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大战「台企在粤这十年抓住机遇扎根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聚集」

广东是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试验区,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是台商重要的聚集地。从2012年1月至2022年上半年,粤台两地贸易额合计约8000亿美元,广东对台贸易额约占大陆对台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大陆各省份之首。截至目前,广东省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2万家,在粤台企呈现出 “根深叶茂”的发展态势。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深入走访多家在粤台企,听多位台商回顾十年来在大陆取得的成就。各领域台商不仅分享了在大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的情况下,企业抓住机遇扎根大陆的经验,也分享了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期待。

扎根大陆、深耕广东

“如果说要分享台企这十年在大陆发展壮大的历程,我想我应该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之一,因为我是亲身体验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最有力的见证者。”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荣誉会长、台升国际集团董事长郭山辉向南都记者讲述了30多年前,他因缘际会踏入广东东莞投资建厂的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初,台升还只是一家在台湾台中地区的家具制造小厂。在一次考察中,郭山辉来到东莞荔枝成林的大岭山上,一下被大岭山人工成本优势、距离深圳盐田港仅一个小时的便捷海路交通,以及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台政策吸引。于是,他毅然决定走出台湾,落脚东莞。1995年10月,东莞台升家具有限公司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正式投资设立。

为了让家具生产从木材切割、组装、表面磨光、实木贴皮、油漆、纸箱包装到装柜出口,具备统一、系统的流程,从而节省生产时间,郭山辉说服多家台湾当地家具配套工厂,一起到东莞大岭山投资,这也是东莞当地首次有家具业企业聚集在一起联合设厂。

台升国际家具体验馆。

台升在东莞发展初具规模后,越来越多家具生产商与配套商落户于此,建立了家具产业的垂直整合聚落。东莞大岭山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最大家具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东莞台升家具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8.79亿港元,注册资本为4.97亿港元,公司在东莞占地面积560亩。

南都记者在参观台升家具体验馆时了解到,台升主要生产各类美式家具,主要产品有卧房、餐厅、客厅3大组别。2001年,台升并购了美国前十大家具品牌环美家具(Universal Furniture),从单纯的家具制造公司转型为产销结合的综合性家具公司,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美国拥有自主品牌及国际营销渠道的家具公司。

“这十几年来,我在大陆的投资也跟着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脚步,取得丰硕的成果并累积了相当的资本,让我的家具事业能够进行上中下产业链垂直整合,完成了制造、批发零售的合体,增加了产业的生命力和附加价值。”郭山辉表示,“过去十年来祖国陆续推出的惠台政策,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展现出对台商台胞的重视及对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善意。广大台商只要能跟着国家发展的脚步,都能享受繁荣兴盛的果实。”

产值逆势而上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钦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享了疫情期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公司转型升级方面的种种尝试。

从台湾到东莞,陈宏钦于1993年落脚于东莞厚街镇,聚力研发和生产光纤、连接器、汽车电子、计算机配件、数字影音设备、医疗器械配件等产品。目前拥有连接零组件、无线零组件、汽车电子三大产品事业,已为200多家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取得专利129个,其中发明专利27件。

东莞骅国电子生产间。

2021年疫情期间,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实现产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6.8%;工业增加值9005万元,同比增长34.3% 。面对疫情,企业产值不但保持上升势头,其内部还逐步完成了智能智造升级转型的任务。

陈宏钦告诉南都记者,近三十年来,公司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等一系列挑战,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应对危机的方法。

“大陆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我们企业转危为安的保障。”陈宏钦表示,东莞市政府疫情防控及纾困措施也对该公司应对危机有积极的帮助,其中包括社保减免缓缴, 水、电保供及物流畅通(莞港水运专线)的协助等方面。

此外,陈宏钦还特别提到了在东莞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的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台博会”)。 东莞“台博会”是台商拓展市场、采购对接、数字转型的专业平台,助力东莞探索建设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地。今年东莞“台博会”更有超过26.8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观展,超4000名采购商进场采购,累计促成合作意向337.3亿元。陈宏钦介绍,“东莞‘台博会’是政府全力支持台商开拓大陆广阔市场、实现产业对接,为粤台经贸融合发展、两岸人文交往交流搭建的平台。”

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聚集

近十年来,台企沿着珠江东西两岸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配套完整、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围绕各产业集群形成了上、中、下游相关联的产业链或产业带,这些产业集群为吸引和促进台资在粤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台企正逐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辐射带动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集聚。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聚力发展,覆盖电源及零组件、制造管理系统MES、再生能源、工业自动化、电动车系统、LED照明以及高阶投影系统等电子专用设备的公司。

台达集团1992年进入大陆,在东莞设立生产研发基地,并成立了两家企业。经历20多年的转型升级,凭借软件和工厂“软硬结合”及”实虚整合”特制化发展思路,台达电子开拓出了一片数字化发展的广阔天地,能够提供从元器件、现场设备,到产线机台、整体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一整套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

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风力发电系统展区。

台达分析客户智能化升级需求痛点,通过整合台达云端物联、制造管理平台、智能设备、自动化软硬件等已臻成熟的技术及产品,从产线的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可视化、云端等层面全面构建智能工厂,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脚步。目前,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已服务超200家东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台达也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中,台达挺身而出,运用先进的工业自动化技术,提供个人防护医用口罩机设备,以及直接用于医疗的CT机、X光机,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此外,台达还结合自身能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将企业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先进技术进行整合应用,提出台达特色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从自主承诺、培育人才、公益捐赠、活动分享、方案推广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台达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魏晞如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东莞仍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基地,台达电子也将一直扎根在这里,逐步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转移延伸发展,辐射带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肩负起企业的责任。”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大战「台企在粤这十年抓住机遇扎根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聚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如何?

经过近四十年的精诚合作,大珠三角地区实现了长足发展,为今日的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二十世纪末“湾区经济”概念提出以来,湾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和体制革新的增长极。无论是从人口集聚还是城市分布来看,湾区及其直接腹地都是承载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这一论断做出了新的注脚。

通常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涵盖十一个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九个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江门、中山和珠海。大湾区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6800万人,人口密度为988.73人/平方公里。大湾区经济总量近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大湾区,仅次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从国内来看,大湾区不仅是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域,更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核心带动力量;从国际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趋近世界前沿,核心城市诸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的国际化水平业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准,对高端人才、精密科技、跨国资本、总部经济等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的吸引力日益加强。但粤港澳大湾区也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1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挑战

粤港澳合作初期,广东腹地极其落后,欧美地区则是高度发达,从而为港澳发挥(特别是香港)“中转站”“中间人”角色创设了条件。但是,粤港澳近四十年的合作发展道路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持续扩大的区域分化,二是核心城市的同质化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先行一步的粤港澳地区和后发的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巨大,粤港澳湾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样巨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分化趋势仍未在根本上得到逆转。

另一方面,核心城市之间的趋同性导致竞争多与合作,甚至引发了谁是龙头城市的纷争,两地之间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这对粤港澳湾区的深度合作显然是不利的。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首先面临国内其它高速增长地区的竞争,其次面临欧美发达地区经济持续低迷的市场限制,传统协作发展方式不再可行。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粤港澳大湾区不得不在面临国内外双向竞争的背景下,争取进一步深化分工格局,一方面在更高价值环节获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扩大市场规模,寻求新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2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

在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地方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全球化进程开始遇阻,全球分工体系和治理秩序面临新的变化。以开放为命脉的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因应形势,整合区域力量,以新的姿态更好地推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中国主动重塑全球治理体系,寻求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粤港澳近四十年的融合发展经验印证了开放与合作对于区域繁荣的重要性,珠三角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合作,走向与国际市场紧密融合,其成长与世界环境息息相关。国际市场分工格局演变为珠三角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放、年轻、包容的珠三角抓住了这次机遇,通过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自身产业体系逐渐得以建立、发展,区域分工体系日趋完善,地区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随着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粤港澳大湾区还要着眼于世界分工格局演变,适时转变发展策略,抢抓先行机遇,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争取占据世界分工体系的更有利位置。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成绩举世瞩目,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增长模式的外生性根深蒂固,资源粗放利用,环境污染加剧,区域分化严重。随着现行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逐渐耗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

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内,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建设;对外,中国需要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应对保守主义兴起和全球化收缩的趋势,平衡国际秩序,促进世界持续和平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在中国内部经济转轨以及外在国际压力骤增的背景下,获提升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家策略之一。

适逢“一带一路”倡议从理论走向实践,这就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更有必要主动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寻求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平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大战「台企在粤这十年抓住机遇扎根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聚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包括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包括什么方面

1、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网络容量。

2、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协议,促进要素便捷流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并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3、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4、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构建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绿色低碳的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

5、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区域旅游发展,支持澳门打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健康湾区,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湾区。

6、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独特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支持粤港澳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联手“走出去”,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更好发挥归侨侨眷纽带作用,推动大湾区在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7、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并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合作平台示范作用,拓展港澳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qq账号加群异常解决办法是什么「qq账号加好友异常怎么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