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社会创新这个概念热度在升高。什么是社会创新?19世纪就有改革家提出“社会创新”的理念,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创新”的内涵也在进步。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大变革时代,应该如何理解“社会创新”?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巴巴集团原副总裁梁春晓提供了一种理解:大变革时代,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信息化、老龄化、国际化……每一个“化”都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因此我们创造社会价值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来源,就是把价值建立在新的结构、新的范式之上。
梁春晓提出:社会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社会创新应该出现的地方。社会创新是一种新主体、新关系、新连接、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规则、新体系的涌现。真正的创新是无法设计的,只能靠大家去尝试,而我们能做的是把尝试的环境做好一些,允许所有人来尝试,这样真正的创新才会涌现。创新,绝不仅仅是公益圈内的使命,而应该是社会各界的融合创新。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止于至善文化院,节选自梁春晓在北京止于至善文化院举办的“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课程开学典礼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供您参考。
梁春晓,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巴巴集团原副总裁
当我们谈到社会创新,往往指的是一种范式的创新。我们致力于把事情做好,并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既有的范式和既有的结构之下,做些量上的增加;第二种是对结构本身做改进,也就是创造出新的结构。
举个例子,你原来吃三个包子、两个鸡蛋,后来改成四个包子、一个鸡蛋,这不叫创新,这叫既有结构之下的改善;如果你改成三个油条、一碗豆浆,这就是创新了。再例如,你把房子重新装修,原有的结构都不变,这不叫创新;如果把楼房结构性地改变,这叫创新。所以我们在谈创新的时候,不是说简简单单做好就是创新,而是要有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突破。
创新,要有质变。这个质变,第一种,有新的主体出现,比如快递行业、新媒体行业(网红直播),还有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以及更多新组织、新平台的出现。
第二种,有新的连接、新的关系出现,比如以前购物要去商场,而现在在线上就可以购买。
第三种,有新的产品、新的内容,需要有新规则、新模式的出现,等等。
总而言之,要从方方面面都有新的突破,才叫创新。所以我们在理解创新的时候,实际上指它是一种新主体、新关系、新连接、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规则、新体系的涌现。
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新?因为我们处于大变革时代。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当中,99%的时间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200年前的一个爷爷所面对的世界,跟他的孙子面对的世界几乎是一样的。之所以清朝的农业跟秦汉区别不是很大,就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既有不变的结构下做事,这就是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一亩土地精耕细作,在绵长的时间内并不需要考虑创新。
但是现在我们恰好处于人类历史上1%、2%的时刻,我们处于大变革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可以用很多词来描绘,比如像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信息化、老龄化、国际化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化”,都是从一个结构向另外一个结构的跃变。每一个“化”都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所以说我们如今处于一个鲜有的大变革时代。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挑战。因此我们创造社会价值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来源,就是把价值建立在新的结构、新的范式之上。
社会创新家(公益领导者)导师梁春晓先生为首期班学员授课
回顾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到1990年代,推动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创新。自1990年代中期之后的二十年,又增加了一项重要推动因素,叫技术创新。今天如果不考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我们根本没法理解中国这二十年的变化,也没法探索社会创新的方向在哪里。
这几年又有一大突出的变化,即人的要素在社会变革中成为关键性的因素。从已公布的人口复杂数据可以看出这一大变化,这个变化意味着人口结构、人口特质以及人与机器的关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前放开两胎政策时,生育人员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测,为什么?因为我们对90后、80后的理解,还停留在50后、60后的理解之上,他们对于婚育,甚至性的看法和理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结构性的变化。除此之外,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变化,这同样又是大的变革。几年后,太阳能、风能需求会很高,可能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储能装置,来均衡风能、电能的布局。这些东西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
工业化也好,数字化也好,老龄化也好,我们将会列出长长的“化”——都是致力于社会创新的公益领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但是我想在这当中有三点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第一叫失衡,即在技术快速发展之时,经济可能无法紧跟其步伐,社会可能更滞后。原本在没有技术推动的时候,这三个板块是均衡的,但是现在则会带来失衡,失衡之后经济落后于技术,有些技术还落后于经济,这种失衡随处可见。
第二就是割裂,尽管我们看起来好像处于互联网的世界,但其实我们各自处于不同的板块,而板块之间缺乏连接。比如离我们北京不远处有一个皮村,那里有很多农民工,跟北京完全不是一回事,仅仅离我们十几公里,但你可能知道凉山,却不知道有皮村。
第三就是困在自己的领域。这三个方面会导致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我们有一种范式创新。我们不要把它局限在一种狭义的社会创新上。社会创新现在有几种狭义的理解:第一,它是社会组织本身的创新,就是第三部门里面的一块;第二,它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第三,它是社会治理的创新,这部分属于政府。总之这三种理解在当今的大变革时代可能都太狭窄了。
面向未来,社会创新实际上涵盖了一、二、三部门的创新。很多创新在三个部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把它看作社会融合创新。在大变革时代,社会创新、制度创新是最大的公益,实际上这些年在公益领域内,已经有不少实例,它刚开始可能只是某社会组织的一个尝试,后来就把它变成制度,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推动这种社会创新和制度创新,意义非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要把公益理解成一个圈子,不要把公益理解成一群人的事情,也不要把公益仅仅理解成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会的标签,公益是整个社会的良心和价值导向。
接下来,将是由数字化变革带来的社会创新和由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创新。老龄化问题目前非常突出。疫情期间,我们特别关注代际数字鸿沟,很多老年人要么恐惧,要么无能,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形成一种数字排斥、数字隔离,甚至数字歧视。比如现在的核酸检测操作都已经数字化了,即便我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也觉得这是蛮复杂的事,老年人可能会更难接受。这种数字化在纯粹的商业领域或许还容易接受,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政府规制来杜绝对老年人数字能力的歧视。当然还有适老化的问题。
我们中国有8000万的残疾人,但是我们平时并未看到很多,为什么看不见?因为他们出不来。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不做改进,我们的老人、残疾人就会被困在屋里出不来。现在老年人退休时间普遍会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这三十年将怎么办?混混度日?还是安享晚年?国家在大力推动老龄化建设,尤其在农村,但如今存在很多矛盾,第一,养老泛化;第二,养老有需求,但是支付能力非常有限;第三,在一些养老需求多或养老困难地区,比如乡村、东北地区,这些地方恰恰也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所以实现起来会非常艰难。
这就应该是我们社会创新要做的事,我们要推动这样的变革。
当我们谈社会创新时千万不要自负,社会创新,或者本质上所有的创新都是无法设计的,都需要我们所有的人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涌现。如果我们能做些什么,就是尽量把尝试的环境搞好一点,允许大家都尝试。我们应该有包括像《社会创新家》这样的媒体组织去挖掘,从而让社会创新家们展现出来,展现给所有的人,最终实现我们终极的公益价值。
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也是全面的创新,既包括理论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规律不仅表现为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实现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也表现为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改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
2、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3、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4、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
面向未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必须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5、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扩展资料: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陈规陋习最易束缚人的思维和手脚,未知常常令人心生怯意,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充满艰辛。
2、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为他的书斋题联自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时刻以“领异标新”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赶浪头、不趋风气,而应似二月之花,一花引来百花开,自辟新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3、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创新是在常规中闯出新路,创造是从无到有,是零的突破。相对创新创造,模仿因循更为轻松容易,但其价值也难以与创新创造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唯有改革创新,融合才能走得更远-人民网
为什么时代的进步在于创新?
因为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确定改革坐标,发挥创新引擎的强大带动力。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创新力是所有伟大成就的内在根源。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项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创新的结晶。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先人们的创新才能不断地进步,因为有了今人们的创新才能不断地迈向更高的境界,人类也正是因为有了自身的创新活动才能不断地提升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