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百岁的开国将军「盘点4位活到100岁的开国将军有谁贡献几何长寿秘诀又是啥」

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崛起了一颗颗耀眼的将星,他们为革命献出了青春热血,为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列强侵辱历史,重新巍然屹立于东方。

鉴于他们的累累功勋,中央在1955年到1965年间,对他们分批授予和晋升军衔。其中总共包括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将军都渐渐老去。然后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民间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开国将领中这话却明显不适用,开国将领中70岁只算是稀松平常,80岁者众多,达100岁者更是不乏其人。

求其原因,除了中央为他们提供的及时周到的医疗服务和尽可能优越的生活条件外,其实也离不开他们各自的养生智慧!本篇文章将选出4位各有特色的百岁开国将领,了解他们的故事,并挖掘出他们长寿秘密……

(排名不分前后)

一、开国上将吕正操,享年106岁

吕正操

吕正操于清朝光绪30年(1904)出生于辽宁海城市,从小家境贫寒,却读书不辍。17岁报名参加东北军,成为了张学良卫队中的一员。由于聪颖好学,得张学良另眼相待,推荐他到东北陆军讲武堂进修。毕业后先后历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参谋等。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吕正操则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抗日战争中,吕正操屡建奇功,组建人民自卫军、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冀中人民创造发明了前无古人的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战法,使日军屡屡受挫,损失惨重。

极为凶悍的日本人,面对国军无往而不利,面对吕正操却极为头疼。日军司令冈村宁次多次发动合围,但每次都被吕正操安全化解。后来吕正操回顾这段经历,也非常满意地说:“我这辈子最得意,就是打日本。”

毛主席得知他的事迹,也称赞他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典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往后长期担任铁道部副部长职务。

由于吕正操小时候就住在日本人的南满铁路旁,深知铁路的重要性。从1946年开始就注重研究铁路,还写出多篇有关铁路文章,毛主席阅读后觉得见解独到,因此建国后才推荐吕正操入职铁道部。青藏铁路之所以能修建成功,与吕正操的坚持密不可分。

吕正操晚年曾多次受中央委托,远赴美国劝说张学良回国,两人的友情也是一段佳话。

吕正操与张学良

吕正操一辈子没有大病,堪称健康,他喜欢锻炼,打网球打到90多岁,打桥牌打到97岁,游泳游到98岁。吕正操评价自己的长寿时说:“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夫人刘沙补充说道:“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正是吕正操晚年一直保持脑力、体力充沛的关键招数!”

吕正操虽为上将,却很低调,从不摆架子。106岁那年,他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眼看生日将到,女儿询问:“快到您的生日了,您想怎么过?”吕正操听罢要来笔,颤颤巍巍写了三个字:“不声张”。在场之人见状,无不感叹将军之高尚。

2009年,吕正操病逝,享年106岁。他是我国病逝年龄最大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吕正操

二、壮族开国少将吴西,享年105岁

吴西

吴西原名吴有良,1900年出生于广西扶绥县渠黎乡,是地地道道的壮族子弟,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年过百岁的壮族将军。

他从小就心怀家国大义,多次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吴西即将加入中国共青团之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吴西被逮捕入狱。但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继续团结人们绝食斗争。

1929年吴西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任第五大队独立营政治指导员,因为文化颇高,又被任为《群众报》编辑,宣传中共政治主张。其后吴西也是身经百战,龙州起义、龙州血战以及中央红军第四、五次反“围剿”等。

吴西将军公私分明,深明大义。为了不连累家人,孤身入世干革命,曾三过家门而不入。1930年秋天,吴西受组织派遣,从香港护送中央代表邓拔奇回右江,中途路过村口的大榕树。邓拔奇见吴西频频回首,知道他是想家了,于是便让他回家看看,坐一坐。

但吴西还是拒绝道:“谁能不爱家乡,但革命者应该四海为家,为了革命,祖国处处都是家。”说罢毅然离去,直至完成任务。

抗日战争时,吴西来到北方,参与创建了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多次带领所部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并且指挥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对巩固根据地居功至伟。

新中国建立后,海军急需人才,吴西对此本来一窍不通,但他肯学习,不耻下问,又下苦功夫钻研,没多久就成了海军方面专家。历任海军潜艇学校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为我国海军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吴西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吴西

1964年,在中国海军事业步入正轨之后,被病痛折磨多年的吴西将军终于离休,开始尽情享受着自己的潇洒生活。吴西将军自称是四迷:“读书迷、钓鱼迷、台球迷、跳舞迷”。

吴西晚年先后获得老干部台球赛二等奖、北京老年迪斯科健身舞大赛特别奖,书法作品也荣获国家十多项优秀作品奖,是军中年纪最大的将军书法家。

1999年,吴西被评为全军“世纪杯”健康长寿老干部奖,吴西在讨论自己的长寿秘诀时这样说:“在生活中营造自己的春天,必然有春天般的生命。在无为中创造有为,在闲适中孕育兴趣。”

吴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人生一切烦恼,都在舞墨娱诗的生活中化解了!

2005年,吴西将军在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三、“神医”少将童陆生,享年100岁

童陆生

童陆生本名童传甲,190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童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上考中秀才举人者数不胜数,他的父亲童云程也是民国风云人物,曾在孙中山先生麾下担任少将参议。童陆生从小耳濡目染,思想进步,常与同学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任团参谋长,与军阀孙传芳作战。南昌起义爆发后,童陆生积极领导了公安暴动响应。1932年,他受杨虎城邀请到十七路军总部任职,帮助大量同志进入,两年后受组织委托,领导成立了“西北抗日救国总会”,开展群众救亡运动,促进了“西安事变”。

周总理曾夸赞说:“西安事变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的。在这方面,童陆生等同志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之后童陆生常年出任朱老总的高参,多次预测中敌人动向,为我军战胜敌军提供了极大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童陆生投身出版行业,担任军事图书馆馆长。在他的照顾下,大量古今军事图书资料被保存下来,为日后军事科学的研究立下大功。

1955年,一度进入中将候选名单的童陆生被授予少将军衔。之所以降级了,是因为他直言不讳得罪了林彪。

有一次,一人在他面前说林彪出身贫农,童陆生听罢直接反驳:“我和林总的哥哥林育南是同学,去过他家。他父亲雇着几十个工人,开着大作坊,怎么是贫农呢?”林彪得知后非常不满,污蔑他是“异己分子”撤职下放到黑龙江嫩江县某农场。

若按常人必然打抱不平,童陆生却丝毫不在意,反而隐居起来,每日刻苦钻研中医理论,苦练“望闻问切”等基本功。时间一长,还真钻研出眉目了。

当时农场工作的有一位妇女,多次去被确诊“不孕症”,童陆生知道后,便给她看了看,开了一个药方,让她按时服用。并安慰她道:“同志啊,你这个病,可以治好,是可以生孩子的。”妇女回去后,按照童陆生的药方调养了几个月,果然成功怀孕,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渐渐地,有人慕名来找童陆生。由于医术精湛,见效明显,童陆生的名头越传越大,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童神医”。

童陆生

1963年,童陆生回到北京继续专研医术,此后30年间义务诊治病人达两万多人。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聘请他担任顾问。1989年中央为嘉奖他普及研究中医的贡献,将他评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童陆生年近100时,仍然声音洪亮、精神头十足,有人像他询问长寿秘诀。童陆生用手指着自己书写的“寿而康”三字条幅说:“我认为乐天者寿,我是一个乐天派,健康则乐,乐则健康”。后来童陆生把自己的长寿秘诀概括为:“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

2001年2月27日,在童陆生100岁生日的第二天,童老因病去世……

四、“儒将”上将萧克,享年101岁

萧克

萧克原名武毅,1907年出生于湖南嘉禾,就读于黄埔军校四期,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他25岁当军长,27岁率红六军团打头阵,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带着八路包围北平城,40岁参与指挥四野,埋葬了蒋家王朝。

他履历非常丰富,在朱德、彭德怀、陈毅手下工作过,也做过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的下级,还当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是我国唯一一位在红军时期,担任过三个方面军领导职务的人。也因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萧克值得大将军衔,为他打抱不平。但萧克却不在意道:“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就牺牲了,我早该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衔枚都行。”

时人将他与东汉“大树将军”冯异对比。萧克微笑:“我们共产党人,难道还不如古人吗?”萧克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令人赞叹。

在1955年受衔将帅中,萧克是真正的一员儒将,从小就饱读诗书,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行军打仗的空闲时间,他就已经开始撰写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此书出版后获得茅盾文学荣誉奖,被当代作家夏衍称为“一代奇书”。

离休后,萧克一直致力于党史、军史的研究,笔耕不辍,出版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作品,被聘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

萧克与贺龙

萧克除了打仗与文学外,最为人津津乐道地是他的治家之道。萧克经常对孩子说:“勤劳简朴是咱的传家宝,要把这个一辈辈传下去。”老家修族谱请他提字,萧克直接写了“勤劳勤俭”四个字相送。

萧克的家非常破旧,有一次中央领导来看望他,惊讶道:“你家怎么破破烂烂的。”于是嘱咐拨款修缮,但萧克立马拒绝道:“我房子已经很好了,比很多人要强的。没必要浪费那个钱,不如拿去帮助需要的人。”

萧克对自己很“小气”,虽然很喜欢吃红烧肉,但他规定自己只有节假日才能吃,平常就吃清淡的五谷杂粮,一个星期至少吃三次窝头或者小米。不过萧克对群众却很慷慨。他将自己的稿费与一些积蓄捐献出去,设立“萧克教育奖”,以此来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

萧克对自己长寿的秘诀只字未谈,但通过他的生平,我们总结了“文武双休、德才兼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16个字,这大概就是萧克将军的长寿秘诀吧!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结语

每一位将领的生平单独拿出来,都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史诗,里面充满了传奇。中国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的奉献。据统计,开国将领中超过100岁者达57人,但直到如今2022年,仅剩4人而已。分别是邹衍、杨永松、张力雄、涂通。

时光无情,正在带走我们国家的英雄,对此我无能无力,只能写此文,献上自己最崇高的致敬!

活过百岁的开国将军「盘点4位活到100岁的开国将军有谁贡献几何长寿秘诀又是啥」

2020年仅4位开国将军健在,他们分别是谁,有着怎样的故事?

抗日战争,一篇无法抹去的 历史 ,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我们之所以能够如今生活在阳光与春风之下,能够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能够享吃上各种 美食 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全都是因为曾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1949年,天安门城门上的那一番讲话,昭示着中华儿女再度站了起来,向世界发出了我们的声音。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但几十年的战乱使得神州大陆满目疮痍,如何安抚民众恢复民生才是第一要义。

因此直到1955年,经过几年紧锣密鼓的安排,老百姓们生活终于彻底稳定了下来, 社会 方方面面都走上了正轨,这个时候方才有时间授予那些开国将领们代表荣耀的军衔。

在1955年~1965年这段时间内,我国都在实行军衔制,这段时间一共授予以及晋升了10位开国元帅,10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以及1360名少将。 可惜的是, 到2020年10月为止,中将及以上级别的将领们全部逝世。

虽然在开国初期的10年间一共有1360名少将, 但我们如今所说的开国将领一般还是特指1955年那次授予的军衔,如今也仅剩4位将军还健在了。 这4位将军都是谁?如今情况怎样了?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黎光将军。

黎光将军是至今仍健在的4位开国少将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出生在1914年,是四川人。 黎光年幼的遭遇很让人心疼,在他6岁那年爷爷奶奶、父亲妹妹,这些至亲的家人接连离他而去,以至于尚且年幼的他就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1932年,黎光跟上了来到家乡的红四方面军步伐,开启了征战生涯, 并在1933年的时候正式被编入红31军91师。 黎光打仗都是打的"硬仗",获得了 "个性强、作战勇敢、决心硬" 的评价。

这些经历过战火纷飞年代的老红军,受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有一次黎光被日军击中,子弹直接从左肩打入下颚,最终从右耳根穿出,战友为了将伤重的他藏起来,最终只能藏到了厕所,结果受了这么重的伤他也没有静心修养,伤势刚好一点就又上了战场。 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不愧是我们的开国将军。

詹大南将军。

詹大南将军比黎光将军小一岁, 1915年出生在安徽 ,不过他参加红军的时间比较早, 才16岁就加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当中。

詹大南并非一个只会听死命令的将领,而是会灵活应变, 他曾打了两场大胜仗,有一场还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期间,带领一个营直接剿灭了140多位日军,还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而这两场大胜仗都是在没有上级命令调度的情况下完成的。

每每谈及自己的战斗经历,詹大南将军总是很激动: "那个年代,又没有手机,鬼子都到跟前了,那还不狠狠地打!" 总是冲在最前线的詹大南身上自然也少不了伤疤, 他有一次伤重到身上十几个枪洞,受伤如此严重他还是撑了下来,最终在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位院长)的帮助下才保住了这条命。

正是詹大南这种敢打敢冲的精神,使得他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同样获得了少将的荣耀。

邹衍将军。

邹衍将军跟詹大南将军一样, 都是1915年出生的,乃是江西赣州人 ;他加入组织的时间更早, 13岁就秘密加入农民协会,没多久就参加了儿童团,担任指导员。1930年,年仅15岁的邹衍正式加入了红军 ,在我们如今还是肆意在学校中嬉笑打闹的年龄,先辈们却已经扛着枪踏上了战场。

跟上面两位将军不太一样, 邹衍将军主要是负责领导人们的安危,以及负责传递重要的情报 ,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都抓住了不少特务,其中还有很多美国来的特务,牢牢守住了我国情报机密的安全,因此也被授予了少将头衔。

杨永松将军。

杨永松将军是如今健在的4位开国少将当中最年轻的一位,1919年出生在广州 ;尽管是最年轻的那位,但至今已有101岁的高龄。杨永松加入革命的年龄更小, 1930年,年仅11岁的杨永松就加入了共青团。

在之后的岁月中, 跨雪山、过草地、渡长河,就算再苦就算再累,他也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的最为著名的战役就是 平型关大捷 了,并在1955年同样获得了少将的勋章。

1978年,59岁的杨永松因为早些年参与战争所留下来的暗伤,只能退居二线,但他依旧心系国家, 继续担任北京军区的高级顾问,要把一身经验尽数奉献给国家。

活过百岁的开国将军「盘点4位活到100岁的开国将军有谁贡献几何长寿秘诀又是啥」

开国将军活过100岁的有多少人

开国上将吕正操:1904年1月出生,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
开国上将萧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开过中将张震:1914年10月5日出生,201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开过中将曾思玉:1911年2月2日出生,2012年12月3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逝世,享年102岁。
开国少将张瑞:1909年3月出生,2014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开国少将吴西:1900年10月6日出生,2005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开国少将陈锐霆:1906年11月10日出生,2010年6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开国少将陈波:1908年出生,2009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开国少将童陆生:1901年出生,2001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开国少将魏天禄:1908年出生,2011年5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开国少将阎捷三:1905年出生,2006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吴彦祖彭于晏代言迪桑特中国2021年收入大涨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