充满一种探险精神。那些乘船度过爱琴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历尽千难万险来到黑海南岸的高加索山上摘取金羊毛的人们被后代奉为英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则是另一种类型。他们多半是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坚持的一类,例如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和移山的愚公。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是商人加海盗形象的折射,而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则是模范农民的神化。前者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后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商业文明崇尚冒险,崇尚通过探索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遇、新市场。而农业文明崇尚风调雨顺的四时秩序和耕作的规律,崇尚肯下死力、能吃苦的精神,还有祖辈经验的掌握和应用,任何对固有秩序的破坏都是危险的,都意味着歉收和挨饿。前者是在地中海沿岸土地贫瘠,但水上交通方便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由此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的文化体系和民族心理。后者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广袤而肥沃的土壤中产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由此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出来的文化体系和民族心理。

  这样说并不是贬低东方而抬高西方。事实上,人类文明的曙光产生于东方而非西方。根据古希腊神话,欧罗巴本是上古时代黎巴嫩一带的一位公主,被希腊主神宙斯骗到克里特岛区的。这个神话,连同欧洲的命名,都说明阿了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憧憬,以及东方文明对西方的启蒙作用。中世纪以后的西方,可以说是欧来居上,站在了东方文明的肩膀上。

  然而,世上没有一种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变动之中,包括民族文化。冷战后日益加速的全球化正给地球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冲突,而人类文化从来都是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冲突的。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人早已走向世界,在全世界寻找机会,表现出了大胆的探索精神,以至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在科技领域,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有了许多创新,尝到了创新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一定会改变和改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

  我们必须自觉地改变惧怕变化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土壤。“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的发问就是一种改变文化土壤自觉。可以预料,在不必太久远的将来,中国终将具备产生乔布斯的文化土壤,并产生自己的乔布斯。

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乔布斯被赶出苹果

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

乔布斯在世界只有一位,他在美国,沉迷于苹果。为苹果手机在世界开创一个良好的时代。在中国也有乔布斯式的人物,那就是华为的任正非。

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乔布斯被赶出苹果

黄鸣: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乔布斯,除了国人没有给梦想及有梦想人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之外,当然更多的是原本有梦想的人自己的错,中途易节,自己不自信、不坚持。试想一下如果我一上来就说今天咱来谈谈梦想、信仰之类的话题,不知道网上有多少人立马操起板砖,满目鄙夷——“少给老子来这一套”——别让梦想无处安身莫把沉香当木炭昨天,一个网友在我的博客后面留下一则小故事,我看后触动很大。故事大体意思是讲一个年轻人历经险阻获得沉香木,却羡艳邻居家的木炭好销售,遂将沉香烧成木炭用来贱卖,这个年轻人还以为赚了便宜而窃喜。据说这是佛经里释迦牟尼说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智慧: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二是许多人虽知道希圣希贤是伟大的心愿,一开始也有成圣成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费功夫,最后他就出卖了自己尊贵的志愿,沦落成为凡夫俗子了。我之所以感触颇深,主要是现实中有太多这样活生生的事例。如果把梦想比作故事中的沉香,把现实的诱惑比作木炭,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在蹈故事里年轻人的覆辙,很轻易地放弃了自己先前多年努力坚守的信仰或梦想,将其贱卖换取一些小利,自己还沾沾自喜。殊不知,当你放弃自己多年坚守的东西之时,你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你把最初纯洁的梦想丢弃之后,梦想的奇迹也与你渐行渐远。“年少轻狂”,“激扬文字”,我相信每一个年轻人最初的时候都在心中深埋着梦想的种子,渴望风雨洗礼,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那些雄心壮志的年轻人除了增长的年龄之外,留下的就是磨灭殆尽的曾经的梦想。有人说是世故将人打磨得没有了梦想个性,有人说是压力将人淹没在世俗的海洋;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将这其中的变化一股脑归结于社会风气,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自己把梦想沉香当做木炭给卖了?多情总被无情恼,有梦反遭无梦笑现在可悲的不仅是很多人没有梦想,而是这些人还对有梦想的人大加鄙视。这大概也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上我们抵制与众不同,信奉“炮打出头鸟”;对创新创意也持否定态度,轻则鄙夷为淫器异巧,重则认为大逆不道。屈平赤诚,哀民生之多艰,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将家国梦想沉寂汨罗;陈涉少时,辍耕垄上被人嘲笑,他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叹息。千年已过,如今情况并无好转,甚至更加恶劣,人们对梦想不是一般意义的嘲讽,有时近乎集体绞杀。去年七月,皇明经历的“媒暴事件”以及这么多年来的绯闻缠身,让一个为了梦想而倾其所有去探索创新的企业浮沉于八卦媒体的波涛里。很多人指责皇明这也不好,那也有问题,实际上皇明已经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成就。对此,我丝毫高兴不起来,因为国人的这种心态——自己没有梦想原本就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更可怜的是这群人还对那些义无反顾的逐梦人指手画脚、百般嘲笑。在中国哪怕你为梦想付出再大心血、取得再大成就,总有人会专门盯着你的某次失误或挫折大肆宣扬。“有梦反遭无梦笑”,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理,难道是为了平衡一下自己内心没有梦想的空虚?还是特意夸大追梦的风险,进而让人接受你的庸碌无为?外国人对待梦想就大不一样,他们坚信梦想可以创造奇迹,坚信有梦想的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即使他们饱经沧桑,一贫如洗。当初国际太阳能学会推举我担任副主席时,我仅仅只是跟他们口头介绍了我的梦想,因为当时太阳谷的建设有很多还只是在脑海里在图纸上,但就是我这个梦想打动了学会的负责人,他们说黄鸣有梦想,尽管有些还只是设想,但他能想到这些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而这就足够了。我想,可能正是对梦想的这种不同的认知,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与西方。 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乔布斯?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中国的企业家最初都是想做乔布斯的,但慢慢地都变成了史玉柱。《经济观察网》也曾对比乔布斯与史玉柱,认为二者的不同点之一是创新与投机的不同。乔布斯代表的是“美国式市场经济”的企业家逻辑——创新主义逻辑;而史玉柱代表的是“中国式市场经济”的企业家逻辑:机会主义逻辑。这种思考很具有启发性,这二者的差异既是中外思维差异的反映,更是梦想与现实偏好的生动体现。创新往往缘起于内心某种坚定的梦想,创新是在试图接近梦想,因而逐梦者不顾中途的挫折失败;投机则显得更具中国特色,自己不愿像逐梦者一般不惜以生命来践行事业却又不甘平庸,于是把技巧类东西学得很精,虽然也可能风光无限,但实则对人类文明并没有多大贡献。可悲的是,目前国人喜欢追捧的正是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公众不管这种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道义上的污点及原罪,反而轻蔑嘲笑执著的梦想者不求回报地付出却有可能换来一无所有的“不成功”。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乔布斯,除了国人没有给梦想及有梦想人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之外,当然更多的是原本有梦想的人自己的错,中途易节,自己不自信、不坚持。试想一下如果我一上来就说今天咱来谈谈梦想、信仰之类的话题,不知道网上有多少人立马操起板砖,满目鄙夷——“少给老子来这一套”。在建设中国梦的大潮中,梦想、信仰却在国人心中变得如此一文不值!因此,我最大的担忧不在于建设中多艰难险阻,而是大家心底或许压根就没有梦想,甚至对梦想进行排斥。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美都能源最高股价,美都能源股票能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