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那么恨一个人,恨到极致是什么感觉

没有人喜欢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人。大多数人可能会说出一些他们并不特别喜欢的人的名字。然而,有些人到了一个阶段,他们对人或环境感到非常恼火、伤害或沮丧,以至于他们觉得自己讨厌每个人。

有这种感觉会让你很难过上自己的生活,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互动。它会在您与家人、朋友、同事和生活中的其他人的关系中引起很多冲突。仇恨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会损害您的健康。

本文探讨了您可能觉得自己讨厌每个人的一些原因,这种情绪如何影响您的身心健康,以及一些可能有用的应对策略。

你可能讨厌每个人的原因

以下是您可能觉得自己讨厌所有人的一些原因:

压力:压力会让你感到不知所措、恐慌、易怒,甚至生气。长期的压力会导致愤怒的爆发,这会升级到你觉得你讨厌每个人的地步。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会使您难以与人互动,并导致紧张、恐惧、尴尬和痛苦等情绪。在某些情况下,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甚至可能会对让他们对愤怒和仇恨感到不舒服的情况做出反应。内向性格:虽然有些人倾向于外向和合群,但其他人则更喜欢独处。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与你直接圈子之外的人交往可能会消耗你的情绪。有时,这会导致对舒适区之外的人和情况的激动和仇恨。

憎恨所有人的后果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仇恨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感觉,与愤怒或沮丧等其他经常相关的不愉快感觉相比,几乎没有留下联系或同理心的空间。

此外,对他人的仇恨会剥夺你愉快的生活体验。仇恨不仅需要大量的认知和情感能量,还会阻碍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丰富您的生活。

仇恨也可能包含厌恶的感觉,如果你对每个人都感到厌恶,你就不想和他们有任何关系。当你不考虑联系和同理心时,你肯定会减少你的认知和情感应对选择。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仇恨是一种痛苦的感觉,需要大量的情感能量。痛苦的感觉常常促使人们寻求不健康的自我安慰行为,例如吃舒适的食物或使用酒精或其他物质来抑制和避免他们的痛苦。

这些感觉也可能与退出健康活动的倾向相结合,例如锻炼和与朋友和家人共度时光。

此外,假设一个人经常感受到仇恨,再加上交感神经系统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该人最终可能会经历一些慢性压力的长期后果。

因此,无论是通过不健康的自我安慰来应对这种感觉,还是长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对他人感到仇恨都会对您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策略

如果您觉得自己讨厌所有人,这些策略可能会有所帮助:

避免全有或全无的想法:如果您对他人的仇恨源于与他们在某个特定问题上的分歧,请尝试记住,您可以不同意他人,甚至生气,而不是憎恨他人。仅仅因为你强烈反对别人的信仰或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坏人。这种思维叫做全有或全无思维,是非理性的。提醒自己,你的仇恨是关于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个人的。避免一概而论:如果你对他人的仇恨集中在一群人身上,比如某个种族、地区的人,那么你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你在概括。您将整个群体归为一个“坏”类别,并根据人口统计特征对他们做出假设。练习同理心:细微差别和同理心是非理性思想的解毒剂。要明白没有人是全好或全坏的。让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虽然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可以大大增加同理心和减少仇恨。正如您对自己的信仰和行为有自己的理由一样,其他人也是如此。 优先照顾自我:优先考虑您的需求并照顾好自己很重要。例如,如果您感到压力过大,您可能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以更好地应对。或者,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可能需要设定界限,让你更舒服。

经常经历愤怒、沮丧或不适会让你觉得你讨厌每个人。这些情绪会损害您的身心健康,并使您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愉快。练习同理心可以帮助你改变心态,让事情变得更愉快。

#我要上 头条##生活心理学##生活日记#

我为什么会那么恨一个人,恨到极致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我有时会有讨厌所有人的感觉,怎么缓解呢?

不喜欢自己的人,别人又怎么能喜欢你呢。

我遇到的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不完美,有很多缺点。但我总是对自己宽容,对别人严苛。而且有
一点爱憎分明。对自己喜欢的人很好,对不太喜欢的人不重视。然后当不喜欢的人对自己不重视时,又会发自内心的在意,然后因为偏执的在意别人的看法,接着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循环中。明明自己平常也不太关心别人,却会因为别人不在乎自己而烦恼。 

我一般会这样: 如果我现在没什么要紧的事做,我会放任这种悲观消极的心态,会狠狠的去想想,去想想这糟心的事情,可以哭,可以委屈,可以难受,可以给自己写信对话,可以倾诉,但是我一般最多持续半天,我就会想通,不要在这瞎矫情,该干啥干啥,做回一个“正常的自己”,好好学习,以后的自己一定会变得更好啊啊啊啊,学会安慰自己,学会同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这种负面情绪,说不定自己在成长。

这就是莫须有的自我负担,而恰巧的我又爱过度思考。于是经常为了这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痛苦很长时间。我又很慢热,总是适应新环境很慢,于是前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变故我几乎每天都沉浸在痛苦里面。现在回头来看,过着那样生活的自己简直太可悲了! 

我们总是时不时地会觉得其他人很烦,而我们对于别人不当的行为感到愤怒,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对人的易怒最终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我们愿意活在一个好人的世界还是坏人的世界,我们自身可以做出选择,如果想过一种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那么就需要专注于改变那些常见的仇恨根源。

未来,当下,我希望我自己能走出情绪上的阴霾,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无垠宇宙,多么渺小的自
己,为何不看宽一点,何必拘泥于个人一点点情绪。其实一切都算不了什么,连自己在这个世界里
都比不上一粒沙子,何必执着于比沙子还渺小的事情。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所不能接纳的,都是需要你去调整的,你所抗拒的,其实就是在抗拒你自己。

我为什么会那么恨一个人,恨到极致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恨所有人?

很可能是一种攻击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概述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转移
(displacement)
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例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好小孩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这些都是转移的例子。其他如:“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佛面”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等,都是转移的例子。 转移不一定只出现在负面的感受上(如憎恶、愤怒等),有时正面的感受(如喜爱等)我们也会作出同样的处理。例如:一位结婚多年,膝下尤虚的老师,将其全部心力用于关怀他的学生,就是正面转移的例子。转移的目标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例如:一个无故被责怪的学生说,“所有的老师都是不明事理的”;一个无故挨警察责打的人说,“凡是警察都是坏人”。
转移有多种,有替代性对象(或目标)的转移、替代性方法的转移、情绪的转移。例如:有一对夫妇因感情不睦而协议离婚。离婚后一女一子归父亲扶养,但父亲因工作关系,将其子女寄养在台湾南部祖父母家中。祖父母对待男孩的态度非常严格苛刻,常常无缘无故地打他,而对女孩则完全不一样,疼爱有加。致使男孩心中不平而离家出走,后经其父寻回但仍寄居在祖父母家中,但回到祖父母家中后,男孩即开始出现破坏家中物品,且割破自己衣物、自残等行为。后经家族治疗,始发现其祖父母对男孩的母亲坚持离婚致使家庭破裂,心生不满,而在不知不觉间将不满之情绪发泄到长得像母亲的男孩身上。此例中,祖父母使用了替代对象的转移讨(如祖父母将对男孩的母亲之不满移至男孩身上),情绪性的转移(如祖父母严格苛刻地对待男孩),而男孩则使用了替代性方法的转移(如以自残之内向攻击来达到直接攻击的目的)。在精神分析治疗学派中,治疗者和当事人间的关系是一种移情关系(transference),此移情关系是精神分析治疗学派的核心。意指当事人将过去潜意识中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幻想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此种移情关系也是转移作用的一种。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也有转移的情形产生。事实上,转移使用得当,对社会及对个人都有益。例如:中年丧子的妇人,将其心力转移于照顾孤儿院的孤儿。但有些如战场上的士兵,因受不了战争的残酷,眼见自己同伴一个一个倒下,而转移成生理失明一一、症状;或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不公的待遇,被激起报复、仇恨的心将其偏激心态移转至一无辜的人。例如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社会的真实新闻,说有一个失恋的青年人,因其女友弃他而去,心生怨恨,便以杀人泄恨,在其被逮捕前连杀了十多位与其女友相似的人。总之,转移,应用得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会有帮助,否则易造成伤害。
投射
(projection)
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此概念,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著名的罗沙克人格测验就是以墨汁投射图来分析人的内心所思所想,其他投法如,主题统觉测验、文章完成测验、绘图挫折测验等皆属之。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投射”的情形也很普遍,亦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不过在防卫机制上,“投射”含有一种特殊的涵义,即个体将自己的某种罪恶念头,或有某种恶习,反向指斥别人有这种念头或恶习;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态度、意念和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这种性格的恶劣及批评别人这种态度和意念的不当。投射能让我们利用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例如:一个在潜意识里对自己女秘书有非分之想的上司,却推说她在勾引他,如一个工作余暇以看色情影片和寻花问柳以排遣时间的人,每逢与人交谈则,他总是在批评同事闲谈时离不了色情与女人,令他十分厌恶,其他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都是一种投射的表现。此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人内心得以安宁,但会影响个体对事情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能力,并易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对个人缺乏建设性的功能,例如:有些不良少年,别人无意中看他一眼,他就动手打人,认为别人瞧不起他,这都是投射因素使然。患有妄想迫害症(Paranoid一psychosis)的病人,亦多采用此机制,他内心憎恨别人,却疑神疑鬼,无中生有他说别人要杀害他。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raft塔怎么过「raft科技岛主塔如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