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月财政收入,2017年财政税收收入

经济延续恢复势头,10月份财政收入表现相对较好。

11月16日,财政部公布2022年10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7.3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5%。收入继续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这也反映了经济稳中向好。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是大头,也被称经济“晴雨表”。今年前10个月,全国税收收入约14.3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9%。税收收入降幅也继续缩窄。其中,10月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5.2%,较9月份大幅回升14.9个百分点,创2021年6月来新高。

受国内主要疫情多发,世界经济下行等影响,10月份中国经济恢复有所放缓,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略有回落,为何税收收入反而保持较高增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与9月份相比,10月份财政收入增长一大特点就是由税收收入增长带动,税收收入保持高增速,而非税收入大幅回落。10月份税收收入高增长,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数偏低,而10月份税收收入主要反映的是9月份经济发展情况,9月份经济明显恢复,带动了10月份税收收入增长。而11月份税收收入情况将更多反映10月份经济情况。

从具体税种来看,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10月份收入保持两位数(约12%)较高增速。这除了跟经济稳步恢复有关外,跟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基本在上半年落地,后期减收影响较弱相关。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增值税约3.9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9.1%。由此可见,增值税收入大幅下滑主要还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所致。

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5倍。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蔡自力在昨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从政策效应看,留抵退税是“真金白银”,发挥了为企业“输血”“活血”的积极作用。助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

罗志恒表示,10月份各大税种中,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速上升幅度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消费税约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10月份国内消费税增幅更高,这可能跟去年同期基数下滑有关。

另外,11月1日起,中国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这也有利于未来消费税收入增长,更好发挥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

10月份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速由负转正,这也反映稳经济一揽子举措落地,企业效益逐步好转。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企业所得税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

另外,受前期高基数等影响,个人所得税增速略有放缓,但前10个月依然保持8.5%较高收入增速,显示总体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前期股市持续低迷导致前10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下滑幅度略有加大。上半年汽车消费低迷和6月份部分乘用车减半征税优惠政策,使得前10个月车辆购置税大幅下滑,不过受减税政策等提振,近几个月汽车消费明显好转。

由于楼市持续低迷等,土地市场依然疲软,导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比较低迷,其中契税、土地增值税收入明显下滑。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外,政府性基金收入尤其是卖地收入也是地方重要财源。

受开发商资金紧张、楼市低迷等影响,今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4.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9%。这一降幅较前三季度略有收窄。

近期国家加大稳楼市政策力度,“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等新政相继出台,专家认为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触底企稳。

罗志恒认为,从目前收入完成情况来看,完成全年预算收入很困难。

根据今年预算报告,今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约21万亿元,同比增长3.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约9.9万亿元,增长0.6%。

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分别是同比下滑4.5%和同比下滑22.7%。

为了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财政政策需要持续发力,这一方面体现在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导致收入减少上,也体现在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来保民生扩投资,稳定宏观经济。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5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相比于收入下滑,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速。

罗志恒表示,财政支出增速上升,直接带动基建增速上升,这两者是吻合的,也反映出积极财政政策发力起了作用,且目前主要是基建发力在对冲其他需求下行。

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看,民生等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比如前10个月,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约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基建类支出总体也保持增长。

另外,10月份结存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也为财政持续发力提供资金支持,带动财政支出保持相对较高增速。

前十月财政收入,2017年财政税收收入

①我国财政收入超常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一)经济发展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同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相对稳定。从横向来看,在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要高于低收入国家。从纵向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目前已上升到30%-50%,并保持相对稳定,如美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就我国情况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到1996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在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两步利改税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转变为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确立提高“两个比重”的目标,先后进行了分税制、费改税等项改革,同时加强税收征管,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正常回调,而只有在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条件下,该比重回调的目标才可能实现。由于我国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该比重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无法保持稳定,在特殊年份还会发生明显的波动,例如2007年该比重突增只是偶然现象,不具有代表性。
  可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且在个别年份出现超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而进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需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简单地横向比较或套用发达国家标准不具有现实意义。
  (二)宏观调控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财政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调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发展阶段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相当,这比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1.财政职能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规模应以财政正常履行职能为标准,由于各国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不同,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财政职能也随之不同。瓦格纳法则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为了保障必要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否则便会因赤字过大或债务依存度过高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就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为了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足够大。尤其是当前公共财政致力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更需要充足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当前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其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在加速扩张,另一方面以支出为主导的民生财政如火如荼,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原理,通过扩大转移支付,把超收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民生,可将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使社会有效需求扩大。因此,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谋福利。
  2.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运用相机抉择的收入政策消除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2007年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政策应以防止过度投资、维持物价水平为目标,理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政策的另一大特点是“自动稳定”,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都具有自动稳定效应,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挥稳定作用,而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产生调控效果。在最近的经济繁荣时期,我国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收入有所增加,税率档次会相应提升,达到起征点和超过免征额的纳税人会相应增加,使得财政收入规模自动增加,从而防止投资与消费的过度膨胀,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势头。由此可见,当前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存在着合理性,对稳定经济有利。

前十月财政收入,2017年财政税收收入

求教:为什么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

  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的表象原因
  财政收入与GDP在统计口径和核算方法上的差异,是导致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的增速的表象原因。总体来看,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基与GDP中的二、三产业增加值大体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弹性关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的税基,只是部分对应于GDP,二者相关性较弱;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的税基,主要是与本期GDP无关的存量财产;而海关代征的进口税收则与GDP负相关。因而,财政收入与GDP的这些差异导致二者增速的差异。
  一是税基与本期GDP无关的税收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与基期GDP无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税收,伴随着10多年来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和房价的大幅飙升形成的巨额存量财产及其交易量的快速扩大而大幅增长。房产税的税基是企业保有的自用房产原值总额和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总额,它的增长速度是由纳税人房产的保有总量和房屋出租价格的增长速度决定的。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契税实现收入2763.61亿元,同比增长12.1%,契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3.1%。土地增值税实现收入2062.51亿元,同比增长61.3%,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2.3%。房产税实现收入1102.36亿元,同比增长23.3%,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1.2%。城镇土地使用税实现收入1222.26亿元,同比增长21.7%,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1.4%。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高达8%。在土地房产诸税大幅增长的同时,各地土地出让金也存在巨大的增幅,这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是税基与GDP负相关的进口环节税收不断增长。按支出法计算,GDP核算的是进出口净额,外贸进口在GDP核算中是减项,进口与GDP存在负相关关系,进口越多对GDP的贡献越少。从税收的角度来看,进口税是税收的重要来源,进口越多进口税收增加就越多。这个因素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产生双重重要影响。仅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2010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35.7%和36.6%。进口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高达17%。
  三是按现价核算的财政收入与按不变价核算的GDP。中国现行发布的GDP总量指标是按市场价格核算的,其增长速度则是按可比价格核算的,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是按照现价来计算的话,2011年中国GDP增幅高达17.4%,这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的差距会大大缩小。
  另外,按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在通胀背景下存在物价引致的税收累进效应。流转税和财产税与物价上涨的正相关关系较为明显。中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加之以土地房屋为核心的存量财产激增,物价上涨的税收增长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四是预算管理不断加强背景下预算外收入逐步纳入预算管理。自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中心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将属于一般预算收入性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与税收收入一起统筹安排使用。2011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据初步统计,2011年中央约60亿元、地方约2500亿元原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已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也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起到重要的显化作用。
  五是低征管能力背景下设计的税制框架与征管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可否认,1994年出台的分税制框架体系存在一定的“宽打窄用”痕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1994年相对较低的征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2000年以来,税收征管水平大大提高。加之增值税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的作用日益显现,税制由设计之初的“窄用”逐步变为“尽用”,尤其是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制度的大力实施,对实现税收的大幅增长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总体来看,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笔记本电脑键盘油光「我就纳闷了为啥勤洗手笔记本键盘还会出油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