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植物,都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其中竹被赋予的道德意义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也成为各种文学艺术争相歌颂的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来说说,古代为什么会把很多植物赋予道德意义。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古代是礼治社会,礼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礼教,就是用礼仪来教化老百姓,让老百姓遵规守纪,服从统治。既然要教化,自然就要树立道德榜样。这种道德榜样,不但在人身上需要,在植物中也需要。二是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类的生活,其实是复制大自然的生活。人类和大自然是高度统一的。因此人类有好人坏人,植物也有好坏。人类有道德模范,植物也有道德模范。
(网络配图)
那么,竹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道德模范呢?
竹子作为道德模范,其品质都是根据竹子外形来评定的。
一、虚心。
虚心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虚心,所以我们不会自满,然后就会积极追求进步,会不断上进。同时,由于虚心,我们就会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因此会积极地向别人学习,而不会嫉妒骄傲。
古代还有一个词用来说虚心,也就是“虚怀若谷”。心里像山谷一样,就不仅仅是虚心,而是能够宽容人了。容人在古代也是一种优良品质,它可以让人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我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宰相必须要虚心容人,因而才能把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
为什么竹子被认为是“虚心”的呢?因为竹子中间是空的。这种“空”的形体,就被附会成虚心。
(网络配图)
二、正直。
正直在古代,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正”就是方正,不偏不倒,保持一贯的面貌。儒家对“正”这个词非常重视,孔子在践行这个词的时候,甚至用到食物上,提出了切割不正不食的主张。要知道,古代的物质条件是极为匮乏的,而孔子能够提出这一点,并不是他自己铺张浪费,而是要坚持正直的品质。宁愿不吃,也绝不将就。
“直”就是有啥说啥。古代的大臣,有一种被称为直臣,就是敢于对皇帝直谏的大臣,比如像魏征这样的大臣。这样的大臣虽然可能惹得皇帝不高兴,但是这样的大臣是受人尊敬的。
因此,正直就是古代大臣性格中比较高尚的品质。
那么,为什么竹子被赋予这样的品质的?这正是因为竹子长得很正,没有弯折,因此古人才赋予竹子这样的意义。
(网络配图)
三、有节。
“有节”就是有气节,有节操。
节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谈这个东西,一般用“底线”这个词来表达。就是说,我们心中应该有一条最低的线,我们不能跨过这条线。如果跨过了这条线,也就是把自己的道德品质拉低了。拉低道德品质是不允许的。
虽然现代人的底线,相当于古代的节操。但是,实际上古代的这种节操要求是很高的。这种很高的底线,让古人保证了他们的道德水准。
古代有一些节操是必须保持的。比如要做一个忠臣,不能当叛徒,不能贪腐等等。这些节操,让古人确保自己能做一个正人君子。
特别是奸佞当道和国破家难的时候,节操更加重要。决不能向奸佞屈膝,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同时不能向外族屈膝,保持民族气节。文天祥之所以一直被人敬重,就是他能保持民族气节的表现。
竹子之所以被称为有节,是因为它在形体上确实“有节”,因此才有这样的比附。
四、坚韧。
坚韧讲的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再大的挫折,都把一个人打不倒。这当然也是一个人重要的意志品质。
竹子之所以被认为有坚韧的品格,是因为竹子到了冬天,它依然能够保持常绿的叶子。它这种品格,和松杉柏这些树,和菊花腊梅这样的花,都是一样的。
总之,竹子的外形特点,使它具有了诸多君子的品格,因此才被古人极力赞颂。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化》等)
竹子为什么会被古代的文人雅士们赋予附加的意义?
古代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植物,都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其中竹被赋予的道德意义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也成为各种文学艺术争相歌颂的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来说说,古代为什么会把很多植物赋予道德意义。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古代是礼治社会,礼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礼教,就是用礼仪来教化老百姓,让老百姓遵规守纪,服从统治。既然要教化,自然就要树立道德榜样。这种道德榜样,不但在人身上需要,在植物中也需要。二是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类的生活,其实是复制大自然的生活。人类和大自然是高度统一的。因此人类有好人坏人,植物也有好坏。人类有道德模范,植物也有道德模范。
(网络配图)
那么,竹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道德模范呢?
竹子作为道德模范,其品质都是根据竹子外形来评定的。
一、虚心。
虚心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虚心,所以我们不会自满,然后就会积极追求进步,会不断上进。同时,由于虚心,我们就会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因此会积极地向别人学习,而不会嫉妒骄傲。
古代还有一个词用来说虚心,也就是“虚怀若谷”。心里像山谷一样,就不仅仅是虚心,而是能够宽容人了。容人在古代也是一种优良品质,它可以让人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我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宰相必须要虚心容人,因而才能把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
为什么竹子被认为是“虚心”的呢?因为竹子中间是空的。这种“空”的形体,就被附会成虚心。
(网络配图)
二、正直。
正直在古代,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正”就是方正,不偏不倒,保持一贯的面貌。儒家对“正”这个词非常重视,孔子在践行这个词的时候,甚至用到食物上,提出了切割不正不食的主张。要知道,古代的物质条件是极为匮乏的,而孔子能够提出这一点,并不是他自己铺张浪费,而是要坚持正直的品质。宁愿不吃,也绝不将就。
“直”就是有啥说啥。古代的大臣,有一种被称为直臣,就是敢于对皇帝直谏的大臣,比如像魏征这样的大臣。这样的大臣虽然可能惹得皇帝不高兴,但是这样的大臣是受人尊敬的。
因此,正直就是古代大臣性格中比较高尚的品质。
那么,为什么竹子被赋予这样的品质的?这正是因为竹子长得很正,没有弯折,因此古人才赋予竹子这样的意义。
(网络配图)
三、有节。
“有节”就是有气节,有节操。
节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谈这个东西,一般用“底线”这个词来表达。就是说,我们心中应该有一条最低的线,我们不能跨过这条线。如果跨过了这条线,也就是把自己的道德品质拉低了。拉低道德品质是不允许的。
虽然现代人的底线,相当于古代的节操。但是,实际上古代的这种节操要求是很高的。这种很高的底线,让古人保证了他们的道德水准。
古代有一些节操是必须保持的。比如要做一个忠臣,不能当叛徒,不能贪腐等等。这些节操,让古人确保自己能做一个正人君子。
特别是奸佞当道和国破家难的时候,节操更加重要。决不能向奸佞屈膝,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同时不能向外族屈膝,保持民族气节。文天祥之所以一直被人敬重,就是他能保持民族气节的表现。
竹子之所以被称为有节,是因为它在形体上确实“有节”,因此才有这样的比附。
四、坚韧。
坚韧讲的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再大的挫折,都把一个人打不倒。这当然也是一个人重要的意志品质。
竹子之所以被认为有坚韧的品格,是因为竹子到了冬天,它依然能够保持常绿的叶子。它这种品格,和松杉柏这些树,和菊花腊梅这样的花,都是一样的。
总之,竹子的外形特点,使它具有了诸多君子的品格,因此才被古人极力赞颂。
竹子为什么古代文人喜欢它
原因有如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