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采茶的黄金时期,上堡万长山茶场急需大量采茶工,上堡乡积极为企业分忧解难,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该乡迅速建立“线上+线下”宣传模式,“线上”由各村转发茶场招工信息至村务公开微信群,“线下”由乡村干部上户宣传疫情防控的同时,动员村组富余劳动力前往万长山茶场采茶。由于很多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没有交通工具,该乡实行免费“专车”服务,由各党支部与企业对接,每天早晨安排专车将采茶农户送至万长山茶场,下午统一将采茶农户安全送回家,实现采茶农户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无缝对接。
“每天早晚都有车接送,这样我也可以跟着上山采茶了,每天能挣一百来块钱,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啦!”一位六旬农妇如是说。“专车”服务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又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该乡已有260名农户在茶场务工采茶,其中每天免费接送80人。
供稿:刘洪建 邹韬
版面编辑:艾宇婷
责任编辑:杨晓斌
值班主任:徐鹏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最后是被谁解决的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最后是被欧拉解决的
29岁的欧拉提交了《哥尼斯堡七桥》的论文,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开创了数学新一分支---图论。并且发表了论文《关于位置几何问题的解法》,对一笔画问题进行了阐述,是最早运用图论和拓扑学的典范。
在论文中,欧拉将七桥问题抽象出来,把每一块陆地考虑成一个点,连接两块陆地的桥以线表示。并由此得到了如图一样的几何图形。若我们分别用A、B、C、D四个点表示为哥尼斯堡的四个区域。这样著名的“七桥问题”便转化为是否能够用一笔不重复的画出过此七条线的问题了。
若可以画出来,则图形中必有终点和起点,并且起点和终点应该是同一点,由于对称性可知由B或C为起点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若假设以A为起点和终点,则必有一离开线和对应的进入线,若我们定义进入A的线的条数为入度,离开线的条数为出度,与A有关的线的条数为A的度,则A的出度和入度是相等的,即A的度应该为偶数。
即要使得从A出发有解则A的度数应该为偶数,而实际上A的度数是5为奇数,于是可知从A出发是无解的。同时若从B或D出发,由于B、D的度数分别是3、3,都是奇数,即以之为起点都是无解的。
扩展资料: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2007年,为庆祝欧拉诞辰300周年,瑞士政府、中国科学院及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举办纪念活动,回顾欧拉的生平、工作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桥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莱昂哈德·欧拉
如何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问题
一句话就是:讲党性,树正气。具体应做到五个方面。一、要适应形势,勇当时代发展的先锋
适应形势,就能发展,不适应形势,就会落后。当先锋就是领先超越,冲锋在前,为后面的人开路、铺路。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拼在经济建设的“一线”,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做新形势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可以说,党员就是先进的“代名词”,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干出新业绩,才不愧称为党员,才真正对得起党组织多年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
1、要认清形势。农村党员干部面临的形势,就是当前农村工作所处的形势。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实行税费改革后,我国的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极其深刻的的变化。从党员自身看,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以前党员是“越穷越先进”,现在是 “越富越先进”。在目前新形势下,党员富不了,甚至比群众都穷,就没有群众威信,党员先进性更无从谈起。从干部自身看,工作作风亟需转变。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行政命令不通了、干部说话不灵了,群众也听烦了、不愿意听了,干部干好工作必须转变和改进旧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由“管理型” 转向“服务型”。从发展方面看,资金成为难题。“费”改“税”,农民负担减轻,集体收入也随之降低,村级很难正常运转,如日常开支、干部工资及其它各项服务资金等都很难保障,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从换届方面看,干部更难当了。支部换届“两推一选”,村委换届“村民直选”,当干部由“少数人”说了算变成由“多数人”说了算,村干部只有公开公正、民主公道、廉洁从政,只有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才会相信你、支持你,才会跟着你走。从工作方面看,基层更难干了。农村党员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又直接面向群众,工作压力很大,也很难开展,这是上下各级人所共知的。这5个方面,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是农村党员干部面临的形势。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必须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必须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努力为群众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来。
2、要找准问题。目前,整个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集中表现在“三个淡化、一个不适应”上。一是宗旨观念淡化。有的党员只要个人利益不要集体利益,只要群众尽义务,不为群众搞服务,个别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处事不公道,办事不公正,想个人多想群众少,对群众的困难不关心、不帮助;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攀比思想严重,不是比工作,比贡献,而是比资格、比待遇。二是纪律观念淡化。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要自由不要纪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党组织的各项决议决定有利的就执行,没利的就不执行;有的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甚至与党组织明顶暗抗,极个别的还组织参与非正当活动,做了一些违背组织原则和党纪法规的事。三是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没有光荣感和责任感,感觉与群众没什么两样,把自己混同与一般群众;有的经不住金钱等消极腐败现象的诱惑,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做了,不该拿的东西拿了,在群众中影响很坏;有的党员自身模范作用差,不能起示范带头作用,体现不出先进性;有的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差,自己还在“温饱线”上徘徊,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党员甚至参与闹班子、上访,损害了党的形象。四是素质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条条框框多,机遇意识不强,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有的党员干部本身就是贫困户,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有的党员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老套套解决新矛盾,办法少、思路窄,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差,对工作糊糊弄弄,应付了事,缺乏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敬业进取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村党员干部模范作用的正常发挥,也影响了整体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3、要抓住机遇。形势就是机遇,认清了形势,并适应了形势,就抓住了机遇。一个单位大的几千人,小的几百人,但党员都占少数,都是“佼佼者”。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一定不能小视自己,认为“党不党”无所谓,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落后于群众,当群众的“尾巴”,这是各级党组织和群众所不允许的。加入WTO、税费改革、市场经济发展,既给农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特别是给党员带来了创业致富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贫富差距,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抢抓机遇,振奋精神,不断地自我审视,解剖自己,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自己,成为科技致富的明白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二、要敢闯敢干,勇当奔康致富的能手。
党员带头致富是职责,带领群众共富是义务。目前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党员干部要敢闯、敢干、敢试,先为群众趟出路子,然后帮着、带着、领着、激着群众致富。
1、要带头致富。“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敢于闯市场,增强致富本领,在群众中率先致富。目前在农村,群众要致富、经济要发展,主要是缺技术、缺门路、特别是缺带头人。多数群众求富心切,黑白考虑怎样致富?就是怕上当、怕赔本、怕风险。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种植结构调整走了不少弯路,用了不少背劲,使农民产生了“种么赔么”、“干部吆喝么不干么”的逆反心理。这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由于行政多、指导少,计划多、市场少的情况下产生的。现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都转变了,主要是提供服务、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集体和农民增收,党员必须先致富、快致富、带头致富,给群众做出样子。“贫穷不是共产党员”。现在仍有部分党员和群众一样存有“小农意识”、“靠田吃饭”的思想,迟迟不敢放手经营,更谈不上带头致富了。这样的党员,在历史发展中早晚将被淘汰。面对新的形势,农村党员干部确实存在一个提高自富和带富能力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家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富、带富的能力?镇、村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自身都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努力。一是换脑筋。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先进经验,对照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意识、致富本领、发展路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看自己到底哪方面落后了,哪方面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二是换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立足自身找优势、谋发展,努力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三是换班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各级都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努力把一批政治表现好、致富本领强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让他们挑大梁、唱主角,对那些无经济头脑,无致富项目,无群众威信的村干部该调的调,该换的换。四是学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郭秀明、王乐义等先进典型,并认真学习身边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增强党员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五是严考核。把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递进培养”的重要依据,对致富无门、贫穷落后的“老好人”党员坚决不能列为后备干部。
2、要带领群众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这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新追求。会不会、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目前,农村党员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富了不带富”。这种人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但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不关心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不愿意操心带领群众致富,没有奉献精神。甚至有的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每逢换届,送钱送烟拉选票,弯门邪道跑官当。这种人没有群众威信,别说当不了干部,就是当了干部也迟早会被群众“轰”下台的。另一种是“不富忌人富”。这种人包括部分干部在内,心胸狭窄,忌贤妒能,自己挂着党员的名,没本事富起来,怕别人富了,对自己不利。有些群众致富“能手”经过多年的闯荡,有市场经验、有致富门路、也有资金、有信息,村里修路、打井、治水都积极捐款,为村、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递进培养工程”就是要重点培养这种人。而有的党员,包括干部,说三道四,处处设卡,不给他们创造机会,反而扼杀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在入党这个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当“幕后杀手”,硬是把他们拒之门外。
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有三点。一是富了不忘众乡亲。不管党员,还是群众,自己富了都不能忘了回报社会,要想想怎样带动大家富起来。特别是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二是领着群众闯市场。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三是多为群众解难题。农民在致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如资金、技术、场地、销售等。对此,致富党员、村干部要积极帮助解决。
3、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经济上富不算富,真有学问才算富。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不学科技、不学法律、不学政策、不学市场经济,两眼乌黑,脑子空空,怎么能带领群众致富呢?在今天这种新形势下,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不断进行“充电”,首先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一是强化知识灌输。要通过“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场经济知识等,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二是强化电教培训。发挥好远程教育设施,制定好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和群众收看,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三是强化活动载体。随着“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要扎实开展“双带”和致富党员与贫困户结帮扶对子等活动,为农村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舞台,努力在全社会激发产生“能人带众人,增收路子宽”的裂变效应。
三、要服从大局,勇当精诚团结的表率。
“堡垒先从内部攻破”。促进经济发展,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生力军”,村两委班子是“桥头堡”。如果党员失去党性、干部失去原则,说话办事随随便便,从里到外都看不出一个党员和干部的影子,那么这支队伍就如一盘散沙。如果村两委班子失去团结,尿窝子,捣鼓事,那么这个班子就彻底“瘫”了、“乱”了,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都将消失殆尽。维护团结是所有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和要求,也是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评价考验每一个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之间需要团结,党员之间也需要团结,没有党员之间的团结,就没有干部之间的团结,更没有两委班子的“大团结”,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1、服从大局,维护团结,要有团结的愿望和协作的精神。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发展大业。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要做到四点: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农村工作很辛苦,任务很艰巨,大家能在一个集体共事,是一种缘分,应当团结一致、和和睦睦,形成亲如兄弟姐妹的良好氛围。当然,大家在一起干事,难免意见不一,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有团结的愿望、协作的行动,再大的磨擦,也会得到妥善解决。团结出活力,出效益,出好心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搞好班子团结,关键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配合要默契。两人要多演“将相和”,不唱“对台戏”,做到“将相心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行船”。当然,讲团结不是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要坚持党性原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在权责明确、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第三,作为班子成员,要增强大局观念,求大同,存小异;多信任,少猜疑;多负责,少推诿,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形成团结战斗的坚强集体。第四,作为一般党员,也不能只会当“墙头草”,别人怎么吹,你就怎么倒,不辩真伪,不分是非,受人利用,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念,鲜明地支持真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批评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干部。只要全体党员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团结协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服从大局,维护团结,要正确对待两委换届。经过对历次村两委换届进行分析,一致认为:对两委换届,农村党员干部过分“神经过敏”,一门心思搞关系、拉选票,想方设法保位子、上台子。实践证明,没有真本事,靠拉选票上来的,长短站不住脚跟,也很难干出成效来。像这样的干部,心术不正,能力了了,群众不信任、不支持。在农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首先要干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靠干事赢得选票、赢得民心。干事越多,群众得到的实惠就越多,得罪的只是小部分人的利益,成不了大气候,有大多数群众拥护你、支持你,你不仍然是赢家吗?一提换届,有的党员心里就开始划算,谁得罪过自己,就想法碰碰谁,让谁觉觉点;有的村干部开始小心翼翼、畏首畏尾,计划干的事也不干了。在换届这个问题上,能否换出一个团结的班子、一个治事的班子,关键在党员、在群众,是不是从大局考虑,是不是处以公心。作为各级党组织,在村干部选拔任用上,就是努力把政策观念强、有工作能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选拔进村党支部班子。这是上下各级的共识,党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对干了事的和没干事的绝对要有个说法,在换届中,就要有个“体现”。每名党员和干部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摘掉“有色眼镜”,要从村里的发展大局着眼,从群众的利益出发,选“将才”和“帅才”,不选“庸才”和“愚才”,贻误村里的发展大业。总之,对于换届这个问题,无论是党员,还是干部,都不要考虑得过多,要静下心来,煞下身子干点事,这才是正事。如果谁在那里晕晕糊、磨磨蹭,谁就快吃亏。
3、服从大局,维护团结,要正确对待信访问题。信访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不论哪一个单位,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视,不能放松。信访多,村就会大乱,党群、干群关系就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处理信访问题,党员重任在肩。一是摆正位置。每名党员都受支部的直接领导,要自觉维护支部班子的权威和形象,真正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发展的事不做。最痛恨的是部分党员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鼓动和参与群众上访,在群众身后当“幕僚”。二是当好参谋。党员与群众接触得最多、最直接,可以说,是群众心声的“睛雨表”,群众心里想什么、怎么想、怎么看,党员最清楚、最了解。特别是对容易引起群众上访的矛盾问题,党员要及时向支部反映,给村里当好参谋,切实帮助解决。三是一身正气。党员要认真执行支部的决议和决定,不能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对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的,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做疏通化解工作。要知法、懂法,不能带头违法,如有的党员带头乱圈乱占宅基地,带头不交农业税,都触犯了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还有一个问题,必须点出来,有的村为什么不稳定、好出乱子,就是党员会开得少,不经常与党员进行沟通了解,这样的支部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这样的支部书记不称职、不会干,出了乱子,怨这个怨那个,怨党员怨群众,实际上,谁也不怨,就怨自己。对这个问题,各级部门的包村干部,要监督好、落实好,不能光嘴上汇报的头头是道,要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上,真正帮助村里开好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会。
四、要关心群众,勇当亲民爱民的模范。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这对加强团结和改进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改进作风。作风关乎民心,关乎党的形象。每名党员,每名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低群众一等干工作”,别真把自己变成“当官的”。一些干部老爱在百姓面前摆官架、耍官威——我是“当官的”,你“平头百姓”就得处处敬着我。村干部说到底就是百姓的“管家”,要为百姓服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所谓的“人上人”。如果老认为自己是“当官的”,必将被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平头百姓”淘汰。
2、要自觉奉献。农村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十分辛苦,为农要超级大国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受客观条件制约,有的村干部经济待遇不高,有的村干部还是“义务干部”,劳酬不符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只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解决。农村干部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当成大事,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要自觉奉献,首先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双手干净”。群众评价干部,既看是不是干事,还看是不是干净。公生明,廉生威,威则有信,信则有众服。干部只有自己干净了,在群众心里才会有威信,群众才会跟你贴心。农村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洁纪律,事事处处严以自律,不为自己捞好处,不向公家乱伸手。同时要管好家人,不搞特殊化。
3、要办事公道。群众看干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干部能不能出以公心、公平待人、公道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在一些很具体很实在的事情上。有些事虽然不大,但是对某一户、某个农民来说,却是贴心连肉的大事。如果农村干部能够秉公处事,办事就会十分简单和顺利,群众也服气;如果私心作怪,优亲厚友,公事和亲情纠缠在一起,不仅办不好事情,群众也不买你的帐。因此,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公正、公道、公平,一视同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否则,早晚让群众晒了台。
4、要为民解困。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要从那些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不满意、最急需办的事抓起。比如部分贫困户生活困难问题,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问题等等,都要认真考虑,帮助解决好,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当前,农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发展经济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治穷致富。要全面落实好部门包村工作,部门负责人作为包村的“第一”负责人,要经常进村入户,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技术,多从实际出发,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解决当前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受到农民的欢迎。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进村入户,影响是恶劣的,如不及时纠正,党的光辉形象、政府的光辉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将大打折扣。
五、要干事创业,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发展。
干事创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尤其是夯实集体经济实力。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才能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1、严格奖惩。要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干事的,让干事的人政治上红、有地位,经济上富、得实惠,社会上香、腰杆硬,真正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今后用人,就应用一把尺子量,标准就是“凭工作说话,凭政绩说话,凭干的事业说话”,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给有事业心、有责任感,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办事,有工作能力的同志们,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使真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回报,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受惩处。对村级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把那些不适应、无作为、闹不团结、不干事的人坚决通过组织手段调下来、调出去。不能让“常败将军常挂帅”、让“拿着俸禄不干工作,占着位子不干事”的干部影响事业发展。对村级的考核,也要“挖稠的、当面点、看干货、实打实”,按照工作性质实行单项考核。不管考核哪一项工作,都得“是马是骡子拉出来遛遛”,绝不能当大平板,抹光滑墙,也不搞名次并列,是一就一,是二就二,就凭干的事来说话。工作就怕具体,都负责等于都不负责,都管等于都不管。
2、突出重点。近年来,各地发展非常迅猛,竞争激烈,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但各地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步拉大,优势在逐步缩小。就是因为抓工作的重点不够明确。村级对工作重点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干部不重视,群众不认识,导致了工作远远地被遛在后面。
3、发挥优势。发展经济,山有山路,水有水路,城有城路,村有村路。关键是发挥优势,少走或不走弯路。只有抓住棱角,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推动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什么理由,什么情况,都要深挖潜力,找准优势,这才是发展的突破口,关键就看干不干、抓不抓。要围绕发展干点真事、办点实事,因村制宜,宜么则么,总之,要干出点名堂来,干出几件可圈可点的工作来。如调整、植树、种菜、修路等。
4、真抓实干。“认真就是能力,扎实就是水平,求实就是成绩”。作为村干部,要做到出满勤、干满点,舍小家、顾大家,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上不糊弄领导,下不亏待百姓”。树立起措施围绕“实”字定,工作围绕“实”字抓,一切围绕“实”字干的良好风气。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不拖泥带水,不虎头蛇尾。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发扬一种奋发有为、坚韧不拔,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状态,时时刻刻想事不混事,一心一意干实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地抓落实、促工作,决不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中、文件里。一句话,对确定的事情就要立即分解任务到人头,定量、定时、定效果,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到头。把工作落实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上,不给历史留下遗憾,不给百姓留下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