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三季度迎消费电子新品密集发布期苹果新机/折叠机/VR新品多点开花

苹果端新机需求高景气,安卓端折叠屏持续迭代,当前时点估值低位,建议布局。VR正处于高确定性放量阶段,新品推出拉升景气度,然旧款产品涨价、通胀对需求有一定影响,长期坚定看好;智能手表有望受益于健康功能不断完善而持续成长。产业链中上游,2022年7、8月重点公司经营环比改善,苹果确定性强于安卓。

▍智能手机终端:苹果端新机需求高景气,安卓端折叠屏持续迭代,当前时点估值低位,建议布局。

9月8日,苹果发布iPhone 14系列,分为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四个版本,起售价分别为5,999/6,999/7,999/8,999元。今年新品取消mini系列,新增Plus机型,14/14Pro/14ProMax起售价与去年持平,优于我们前期涨价的预期。功能方面,主要升级点在于芯片、光学、通讯、屏幕等。从预约情况来看:9月8日至9月9日晚8点前为预约阶段。截止9月9日开启预购前,Apple京东自营旗舰店显示iPhone14全系列预约量达360.9万台,较去年iPhone 13系列提升7.89%,在平台分流、预约时间更短(同期为9月15日至9月17日晚8点)影响下依然维持增长,表明新机高景气。

安卓端7、8月多款新机密集发布,高中低均有覆盖,聚焦芯片、光学、 充电升级;多品牌折叠机迎来迭代(三星发布Galaxy Z Flip 4、Galaxy Z Fold 4,售价分别7,499/13,999元;Moto发布Razr 2022,售价5,999元起;小米发布MIX Fold 2,售价8,999元起),驱动规格升级、价格下探。

估值层面看,消费电子(中信)指数自2020年1月至今月度平均动态PE为42x,2022年9月9日动态PE为28x,较2022年8月1日29x有所下降,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需求底部复苏背景下建议布局。

▍AIoT终端:VR正处于高确定性放量阶段,新品推出拉升景气度,然旧款产品涨价、通胀对需求有一定影响,长期坚定看好;智能手表有望受益于健康功能不断完善而持续成长。

VR方面,我们跟踪了全球主流VR应用平台数据, 8月末Steam上线的VR应用数为6915个,环比 0.48%;Oculus Rift/ Oculus Quest合计1757个应用,环比-0.11%;SideQuest应用总数3608个,环比 2.73%。

出货量方面,根据wellsenn XR,2022Q2全球VR硬件出货量为230万台(同比 30.7%),其中,国内出货33万部(同比 371.4%),海外出货197万部(同比 16.6%),VR硬件市场仍以海外需求为主。

VR新品方面,创维推出消费级6DoF(六自由度)Pancake(短焦)VR一体机PANCAKE 1C/1/1Pro三款产品,短期来看虽然新品推出拉升景气度,但旧款产品涨价、通货膨胀对需求有一定影响,我们预计2022年VR硬件出货将达1400万台;中长期看,伴随多品牌参与及产品技术迭代升级,VR出货量有望逐年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VR出货量有望达到2000万台。

智能手表方面,根据Counterpoint,2022Q2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2834万部,同比 13%,环比-16%。苹果市占率29.3%,稳居第一,出货量同比 8%。TWS方面,根据Canalys数据,2022Q2全球TWS耳机出货量为6300万部,同比 8%,环比-8%。我们预计2022年出货达3.43亿台(同比 17%),2023年出货量有望达3.94亿台,2年CAGR约16%。

智能音箱方面,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 2022Q2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为3530万部,同比-4.3%。我们预计2022年出货量有望达1.96亿台(同比 10%)。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高增长的VR/AR及智能手表细分,其中,目前VR正处于高确定性放量阶段,AR发展初期正快速起量中,智能手表后续有望受益于健康功能不断完善而持续成长。

▍产业链中上游:我们重点跟踪了产业链部分公司月度出货及业绩数据,2022年7、8月经营环比改善,苹果确定性强于安卓。

光学板块,舜宇光学科技8月手机镜头出货9,257万件(同比-26.2%,环比 3.9%),手机CCM出货3,872万件(同比-30.0%,环比 5.2%),车载镜头出货704万件(同比 29.0%,环比 9.4%);丘钛科技7月手机摄像模组出货3746万件,同比-3.9%,环比 26.3%;大立光7月收入38.9亿新台币,同比 2.0%,环比 14.5%;玉晶光7月实现营业收入19.46亿新台币,同比 18.1%,环比 68.9%。我们认为,目前安卓端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仍需观察下游需求变化,但苹果确定性强于安卓。短期看手机光学规格升级承压,但长期高像素、潜望、3D sensing等仍有望逐步渗透。我们看好国内头部厂商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但需持续关注镜头端格局变化可能带来的ASP波动。

FPC板块,鹏鼎控股8月实现营业收入35.15亿元,同比 11.2% ,环比 27.8%。1~8月公司合计实现营收204.56亿元,同比 16.0%。7月台股PCB软板营收为54.65亿新台币(约合12.32亿人民币),同比 12.2%。

代工板块,环旭电子8月实现营业收入70.82亿元,同比 51.58%,环比 25.50%。1-8月公司营收合计为416.66亿元,同比 34.37%。中长期逻辑下,我们同样建议投资者关注射频、代工、显示等板块相关厂商。

▍风险因素:

国内外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链风险;技术创新不足风险;汇率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消费电子三季度迎消费电子新品密集发布期苹果新机/折叠机/VR新品多点开花

「消费电子」歌尔立讯对比

一、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过去共同受益于AirPods增长红利,未来歌尔将发力VR/AR整机代工,立讯将发力iPhone整机代工和 汽车 电子。


歌尔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声光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是山东潍坊怡力达电声,2006年更名为歌尔声学,并于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


2013年,歌尔打入苹果供应链,为苹果声学器件及Earpods进行供货。2018年,AirPods成为业务新的增长点,为AirPods供应MEMS麦克风,同时成为苹果公司AirPods第二大整机供应商,仅次于立讯精密。


立讯精密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零组件企业,成立于2004年5月,于2010年9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2011年,立讯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供应链,目前是AirPods整机组装第一供应商。2020年,立讯通过收购纬创子公司切入iPhone整机代工业务。2021年1月,立讯通过增资入股成为日铠电脑的控股股东,进一步切入苹果金属件供应链。


总的来说,近年来歌尔和立讯的业绩增长均是立足于消费电子,尤其是苹果相关业务,歌尔主要是声学器件和AirPods代工,目前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营收占比达41.3%;立讯精密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AirPods、iPhone整机、Apple Watch、线性马达、无线充电等,营收占比达83.9%。


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划,两家公司未来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


歌尔方面,随着无线耳机增速放缓,VR/AR成为公司中长期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公司在高端VR头显代工市场已占据80%的份额,2021年中报显示智能硬件业务(含VR/AR)营收占比已经达到37%,同比增长211%超预期,且公司未来有望成为苹果VR/AR供应商。


立讯方面,公司2020年收购纬创发力iPhone组装业务,2021年切入苹果金属件供应链,进一步巩固了苹果产业链平台型综合供应商的地位,形成零组件 机壳 整机代工闭环能力。此外,公司积极布局 汽车 电子业务,受益 汽车 电动化,未来有望进入Apple Car供应链。


二、两家公司股价走势由同步走向分化,发力VR产品的歌尔股份近期业绩增速强于布局消费电子垂直整合和 汽车 电子的立讯精密。


从股价走势来看,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近年来呈现出由同步逐渐走向分化的特点,背后反映的是两家公司业务增长驱动因素的异同。



1、从2019年初至2021年3月,歌尔股份与立讯精密股价走势基本同步,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AirPods的放量增长是两家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共同核心驱动因素。


AirPods在2019、2020年销量分别为6000万、7220万台,分别同比增长71%、20%。立讯精密自2018年成为AirPods整机代工主力供应商,2019年全年出货约4000万部,占当年AirPods市场份额的60%-65%。歌尔股份于2019年成为AirPods整机代工第二大供应商,在当年占据约32%的市场份额,并在2020年通过扩产将份额提升至35%-40%。


2019-2020年期间,AirPods成为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的核心产品,驱动两家公司业绩迅速增长。立讯精密方面,以AirPods为核心的消费性电子业务占营收分别为83.2%、88.5%,带动公司整体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4.4%、48.0%。歌尔股份方面,以AirPods为核心的智能声学整机、精密零组件(以声学器件为主)业务占营收约为40%、30%,带动公司整体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3.3%、53.3%。



2、进入2021年之后,由于AirPods难以持续增长,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业绩驱动逐渐分化,业绩继续高增长的歌尔股份股价走势开始强于立讯精密。


随着AirPods经过几年的市场渗透,出货量难以维持高增长,2020年出货量仅同比增长20%。根据咨询机构预测,AirPods的2021-2022年出货量或将与2020年持平。


与此同时,歌尔股份与立讯精密对未来的业务布局方向出现分化。歌尔股份持续布局VR/AR产品,并成为全球第一的VR/AR整机代工厂;立讯精密则战略布局消费电子(耳机、手机等)的组件 机壳 整机代工,并积极布局 汽车 电子业务。


歌尔股份方面,VR行业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渐进入放量增长阶段。歌尔股份抓住这一机遇,VR产品出货量迅速增长。2021年上半年,歌尔股份以VR产品为核心的智能硬件业务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210.8%,营收占比达37.0%,同比提升13.8个百分点;公司整体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4.5%、121.7%。


立讯精密方面,2021年上半年,其消费电子业务占比仍然高达83.9%,但该业务增速已放缓至30.0%,一方面是因为AirPods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因为2020年新收购的iPhone整机代工业务至少需要在2021年下半年之后才开始放量;而其重点布局的 汽车 电子业务营收占比仍然只有3.7%,尚需较长时间培育才能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显著贡献。


立讯精密2021年上半年整体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2.1%、21.7%,明显低于歌尔股份的业绩增速。


歌尔股份与立讯精密的业绩驱动分化,被市场提前定价,尤其是今年3-4月份期间市场开始普遍关注VR的放量成长逻辑。因此,今年4月以来歌尔股份股价走势明显强于立讯精密。


小结: 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是消费电子行业两大领军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高增长。从2019年初至2021年3月,歌尔股份与立讯精密股价走势基本同步,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AirPods的放量增长是两家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共同核心驱动因素。2021年4月以来,歌尔股份股价走势明显强于立讯精密,主要是因为歌尔股份借助VR产品放量,业绩依旧保持高增长,而立讯精密布局的消费电子垂直整合和 汽车 电子业务,尚需一定时间培育才能释放业绩增量。

消费电子三季度迎消费电子新品密集发布期苹果新机/折叠机/VR新品多点开花

华为苹果正面交锋,消费电子迎来布局良机

苹果公司原定于北京时间9月14日,发布新一代手机iPhone14,前不久决定提前一周至9月7日,并将首批新机备货总量增加5%达到9500万部,可见对于iPhone14销量的信心。此外,传闻中的苹果MR头显设备也计划于2023年初推出,作为一款混合现实的设备,该产品结合了VR和AR功能。



从 历史 表现看,在iPhone秋季发布会前,A股消费电子板块走强概率也较高。昨日(8月22日),在两大重磅手机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行情好戏提前上演!


Wind消费电子产品指数(882446.WI)上涨1.53%,创出4月27日反弹以来新高,漫步者、国光电器、惠威 科技 等个股强势涨停。而今日,深华发A开盘就迅速拉升涨停。


回顾今年以来,手机销售数据较为疲软,可见大家换机欲望不强。但是,考虑到历年四季度都是手机出货旺季,消费电子板块往往存在着较好的超额收益。例如,2021年四季度,Wind消费电子产品指数上涨12.96%(中证500上涨3.60%);2020年四季度,Wind消费电子产品指数下跌7.13%(中证500上涨2.82%);2019年四季度,Wind消费电子产品指数上涨21.36%(中证500上涨6.61%)。


前期行情火爆的Chiplet题材,其实也有消费电子板块的身影。Chiplet俗称“芯粒”,又叫做“小芯片”,几个芯粒通过先进封装技术重新组成出一个新的芯片,从而在不改变制程的前提下提升算力,还能改善芯片制造良品率,是实现芯片国产替代的一种重要途径,有望打破摩尔定律,前期被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等领域。


消费电子领域,精彩事件不断。2021年8月,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 科技 公司深动 科技 ,今年8月11日对外正式公布了最新进展,采用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策略,路测效果表现优异,有望于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并量产。再比如,前不久市场热议的人形机器人,也带动了一波靓丽的市场行情。


消费电子领域好戏不断,行情或有望延续至四季度! 那么,有哪些主题基金可以潜伏呢?


场内指数产品,比如易方达/富国/国泰/平安/银华/景顺长城/招商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还比如华夏国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场外比如东财国证消费电子A/C。考虑到消费电子板块波动较大,场内ETF比较适合短线博弈。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是从沪深两市中挑选出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个股,前十大重仓股依次是:立讯精密、京东方A、亿纬锂能、紫光国微、歌尔股份、兆易创新、中芯国际、韦尔股份、闻泰 科技 、圣邦股份;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成分股同样是50只,包括手机产业链、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与中证消费电子指数相同。


从估值角度看,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近十年市盈率-TTM约25倍,百分位处于 历史 17%位置;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近十年市盈率-TTM约28倍,百分位处于 历史 18%位置。 可见,两只消费电子指数眼下正处于低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22日,最近三个月以来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7.41%,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6.98%,走势均大幅领先同期沪深300。


而主动型产品中,近三个月以来海富通电子传媒(涨幅28.17%)、广发电子信息传媒(涨幅16.50%)、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涨幅14.86%)、长盛电子信息产业(涨幅14.13%)、中欧电子信息产业沪港深(涨幅12.88%)、华商电子行业量化(涨幅11.75%),区间净值表现不仅领先于市场,也明显强于两只消费电子指数,比较适合场外方式布局。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环境举报邮箱,举报热线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