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鲁迅,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是什么?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他的身份。
一直以来,鲁迅都在世人心里有着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告诉你鲁迅在这么多身份之下,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吃货”和“酒鬼”你相信吗?
鲁迅生于晚清,见证过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正是因为那段中国的黑暗时期,让当时的鲁迅深知学医救不了中国,从而弃医从文,不仅如此,在鲁迅先生放弃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成为作家之后,文章也大多都是对当时的深刻反思。
不仅如此,说起鲁迅在很多学生心里一定对其有着深刻印象,因为从初中开始,语文课本上便多次出现鲁迅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不仅用词犀利,还善于借物喻人。
01 美食家——鲁迅在很多文人墨客对鲁迅介绍的文章中都不止一次提到过鲁迅一生酷爱美食,因为当时的工作需要,鲁迅经常奔波于祖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之前都要先了解当地的美食,等到了目的地,便一定要吃到才肯罢休。
在那个年代,是近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清政府为求自保,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当时的国人好在旧思想的影响之中,有很多人不思进取,人人只顾自己的安危。
这种情况被当时接受过新思想的文人墨客们看在眼中,为了激起人民心中对清政府的不满,鼓励人民站起来,拿起武器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将心中的所想皆在文章中显露。
在当时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们,皆深知当时的国家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已经病重,想要拯救国家,就要先拯救人民,而想要让人民认识到形势,就要将新思想传递给国民,只有这样,才能拯救他们的灵魂。
而每天奔波于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唯一的爱好便是品尝全国各地的美食,在当时年代,解放人民的思想实属难事。
不仅如此,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受到多方势力的打压,为了保证有生力量和新文化运动的顺利实施,参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大都要行事小心,难得一聚,而正是因此,这些人也大都在幕后行动。
在这种压力下,鲁迅先生的心灵慰藉便是由美食给予,在他的文章中大都是对这个社会的批判,很少会出来夸奖和赞扬的言语,而只有在他描述到美食的时候,才会引用一些美好的词语。
而正因如此,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便能感觉他那种遇到自己喜欢美食的喜悦,对他而言当时生活最好的点缀便是美食,他也经常在和朋友讨论文学的时候,探讨一下当地的美食。
据当时和鲁迅先生处于同一时期的作家说道,平常想要去吃一些好吃的时候都要先问一下鲁迅先生,如果当地有什么好吃的美食,鲁迅先生也一定知道。
《在酒楼上》这本书便诠释了鲁迅先生对美食的如痴如醉。
在这本书中鲁迅先生痛诉那个年代的伪君子,批判那些人,穿着华丽的外衣欺诈着平民百姓,还有一部分人打着救国爱国的旗号从中捞着老百姓的钱。
全文基本上全是对这两种人的控诉,控诉他们的种种行为令人不耻,只有在描述美食时,才引用了一些美的词语,将这些美食比喻成当时社会的美好。
告诉人们不要被这些伪君子所欺骗,同时让人们知道社会上不仅充斥着黑暗,还有一部分美好值得大家努力。
鲁迅先生便是如此,身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身处旧思想和新思想的碰撞期,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这是一段过渡期,旧思想也必将淘汰,但为了迎接新思想的到来,便需要领导者来加快这段时期的进程。
而鲁迅先生身为这样的领导者,本身便要忍受巨大的压力,为了自己从事的事业就要将生死置之于度外,而美食便是鲁迅先生身边的一道亮光,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而美食对于鲁迅先生来说并不只是生理上的满足,更是心理上的满足,据记载鲁迅先生经常在深夜里困意来袭时将辣椒放入嘴里咀嚼,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
而鲁迅先生身为浙江人,却根本吃不了辣。
总而言之,美食对于鲁迅先生来说,更像是一种工具,用来帮助他在当时的充满黑暗的社会维持住一种光明,帮助他不忘初心。
02 “酒鬼”——鲁迅除了在吃上面的追求以外,鲁迅先生还是一位喜欢独酌的作家,而出生在浙江的鲁迅先生,从小便喜欢家乡的黄酒,每到深夜难眠时便拿出酒杯给自己倒了几杯黄酒,月下独饮。
对于鲁迅先生而言,这酒就如同他长年拿在手中的烟斗,对他而言,二者缺一不可,烟斗是自己在深思中用以聚精会神的利器,而黄酒则是他在疲惫时用以心灵慰藉的法宝。
在那个年代,是权力的年代,享受和快乐是留给有钱人的,而对于穷人而言,所能做的便是去做富人的奴隶,用自己的体力去换取不成对等的报酬。
面对这种天壤之别的贫苦差距,有着无数的作家为其发声,但大多数却只是感慨,并未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而这种情况便是穷人被压迫久了而无法避免的事实。
而鲁迅先生便深知这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哀,写文痛斥这些人整天抽着昂贵的香烟,却只会喊着廉价的口号。
而对于鲁迅先生而言心中的愤懑可通过文章释放,面对不公之事可大声怒骂。
但心中的孤独却往往无人可诉说,而这个时候唯一释放压力的方法便只有通过大醉一场来忘却烦恼。
虽然鲁迅先生喜欢在烦闷时喝上几杯,但却绝对不是嗜酒之人。
恰恰相反,鲁迅先生极其厌恶那些酒鬼,在他看来,这种人已经成为了酒的奴隶,连自己的欲望都控制不住的人很难有成就。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最为喜欢在饮酒时将自己的心中烦闷一吐为快,在平常吃饭时也喜欢小酌两杯,但却并不会因此耽误工作,只为在晚上无眠时选择醉一场,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无奈抛之脑后。
在第二天酒醒之后,再将调整好的身心完全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为唤醒人民内心的爱国情怀而奋斗。
03 弃医从文,拯救民族事业说起鲁迅先生的一生,除了美食和饮酒的乐趣以外,便不再有其他的娱乐项目,终身在为解放人民内心,推动新文化运动而奋斗。
但在从事这些解放人民内心的运动之前,鲁迅先生还并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位拿着手术刀,救死扶伤的手术医生。
鲁迅先生出生于浙江的大户人家,从小便受到平常人家所受不到的文化熏陶,从小时候开始鲁迅先生便对新奇事物感兴趣.
之后随着社会的混乱,时局的动荡,鲁迅先生也难逃一劫,最终家道衰落。
而也正在这个时候,鲁迅先生的父亲因为气血攻心,重病倒下,最终因为碰到了一位庸医导致鲁迅先生的父亲最终因病去世。
之后鲁迅先生便扛起了家族的使命,前往南京读书。
在南京深造期间,鲁迅先生也正在这段时期读取大量文献,包括当时轰动一时的著作《天演论》,更是将国外的景象在他的脑中形成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正是这些机遇,导致当时的鲁迅出国的决心甚是坚定。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因为鲁迅先生的成绩优异,最终获得了公费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等到了日本,鲁迅先生这才见到了西方国家的发展速度,也正是这个机会让鲁迅先生接触到了医学,但在日本这段期间却并不好过,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因此,在当时日本人眼里,中国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而当时身处他乡的鲁迅将这一切看着眼里,痛在心里。
但尽管如此,鲁迅先生在医疗学方面的成绩依旧优异,这让他当时日本本地的同学们怀疑他作弊,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不可能这么聪明。
等到学成归来,鲁迅先生便想通过自己的医术去救死扶伤,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庸医而死,他不希望更多的人像他父亲那般,他想拯救更多人的性命。
但在成为医生后不久,抗战期间,鲁迅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侵略者用刀砍杀中国人的场面,他们以此为游戏,而数量远远多于他们的国人,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反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们死于侵略者的刀下。
这一幕在当时的鲁迅先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震撼,他发现这个国家当前最需要的不是救命的医生,而是拯救灵魂的医生。
这个年代的人们已经因为多年以来的压迫和奴役忘掉了反抗,也没有勇气反抗,这么大的国家却被这些小国家侵略,鲁迅先生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感觉自己学医是错误的选择。
从那天开始,鲁迅先生便脱掉了自己的白大褂,扔掉了自己的手术刀。
从此换上了中山装,拿起了笔杆子,投身于解放人民思想的事业中。
小结毫无疑问,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如果给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印象力的作家排名,我相信鲁迅先生绝对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生致力于解放民族的事业中,正是有像鲁迅先生这般敢于批判社会,鼓励国人站起来的作家们,才能让新思想的来临速度如此之快,让革命事业成功之路更加顺畅。
而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抛去一切的光环和称号,他也只是一个平常人,也会生老病死,也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
而不像我们所想的一样,如同神话人物一样长生不老。
但正是在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平凡人带领下,新思想才最终到来,旧社会才得以解放。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鲁迅的求学经历有什么?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山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成功与他特殊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少年时期鲁迅先生在家乡的三味书屋求学。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等私塾学习长读的书籍,虽然枯燥无味,但由于鲁迅先生非常用功,再加上他老人家天资聪颖,所以背了很多儒家经典著作,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一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着明确的记载。
第二,从1898年到1902年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鲁迅先生家里后来出了很大的变故,先是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考试案下狱,为救祖父家里花了很多钱,后来父亲又得了水鼓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不得不经常周旋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由于遇到了庸医,父亲还是死掉了。于是在周围乡亲的白眼中,鲁迅先生决定学异端,走异路,于是他便跟着自己的一个本家叔父到南京路矿学堂去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课程和事物,那是三味书屋所没有的。像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给鲁迅先生以很大的震动,这为他以后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刻苦学习,鲁迅先生于1902年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资格。这段求学经历,在《呐喊.自序》中作者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仙台学医经历。由于鲁迅先生有着惨痛的幼年丧父的经历,于是他便选择学医。他的想法是学医平时可以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时可以从军当军医以此来报效国家。但是,在仙台学医时发生的两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是试题泄密事件,这一次事件是鲁迅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你没有考及格的资格,考了及格也是由于藤野先生泄了密。再一次就是幻灯片事件,在一次上课前的看幻灯片时鲁迅先生看到了久违的同胞,他们围在一起看日本人杀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当他们看到杀人后发出一阵阵愚昧无知的欢呼声时,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的认识到凡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的材料。因此,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成了第一要务。而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则莫过于文学这把锋利的刀。于是鲁迅先生愤而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伟大而又充满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一段求学经历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求学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31kcvtddhl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h4bq5ucbhlh.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kxgo3zq2n4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te5fqzvvq2y.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jphp0m1tps1.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qyhnk0xdggv.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vsyz3vjdrwf.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xijbbpnfq1a.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pic/2022-11-20/1kcel04fbmf.jpg)
你不了解的鲁迅,竟然也曾每天喝到酩酊大醉
鲁迅的文章,向来以针砭时事著名,在很多人眼里,鲁迅是个生活自律、不苟言笑的人,但真实的鲁迅,是个喜爱 美食 的人,他的日记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记录自己品尝过的 美食 ,其中65家北京餐馆占据重要篇幅。鲁迅爱抽烟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鲁迅逢酒必抽烟,吃饭必喝酒,虽然酒量不大,却经常喝得烂醉。从1912至1936年这25个春秋的日记中,鲁迅凡是喝酒就要写在日记中。鲁迅曾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1925年端午下午,自己喝了六杯烧酒,五碗葡萄酒。同年10月,许广平与鲁迅确定恋爱关系后,便要求他禁烟、禁酒。
鲁迅好酒这事还被人拿来攻击讽刺,曾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漫画,画着一大坛绍兴酒,一个很小的鲁迅缩在一旁。
1912年,鲁迅在北京担任教育部任科长、佥事,期间结识了很多酒友。1921年10月2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星期休息。上午马幼鱼、朱遏先来。冀君贡泉送汾酒一瓶。”冀贡泉来自山西汾阳,早年东渡日本留学,获得明治大学法学士学位,曾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教育司第一科“主事”,恰好与当时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共事。
冀贡泉在教育部任职时间不足半年,却与年长自己11岁的鲁迅结下深厚的友谊。在离开北京的10年间,他和鲁迅一直保持友好的往来,每次去北京都要和鲁迅聚会饮酒。在《鲁迅日记》中,鲁迅7次提及与冀贡泉畅饮汾酒。
要说鲁迅最忠实的“酒友”,当属郁达夫。两人相处的13年中,你来我往频繁聚餐,不知喝下多少酒,吃了多少菜。《郁达夫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情谊:“午后打了四圈牌,想睡睡不着,就找鲁迅聊天,他送我一瓶绍酒,金黄色,有八九年光景。改天找一个好日子,弄几盘好菜来喝。”
尽管时常喝酒,鲁迅却说自己没有酒瘾,也曾劝过朋友不要喝酒太多,而且十分讨厌那些纵酒无度的人。他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几乎完全戒酒。
鲁迅这样的大文豪如此爱酒,却也时常自省,各位酒友也要注意适量饮酒。
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的经历
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的经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与厉绥之、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寝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