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故事会#
这是发生在故乡的一个真实故事,时间是在民国。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豫北大旱,又跑蚂蚱(即蝗灾),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这一年,故乡人李乙已三十有二,看着家里面黄肌瘦的老婆秋霜,以及跟前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猫蛋与狗蛋,想着一家人等着挨饿也是个死,一个人闯关东去说不定还能活个命,牙一咬,抛下娇妻幼子,独自一人闯关东了。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还没到关东,到了天津,他便开始打摆子(即疟疾),不得已,留在了天津。病痊愈后就在天津帮人贩卖草席,那年月,草席是卧具,也是裹埋死人的好家什。干活出苦力的平头百姓,死时大多买不起棺材,大多选择买两领草席把尸体一裹,草草下葬了事。因此,那年代草席很好卖,供不应求。
草席
除了白天看门市、卖草席,晚上李乙常跑到天津港扛码头,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干。三年时间,李乙省吃俭用,竟攒下了一百块现大洋
天津民国旧影
那一年,日本刚宣布投降,自己腰里也有了钱。李乙便动了回家的心思。想着不觉三年过去了,不知道老婆孩子还活在这个世上没有。
现大洋
思乡心切,归心似箭。但马上,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来了:一百块现大洋,沉甸甸的,那么显眼,他又不舍得,也不想坐火车,怎么带回老家去呢?
须知道,那个时代的豫北,虽说日本已投降,但土匪横行,路上极不安全,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人财两失,还有性命之虞。
苦思冥想好几天,李乙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先去市场买了些高粱、玉米、黄豆掺在一起磨的杂面,做了百十个杂面饼子。其中有五十个杂面饼,每个饼子里面和着两块银元,另有几十个不含银元的饼子供路上吃。掺有银元的饼子放在布袋底下,吃的饼子放在布袋上面,拎根打狗棒,穿上破衣烂衫,打扮成叫花子模样,李乙便独自一人上路了。
杂面饼子
当时是酷暑天气,说不尽的风餐露宿。饿了,李乙就从布袋里拿个饼子啃几口,渴了,就从路旁河沟里掬几捧凉水喝。大夏天,杂面饼时间一长,便长出了很长的白毛,一股子霉味。李乙全不理会,把长毛一抹,该吃还吃。
不觉已走了十天,濮阳已在望了。眼看到了内黄楚旺地界,走到一片枣树林时,从林子里出来一帮土匪,把李乙团团围住,身上衣服剥了个精光,没搜出半毛钱。这时,为首的土匪头子盯住了李乙肩上扛着的布袋,狐疑地问道:布袋里装的什么,掏出来看一下!
一帮土匪
李乙满脸堆笑,忙不迭从布袋里掏出一个杂面饼递过去:老总,快吃杂面饼,好吃着哩!
土匪头子皱着眉头看看长满白毛的杂面饼,探头朝布袋里一看,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土匪头子厌恶地一摆手:快点滚吧,穷叫花子!
李乙忙不迭穿上衣服,背上布袋走了,如释重负。
回到家里,老婆孩子竟然还都活着,一家人喜出天降。老婆秋霜问:在外边出三年苦力,挣了多少钱呐!
李乙:没挣钱。
老婆:没挣钱,布袋里装的是啥?
李乙:没啥,就几十个杂面饼子!
老婆孩子一听说有杂面饼吃,个个喜出望外,猫蛋狗蛋凑到布袋跟前,一人掏了一个,老婆一看,泪登时下来了:这么长的白毛,咋吃啊?!
李乙:不吃?!那还是饿得轻!!
话是这样说,处于极度饥饿状态下的母子仨,是顾不得那么多的,把白毛用布擦去,便大口啃饼子,啃不两口,咬住了一个硬锃锃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明晃晃的一块银元!
老婆看看嬉皮笑脸的李乙,登时明白了一切,破涕为笑!
李乙用这一百块现大洋,置办了一些田地,买了一头耕牛,建了带东厢房的三间瓦屋,从此过起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热乎日子。
《骆驼祥子》17章概括是什么?
第一、《骆驼祥子》第十七章概括:刘四爷扔了车厂一走了之了,虎妞心里着了慌,没了靠山她感到什么都不再可靠,拿出了一百大洋给祥子买车,她还留了自己的心眼。因为买车,故事到这里又牵扯出了杂院里的二强子,二强子两个月钱刚把女儿小福子买了人,换了钱挥霍了一阵买了车准备自己干,他生行好吃懒做自然买卖也没做起来,他琢磨着把车卖了。过了年,虎妞趁着时机便宜价买了车,祥子对这车虽说不十分顺心,可也就这么一直拉着。到了四月小福子又回到了杂院,她的军阀丈夫把她扔了。小福子成了虎妞的伴,为了养家小福子干起了暗娼,虎妞则在暗地里提供房子。
第二、《骆驼祥子》第十七章感悟: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第三、《骆驼祥子》创作背景及意义: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揭露着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淳朴善良的劳动者“变”成鬼的罪恶。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回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郭德纲《枪毙任老道》,大致是什么经过,什么结局。
大致经过是:
枪毙任老道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在天津拉洋车的老郝一家一共捡了三个人头,牵扯出的一桩豪门丑闻。丁家二奶奶与一道士和一地痞同时有染,道士因嫉恨将地痞杀害后,自己被分尸。二奶奶也被分尸。二奶奶的头被老郝的儿子——棒槌从河里捡了回来。遂将这段奇案拉开序幕。
结局:
警局里一对糊涂侦探,歪打正着,用别样的方法调查案件,抽丝剥茧,最后将凶手绳之以法。
扩展资料
枪毙任老道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的一段长篇单口相声。 是根据《民国八大奇案之鬼市人头》改编的。该段分为五小段,与原型《鬼市人头》有很大的出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枪毙任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