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20%左右。
早在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就公布了一个研究结果:“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
2000年5月,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组“对参加学科技能培训的其中692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测试表明,66.3%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4年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在宿舍上吊自杀。笔记本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工作以来,除了第一个月相对开心外,后面这段时间,我连笑是什么感觉都不清楚了……我感觉到我的生活没有阳光,一片灰暗,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一名教师……彻夜失眠,使得第二天精神不振,上课质量更差。教学工作做得不好,我自觉得没脸面管理班上的学生……许多该做得来的题不会做,该讲得清的题不会讲,我觉得自己愧对教师这个称号,甚至当别人叫我‘马老师’时,我真想叫他们别喊……按理说,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教数学是不成问题的,可我做不到……”
2004年10月16日上午,海南省定安县教育局某宿舍区发生一幕惨剧:一名23岁的女教师用菜刀亲手砍死了自己5个月大的亲生儿子后,又用刀割破自己左手腕动脉和砍破头部自杀,所幸被120送往医院抢救后已基本脱离生命危险。
2006年9月24日,央视《中国法制报道》播出湖南省永州市第12中学历史教师李恒毅,大学毕业当教师8年,长期处于忧郁状态导致精神分离,而校方又失察,最终在课堂上殴打11岁女学生章耀尹,猛踩其头部,随后还亲手把被打昏迷的女生章耀尹从4楼扔下致死。
如果以上几个例子是特殊的走极端例子的话,那么下面几位中学教师的表现就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了。
刘老师,一名中学老教师,最近工作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其他琐碎工作、各种会议压着,总感觉有一种被掏空了般的疲惫,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付出关心和爱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他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他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愿……
李老师,教中学十多年了,最近几个月来不知道是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的她,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她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各种琐碎工作、各种会议、学生升学的比例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她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小张老师,在师范院校学习的时候,对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才。可是毕业教了一年多的初中,她却发现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如她想象中那么美好。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令她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她觉得无力改变每一个学生的命运,工作上的无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逐渐感到厌倦……
“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变得脆弱、多虑,有时甚至无端地多疑,思维方式也似乎出了偏差。常常是一件事情还未开始做,我便事先虚拟出许多后果。上课铃一响,我便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糊里糊涂地走进教室;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在分析例题时把解题步骤说颠倒了……总之,许许多多莫名的担心使我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是一个教师在网上向心理医生发出的求助信。
这些表象在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列举上面的例子,只想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出现的负面问题,是目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对教师个人及学生都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性很大。帮助中学教师摆脱心理问题感需要教师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对策和给予社会关注。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危害
对教师个人来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心理健康问题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抑郁、多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导致虐待配偶孩子、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所伴随的成就感降低,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到损耗。还会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学生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消极解释,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学生难以从教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他们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幸福,而且还可能让受到不良影响的学生影响他人和社会,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对学校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效益,因此学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学校管理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冲击、教师自身因素、其他方面因素。
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评、竞聘上岗等诸多挑战,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交际范围窄。同时,社会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理解程度并不高,家长对教育乱收费认识不全面,这也让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学校管理的因素
从观念、制度等方面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事实上许多学校更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教学科研等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致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并且不少学校教师超编和人事制度改革导致学校实行竞聘上岗,这些更加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此外,学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成为诱发教师不良情绪的原因。
3、社会环境的冲击
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提高,但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一部分教师的待遇偏低,远远赶不上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龄人,致使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心理负担重。这种对比与差异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
4、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等价,有些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学生的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等,很容易使教师陷入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之中。
5、其他方面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等等都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学会自我调节
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认真分析原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调控,或者自我进行调节,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主动向人沟通,说出心里的不愉快,将自我调节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2、多交往多谈心
如多读一点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将知识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外界与变化,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了人的责任感,调节了个人的情感,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高尚和平衡,师生、同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还可以使人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能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
4、教师要欣赏自己
工作中教师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一些教师为追求完美,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与不足,这样做虽然有利于不断进步,但是也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其实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紧张,让自己活得太累。
5、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
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6、进行心理咨询
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自我调节就能得到解决,当心理问题较严重,自我调节无效,要像对待感冒等身体疾病一样,及时诊治。诊治的途径主要包括:书信、互联网、电话咨询和心理门诊等。
7、学会掌握“度”的把握
无论是追求、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都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失之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工作过多,这些情况在教师中容易出现,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
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的调整。在看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教师本人需要弄清这些转变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预防角色焦虑。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5、 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职能的实现、教育价值的体现,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不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