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历经数千载演进、王朝兴衰更替,却连绵不绝,传承不断,始终盛开在世间。因为,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伟人,他们用智慧、热血和气节,铸成一条坚不可摧的脊梁,贯穿五千年的时空,凝聚着、支撑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不断发展壮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以我血荐轩辕。
……
明朝的戚继光,便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
相信关于名将戚继光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他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后在随蓝玉远征云南的时候战死,所以,戚祥的子孙,能够世袭明威将军。到了戚继光,则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像这种武官世袭的,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散官,名号叫得响亮而已。所以,许多世袭先祖的子弟,都想着拿一份俸禄混吃等死。不过,戚继光却不一样,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志向,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诗句,抒发志向。
公元1555年,24岁的戚继光被张居正赏识,进署都指挥佥事,后升任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座城的防御。
随着防御倭寇有功,戚继光越发受到朝廷的重视。胡宗宪多次领命平定倭寇,都是倚仗戚继光。
像戚继光这样常年领兵在外,又战功卓著的将领,很容易受到朝中大臣的掣肘,幸而张居正力挺他,由此,戚继光才能安心在前线征战。甚至为了获取张居正等朝廷大臣的支持,戚继光经常给他们送礼。
可即便如此,戚继光还是时不时的受到中伤。后来张居正病逝,戚继光立马就因朝中有人弹劾,被罢免了官职。
所以,征讨倭寇十几年,戚继光怕的不是残忍凶狠的倭寇,而是来自身后的冷刀子。任福建总督的时候,戚继光深感孤立无援,含泪写下一首七绝,读来令人动容: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有感而发的作品,不过戚继光没有像一般的登高诗一样由景入情,而是直抒胸臆。十几年的征战,驱驰在海上,与倭寇周旋厮杀,只为守护家国百姓。一个“寒”字,既体现了海上征战环境的艰苦,又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戚继光出生入死,不是想得到朝廷的加官进爵,只是为了实现年少的抱负:“但愿海波平”。为了沿海一带,百姓不受到倭寇的骚扰。可即便如此,忠肝义胆,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更有小人构陷。
戚继光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臣,他望着京城皇宫的方向,眼中含着热泪,心中怀着热血。他多么希望,朝廷能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支持,能让他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如此,哪怕他战死海上,葬身鱼腹,也心中无愧,无憾。
举目四望,千山万壑,繁霜枫叶,赤红一片,这就像戚继光心中的一腔热血,散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虽然戚继光是一个武将,但这首七绝,极具艺术性、感染力,其中更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此诗能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其实,戚继光的文学造诣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一员儒将。在军事上,他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同时还有《止止堂集》等诗文集。文坛对戚继光的评价也非常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
的确,作为统帅一方的大将,戚继光的诗中,有一种近乎实质的豪壮气概,这是一些空想沙场的书生所不能比拟的。王士祯认为,古今能够写出好诗的名将,不过十一人,奇迹共就是其中一个。
即便如戚继光这样的名将英雄,也敌不过朝廷的勾心斗角。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戚继光也被弹劾罢官。回乡后不久,戚继光就郁郁而终,一代英雄,就此辞世,实在令人唏嘘。
七绝 陈毅 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大才子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写下哪一首七绝,可谓千古绝唱?
大才子杜甫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写下的一首七绝就是《登高》。这首七绝,可谓是千古绝唱,现在也是学生书本里必学的一篇。
杜甫是我国有名的大诗人,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作品,他出身名门,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有的很大的名气,十九岁的时候,在游历的时候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后来又写了很多的诗句,那个时候的杜甫其实也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后来还去参加过考试,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作为大才子的杜甫竟然没有上榜。
后来杜甫不甘心,又开始走其他的门路,最后也没有成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非常的郁闷,也没有了年少时候的冲动,甚至生活也非常的困难了,他的儿子因为家里太穷,吃不饱肚子,竟然饿死了,再后来就发生了安史之乱,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后来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唐朝也没有了以往的繁荣,而杜甫也越来越贫困,最落魄的时候就连小孩都会来欺负他,那他就是在这个时期。写了一首名动天下的七绝。
当时他站在白帝城的高处回忆起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有感而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