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的茶叶为什么叫瓜片「六安茶叶种植历史源于何时为什么叫六安瓜片看完你就懂了」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别称“皋城”。从地形位置上来看,六安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明代著名茶学家许次纡在自己的茶学专著《茶疏》中,开篇就提到了六安:“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自古以来,处于大别山脉的六安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种植生产区域,曾出产多种贡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更是当下名扬四海的特有茶类。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梗无芽的片茶,而霍山黄芽也是黄茶中的极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来追忆皖西大别山六安地区茶叶种植生产的那些历史高光时刻,看看六安茶是如何渊源流传发扬光大的。

一、六安茶叶种植历史

之前,予言茶事曾在很多文章中提到过,安徽茶叶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到东汉时期。华佗在《食经》中记载“苦荼久食,益意思”,而《续搜神记·晋武帝》同样记载,“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这是有关安徽人最早采茶的历史记载。在陈寿《三国志·韦曜传》中有记载,三国后期的吴国皇帝孙皓喜欢喝酒,并且要求大臣陪着他一起喝,如果不喝就要砍头。但是孙皓的宠臣韦曜不能喝酒,所以皇帝就暗暗赐茶给韦曜,让他以茶代酒。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三国时期安徽已经有种植茶叶和宫廷饮茶的记载。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公元326年,在江州担任刺史的温峤,曾经向当时的东晋皇帝进贡茶千金,茗三百斤。根据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的解释,早采为茶,晚采为茗。所以,在当时,茶和茗是分别表示不同时间采摘的茶叶的一种称谓,不能完全混为一谈。通过查看当时江州辖区,对照今天的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江州所产茶叶大多集中在大别山地区。也就是说,早在东晋时期,大别山地区已经有茶叶种植生产的历史了。当然,此时茶叶还没有完全普及,仅局限于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和寺庙道观,普通百姓还没有开始饮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书》载,刘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来到淮南八公山,道人昙济设茶茗招待,两人称赞它是甘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大别山六安地区庙宇道观普遍种植茶树。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佛教徒坐禅诵经,饮茶可以镇定精神,而道家修炼重气功打坐,更喜欢喝茶,饮茶可以轻身提神。所以,在长江淮河流域的很多名山大川,都有寺庙道观存在,周边也必种植清心提神的禅茶和神茶。这些历史可以从《图经》、《地理志》和《华佗食经》等古书中找到佐证。

当时间来到唐宋时期,茶叶开始了第一次井喷式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唐朝时期茶叶就已经开始被普罗大众接受,民间种植茶树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茶学专著《茶经·八之出》中提出: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寿州”、“舒州”。《茶经》将全国十几个产茶省划分成八大茶区,其中淮南道的舒州和寿州,就是其中重要的产区。唐朝贞元年间(785~804年),在当时的寿州,也就是今天六安市下辖寿县地区官办“山场”中,有制茶匠人1000多人,采茶工两三万人,采茶时要派3000官兵保护,由此可见,当时六安茶叶种植的规模有多大。根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代江淮间居民“什二、三以茶为业” ,这也说明六安地区在唐时已是重要的茶叶产区。

六安茶谷

宋朝是我国古代茶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可以说是真正的“人不可一日无茶”。六安地区茶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在淮南蕲、黄 、庐 、舒 、光、寿六州设十三处茶场。这就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设立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在当时13个山场中,皖西六安地区就占了5个,分别是麻步、霍山 、开顺 、王同 、罗源山场。根据《梦溪笔谈》记载,“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实际上,当时六安5个山场的产量都在10万斤以上,合计114万余斤。其中霍山产量最大,达到了53万余斤,占到北宋茶叶收购总额的九分之一。北宋时期,六安地区的产茶量,相当于两浙的7倍,相当于荆湖的3.5倍,相当于福建的20余倍。

六安瓜片鲜叶采摘

明朝朱元璋罢造龙团以后,茶叶的加工技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散茶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的主流,六安茶再次脱颖而出,成为贡茶首选。自此以后,六安茶作为明清贡茶存续了300多年的时间,名扬天下。全国十大名称之一的六安瓜片,正是在明朝改制散茶后出现,并迅速占据舞台中央位置。“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这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六安茶的评价。1539年,陈霆其在作品《雨山默谈·卷九》中,更是将六安茶放到了榜首的位置。他说,“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六安瓜片鲜叶展示

清朝代明而兴,同样没有放弃品质突出的六安茶。根据清代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记载,六安瓜片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因此现在六安瓜片多以蝙蝠洞为最佳。清朝道光年间的《寿州志》记载:“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为上品,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而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资格每月享受十四两六安瓜片茶的待遇。这更说明六安茶绝世稀少的独特魅力。

制作瓜片最关键的炭火

二、六安瓜片名称的由来

前面已经说过,六安种植茶树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作为十大名称的六安瓜片出现的时间则不过百年。虽然自明朝开始散茶流行,但当时六安茶仍然是以芽茶著称于世。真正做到无芽无梗特色的六安瓜片,大概的出现时间应该在民国时期。在当地,有关六安瓜片的由来,有有个比较出名的传说。笔者在这里整理记载如下。

第一种传说,相传在1905年前后,六安当地有个茶行的评茶师,将从茶农手中收购过来的茶叶中,进行再次细致挑拣,剔除芽头和叶梗,只保留叶片,作为新品茶叶推向市场。结果,这一独具特色的新茶广受市场好评。于是当地茶行闻风而动,纷纷开始仿制,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水平,从原材料采摘开始,将采回来的鲜叶剔除芽梗,将老叶和嫩叶分开炒制,形成新品。一开始,此茶被命名为“封翅”(意为峰翅),后来以茶之形状如葵花籽而被命名为“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第二种传说,相传六安麻埠附近有一个财主,与当时权贵袁世凯沾亲带故,经常孝敬袁世凯六安本地特产,茶叶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礼物。但是,袁世凯喝茶比较挑剔,六安本地茶皆不能入其口。所以,祝家楼财主冥思苦想之下,不惜工本,选取茶树新梢第一二片嫩叶为原料,经过多方试制,终于在1905年前后,创制出独具特色的片茶。财主以此茶赠送袁世凯,大获袁世凯的赞赏和好评。从此,这款无芽无梗的片茶,正式走出六安,走向全国,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当然,这两种传说都没有过于确凿的证据,但是很多事情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法深究。我们只能从当地传说中,一窥究竟。不过从这些民间传说里,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六安瓜片成品于1905年前后。六安瓜片的问世,不是哪一个茶人凭一己之力能够做到的,这是六安茶人经过无数的努力,在过去一千多年种植加工技艺基础上,总结试制而成的,这是无数茶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六安的茶叶为什么叫瓜片「六安茶叶种植历史源于何时为什么叫六安瓜片看完你就懂了」

六安瓜片是什么茶?

六安瓜片是一种茶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那么六安瓜片是什么茶呢?接下来就来看看吧。

六安瓜片是什么茶

六安瓜片,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简称瓜片、片茶。六安瓜片原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到了明朝,始称“六安瓜片”,历史上六安瓜片一直是极品的御贡茶。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其外形平展,叶缘微翘,叶质柔软,大小匀整。冲泡的茶汤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新,滋味鲜醇,回味甘美。

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

1.抑制细菌

抗菌研究显示,六安瓜片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备整肠的功能。

2.消脂减肥

六安瓜片富含茶碱、咖啡因等,能活化卵白质激酶、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加快肠胃的消化,镌汰脂肪细胞会萃,有消脂、减肥的作用。

3.抗衰老

六安瓜片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六安瓜片中的儿茶素能显着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4.抗癌

尝试证明,茶多酚能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且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进步肌体免疫手段的功能。六安瓜片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常饮关于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能起到必然的提防浸染。

5.防龋齿、清口臭

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经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六安瓜片是什么茶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了,此外还介绍了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六安的茶叶为什么叫瓜片「六安茶叶种植历史源于何时为什么叫六安瓜片看完你就懂了」

六安茶叶为什么叫瓜片 六安茶叶叫瓜片的原因

1、六安瓜片是一种无芽无梗的绿茶,因茶叶冲泡后呈瓜子片状,故名为“瓜片”。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安徽省六安市的大别山一带,由单片生叶制成,不带梗芽,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等特点。

2、经过冲泡后的六安瓜片,汤色澄清绿亮,清香飘逸,好的瓜片都有兰花香;味道醇厚,回甘悠长,品尝两口之后再慢慢品味,会有一股清凉,还有丝丝甜味;叶底嫩绿、厚实,如同瓜子形,大小匀整。

3、根据采制季节的不同,过去将六安瓜片分为三个品种:提片,在谷雨前采制,品质最优;瓜片,是在“提片”后采制的大宗产品;梅片,进入梅雨季节采制的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的主要内容(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