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杀了曹操「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杀了曹操」

赤壁之战,作为汉末三国时代一场非常有名而且非常重要的战役,孙刘联盟可以说是打了一场很漂亮的仗,面对强大的曹操大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还是有一个疑问,曹操就算是失败了,他也还是很强大,为什么孙劝刘备没有趁此机会追上去,一举把曹操给灭掉呢?灭掉之后两家再争夺不行吗,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这样做?

赤壁之战现在有各种解读,有说曹操兵马并不多的,孙刘联盟的兵马实可和曹操相提并论。可是不管怎么样,曹操却确实打败无疑,因为这次的失败,曹操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

可有趣的是,曹操虽然大败,为何刘备和孙权都没有趁机出兵去干掉曹操,相反还要放他离开呢?

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一段写得很精彩,通过曹操的三次大笑,笑出了关张赵,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

可是正史中并未有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诸葛亮更不可能真那么神机妙算算出曹操会走华容道。不过在正史中,确实有记载曹操败走后,确实是走的华容道。

2.《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从中我们能看出这背后有什么阴谋呢?有人说诸葛亮真那么神机妙算为什么还明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还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呢?是他一句曹操天数未尽就能解释得通的吗?还是诸葛亮故意刺激关羽,让他立下军令状,从而想剪除关羽这个一直看他不起,桀骜不驯的将军呢?都不是,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政治阴谋。

按照《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的记载,曹操不仅走的是华容道,他确实也大笑了,还一笑就将刘备笑了出来,那么巧刘备就放火了,那么巧刘备放火的时候曹操就脱离险境了。

而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那就是诸葛亮一直在算计着曹操,可是最终结果还是曹操脱离了险境。这就是正史和演义的共同点,那就是曹操有被刘备大军追杀,却“侥幸”脱离了险境。

3.可是事情真有那么多侥幸吗?

为什么在我看来,是刘备甚至是孙权故意放走的曹操呢?在我看来,刘备防火就是在告诉手下及盟友,他有追杀曹操,只不过是他命大逃过一劫而已。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还是孙权,周瑜,这些聪明绝顶的家伙,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个心思,那就是自己这一方不能杀死了曹操。

4.说到这,读者们可能就有疑问了,先不说曹操是国贼那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杀死了曹操不是能造成北方大乱,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都能趁机获取更大的利益吗?

不,显然不是的。曹操一死,北方固然会乱。不管怎么乱,曹操的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虽然都在觊觎曹操的位置,妄图最终做上皇帝的宝座。可是当曹操死了的话,相反还会让曹操的几个儿子暂时同仇敌忾起来?

为什么呢?一呢是古人重孝道,重孝道才能得到世人的拥戴,曹操一死,如果曹操的某个儿子只想着争夺多利,却不想着为父亲报仇,那原来曹操手下的人就会对他离心离德,转投其他曹操儿子门下。

二呢,曹操的谋臣们为了稳定曹操势力的局势,为了在曹操没有立下继承人的情况下,肯定会说谁能为曹操报仇,谁才能有资格继承曹操的大业,这是能让所有人服气的最好办法。

5.所以为了孝道,为了那个权位。即便曹操的儿子们依然会斗得你死我活,可是他们都会有一同目标,那就是想尽办法灭掉杀害他们父亲的人,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谁要杀了曹操,谁就将面对曹操后人的全力攻击。

这个时候如果是孙权杀了曹操,刘备没了生存方面的威胁后,他一定会忙着去抢荆州的地盘,乐于见到曹氏和孙氏打得你死我活。如果是刘备杀了曹操的话,他一定会在曹氏对刘备全力攻击时,袖手旁观,忙着扩大自己的势力。

一旦孙刘联盟解散,不管是哪家,都无法单独的面对曹氏不死不休的攻击。所以刘备肯定是希望孙权去杀曹操,孙权则希望曹操死在刘备手上。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杀了曹操「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杀了曹操」

曹操赤壁之战败后逃走,为什么孙权和刘备只追不杀?

对于孙权来说,赤壁之战,孙刘取胜,但也是惨胜,作为攻曹的主力,孙权损失惨重,也无力进一步扩大战果,且曹操虽败,但后方依然拥有强大兵力储备,如果杀了曹操,曹氏子孙或倾巢而出进攻已经奄奄一息的孙权,已经精疲力尽的孙权获将彻底失败。

所以,孙权方更期待刘备能和曹操残部火拼,最好杀死曹操,如此,可将曹氏注意力集中到刘备身上,如果曹操子孙全力攻刘,孙权可趁机恢复元气,积蓄力量,在曹刘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然后趁机消灭曹操和刘备,一统天下。对于刘备来说,曹操虽败,但依然控制人力财力最雄厚的中原地带,依然拥有数十万精兵,如果杀了曹操,只会激怒北方曹氏集团,这对刘备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而且,此时孙权绝不会助刘,孙权肯定会在两败俱伤之时,借机取利。而放过曹操,经过赤壁大败的曹操必然会明白,天下三分局面或许暂时无法改变,只有积蓄力量,修养生息,坐等时机。只要曹操不死,曹操威胁依然存在,孙权需要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如此孙权不仅不会和刘备翻脸,而且还会维持孙刘联盟,也会默认刘备对荆州控制。

所以,孙刘都希望对方灭曹,而将曹氏残余力量引向对方。从而借机扩大自己力量,坐收渔翁之利。孙刘各打如意算盘,在灭曹上各怀心思,导致曹操虽遭遇大败,但依然全身而退。而关羽放曹则是刘备集团演的一出戏而已。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杀了曹操「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刘备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杀了曹操」

赤壁之战后,孙、刘为何都不杀曹操,难道只是怕报复么?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除了曹、刘、孙三方在战略、战术上的差异导致了战争的结局之外,各种自然因素也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瘟疫

曹操大军在冬季遭遇瘟疫,导致其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在那个时代,没有较好的防疫和治疗措施,一旦爆发大规模瘟疫,等待人们的只有死亡,东汉末年连续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瘟疫,百姓死伤惨重,直接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建安年间的瘟疫更加严重,曹植《说疫气》记载:“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三国时期爆发过好几次瘟疫,曹丕曾对吴质回忆当年大瘟疫的情形:“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建安七子中有四个人在同一年病死,上层人士尚且如此,下层民众更加不可想象,当时瘟疫之可怕,可见一斑。

献帝建安十三年的瘟疫虽不见严重程度,但既然能使曹操大军无力南下,其危害也就不言自明,因此,瘟疫问题其实成了赤壁之战中曹操最为头疼的问题。

他后来在给孙权的信中说“赤壁之战,恰巧遇到了疾病,是我自己烧船撤退,使周瑜虚获此名。”这虽然有他推卸自己责任的成分,但瘟疫也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决胜因素。

第二。东南风

冬季忽然出现东南风,是不是偶人因素呢?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曾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似乎东南风是上天有意帮助东吴所为,而实际情况却恐怕并非如此。

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破黄祖时就曾用火攻,而时间恰巧也是冬十二月,黄祖在西北,孙策在东南,说明当时也是东南风,而周瑜、黄盖等人都参加了那次战斗,想必东吴诸将对这种冬季起南风的天气不会陌生。

因此,利用东南风火攻曹军并非运气使然,而是吴军深知当地气候所致。“天时”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能够了解它的一方往往能够战胜不了解它的一方。

第三,云梦大泽

南郡南部今洞庭湖北部一带在后汉时期是一片水网交错的沼泽地,那里道路难行,又时常有大雾,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区域。

曹操选择从这里逃跑恐怕时也是无奈之举,他的战船在巴丘全部焚毁,背后是刘备孙权的追兵,他只有徒步从云梦大泽冒险北逃。最终,刘备与其失之交臂,曹操逃得一命。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怎么复制不允许复制的网页上的文字「教你如何复制网页上任意文字的5种方法包含网页中不能复制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