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2005年,互联网还是PC端渠道为王的时代,但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直逼PC端为王的地位。移动端与PC端的大战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2005年,中国网民首次过亿,互联网江湖里的故事数不胜数。
那还是PC端渠道为王的时代。
网络游戏《征途》上线后,公司(后改名巨人网络)副总裁陆永华带领分公司经理在二三线开启扫街运动。彼时除了拉条幅、贴广告,游戏公司为了快速占领电脑桌面,不惜自己出钱包下网吧里的电脑供游戏玩家免费试玩游戏。
为了不浪费“包机”的机会,巨人提前三天开始宣传。其他同行一般只包一天,巨人网络则一定会包下两天。正是抓住了用户的心智,《征途》成为了那个时代多数人接触的第一款网游。
这样的“笨办法”离不开巨大的人力,2008年巨人的地推团队就已突破了3000人。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智能终端上网能力大大增强,各大互联网公司争先恐后抢占入口,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
雷军曾在2010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直言:“未来十年手机将取代电脑。”但十二年已过,PC端反倒有低谷反弹的趋势。
1月19日,抖音在联想软件商店上线了PC 客户端版本,或是由于此前已上线Web端,本次抖音PC端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无独有偶,快手也已配齐PC客户端和Web端,“国民应用”微信也在不断完善PC端生态。
在移动端革命桌面时代的浪潮中,押码App的不止雷军一人。但随着更多场景化的扩展,市场已不再敢轻言哪个篮子能放下所有的鸡蛋。
一、PC端反攻在即移动时代无疑手机的便携性无疑是其强大的壁垒,但随着赛道的拓宽,近来互联网几大超级App纷纷先后上线PC端,互联网玩家们已不满足于只掌握“方便”。
在用户“滑一滑”的交互习惯养成下,移动时代重拾电脑端是否多此一举?所谓“商家不做赔本的买卖”,上线PC端的背后离不开手机端的焦虑及PC端的可能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截至2021年9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已达11.67亿,尽管突破历史新高,但增速也呈现放缓趋势。互联网流量已面临增长天花板,深挖存量用户价值迫在眉睫。
占领PC端无疑是开发存量优势的首选,这也让电脑桌面的价值重新被审视。
曾几何时,定位“移动端社交应用”的微信为了加强手机端的粘性,在上线电脑端初期使得其较依赖移动端应用的配合,如每天登录PC端必须用移动端扫码,但随着PC端需求的强劲,微信也放下了“执念”,不断完善PC端“独立性”功能,除了放开“自动登陆设备”,也不断开放了朋友圈、视频号等入口。
相比在移动端受限的视觉范围下,如何进行页面的适应化布局至关重要,而PC端作为一个完整的终端,其视觉范围已为软件的设计和交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快手、抖音上线后将用户的视频观看习惯带入了“竖屏时代”,彼时,媲美instgram的“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 也研究发现竖屏视频的广告完成度比横屏视频高出9倍,但也因纵向视觉范围受限,难以展现大场景式视觉效果。
游戏更不例外,哪怕在手游高速发展期,丁磊也直言“用户对PC游戏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大屏幕的体验不是手机游戏所能取代的。”
以今年冬奥会开幕式观看数据为例,尽管手机端快抖皆上线了奥运直播,但手机竖屏很难满足用户观看横屏视频的体验感。视频分析技术开发商Conviva指出今年冬奥会开幕式,智能电视、联网电视和游戏机等大屏设备的观看时间约占一半。
近年,大屏消费的增长趋势迅猛。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横屏更适合专业性的制作内容,竖屏视频而言,或将呈现“短”的特征。在快手、抖音相继布局泛知识领域下,PC端无疑为其开拓横向视频和中长视频提供了基础性的“大屏硬件”。
抖音网页版已实现“滑一滑”
此外,尽管目前快手的Web版观看视频仍依靠传统的鼠标“点一点”,但抖音网页版已实现用户通过“滑一滑”来观看视频。这意味着随着技术的突破,PC端已突破移动端“滑一滑”的交互体验优势护城河。
移动端的数据存储空间以及电池续航也存在较大瓶颈。在视频App及视频号内容趋于同质化下,微信视频号依靠“国民社交软件”的身份,相比独立App不占用过多数据储存空间,不会受到太大威胁,而快手、抖音便不能理直气壮地躺着。
从PC端和手机端开发成本而言,前阿里巴巴集团P7技术专家薛涛告诉「新熵」,在同样的业务背景下,二者的程序复杂程度及维护成本并无不同,但从客户端程序来说手机端App由于需要考虑操作系统的区别,Anroid、iOS上的客户端程序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去实现,成本更高昂。
就一些专业性软件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PC端的操作性的确更好,例如CAD制图、玛雅等专业的媒体设计类软件,即便可以通过手机端App提供辅助的便捷功能,“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很难想象你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完成这些复杂的工作。”
二、“桌面回归”或为伪命题互联网应用对PC端和移动App端的“宠幸”好似一个轮回。
曾经在移动互联网快速扩张期,市场上预测“PC已死”的声音喧嚣尘土。随着微信、快手、抖音在内的几大超级App从霸占移动端到近年上线PC端,让市场不免猜测接下来的战场将从手机回归至桌面。
不过,尽管有这些头部流量选手“打前站”,在薛涛看来,“手机APP回归PC端”有一定的伪命题成分在里面。“回归”一词在当前APP上线PC端未成主流下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薛涛告诉「新熵」,用户的体验和用户付费的规模决定了开发商投入的意愿。“目前来说,部分软件确实不适合移植到PC端,主要在于设备操作性的区别上。”
移动端产品拥有不受限制的使用场景、高灵活性和碎片化,这是PC端无法企及的。因此使用场景便利性要求高、使用难度低的程序,如美图秀秀、淘宝及即时性的社交软件等,更适合安装在手机上。
图为电竞手机
而即便对设备性能、PC显卡要求极高的游戏厂商也不能放松移动端的战场。黑鲨、ROG和红魔纷纷盯上电竞游戏手机的小众蓝海。从电竞屏的画面流畅度、更广的色域,到硬核的处理器,都在力争缩小和PC端硬件设备的差距。
另一方面,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游戏,使得游戏可以在云端运行,以视频流的形式传输到终端再通过客户端解码进行畅玩,更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硬件的配置要求。
尽管互联网手机端触达流量天花板,但无论是用户还是流量增长需求的背后,本质都是如何变现。QustMobile曾预测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6363.3亿元,而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将占比88.3%,PC广告占比仅约占4.5%,甚至不足OTT及智能硬件广告占比的7.1%。
移动端拥有如此硬核的变现能力,而PC端在成为“金饭碗”的路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移动端自然依旧是互联网发展重点。反观目前占领电脑桌面的厂商,从微信、快手、抖音等无一不是先铆足了劲在手机桌面上占领用户心智,再以PC端作为场景补充及充当次增长极。
在薛涛看来,部分软件的回归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无法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也就失去了商业价值。与其说是回归,我们不如认为是开发商在上面失败的尝试的反应,但是这种尝试的勇气是值得欣赏的,问题的出现才会促进技术的进步。”
尽管目前先后有主流App争先上线PC端,甚至有争抢电脑桌面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登陆PC端的厂商更像是一个风向标的作用,让市场重新审视PC端的价值,但若以此定论手机软件将回归PC,或为时尚早。
三、全场景的内卷之战流量红利逐渐见顶的当下,无论是移动App端还是PC应用端或是细分下的Web端,仿佛并不能满足互联网玩家们的野心,于是开发并争夺更多的场景成了燃眉之急。
根据互联网流传的流量公式:“流量=用户数x用户时长”,这已经不是移动互联网玩家在庞大的新用户流量池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现在的玩家想方设法或从算法推荐下手,或瞄准私域,目的不外乎留住用户,增加用户时长。
“增量”的争夺从未有过停歇。以往是寻找增量用户,或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又或瞄准高端化市场。但当用户增长红利见顶,未来互联网的增量将更多地探索场景。随着更多场景的开发联动,此前淡定的玩家也无法坐以待毙。
“手机还是电脑”的双选项已过,现在厂商们面临的是全场景时代。所谓全场景在广泛的定义上指的是用户的生活全场景,包含衣、食、住、行等。
终端设备上,除手机、电脑外,音响、耳机、汽车、VR等产品应有尽有;在消费场景上,也不止局限在工作和生活场景,而是进一步细分成了学习、健身、工作、运动、户外、路途、家庭等。
如何在各种场景下实现联动,无缝连接挤占用户的时间,是全场景、全维度下的难题。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已经来临。
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和小米的小爱都不满足于“智能音箱”的身份,背后的野心先是侵占用户的家庭生活场景,后又瞄准搭建完整的生态建设。目前这样的一个“智能音箱”不仅是播放音乐的终端,更是连接了娱乐、健康及购物等数字生活内容。
无论是长短视频平台,也同样瞄准了多屏场景的全覆盖。爱奇艺先后上线奇异果TV、爱奇艺VR、爱奇艺智能家居和爱奇艺车联网四个屏幕新渠道;抖音也上线比亚利唐的中控大屏,瞄准车载场景。
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想象力才是求生之道。
目前更多的场景还在开拓中,谁能冲在前方拔得头筹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若想突破见顶的红利,玩家们要做好在全场景中“内卷”的准备。
(文中薛涛为化名)
作者:嘉荣,编辑:伊页;公众号:新熵
本文由 @新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为什么现在电脑基本没有病毒了?
真的少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少。流氓软件一大堆捆绑广告我觉得就是病毒。最烦人,就最近我就被这些垃圾流氓软件气死了,就是因为同事因为我电脑刚开始让他玩,然后他就经常我上班时候他就下班用我电脑看电视,我想看电视就看呗让他玩。但是后来我觉得电脑不是他自己的他是不会爱惜,我玩的时候看到我的笔记本电脑上很多食物渣子弄到键盘上我就有点不高兴不想让他玩了后来我休息没上班他又拿我电脑玩我说他不要把渣子弄到键盘上键盘会失灵的我弄了半天才把卡在键盘缝里的渣子弄出来,其实我就不想让他玩了但是有这么熟又不好意思说。知道今天我下班回来我又打开电脑玩 游戏 一脸懵逼桌面上弹出几个垃圾广告。之前没这些垃圾广告。桌上面多了几个流氓软件卸载都卸不掉。而且一开机就有广告窗口弹出来瞬间气死我了。感觉这傻货肯定乱搞了。我想我都下载了腾讯视频了还是VIP可以看电视用腾讯视频看不就好了吗最起码我知道在官网正规渠道下载我下载视频和 游戏 都小心翼翼,谁知道他不满足,他MD在网随便搜索快搜下载些垃圾全家桶都带流氓软件捆绑的些垃圾软件 游戏 弹出广告窗口卸载特麻烦还找好久。对我们这种不是很精通电脑小白想彻底清理这些流氓软件很难。所以我就把电脑重置系统,真是浪费时间,下次在不让别人玩我电脑。因为不是他们他们一点都不会爱惜。我自己会心痛,我花5800买的本来自己也是穷人。在也不让他们玩我电脑,让我很失望。想玩自己买去,真是的什么人都有。
文/小伊评 科技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记得在笔者上初中和高中那会,电脑病毒那是层出不穷的,甚至有一次笔者在用杀毒软件杀毒的时候竟然检测出来的100多个病毒,并且在熊猫烧香肆虐的时候笔者的电脑也中招了,最后不得不抱到电脑售后处理,花了将近50块钱才搞定,那在当时可是相当于笔者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然而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电脑病毒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来说一说。
1.黑客也是要吃饭的,现在做电脑病毒挣不了什么钱。
做电脑病毒的初衷是什么?大多数都是为了挣钱,在早些时候,由于技术的不完善,电脑病毒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比如有一些专门用来窃取账号信息的木马病毒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取你的 游戏 账号,QQ账号甚至银行卡信息等等,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然而现在不同了,所有的账号信息基本都是和手机号挂钩的,就算窃取到 游戏 账号信息也没啥用,因为最后一步基本都需要手机验证信息。
所以既然挣不到钱,谁还会闲着无聊来做病毒?为了兴趣和爱好?那可是要吃牢饭的亲,谁也不傻。
2.病毒的传播途径越来越窄
病毒是怎么传播的?无非就是几种途径,非法网站挂马以及光盘带毒,然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几种途径基本都被锁死了。
现在绝大多数的网站想要上线,都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备案,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网站采用的都是采用的云服务器,所以基本上没有挂载病毒程序的可能性。而且还是那句话,现在想要建设一个网站成本是很高的,大家建设网站的初衷都是为了挣钱,谁还吃饱了撑着没事挂病毒呢?甚至就连一些“特殊”网站现在都已经开始对病毒严加防范。
而光盘这种传播途径目前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因为光盘已经几乎没有人用了,甚至有些电脑压根连光驱都不具备。
3.杀毒软件免费,产业链消失
在笔者小的时候,譬如瑞星杀毒,江民杀毒,卡巴斯基杀毒等等杀毒软件都是要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一款杀毒软件的价格甚至高达三四百元,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那么这些售价高昂的杀毒软件如何才能撬动人们的钱包呢?那就是病毒啊,所以当年有很多病毒基本都是这些杀毒软件自己故意搞出来的,毕竟有病毒的威胁才能促使消费者为此买单。然而随着360免费杀毒的出现,付费杀毒时代彻底结束,那么既然无法通过售卖杀毒软件来挣钱,那再生产病毒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了,虽然目前病毒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2017年的勒索病毒事件还是给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笔者也提醒大家,电脑尽量不要裸奔,安装一个常用的杀毒软件或者安全助手也是有必要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电脑达人的。
今时今日,电脑的确是基本上无病毒了,最大的功臣来自于360免费杀毒软件。不是说它有多厉害,是因为免费,大厂免费,病毒就死掉了。
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呼吁大家共同维护电脑与网络安全,让大家能玩得开心,用得放心。谢谢大家。
现在的电脑不是没有病毒了,而是病毒在电脑上没有生存空间了。
电脑病毒是不法分子为了不当获利而采取的违法手段,通过控制他人的电脑转移他人财产。例如你的银行信息, 游戏 币,账号密码等等。
首先:现在电脑的应用很大一部分被移动手机所取代。 尤其是跟资金往来有关的业务,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登录电脑。还有跟资金有关的APP,都有着自己防病毒程序。毕竟谁家产品被黑客攻击都是要受到牵连的,对于公司及旗下产品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各种APP的大量产生,也让你这些“黑客”纷纷转了行。 既然是黑客,也就都是写码高手,既然有这么多正经事可以做,谁还会做违法的事呢?以前之所以会有大量黑客,一个是各个网站的防范技术不强,给了坏人可乘之机。如今但凡有点技术的黑客,完全可以找到收益更高的正经工作。这也是 社会 发展带来的良性效益。让人觉得做坏人没必要,谁也不是天生想要干坏事的。
最后:犯罪成本太高也是黑客纷纷转行的原因。 既然各种APP都有了严密的防火墙系统,黑客也就没那么容易不法所得。就算是有点蝇头小利,现在国家对于互联网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非常大的。不值得。如果你真有技术,到腾讯 阿里,当面把网站黑了,你试试,绝对高新聘请你,不比你做黑客赚的多?
为什么现在电脑基本没有病毒了?
说下我自己的看法:
1.电脑操作系统日渐完善
WINDOWS XP的时代,病毒横行,稍不留意,电脑可能就会被病毒入侵。但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的迭代更新,可被利用的漏洞越来越少,入侵的成本越来越高。普通百姓的电脑实在没有入侵价值。
Photo by Tadas Sar on Unsplash
2.杀毒软件的落寞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但黑白向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杀软少了,病毒自然少了。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有时候病毒和杀毒可能是一拨人。
截图
3.需要用病毒来获取的东西,有了更简单的渠道
当下互联网环境,个人基本不存在隐私一说。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赤裸裸的暴露在网络上。以前,需要用病毒来获取的信息,可能几分钱就能买到。如果你是病毒的制作者,你会怎么选择,显而易见!
很久以前,买了电脑,还要再买一套杀毒软件,我记得当时我用的最多的是诺顿、江民杀毒软件。近些年来,我们发现电脑病毒越来越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病毒主要活跃在PC电脑,特别是windows操作系统是重灾区。随着PC市场的萎缩,很多用户可能只是上班使用电脑,下班就不怎么用电脑了,通常使用手机、平板代替了。用户使用电脑的频率少了,黑客攻击电脑也就少了,病毒也就越来越少了,毕竟开发病毒是需要成本的。
相对于PC来说,移动设备的的系统权限限制严格,比如IOS系统,进入app store的软件需要经过严格的筛查,如果存在hook、滥用权限等,是进不了app store的。对于安卓系统,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推送机制,还是比较乱的。
我们常用的电脑操作系统以windows系统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可以利用的系统漏洞越来越少。发掘零日漏洞的成本越来越越高,已经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公司参与,而公司对于入侵个人电脑似乎不是很感兴趣,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以前,很多病毒都是杀毒软件公司制造的,目的在于提高杀毒软件的销量,但是360杀毒软件以免费形式出现,打破了杀毒软件生存之道,引起了杀毒软件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从事杀毒软件的公司要么转型安全公司要么倒闭了。
总之,最近几年电脑病毒越来越少,以前电脑还要安装360卫士之类的电脑关键软件,我现在很少使用了,安装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了事,的确省心了不少。
你没看错,左手做病毒右手卖杀软。因为这事有巨大的利益。
还是因为某星公司的造假案才让世人所知道的。
可能我觉得这是360某虎做的少数的几个好事,就是把杀软免费化。结果逼死了很多杀毒公司,也改变了这个行业的 游戏 规则。做病毒的少了,病毒自然就少了。
window升级到win10后,对病毒的防护,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导致病毒制作成本提高。
手机的兴起,让很多专注生产病毒的黑客或者利益群体转移了,毕竟相较于生产病毒,钓鱼软件、流浪软件更容易变现,所以重心都放到手机端去了。
而且现在移动端app的下载,多大通过应用商店。如果有可疑代码,就不会被发布。从源头上就保护了用户,杜绝了病毒。当然你自己单独安装apk就另当别论了。
生意无外乎成本与利益的关系。杀人越货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干。
如果一个事情 违法成本变高,利益变低,自然也就没有人做了。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平时上电脑专业课也有学生问过,好象这些年很少见大面积电脑病毒发作了,最近的病毒印象好象还是好多年前的 CIH 和 熊猫烧香。不只病毒不见踪影了,连好多大名鼎鼎的杀毒软件也没什么水花了。为什么呢?
先说下病毒的由来,最早的病毒其实是电脑程序员为了炫技做的一些小程序,在一些特定的日期或条件下触发,来证明自己的编程实力。那时病毒很少搞什么破坏,最多是算恶搞一下。后来慢慢病毒有了破坏能力,传染能力,主要是因为网络化以后,大面积全世界的病毒传播与爆发成为了可能。病毒也真的成了电脑的一种病!开始电脑病毒还只是破坏软件与数据,后来发展到损坏硬件,烧坏主板,比如 CIH 病毒。
随之,各种杀毒软件也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了,那时电脑不装个杀毒软件都不敢用。
首先,电脑病毒是以搞破坏为目的,它感染电脑以后可能不会马上发作,会有潜伏期,满足触发条件以后再开始搞破坏,所以病毒一般不能给开发者带来太多的利益,当然开发杀毒软件的公司除外,据说,据传说,开发杀毒软件的公司参与开发病毒,这就很有意思了。
第二,病毒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是改头换面了,隐藏的更深的。现在的病毒基本都是木马类的了,它是以获取你的个人信息与偷取你的 游戏 帐号装备为目的,让你发现了不是它的目的,让你发现不了才是它的目的,你发现不了,从你电脑上获取信息,什么网银,支付宝之类的,这才是更有利益的更赚钱的方法,做纯粹的搞破坏的病毒估计只有网络战有意义了。
所以,就是介个样子,病毒其实没少多少,换个方式存在着,也与时俱进了!
首先普及一下,电脑病毒不是没有了,也不会没有,只要有电脑,有电脑,有电脑程序,电脑病毒就会一直存在。这点就像人体和生病一样,只要有人就有病。。。
之所以有观点说没有病毒,第一是因为电脑程序的完整性和防护性能越来越好,处理病毒的能力越来越强,很多病毒是直接在后台就被阻止了,过程和结果都不显示出来。
第二,强大的杀毒软件会很快的处理点那些简单的常见的病毒,非常快捷,以至于我们有时候并没有意识但到这就是病毒,比如有些篡改网页,加载启动项等等,现在的杀毒防护软件会在第一时间提醒你和阻止这类型病毒,很多人也并没有意识但到这就是病毒。
其实,病毒之于电脑就像病对于人来说很相似。随着医学的越来越发达,那些简单的小毛病除了自身抗体的作用能力增强在,治疗的方式简单快捷,所以人们也不会把感冒头疼当回事,病毒也一个样,简单的轻松被防护软件阻止的病毒也不被当回事了。
这里就不讲其他的了,现在事实上病毒依旧非常多,危害性也非常高,做好病毒防护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家好,我是大明、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电脑没有病毒了,而是电脑中病毒的几率越来越小了,那么为什么我们中病毒的几率小了呢?接下来我就详细的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杀毒软件防护功能做得越来越好了,种类也越来越多了,像电脑管家,金山毒霸,360,火绒等病毒防护软件,病毒防护功能非常好,例如360它的杀毒效果就非常好,只要病毒软件检测出病毒,马上就会在后台直接查杀掉,主要原因是病毒库更新的非常快,哪怕是出现一些新的病毒也能轻易的查杀掉。
除了有杀毒软件的因素外,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那么大家这些年对电脑了解的程度也越来越好了,像是一些危险的网站,类似于病毒的广告的,大家也不会轻易的去点击,所以呢,中病毒的几率也越来越少了。
本期问答讲解了为什么电脑基本上没有病毒了的原因?我的观点就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因素只有两点,“病毒软件的防护功能越来越好“,“大家对电脑了解的程度越来越高“,使电脑不轻易地中病毒,而不是电脑基本上没有病毒了,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而已。
在BAT等大厂写毒瘤App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BAT的经历足以在你的经历中留下浓重一笔:你会学习到、感受到你之前没接触过的正规化趋于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个人能力提升也会进步神速;你的财富也会通过你的努力快速提升;也能让你以后跳槽更佳顺畅。
大厂的程序员就是一个螺丝钉,曾经有一个朋友在美团的推送组干了两年,这两年就做了一件事情,APP的推送!所以可想而知,他对推送的掌握深度是很深的。大厂属于正规军作战,开发人员只可以碰自己电脑和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属于测试同学的,预上线和生产只有运维才有权限。代码开发严格按照GitFlow流程进行分支管理,单元测试、code review自然也少不了,上线前有QA的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还有回归测试甚至自动化测试,这些在小公司肯定是无法面面俱到的。
在这样一整套严格的质量体系保证下面,效率自然会降低,但是质量这块却提上来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一般分工作考核和价值观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定是升职加薪还是处分开除。所以大厂的程序员很多时候不得不为自己的KPI犯愁,牛逼的开源一个新项目,次之重复造轮子,或者参与开源项目成为commiter。然而大厂就是这么任性有钱,可以养很多人,技术也就这么出来了。“工作上我们要996,生活上我们要669”,这是马云说的。996、加班这些大厂带头,小公司跟风,程序员没有不加班的,只是多与少的问题。互联网公司不加班老板似乎都不好意思在外面说我们是互联网公司。
大厂出来的程序员,工作太好找了对吧?无非是跳出这个大坑换下一个大坑继续精彩人生,这种知名企业的员工自带光环,信心十足啊,心情一好,生活、家庭自然幸福美满,干劲十足,良性循环。不要对大厂和大厂的人下绝对的判断,要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感受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