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纳普哲学家「卡尔纳普哲学系列3你知道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吗它有3个步骤」

我们思维和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其实也是一套概念体系,如果没有概念,我们没办法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更谈不上知识的积累和传播,那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能很少去想。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我们就从人类认识的基本单元“概念”讲起。

哲学家康德说,我们的知识是基于两个要素,直观和概念。他说,一切知识,也就是一切伴随意识的关于客体的表现,不是直观就是概念。直观就是感觉直观,就是我们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感知,比如颜色、气味、声音、触感等等;直观是具体的,是特殊的,每个人看到天空的颜色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眼里的苹果都是不一样的。

而概念却具有普遍性,概念是对普遍的表象,或者反思的表象的命名。我们每个人看到同一片天空,感知到了色彩,我们用一个概念“蓝色”去描述天空的颜色,“蓝色”这个概念指代了天空的颜色,指代了普遍的表象,也就是把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不同的色彩,把不同地方看到的类似的颜色,统一到一个概念:蓝色。

所以,概念的起源是对事物区别的反思和抽象为基础的。为了区别不同色彩,我们命名了蓝色、红色和黑色等等色彩的概念,为了区分不同的水果,我们命名了香蕉和苹果的概念。概念是对事物表象的抽象,是来自于人的反思。具体来说,概念的产生分为三个步骤:比较、反思、抽象。

首先,比如,我们把一些表象在相互关系中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意识的统一。其次,反思,我们要考虑怎么才能把不同的表象把握在意识里面。最后,抽象,我们抽取其他共同表象,然后进行命名。

比如,我们看见一棵松树、一棵柳树和一棵菩提树。我们先把这些对象互相比较,我们注意到,它们在“干、枝、叶”等方面是互不相同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它们的“干、枝、叶”也有共有的东西,并抽去了这些表象中不同的部分,比如大小、形状等等,于是我们得到了“树”的概念。比较、反思、抽象。

经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得到了一个概念,我们常常把概念称之为“抽象概念”,其实也意味着抽去了一些不同的表象,所以叫:“抽象”。

概念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性或者说共性,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去掉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个性的东西。并且从概念中略去的事物的区别越多,这个概念就越抽象。比如我们说,苹果和香蕉的概念和水果的概念,显然水果的概念就更加抽象。

康德说,每一个概念,作为部分概念,都包含在事物的表象中;而作为知识的根据,都将这些事物包含在其中,这就产生了概念的两个属性:内涵和外延。比如“苹果”这个概念就包括苹果的颜色、味道等等事物的表象;而“苹果”这个概念的外延,就包括所有具体这些内涵的苹果。就像“深圳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包括:所有被称为“深圳人”的人一样。

这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属性,而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成反比例的,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就越小,反之也是一样的。金属概念就是对金、银、铜等等的抽象。金属概念表象的事物要比铜概念表象更多,外延更大,但金属概念的内涵,并没有金银铜等概念所描述的表象更具体,更丰富。

根据概念的外延范围的不同,还有较低的概念和较高的概念的区分,也就是概念具有层级的区分,比如人的概念相对于亚洲人的概念是较高概念,而人的概念相对于动物的概念,则是较低的概念,因为它们的范围是不一样,动物的概念外延要比人的概念更大。较高的概念是由较低的概念不断进行逻辑抽象而产生的,而无法再进行逻辑抽象的概念,就是类似“完满”的概念;反之,较低的概念是由持续的逻辑规定不断产生的,而无法再逻辑规定的概念,就是经验直观。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从直观到概念,是一个不断抽象的过程,而从概念到直观是一个不断具体的过程。举个例子,在道家思想中,“道”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再也无法抽象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的概念就是一个再也无法抽象的概念,它们都是最完满的概念。

概念除了有内涵和外延,概念还分为经验概念和纯粹概念。经验概念就是通过比较经验对象由感官产生的,仅仅通过知性得到普遍的形式。经验概念的实在性是以经验为基础,比如“红色”这个概念是由眼睛感知到的一种光波形成的概念。而纯粹的概念是不以经验为基础的概念,比如“数”的概念、“全体”的概念、“上帝”的概念。

康德说,借助于概念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思维。或者也可以说,思维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没有概念,我们就没办法思维,在我们大脑中的只是个别的、模糊的印象、图像或者意念,没办法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更不用说表达交流了。

今天,人类的知识在爆发式增长,各种各样的抽象概念也越来越多,比如宇宙、比特币、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等,我们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些抽象概念呢?隐喻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文章,我们具体介绍,我们是如何利用隐喻在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之间建立联系的。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长按点赞并关注我,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卡尔纳普哲学家「卡尔纳普哲学系列3你知道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吗它有3个步骤」

卡尔纳普的哲学特点

卡尔纳普的哲学从以下基本信念出发:
①在科学及科学方法上,认为科学是人类所具有的唯一的有系统、有根据的知识,科学方法是唯一能使人们取得这种知识的方法。
②在数理逻辑方面,认为弗雷格和罗素所开创的逻辑分析方法使哲学进入了新的阶段,它是研究哲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③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消除旧哲学的混乱和错误,并从逻辑上阐明科学的经验基础。
卡尔纳普的哲学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一切关于世界的概念和知识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
②哲学问题被归结为语言问题,哲学就是科学语言的逻辑,哲学方法就在于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③归纳推理可以而且应当象演绎推理一样予以规则化和精确化,归纳逻辑提供据以评价人的合理信念和合理行为的标准。
经验知识的基础
卡尔纳普赞同从大卫·休谟(David Hume)以来已被经验主义普遍接受的关于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两分法,认为,数学与逻辑命题是分析命题,综合命题来源于经验,最基本的经验命题是原始记录语句或称始录语句,即记录直接观察结果的陈述。他指出,阐明经验知识的基础不需要考察人类获得知识的实际过程,而是要探讨如何把科学命题和概念还原为记录直接经验的命题和概念的问题。这样,也就排除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认识过程的古典认识论。
卡尔纳普力图建立一个严密的逻辑构成系统,用以表示一切可知对象的领域。这一逻辑构成系统可以通过一系列构成定义把一个领域还原为少量的一组概念。卡尔纳普把已知的对象分为4种类型:①社会文化对象;②他人的心;③物理对象;④本人经验。他选择④作为认识论基础,并在其中再选出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对称关系,即Er关系,指对相似性的记忆;基本经验则可定义为Er关系的领域。他用部分类似性表示相同经验之间的关系,即双向的Er关系;而类似性区域则为部分类似性的抽象的类。这样,通过应用更复杂的定义就可进而构造感觉、时间次序等概念,并进而定义时空世界、知觉世界、生物界、人类、人类文化对象。
对卡尔纳普来说。唯我论基础的选择只具有方法论意义而没有本体论意义。这仅仅表明卡尔纳普前期在认识论上倾向于E.马赫、罗素等人所主张的现象主义。他认为从逻辑上同样也可以选择物理对象为基础。卡尔纳普指出,选择之不同只表示所使用的语言类别不同、始录语句的性质和形式不同。他对哲学上不同学派的争论持中立态度,认为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言,唯心论与实在论、现象主义与物理主义之间的分歧,仅仅是哲学家选择不同语言的结果。
卡尔纳普后期在纽拉特的影响下转向物理主义,认为物理语言是始录语句最可取的形式,因为物理语言不仅可以表达全部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而且它还具有互观性。因而他接受并积极参加了纽拉特提出的统一科学的工作,试图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统一到物理语言的基础上来。
理论概念的还原
卡尔纳普早期认为,理论概念能够通过显定义还原为一组观察概念,被还原概念等值于这一组还原概念。这种还原意味着理论概念可用观察概念代替,并因此成为一种严格的经验主义。后来,他认识到如可溶性,脆性等不能实现这种还原,不能由直接经验给出显定义,因而就把这一要求放宽,另外规定了一种还原语句。这种还原语句采用条件句的形式,给出在指定的场合下被还原概念与直接经验的联系。还原语句与定义性还原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能把理论陈述完全地还原为代表直接经验的始录语句,它只能导出依不同的实验条件而改变的各个观察陈述。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早期逻辑实证主义作为有意义命题标准的证实原则。卡尔纳普代之以确认原则与检验原则,认为科学关于不可观察对象的假设虽然永远不能被观察证据所证实,但却可以得到观察证据的或多或少的确认。对确认程度的定量研究促使卡尔纳普后期从事逻辑概率方面的工作。    卡尔纳普在对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中,提出了关于理论结构双层语言学说。他把科学语言分为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认为理论语言只能通过对应规则间接地部分地得到解释,而且理论概念的意义还依赖于其所表述的理论本身。这样,卡尔纳普的经验主义定义就被进一步放宽,表明他离开原来的实证主义立场已经较远了。
人工语言
卡尔纳普区分了语言分析中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元语言可以表述关于对象语言的理论,这一理论就是元逻辑,逻辑语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卡尔纳普力图使元语言精确化,构造出一个精确的逻辑语法的概念系统。卡尔纳普把逻辑语法严格地限于处理语言表述式的形式而不涉及其意义。在他看来,逻辑语法包括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前者用以指定所用符号及规定符号如何构成语句,后者指逻辑推理规则。卡尔纳普认为逻辑规则只涉及语言的形式,给定这两种规则就是给定了一种语言。严格遵循这些规则所构造出来的人工语言,可以精确地实现知识的逻辑重构。卡尔纳普提出了语言选择的宽容原则,即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规则系统,从而选择不同的逻辑,不同的语言。
卡尔纳普区分了实质的说话方式与形式的说话方式。他指出,在自然语言中,由于有一些论述语法的语句在形式上与论述对象的语句十分相似,因而被人们误认为是对象语句。卡尔纳普把这些语句看作是伪对象语句,并认为它们是哲学中伪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他看来,这类错误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人们误用了实质方式表达本来应该由形式方式表达的东西。一旦改用形式方式,即把它们译成元语言的语法语句,就可以消除混乱和错误。
卡尔纳普在其早期,认为哲学问题只是语法问题,元理论只包括语法。后来,由于受A.塔尔斯基的影响,认识到哲学还应包括语义分析,并把语义学看作是元理论的一部分。卡尔纳普关于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事实真与逻辑真。他还区别内涵和外延,认为内涵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名字和语句的意义、表达式的同义性、命题的分析性;外延语义学所处理的基本概念是个体、类、真值等等。在此基础上,卡尔纳普用语义学概念解释模态逻辑的概念,把命题的模态解释为表述该命题的相应语句的语义性质。
逻辑概率和归纳逻辑
卡尔纳普为了修正他早期所提出的证实原则,便代之以确认原则,主张科学知识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假设从经验证据取得一定程度的确认。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是确认度,也就是逻辑概率或称归纳概率。所谓逻辑概率就是把概率作为一个逻辑概念来处理,区别于以相对频率为根据的统计概率。卡尔纳普认为,逻辑概率是一切不具有演绎必然性的归纳推理的基础,关于逻辑概率的理论就是归纳逻辑。他指出,逻辑概率不属于科学本身,而属于科学逻辑即科学方法论,它要用元语言表述。逻辑概率的特点是,其概率值取决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与经验无关。逻辑概率的陈述是分析陈述,它确定语句之间定量的确认关系,类似于演绎逻辑确定语句之间的推论关系,从而归纳逻辑可给出假说的相对于给定证据的确认度。因此,他认为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没有根本性质的区别。
卡尔纳普设想了一套形式化的归纳逻辑,其中包括定义的确认函数和给出一种普遍的估计理论。他还运用归纳逻辑的思想,结合关于陈述内容的语义学概念,对信息概念作了语义学的解释。
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研究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他本人在这方面的工作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所设想的目标。对他的这套设想,西方哲学界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卡尔纳普哲学家「卡尔纳普哲学系列3你知道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吗它有3个步骤」

卡尔纳普的介绍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又译卡纳普,美国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1891年5月18 日生于德国隆斯多夫,1970年9月14日卒于加州圣莫尼卡。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维也纳学派的领袖之一。卡尔纳普是学物理和数学出身的,在耶那大学曾受业于弗雷格门下,研究逻辑学、数学、语言的概念结构。受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的著作影响。哲学上早期受新康德派的影响,他最早的作品如《空间。论科学哲学》,《论物理学的任务和简化原则之应用》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的印迹。同时他受到了马赫实证论和经验论的影响,使他完全走上了实证论的道路。《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卡尔纳普的代表作。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甘肃省所有县市地图,甘肃分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