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这么疼过,像被闪电劈了一样!”
50岁的张姨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可是最近她却被头痛折磨,吃药也不管用,只能硬抗下去。此外,张姨还总是头晕迷糊,之前由于身体无力,在家就摔倒几次,外出时也不敢走太远。
这天,张姨在门口拿完快递,一时间头痛欲裂,没站稳,摔倒在地上,被家人发现后紧急送入医院。接诊医生询问张姨的感受,但发现她神志恍惚,描述病情也比较简单,于是赶紧为其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头颅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发现张姨的颅内血管上出现动脉瘤,已有破裂迹象,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诊断结果把家人们都吓了一跳,不过,幸好张姨送医及时,手术较为成功,一周后便顺利出院了。
头痛是临床治疗中发病率最高的症状之一,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不同类型的头痛其诱因、发病特征和治疗措施各有差异。
医学界目前确定的头痛类型已经超过150种,其复杂的成因给头痛患者溯源病情时造成了很多麻烦,一旦诊断出现误差,治疗就无法对症,“隔靴搔痒”的半吊子治疗最终只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般来说,严重睡眠不足和疲劳、药物、情绪压力、酗酒、咖啡因摄入过量、感染、神经递质水平(5-羟色胺、内啡肽)的改变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头痛的诱因,这类生活中常见的因素引发的头痛相对容易分辨,对症治疗也会起到很好的缓解、治愈效果。相比之下,真正应该受到重视的是对人体有潜在的严重危害、难以分辨的非典型头痛。
二、出现5种头痛,请立刻就医头痛背后的原因尽管复杂,但是面对疾病,最重要的是及时治疗,人们可以从症状和头痛的特质中简单分辨出病情的严重性,有5种头痛出现,应该立刻就医。
1、“炸裂性”头痛
“炸裂性”头痛指的是头部胀痛,感觉像是被炸开一样的痛感,很可能是动脉破裂引起的症状,患者头痛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可能伴随呕吐、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有一过性的意识障碍。
引起颅内动脉破裂的最大原因就是动脉瘤,作为中国疾病死因第一脑血管疾病中的一员,动脉瘤破裂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出血的瞬间即可能造成呼吸和心跳的停止。
动脉瘤潜伏性很高,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脑子里有瘤子,因此,建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患者或有家族病史的脑动脉瘤高危人群,若有剧烈头痛发作史并难以明确原因的,最好做个脑血管造影检查。
2、年龄在50岁以上,且是第一次出现的急性疼痛
这类通常是普通紧张性头痛,其发病率高达80%,也有50%的概率和脑瘤有所关联,患者除了头痛外,也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老年人群体中,首次出现的急性头痛要警惕脑瘤或中风,而因为脑瘤的发作位置、大小和类型变化症状也略有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有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
3、伴随发烧、脖子僵硬、呕吐等症状的头痛
这类头痛可能和脑膜炎有关,患者因脊髓和大脑外部的膜组织肿胀而引发伴随呕吐、脖子僵硬和发烧等症状的头痛。引发脑膜炎的病毒和细菌较少出现于老年人群体中,不过感染性依然存在。
需要重视的是,老年人一旦感染后果也更加严重,症状可能不同,会出现意识模糊,形如中风,致死率也较高,不可轻视。
4、长期凌晨头痛
头痛在脑瘤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0%,特点就是凌晨4-5点容易发作,持续至上午8-9点消退,一些患者也伴随呕吐、恶心、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5、在受伤或激烈运动后发生的头痛
此类头痛要怀疑是脑出血造成,因为有些人被受伤撞倒,当下可能不会出现头痛症状,但要警惕“迟发性脑出血”的情况。以脑震荡为例,大部分脑震荡患者病情都不严重,但是一旦头部擦伤或有颅内出血,就可能导致平衡障碍、视力下降、意识模糊,严重时会成为患者死因。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医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偏头痛患者发病率9.3%,男女比例达到1:2,女性发病率达到12.8%。由此可见,仍然有很多人面临偏头痛的威胁。
偏头痛,指的是头部中、重度搏动性的跳痛或疼痛,一般为单侧,也可继发为双侧,患者伴随有恶心呕吐症状。偏头痛的发作和年龄关系不大,不过常见于青春期和成年人,多和家族病史、神经系统更加敏感、气候变化、精神压力、睡眠不足、雌激素、感官强烈刺激、特殊食物或饥饿等原因有关。
偏头痛一旦发作,就有可能会被光线、刺激性气味、声音或运动而加剧,入睡后会消失,这种敏感性也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麻烦,一般治愈前都适合呆在黑暗、安静的空间里休息。
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原发性头痛的发病原因,因此很难做到所谓的“断根”,也就是一般患者认为的“彻底治愈”。所以从临床的角度来说,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措施,达到控制和缓解的目的。
生活中如果偏头痛发作,有3个技巧或可缓解痛症。
1、及时吃药。偏头痛的发作也会有先兆和进程,感觉到疼痛就吃药,别拖到疼痛剧烈就太晚了,要知道药物生效也需要时间。
2、热水泡手,持续30分钟。在热水的作用下,手部血管扩张,血流自然就大了,相对脑部血液减少,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3、对于长期频繁发作的患者,可以考虑预防性服药,提前服药,避免疼痛,具体的方案和服药周期可和主治医生,根据个人病情、病史和体质商议,不可乱用!
除此之外,生活中要保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习惯,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要暴晒和暴露在巨大声音吵闹的场所,避免因刺激加重头痛症状。
总结:如果说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源”,那大脑就是人体的“指挥官”,脑中无小病,任何一点小症状都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头痛这么剧烈的症状,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人们一定要学会预防偏头痛,也要学会如何“对付”头痛,在有需要时,才能对症治疗,保护自己的脑部健康!#谣零零计划##春日生活打卡季#
参考资料:
[1]《偏头痛,疼起来能感觉到头顶上的小血管在“跳舞”》.健康时报.2021-09-17
[2]《“偏头痛”到底是哪儿在疼?一旦发作4招缓解》.生命时报.2021-02-28
[3]《警惕!这4种头痛请立即去医院》.长江日报.2022-04-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脑动脉瘤有什么症状
(1)压迫症状 脑动脉瘤因其不同的部位而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瘤体增大后可出现头痛,位于病侧眼眶,呈搏动性;亦可出现病侧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轻偏瘫、运动性失语、精神障碍、尿崩症、癫痫发作和鼻出血等表现。(2)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破裂后,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热,可伴抽搐、意识障碍及动眼神经麻痹的表现。脑动脉瘤破裂后常反复出血,再出血后病人症状再次加重,意识障碍加深,或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据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4.5%~100%。
(3)破裂先兆 动脉瘤扩张后,常引起局限性头痛、眼痛、视力减退、恶心、颈部僵痛、眩晕和动动或感觉障碍等,可能为脑动脉瘤破裂的先兆。当动脉瘤直径超过2.5厘米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脑动脉瘤的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头颅CT、磁其振成像、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等。本病的根本疗法是手术疗法,故应尽早采取手术,避免发生破裂。对脑动脉瘤已破裂者,其治疗与"蛛网膜下隙出血"相同。
脑动脉瘤患者,出现哪些情况时,有可能发生危险?
脑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生活中一定要加以注意,防止意外发生。那么患有脑动脉瘤是否就“不能动”了?脑动脉瘤都有哪些预警信号等等?今天就漫画图解一些有关脑动脉瘤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脑动脉瘤在任何年龄段均可以发生,多数为40至60岁的中老年女性。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脑动脉瘤是怎样形成的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局部鼓出来一个泡,就像车胎老化了会在局部鼓出来一个包一样。它一般长在血管的分叉处,是受到血流的长期冲刷而造成的。形成脑动脉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
1、先天性因素
脑动脉管壁的厚度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要薄一些,相当于心脏血管管径的2/3,在血管分叉部位最容易受到血流的冲击,如果存在先天的动脉壁发育不好,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动脉瘤。
2、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使动脉壁的弹性减弱,容易造成弹力纤维断裂或者消失,损伤的动脉血管壁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局部膨出而形成动脉瘤。
3、感染因素
有一部分动脉瘤是由于感染因素引起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都能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的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末支,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
4、其他因素:如外伤、烟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颅内动脉瘤发生。
得了脑动脉瘤,还能跟正常人一样行动吗?它又是怎样破裂的呢?
1、其实,只要患者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的。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把它“当回事儿”,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正常工作生活。把危险因素降至最低,戒烟戒酒,降压降脂,少油腻多清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至少要一年复查一次,观察血管瘤的形态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2、一般情况下,动脉瘤长到一定程度,或者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破裂。诱发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因素有:忧虑、紧张、激动、血压突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等。
3、动脉瘤的破裂与其大小也是有关系的,动脉瘤越大,破裂的风险系数就越高。
患者一旦出现这5种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有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前的预警信号
现代医学发现,有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是有某些先兆症状的,主要表现为:
突然头痛脖子发硬眼皮耷拉下来面部疼痛出现黑蒙(就是眼前一过性发黑)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会有35%的人有生命危险,因为它的破裂会导致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态,积极治疗,避免各种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动作及行为,一旦有“预警信号”发生,要马上就医观察,防止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