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剖宫产过程你就会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生孩子的女人

在知乎上,关于“剖腹产到底是什么体验”的问答有250多万的浏览量。

在很多人的心里,剖腹产就是在肚子上割一刀,相比顺产的十几级疼痛,要好那么一点点,但你相信我,等你了解了真正的剖宫产过程,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进入手术室前

剖腹产需要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准妈妈要先做好自身清洁,早点休息,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产妇手术前要严格禁食4-6个小时,一杯水也不能喝!术前禁食是常规要求,目的是为了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死亡。有文献报道,成人麻醉相关的反流误吸发生率是万分之五,而孕妇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又比一般成人高很多。主要是因为怀孕会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随着子宫增大,胃被向上推移,更容易出现呕吐的情况。进入手术室前要换好手术服,取下所有的饰品,如项链、戒指、手表等。一般剖腹产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导尿管可以手术前在病房插好,也可以进入手术室后再插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因为产妇需要麻醉,无法自主排尿,如果剖腹产手术过程中,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容易在手术过程中被误伤。

术中娩出过程

在手术过程中,会有麻醉师、助产士、医生陪伴着产妇。

如果已经在病房插好了导尿管,那么进入手术室后就直接进行麻醉。麻醉医生会让产妇侧卧成虾米状,消毒后,将一根9厘米左右的穿刺针,穿破脊椎间隙注入麻药。麻醉一般只有扎破皮肤那一下疼,产妇不要害怕,一定要保持蜷缩姿势,不能乱动!需要注意的是,剖腹产是半麻,在手术过程中,产妇是清醒的。如果产妇感到寒冷、发抖、乏力、恶心、疼痛时,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打完麻药后,产妇就要赶快平躺好。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铺巾后,手术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医生要切开腹腔。腹腔切口的长度一般都为10cm左右。医生会尽量减小切口的长度,让孩子的头刚好能通过即可,这样切口既美观,也能模拟胎儿出产道挤压的过程。切开腹腔的过程不是“一刀到位”,通常剖腹产是从外向内,依次划开皮肤表皮、皮下脂肪层、腹直肌腱鞘、腹壁肌层、腹膜层、子宫桨膜、子宫肌层,切开七层组织才能看到胎儿。如果不是紧急剖腹产,不尽快娩出孩子就有危险的情况,医生会尽量减少在剖腹

过程中对产妇身体的损伤。比如,在划开腹直肌层和子宫层时,不是一刀划开10cm左右,而是划开一道小于10cm的切口,站在手术台两端的医生,像拔河一样,将切口向两端牵拉开。这样比一刀切开对产妇身体的损伤更小。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妇会感觉医生在拉扯自己的肌肉。其次,切开腹膜层,看到子宫后,医生会伸手进入子宫,探查胎儿和附近的器官是否破碎、粘连,探查情况正常后,才会切开子宫。切开子宫后,医生会将一只手深入子宫找到胎儿的头部。医生的手托在胎头下方形成一个斜坡,同时在产妇上腹部施加压力,把孩子慢慢地推出来,然后剪掉脐带。从划开腹腔到取出孩子的过程,快的话只需要10多分钟,而整个剖腹产手术的时长大概是1-2小时,手术耗时的地方在于缝合。

术中缝合过程

很多产妇认为孩子取出后马上就开始缝合,其实医生还需要清理子宫。清理子宫的第一步是取出胎盘。胎盘不是拉着脐带拽出来的,这样拉拽的方式容易造成大出血。胎盘本身就会自然剥离子宫,当切口出血不严重,没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时候,医生会模拟胎盘自然剥离的状态取出胎盘。第二步是将子宫中残留的羊水和积血清理干净,之后才开始缝合。缝合的过程是由内向外,依次缝合之前切开的子宫肌层、子宫桨膜、腹膜层、腹壁肌层、腹直肌腱鞘、皮下脂肪层、皮肤表皮,共7层组织。缝合完手术就结束了,医生观察没有异常情况,产妇就可以被推回病房了。

但是,这并不是结束,等麻醉药效结束后,真正的疼痛才会到来。

其实,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每一位母亲与死神的赛跑,一个向死而生,一个向生而死,所以,请记得,向那个世界上唯一会为你拼命的女人,说一声谢谢,你爱她!

看完剖宫产过程你就会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生孩子的女人

郎朗吉娜官宣生子,产后照片曝光: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生孩子的女人


郎朗和吉娜官宣生子啦,“家庭音乐会的小听众”终于出生,还晒出了生产后的首张家庭合照,看起来十分温馨,网友纷纷送上祝福。


媒体人谢晓远程连接了郎朗,短暂的语音采访中,郎朗表现得很激动,讲述了全程陪产和当爸的心情:


“我们非常的幸运也特别激动,小家伙也很可爱,也希望宝宝能够 健康 地成长。”


同时不忘感激老婆吉娜,“真的就的是母亲很伟大,这个生孩子的过程真的很伟大。”


本来谢晓还想问会不会再生个女儿、二胎计划之类的,郎朗因为要去陪宝宝和吉娜,就匆匆结束了对话。


正如郎朗所说:母亲都是伟大的。


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人选择性忽视这一点。


前不久刚大结局的《山海情》,逆袭农妇“李水花”的扮演者热依扎,就是一个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


拍摄期间正是她的哺乳期,她带娃拍戏、荒地背奶,在质疑声中凭借着出色的演技打动了无数观众。



#热依扎演技#数次冲上热搜,在一众老戏骨和实力派演员中依旧十分抢眼和突出。



即使如此,热依扎“哺乳期拍照背奶”依旧被嘲上热搜,有人说她过度营销好妈妈人设。



殊不知,职场上的每一个妈妈,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不是“过度”,这是常态。


这种对哺乳期妈妈冷嘲热讽的评价,让我想起了39岁生二胎的大S。


那时候,她因为体力不支和药物过敏,癫痫发作,一度昏迷,经过两次急救和一晚ICU,才脱离危险。



这般凶险,却依旧有网友说她夸大、卖惨、炒作,不愿意正视生产时候每一个妈妈都可能面对的惊险和困难。


“生孩子就像走了一趟鬼门关”,不是玩笑话。


之前微博有人发起了女性生育相关讨论,下面的每一个回复都触目惊心:


有一个准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怀孕经历,只能用彻底崩溃来形容。


她在孕期得了荨麻疹,偏偏本人是疤痕体质,基本上就是这辈子和好皮肤say goodbye了。



她非常愤怒,生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能丑话说在前头??


她看过那么多书、查过那么多资料,也问过专业的妇产科医生,都没有人告诉她孕期并发症有荨麻疹。


她甚至觉得她被她妈妈为首的一群中年妇女亲戚给骗了,这些“过来人”对她隐瞒怀孕的真实情况,拍着胸口跟她保证怀孕就那么回事。


等她怀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就彻底放下心来,“原形毕露”: 怀都怀了。



怀孕、生产,对一个女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件事早就该说清楚了。



去年,有一部有一部聚焦产妇群体、揭露生育真相的韩剧,叫做《产后调理院》。


看完后我人傻了,不论是产后妈妈,还是未生育的女孩子,都可以了解一下。


剧里用轻松 搞笑 的手法,将生产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屈辱期”


产前清肠,就是灌肠,需要忍十分钟,剧中女主不到十秒就直奔厕所,开始担心生产时孩子会和排泄物一起出来。


现实中,产妇顺产生孩子的时候,排泄物先出来的情况也是有的......


剃毛也是常规操作。


虽说医护人员对待产妇就像对猪肉一样没有其他的情绪、态度非常专业,但毕竟人不是真的猪,感到尴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强烈的羞耻感挡也挡不住。



第二阶段:“野兽期”


生育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宫缩阵痛”。


如果疼痛分为12级,分娩就是第12级, 宫缩就是第10级,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2-18小时。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让几个爸爸体验生孩子的疼痛,还没坚持几秒,就大喊“停停停”。



国外也有类似的挑战,男性全部溃败。



片子里,二胎妈妈吴丽辉并没有已经生头胎的经验而减缓痛苦,躺在床上,她痛得不停地颤抖、哭泣。



最后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立刻打无痛。



第三阶段:“无痛天国期”


无痛也不是想打就打的。


国内比较传统的家庭,对无痛生产、剖腹产存在一定的偏见,认死了就是要自然顺产。


07年11月,男子肖志军拒绝签字同意医院进行剖腹产,导致妻子因重症肺炎心脏衰竭死亡,一尸两命。


有孕妇痛得死去活来,丈夫死活就是不同意打无痛,医生怎么解释都没用,妻子哭喊着对丈夫说:我恨你一辈子!



国内的无痛通常是要开1-3指才能打,顺产要开到十指才能生。


很多人都不了解开指的概念,这里简单粗暴直接放图,就是要把那么狭窄、敏感的地方开到这么大:



而且无痛不是在手上打的,是粗针头穿过脊椎管,然后一根细小导管进入硬膜外腔。



这一针也很痛,但跟生产的阵痛比起来,这就是救命良药了。



第四阶段:“发疯派对期”


等开到十指,接下来就是唇痛了。


下体被无限撑大,最最敏感的地方,被活生生撕开。


有人形容这种痛:



难以想象。


好不容易把孩子生出来了,还要继续把胎盘从体内排出来。


别看用“排”这个字很温和,滋溜一下就滑出来了,不是的。


很多妈妈现身说法,就跟再生了一次是一样的,就是痛。



这里再说一下剖腹,剖腹也没想象的那么简单,打开肚子,孩子拿出来,皆大欢喜,不是。


之前有人用洋葱重现了剖腹手术的真实一幕。


手术开始,从皮肤到腹膜,到层层肌肉,再到子宫,直到看到孩子,一共要割8层。



拿出孩子后,再将这8层一层层缝起来。



而且剖腹麻醉结束之后,一样痛苦不堪。


谢娜产后排恶露,需要护士不断按压她的肚子。她痛到尖叫,全身发抖,后来看到护士进来就冒冷汗。



就像《生门》里说的那样:


“生产就是一扇门,门外是等待新生的喜悦,可门内是与死神交手的惊心动魄。”


我也希望所有爸爸和准爸爸能充分理解到,生产,真的不仅仅是几个小时的生理之痛,那是一个生命为了另一个生命,做出的巨大妥协。



好不容易生完孩子,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到现实世界里却发现,什么都变了。


所有人都围着孩子,满眼只有孩子,嘴里聊着孩子。


心理落差极大的情况下,对妈妈说一句,“只要看到孩子,就会忘记一切。”


把一个人的情绪出口堵得死死的。



章子怡,一个拍戏拍到指甲盖飞了都能咬牙坚持下来的狠人,生育后亲人围着孩子转,委屈地哭了出来。



看过一个帖子,传统家庭,有母乳崇拜。生完孩子后,妈妈就成了产奶机器。



每天就是鲫鱼汤、鸡汤轮番喝,她喝到想吐,想吃一些别的东西,会被说, 你不吃这些孩子吃什么?


用吸奶器吸奶,乳头皲裂、出血,婆婆摇晃掺了血的母乳,说: 可惜了,孩子喝不了。 就抱着孩子走去了客厅。


朱丹谈起过母乳喂养,说那是她这辈子都忘不掉的痛苦。



好言好语的时候,就说“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悄悄地抹去个体所承受的辛苦和折磨,用集体的大概念压着你。


当你有点“叛逆”,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有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一锤定音,他们抱着你十月怀胎、拼死拼活生下来的孩子,亲密无间地抱他、亲他,然后转头居高临下地告诉你:


只有这么做了,你才配当一个母亲。


我想想都觉得崩溃。


更别提在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变化下,妈妈们的神经系统被影响,变得敏感、焦虑、脆弱,情绪被无限放大。被推进情绪的深渊,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


而好不容易,女性从产后抑郁,或者产后情绪波动中走出来, 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除了孩子,就是工作。


有人选择做家庭主妇,一天从早忙到晚,喂奶、换尿布、洗尿布、做饭等等肩负种种家务。


如果遇到个不承认家庭主妇劳动价值的老公:


“饭是电饭煲做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你到底哪里辛苦?”



心都扎透了。


如果选择回归职场,那事情也不简单。


赵丽颖当时刚生完孩子,身材有些臃肿。


评论恶意满满: “心疼冯绍峰,每天看一个矮肥挫。”



张歆艺在哺乳期被抓拍,网友一顿痛批她 打扮邋遢、不注重形象,甚至用“身形松垮腰臀同宽”来嘲讽她产后的身材。


张歆艺愤怒又崩溃:



外貌变化和攻击,心理上的自卑和敏感还都是次要,更要命的是会有无数人跑来问你:


怎么平衡事业和生活?


你顾得上孩子吗?


做一个妈妈错过孩子的成长,你不遗憾吗?



就像姚晨说的:


“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你是个糟糕的母亲。


如果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会有人说,生儿育女本就是女人应尽的本分。”



纪录片《人间世2》中有一个画面我印象深刻。


一个叫林琴的女人,来自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还想拼儿子,没想到最终大出血,必须摘除子宫才能活命。


丈夫在门外问了很久,真的没办法保住孩子吗?



最终,她躺在病床上,望着白色的天花板失神地小声感叹:


做男人真好啊,不用经历这些。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段话: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妈妈,是最有力量的名字。”


妈妈当然很伟大,但也别忘了,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也只是一个会哭、会怕疼的普通女人!

看完剖宫产过程你就会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生孩子的女人

38岁妈妈剖腹产过程曝光:为什么拿命换来的孩子,连一万块钱都不值?

《人世间》——一部直面生死的纪录片,每个镜头都真实地令人无法呼吸。看过之后触动很大,却永远不想再看第二遍的片子,看完之后倏然觉得:人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每个镜头都是真实的,每个镜头都令人难过到窒息。

38岁的林琴,马上迎来她的第三个孩子。

家人却高兴不起来,丈夫甚至痛哭流涕,因为前两个孩子都是剖腹产,这一次也要剖腹产,而且这次胎盘没长好,长到了宫颈口,在子宫下端,还有部分长到了子宫肌层里。

医生诊断后告知,孩子出生的过程中,以及剥离胎盘的过程中,都可能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而医生的诊断十分准确,但是没想到的是,当打开林琴的肚子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胎盘已经长到子宫肌层里了,比预想的要严重的多,拿出胎盘就要动子宫,相当于从子宫中拔下胎盘,一定会大出血。

果然生产过程,血瞬间崩了,短短10分钟,流出了3000毫升血。

说3000毫升,大家也许没有概念,一个人正常的血液是4000毫升,这就相当于10分钟流了75%的血,全身的血液都往子宫处涌。

流出这么多血液还不是最可怕的,最要命的是,血流不止!

医生竭尽全力,血液还是无法止住,帮助林琴,输血6000毫升。医生最后判定想要保命必须切除子宫,这样才能制止出血。

医生跟林琴的丈夫说:想保住性命,必须要摘除子宫。

丈夫犹豫再三问:只有这一个办法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医生再三确认,反复解释:如果不摘除子宫,你妻子的命就没了。

最终丈夫同意签字,签字的时候还是不忘问一句:真的没有办法保住子宫吗?

最终林琴输血1万毫升,好在母子平安。

1万毫升血是什么概念?医生说相当于通身血液换了三次。

很多时候,妈妈在产房搏命就为换孩子一条命,一些家属在产房外还在纠结是不是要因为抢救产妇的性命签字,这里边纠结的或许是费用,或许是观念。不管是什么总是让人心寒。

之前还看过一则新闻,产妇在产房生死攸关之际,医生找到产房外的丈夫要求顺转剖,否则产妇和孩子都保不住,这位丈夫就是希望能够再努力一下,纠结着不签字,情急中医生问了原因险些气晕。

原来产妇这次生的是女孩,他的母亲希望能抱孙子,他的母亲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如果剖腹产,那么两年之内不能要二胎,他的母亲会死不瞑目。

遇到这样的丈夫,这让产房内的产妇得有多心寒。

之前看过一个街头采访,记者问路人如果离婚要孩子还是房子,没想到被问到的男性都轻易就答出了“当然要房子”,语气好像不要房子就是傻子一样。

“房子是我的财产,我肯定要房子”,说的好像孩子就是多余的一样。

而很多女性的回答则是“肯定要孩子,孩子才是我的全部”。

这就是现实,女性拼死搏命生下的孩子,在男人眼里不及一座房子。

诺贝尔得主,英国作家威廉·戈尔登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女人自称和男人平等真的是太傻了,因为一直以来,女人都远比他们优秀。无论你给女人什么,都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母亲是伟大的,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应该受到儿女的尊重的善待。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孤旅者张洁爱比死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