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喝中药要忌嘴「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为啥喝中药经常强调忌口」

患者去医院看病,如果选择西药,医生一般查询和了解过敏史,不会说禁止什么食物之类的;如果开的是中药,那叮嘱和交待就多了,忌口是必不可少的,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等,千篇一律。

忌口就是饮食禁忌的意思。现代医学体系培养的医生,或是有国外就医经历的患者,对中医中药的忌口,往往认为是“伪科学”,理论依据是分子级的研究: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经胃液消化,小肠分解吸收,转化为糖类、蛋白质、脂肪,成为各器官的动力源泉,废渣排出体外。由于各类食物的转化吸收大同小异,所以认为忌口是“胡说八道”、“扯淡”的不在少数。

其实,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一定有“忌口”的说法和提示,只不过是潜意识认为传统的过时、腐朽而已。忌口是真正的医学科学和用药指导要求之一。

你如果不信,医生举几个现代医学的例子:

吃了头孢类药物,患者再喝点酒试试?

确诊了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吃点粗硬的食物试试?

有糖尿病的患者,吃西瓜等糖分丰富的食物试试?

肛裂、口腔溃疡的病人来点辣椒,痛风的病人来点动物内脏试试?

抛开患者对某些食物过敏的因素不谈,对症用药的同时,一定要忌口,这是必不可少的交待和强制要求,防药效降低、防毒副作用、防病情反复。

在中医文化里,周代《周礼天官》已有忌口的记载,较为详细要求忌口的是《黄帝内经》,一直沿用至今,常用的忌口理论和实践依据有:

1、酸多伤脾,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苦多伤肺,这是说明量要管住,过犹不及。

2、春日忌收敛,宜升发;夏日忌油腻,宜清淡;秋日忌辛味,宜滋阴;冬日忌寒凉,宜温热。

3、体质偏热要忌热性食物,防止火上浇油;体质偏寒要忌寒性食物,防止寒入骨髓。

所以有俗语一直流传至今: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哪怕再好的中医中药,不忌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同的中医流派、中药性味和患者群体,有不同的忌口要求,但一些原则是差不多的:

1、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中药很多是药食同源的,分界很模糊,温、热、寒、凉一定要讲究,否则就有上火、湿阻、失调等问题。

2、忌口离不开“发物”,如有的会让病情加重或反复,有的会动热伤身,有的会动气败血,有的会助湿生痰。

3、中药靠一堆配伍得当的药材,经煎煮后产生复杂作用,要防止辛辣、肥厚、油腻、生硬的食物阻碍吸收,降低药效。

忌口要讲究4个方面:

一是因病忌口,《彭祖摄生养性论》有详细的论述,对各脏腑的疾病忌口有要求,换成现代的说法,如一些慢病,糖尿病忌糖,肾炎忌盐,肝病忌酒,心脑血管病忌高脂等等。

二是因药忌口,较著名的就是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传承,里面可能有一些需要修改,但总体是比较全面的,如果不忌口,会改变药性,或引起其他病变。

三是因时忌口,有的是以天来计量,如哪些时辰不宜与服药、病症相冲,换句话说,中药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是放凉了喝还是趁热喝。有的是以季节、节气来划分,春、夏、秋、冬都有禁忌。

四是因证忌口,通常大多病症是忌辛辣、生腥、油腻、不易克化的食物,如果是热证,宜用清热降火的中药,忌温热食物;寒证的要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忌寒凉;痰湿要用活血行气的中药,忌阴寒,等等。

而且,用药遵医嘱,了解饮食禁忌,才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病方法。

为什么喝中药要忌嘴「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为啥喝中药经常强调忌口」

喝中药时为什么要忌口?

  服用中药需忌口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是指服用药物时的饮食禁忌,是中医中药治病的-一个特点,《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籍中已有相关的记载。

  服用中药为什么要忌口

  人们平时食用的鱼、肉、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都可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服用中药时,如果不忌口,就不能保证药物的疗效,甚至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中医提出了“饮食禁忌”,也就是服用中药时应忌食哪些食物。

  一般不能用茶水送服中药

  茶叶内含有鞣酸,如果用茶水服药,鞣酸就会和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或重金属等起化学作用而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如中药中的铁元素与鞣酸相结合,便生成“鞣酸铁”,使药物失去疗效并引起胃肠道不适。另外,茶叶能阻止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在服用滋补药物时,更不能同时服用浓茶。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成分,具有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及兴奋高级神经中枢等作用,所以吃安神类药物的前后都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

  一般忌生、冷、油腻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应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降低疗效,所以,这类食物在生病期间最好不要食用。

  六类“发物”要慎吃

  老人常常说生病了不要吃“发物”。“发物”
是指患了某种疾病的人,在治疗期间不宜食用的食物,亦即能诱发疾患的食物。中医按其性能将“发物”分为六类:一为发热之物,
如韭菜、姜、花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桩芽等;三为发湿之物,如麦芽糖、糯米、醪糟等;四为发冷之物,如梨、柿及各种生冷之品;五为动血之物,如辣椒、胡椒等;六为滞气之物,如土豆、莲子及各类豆制品。对发物是否需要忌口的问题,还得按中医的“
辨证论忌”。如果是阳虚体质:形体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温、四肢发冷,则西瓜、雪梨、香蕉等凉性食物为忌口食物;如果是热性体质:面目红赤、发热口渴、失眠心烦、痔疮下血,则生姜、胡椒、白酒、大蒜等热性食物为忌口食物:患有荨麻疹、各种皮炎、湿疹、酒糟鼻、痤疮的人,一切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可能成为“发物”,应当忌口。有哮喘病的人,在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是加重病情的“发物”。

  不同疾病,忌口不同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吃大蒜,因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患水肿病者,忌吃食盐。

  患有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红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

  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

  过敏性皮炎、哮喘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不用牛奶或果汁送服中成药

  服用中成药时,不宜用牛奶或果汁送服。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钙等成分,容易和药材中的成分起化学反应,破坏药效,所以不宜同时服用。正确的服药方法应该是以温水吞服。

为什么喝中药要忌嘴「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为啥喝中药经常强调忌口」

为什么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服药时要注意禁忌,应忌口。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如果不注意忌口,会使药效降低或消失,影响治疗效果。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酱、醋、茶、蔬菜、瓜果、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单侧鼻塞流鼻涕不是感冒而是癌这种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忽视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