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传统文化都有误解,觉得儒家是古代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道家佛家则是封建迷信,其实那都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认真读过经典。传统文化是为天下苍生服务的,是为了利益众生,是为了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单纯为统治阶级服务。
下面选取《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两句名言,让我们了解一下“王道”与“霸道”有何不同。
一、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点评:我们都听说过“王道”和“霸道”这两个词,究竟什么意思呢?孟子在这里给我们讲清楚了。
依靠武力之实,假借仁义之名,成就一己之私,这就是霸道。要想称霸,就要有比较大的国家做后盾,才会有势力制服其他国家,成就霸业。如果一个国家很小,就没有办法成就霸业了。
如果依靠道德仁爱,治理国家,救世安民,心是真心,政是实政,这就叫做王道。王道靠的是至诚之心,足以感化天下,因为施行仁政,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依附。所以不必有土地广大的国家,也不必拥有强大的武力,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心悦诚服了。
比如商汤在毫都的时候,他所管辖的土地面积,不过方圆七十里而已。周文王在西岐的时候,他所管辖的土地面积,也不过方圆百里而已。因为他们能够施行仁政,以德服人,最后才能成就商朝、周朝的王业。王道和霸道,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都是仁政爱面,只不过一个是真仁,一个是假仁。出于真诚的仁爱之心,就是王道;假托仁爱之名的,就是霸道。
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点评:赡是足的意思。孟子说,王道和霸道,表面看似一样,但其用心不一样,所以别人对他们的服从,也是不一样的。
霸道是以假仁假义让人屈服的,人们虽然外面看起来顺从,但内心不服,不是真心爱戴,只是因为力量不足,弱不胜强,不得已才屈服的。而王道则是以德行和仁爱让人顺服的,不是勉强顺从,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爱戴,就好像孔门七十二贤对于孔子的恭顺敬仰一样。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说,施行王道,以德服人,这种感化的作用,广泛无极,自西至东,自南向北,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这种感化的作用,是霸道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总之,同样施行仁政,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就在于真诚与虚伪,一个是真心施行仁政;一个是假仁假义。靠武力得到的,就是霸道;靠德行感化到的,就是王道。霸道是靠武力让人顺从;王道则是靠德行使人顺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大同世界”,就是要王道行于天下,而不是靠武力来征服天下。
王道与霸道的区别是?
1、指代不同
王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霸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
2、侧重点不同
王道:侧重于表示征服思想。
霸道:侧重于表示压制思想。
3、引证用法不同
王道:鲁迅《且介亭杂文集·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中国,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
霸道:老舍《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真霸道的,咱们不轻易放过去。”
王道的基本学说
仁政是王道学说的中心思想与先决条件,孟子不断地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探讨。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也把孝作为“仁政”的根本。
孔子的仁爱主张在孟子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发扬光大,从而进入了“王道”的阶段。与孔子的仁爱比较,基本精神虽然一致,内容却更加丰富全面。孟子的许多设想要比孔子细致精确很多,在王道境界中,俊杰在位,赏罚分明,赋税徭役适度,人民丰衣足食,于是对国家也就出于内心的拥护。
为了这一理想的实现,孟子劝导人民依礼而行,请求统治者爱民亲民,扶植小农经济,减轻农民负担,这就是王道学说的基本内容。“王道”亦可解为王走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方法。
什么是“霸道”和“王道”?
霸道释义:
一指强横,蛮不讲理;
二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
三指指强横无理的人;四指猛烈,厉害。
王道释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
扩展资料
王道相关历史:汉代有一位大学者,名叫刘向,博通经术,评论历朝政治得失,有独到见解,兼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汉元帝叫他负责校阅天禄阁藏书,他一边读书,一边著书。
在他所著的《新序》《善谋篇》中写道:“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他在同卷的另一处又写道:“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刘向是称赞王道,而不赞成霸道的。
他把王道看做是由于人情和法律道德相结合的结果。因为《礼记》老早就写道:“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