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云计算行业进入加速关键期已成为行业共识,包括阿里、腾讯等企业近期先后公布云计算、云原生方面动态。
11月13日2022年腾讯云开发技术峰会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云计算已发展十多年,如果说十年前的云计算更多是指基础设施上云,今天的云计算已经进入到了云原生时代。
但需明确的是,国内环境下,除了个别几家云计算巨头外,云原生、低代码等细分领域内均尚未跑出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头企业,除起步较晚的因素外,生态链核心环节的缺失与难以培养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艾瑞《2022年中国低代码行业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目前低代码产品除了提供标准产品开发平台外,面对企业的个性化场景需求仍需投入一定人力进行定制化开发或二次开发,并实施交付,没有完全发挥出低代码的真正价值。企业尤其是中大型企业复杂应用场景中产品定制化过重仍是制约低代码厂商进行规模化扩张的主要瓶颈之一。
云原生提效作用正当热
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降本增效成为云服务的重要职责。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云计算弹性、敏捷、资源池与服务化特性的云原生通过改变云端应用的设计、开发、部署、与运行模式,为企业提供提效便利。汤道生表示,云原生最终能将开发者从复杂繁琐的编程、协同管理与服务运维中解放出来,让研发更简单,而云原生时代下的开发也将具备三个显著特征——资源服务化、协同云端化和编程低码化。
所谓资源服务化就是通过将底层资源封装,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开发者无需考虑服务器搭建和运维问题。比如通过容器技术将软件运行环境打包成一个“集装箱”,方便在不同环节进行传递。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也将降低开发者对部署、运维、监控、扩容的投入。
汤道生以腾讯云开发一位剧本杀SaaS的创业团队客户举例称,腾讯为其开发出的小程序既可以帮助玩家了解剧本、注册会员、扫码支付、剧本预约,也可以通过小程序背后的店面管理系统进行会员管理、营销活动展示、数据统计、员工管理等工作。
截至目前,使用过腾讯云开发的开发者已经超过300万,近七成的新增小程序选择使用云开发,云开发的日均调用次数超过30亿。
协同云端化这个特点意味着从开发环境到测试、运维、部署都在云上,开发者可以随时随地协同。编程低码化便是指当下火热的低代码赛道,低代码开发可以将开发者从繁琐的底层编码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在特定场景中把业务功能模块化,用少量代码或可视化工具,就能把功能模块快速组合起来,高效地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
具体而言,作为与传统计算机语言对应的存在,2014年由Forrester提出的低代码具体表现形式是“可视化编程”,核心是“代码复用”,通过可视化、模块化、拖拽式的特性,代替传统开发方式中大量编写代码进行开发,成为提高开发者工作与交付效率的重要工具。
艾瑞报告认为,低代码未来趋势包括应用场景延伸,接力工业互联网渗透最后一公里,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技术融合加速,与技术板块融合深度增加,横向扩展平台能力纵向加深业务交互;聚合平台入局破局零和博弈,聚合生态共推低代码行业水涨船高。
目前,低代码赛道的竞争越来越多元化,厂商类型覆盖原生低代码厂商、SaaS类厂商、传统软件厂商、中台类厂商以及云厂商。包括腾讯在内的头部厂商也均在进行相关布局。2019年,阿里将内部产品宜搭正式对外商用,两年后发布低代码开发聚合平台“钉钉搭”;其后,腾讯微搭、华为AppCube、百度爱速搭纷纷入局。海外巨头如微软的PowerApps、谷歌Honeycode、亚马逊Appsheet也都有了自己的客户群。
行业尚处投入拓荒期
行业惯例上,巨头涌入往往仅是行业序幕拉起的开端,甚至是洗牌的开始,并不代表行业本身的繁荣与良性。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4年,所有应用程序开发活动当中的65%将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完成,同时75%的大型企业将使用至少四种低代码开发工具进行应用开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市场低代码渗透率仅约1%,预期与现状之间的不匹配,是低代码产业链本身的发展不健全所致。
艾瑞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数字化应用长期存在供需矛盾:一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标准化、模块化的产品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其次,由于原生开发高成本、低效率的特征,很多企业投入巨大成本进行数字化改造,却未能收获相应的回报。
此前,钉钉开放平台总经理巴布曾表示,以前的ERP或其他行业软件产品仍有相当高的价值,但现在数字化缺的是覆盖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低代码的高效率与低代码可大幅提高无技术积淀的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能力,但若目标群体仍局限于具备技术能力与SaaS工具的客户群,实际于数字化转型的初衷不符。遗憾的是,目前外部环境与传统行业的技术落后现状使得部分低代码厂商只能暂时将具备技术能力的企业作为首要客户群。
采访中,腾讯云云开发总经理宁鹏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腾讯低代码主要聚焦于开发者群体,例如同济大学IT信息办,腾讯低代码在其中扮演的便是中台角色,将学校的诸多接口、API等开发范式集成到一起。其次是面向开发商群体,也就是服务商。云厂商不可能对每个细分行业领域都了解,通过与服务商达成合作,实现双赢。
就目前而言,宁鹏伟表示,平台确实更聚焦于PaaS平台与开发者群体,未来发展会考虑面向更多业务人员甚至智能化开发,也进行过面向业务人员的探索,但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量还没走到那一步,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做场景最关键的是先选择一个符合的场景,做下来,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也是发展方向,”宁鹏伟称。
另外,相较于传统代码技术驱动的特点,低代码更多是由业务人员驱动,不论将代码怎样解耦打包,均要与具备独特性的行业进行结合,便需要懂业务与行业的“中间人”承担工程化的角色,“平台 厂商 服务商”的生态搭建是加速低代码渗透落地的关键,同时服务商角色的缺失也意味着产业落地速度的被迫放缓。
对此,腾讯云微搭产品总监王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低代码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腾讯与很多无代码厂商交流过,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甲方业务人员能做但并不想做,因为整个过程涉及到产业链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甲方更希望花很少的成本将这项任务包出去,最终得到成品即可。其次,服务商不仅是开发角色,还是实施角色,国内环境下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更需要服务承载的角色,包括开发和后续不断的迭代,数据管理、服务等比较杂的环节一整套下来,使数字化需要比较完整的方案推进。
因此,重投入、开拓期的特点,令低代码成为一项高成本投入业务,行业热潮后,并购事件也频起。2018年,西门子7亿美元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领域领导者Mendix;2019年,上市公司Magic以1500万至2000万美元收购低代码开发初创公司PowPow;2021年4月,西门子收购低代码企业TimeSeries;同年4约,低代码厂商黑帕云被字节跳动旗下飞书团队收购。
在降本增效原则下,腾讯在低代码领域的建设也将面临高额成本的压力,对此,腾讯云方面对记者回应称,对盈利的预期会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变化。
低代码开发平台发展历史是什么?
1982年,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出版了《无程序员的应用程序开发》一书。他在书中写道:“每台计算机可用的程序员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以至于将来大多数计算机必须至少部分地在没有程序员的情况下工作。”
现在低代码开发平台对于编程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公司和开发人员的工作方式。低代码开发平台相比传统编程方式更加容易和高效。开发人员只需通过可视化的工作流程拖拽完成应用程序创建。
在14年的时候,Forrester创造了“低代码”一词来对专注于开发简单性和易用性的开发平台进行分类。这些平台无需完全了解编码就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模式配置应用,低代码就此迅速流行起来。
之后西门子以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Mendix,后有低代码开发平台「OutSystems」获 KKR 和高盛 3.6 亿美元融资,一跃成为行业独角兽。国内低代码市场也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低代码厂商。
低代码开发平台有什么特点?
2020年,Gartner更新并发布了针对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关键能力报告《企业低代码应用平台的关键功能》,与同期的上一份报告相比,该报告首次出现了“ API和集成”和“平台生态系统” 。
一、低代码开发是什么意思?低代码开发基于可视化和模型驱动的概念,结合了云原生和多终端体验技术,它可以在大多数业务场景中,帮助企业显著的提升效率,还能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发成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降本增效”。为专业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生产力开发范式。
另一方面,低代码能让不懂代码的人通过“拖拉拽”开发组件来完成应用程序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低代码可以弥补日益扩大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与技术之间深度协作的最终敏捷形式。
1、来自Wikipedia的低代码定义
从Wiki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关键信息:
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本身也是一种软件,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创建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对于程序员而言,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性质与IDEA、VS等代码IDE(集成开发环境)几乎一样,都是服务于开发者的生产力工具。
与传统代码IDE不同的是,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的是更高维和易用的可视化IDE。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手写代码方式进行编程,而是可以通过图形化拖拽、参数配置等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开发工作。
2、来自Forrester的低代码定义
相比Wiki的版本,Forrester定义更偏向于阐明低代码所带来的核心价值:
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够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交付。也就是说,不只是像传统开发平台一样“能”开发应用而已,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重点是开发应用更“快”。更重要的是,这个快的程度是颠覆性的:根据Forrester在2016年的调研,大部分公司反馈低代码平台帮助他们把开发效率提升了5-10倍。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低代码技术、产品和行业的不断成熟,这个提升倍数还能继续上涨。
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够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成本。一方面,低代码开发在软件全生命周期流程上的投入都要更低(代码编写更少、环境设置和部署成本也更简单);另一方面,低代码开发还显著降低了开发人员的使用门槛,非专业开发者经过简单的IT基础培训就能快速上岗,既能充分调动和利用企业现有的各方面人力资源,也能大幅降低对昂贵专业开发者资源的依赖。
1、提效降本
对研发人员的提效:相比于传统开发模式,低代码开发搭建的抽象程度更高,通过牺牲部分定制性换来更高效的开发方式。
对企业客户的提效:研发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专业性要求很高,而且用户群会很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诉求开发定制方案,本质上是通过降低通用性换取更低的上手成本,或者针对某个领域降低上手成本,比如数据图表搭建、CRM客户管理、生产管理、OA协同办公系统搭建等。
2、质量保障
项目延期交付已成为行业常态,而瓶颈几乎总是开发人员(对机器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优秀的开发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还贼贵;软件质量缺陷始终无法收敛,线上故障频发资损不断。有了低代码开发平台,简单培训一下,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也能立刻搭建系统,而且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低代码厂商处理。
3、扩大应用开发劳动力
通过让大部分开发工作可以仅通过简单的拖拽与配置完成,低代码开发平台(包括零代码)显著降低了使用者门槛,让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平民开发者资源。部分纯零代码需求场景下,低代码还能让业务人员实现自助式(self-service)应用交付,既解决了传统IT交付模式下的任务堆积(backlog)问题,避免稀缺的专业开发资源被大量简单、重复性的应用开发需求所侵占,也能让业务人员真正按自己的想法去实现应用,摆脱交由他人开发时不可避免的桎梏。
1、易用性-无代码应用开发
易用性,在不写代码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功能多寡。该指标标识低代码开发平台生产力的关键指标。
2、应用用户体验
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所构建的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该指标能够决定最终用户对开发者的好评程度。一般的说,独立的软件开发团队为企业客户做项目交付时,对该能力的要求会显著高于企业客户自主开发;开放给企业的客户或供应商的项目,对该能力的要求会高于企业内部用户使用的项目。
3、数据建模和管理
数据建模和管理的便利性。该指标就是通常所讲的“模型驱动”,相比于表单驱动,模型驱动能够提供满足数据库设计范式的数据模型设计和管理能力。开发的应用复杂度越高,系统集成的要求越高,这个能力就越关键。
4、流程和业务逻辑
流程应用与业务逻辑开发能力和效率。这个能力有两层,第一层是指使用该低代码开发平台是否可以开发出复杂的工作流和业务处理逻辑;第二层是开发这些功能时的便利性和易用性程度有多高。一般的说,第一层决定了项目是否可以成功交付,而第二层则决定项目的开发成本。不论如何,使用者都应关注第一层。在此基础上,如果项目以工作流为主时,第二层也应该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
5、平台生态
开发平台的生态系统。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本质是开发工具,内置的开箱即用的功能无法覆盖更多应用场景。此时,就需要基于该平台的完整生态系统,来提供更深程度、更全面的开发赋能。很多开发平台都在建立自己的插件机制,这就是平台生态的一个典型体现。
6、接口和集成
编程接口与系统集成能力。为了避免“数据孤岛”现象,企业级应用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协同增效。此时,内置的集成能力和编程接口就变得至关重要。除非确认可预期的未来中,项目不涉及系统集成和扩展开发,开发者都应该关注这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家权威行业机构,Forrester的《2019 Q1 Forrester Wave:面向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专业人员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报告中,编程接口被认定为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重要标志,不具备编程接口的“低代码”被划归为“无代码”,转移到那些只适用有限用例的平台报告中。
7、架构
系统是否支持更先进的架构、清晰的分层,以对接物联网IoT、RPA机器人、ML机器学习等新的技术?如果开发者希望自己开发的应用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深入了解低代码开发平台产品的架构就变得尤为重要。
8、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与上一点类似,服务质量也是衡量运行于公有云模式下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指标。这里的服务质量,除了通常所说的“无故障使用时间”外,还要考虑资源是否支持独占模式,避免某一个应用的高负荷,导致其他应用不可用或出现性能劣化。
9、用户模型与软件开发周期
用户模型与软件开发周期支持。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除了开发和交付,还需要包含设计、反馈、测试、运维等多个环节,如系统开发早期的用户模型建立和验证过程通常需要快速的Mockup和迭代,投入的开发力量甚至不少于正式开发。如果一套低代码开发工具具备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各项功能,将会大大简化开发者的技术栈,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开发者所开发的系统规模越大,这一能力就越重要。
10、治理
治理(开发管理)。企业级软件的项目规模通常比较大,而且业务更关键,这就对开发团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软件开发中主推的敏捷开发是否能在低代码中落地,是衡量开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通常包含了代码库权限管理,版本权限管理,发布权限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帮助开发团队负责人降低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人为风险。开发团队规模越大,越推荐开发者关注这一指标。
11、安全与合规
低代码开发平台需要在部署方式、系统安全机制和权限管理和控制功能等层面发力,全方位赋能开发者构建安全的,符合企业规则的企业级应用。支持本地部署、全SSL数据传输、密码强度策略、跨域访问控制、高粒度的用户权限控制等都是该能力的具体体现。大型企业、特定行业企业(如军工、金融等)通常对该指标的关注程度会更高一些。
合理并且有效地运用低代码,不仅可以让我们工作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我推荐使用织信,它内置100 标准应用模板,覆盖:数字化校园、OA协同办公、ERP进销存、CRM客户管理、人事绩效财务、企业服务、个人及组织等多个应用场景。点击一键安装,即可免费试用。并且拥有在线搭建功能,可根据企业需求实现自主配置。是帮助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现在注册还可享终身免费使用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