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土匪行话「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黑话究竟有多少准确性连作者都弄不明白」

#头条创作挑战赛#

吴学华原创作品,不得转载牟利

一部《闯关东》,让人记住了东北有情有义的土匪“震三江”,同样,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很多人对于杨子荣初上威虎山的那一段土匪的“切口”,很感兴趣,也觉得不可思议。

明明两人可以正常说话,却偏偏对出那一段经典的土匪黑话。

那么,东北的土匪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会有那些黑话呢?

东北的土匪是怎么起源的,根据东北的一些县志记载:明朝末年,辽东都督袁崇焕设计杀了毛文龙,毛文龙的一些部下不服袁崇焕管制,于是离开朝廷的队伍啸聚山林,或者出海打劫,着就是有记载的最初期的土匪。

那么明朝之前呢?

肯定有的。只是没有形成规模,对社会的伤害力不大,没有被记录而已。

东北土匪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那时候山东一带的贫苦民众为了生活而闯关东,由于大清对东北的统治缺乏有力的手段,导致闯关东的一些人,不愿开荒拓地,宁愿拿起刀子抢劫,赚轻松钱过活。也有的人白天当农民,晚上出去劫道。

再往后,俄国和日本在东北的土地上开战,一些被殃及的百姓为了保命,不得不三五成群逃入山林,这些人就成了大大小小的土匪群,靠着打劫路人为生,一些人数较多的土匪,还会到村庄劫掠,对抗围剿的官兵。

东北王张作霖早先的时候就当过土匪,他后来在当地乡绅的捐助下成立保安团,保安团的作用就是保护地方的安宁,对抗土匪的袭扰。张作霖靠着她的胆识,一步步吞并其他土匪的势力,使自己坐大,最终在日俄之间获取了最大的政治资本,一统东北。

即便在张作霖坐镇东北的时期,东北的土匪也是多如牛毛。

土匪成了一种行业,也有了行业内的规矩和行话。

而这种行话,也只有当过土匪的人才懂,外人根本听不懂。

我们来看看《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对白。

匪:蘑菇(什么人?)

杨:想啥来啥,想吃奶了,娘来了,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就来了。(找同行兄弟)

匪:压着腕。(放下枪)

杨:闭着火。(没有打开保险,寓意不会开枪)

杨子荣被蒙眼带进威虎山大堂后,他说了几句话:西北玄天一朵云(玄为黑色,寓意自己是黑道上的单独一个人),乌鸦落进了凤凰群,满屋都是英雄汉(自己是乌鸦,对方是凤凰,抬举对方的身份,也寓意自己是来投靠的),谁是君来谁是臣?(我想直接和老大见面,不用派小人物来打发我)

匪:甩个蔓。(报上名来)

杨:烧干锅蔓。(烧干锅寓意为里面的食物烧糊了,所以姓胡)

匪:横在那个山头?(在哪里干)

杨: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当家的姓许,言加午为许,现在他被官兵剿灭了)

匪:天王盖地虎。(你好大胆,敢到我这里挑事)

杨: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其实以上土匪的对白,是作者曲波在创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时候,根据土匪之间的切口,加上去的。他在创作小说的时候,杨子荣已经成为烈士(1947年牺牲),所以,曲波也是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还有对杨子荣战友的采访,才完成了这本鸿篇巨作。但是,这些切口,经过一些人的转述之后,与实际土匪的行话,有一定的出入,不一定准确。

说得最简单一点,在东北土匪的黑话中,让对方报出姓名,用的是“报报蔓”或者“报报迎头”,而不是《智取威虎山》里的“甩个蔓”。

“甩蔓”在东北黑话里,是互通姓名,而不是让对方单独报出姓氏。

各种姓氏在黑话里的都有讲究,比如姓“赵”,“赵”与“照”同音,“照”为照亮的意思,只有灯笼才能照亮,,所以姓“赵”的人,报出的是“灯笼蔓”。而姓“王”就很简单,报出“虎头蔓”就行,因为老虎的头上就是一个王字。

我再说几个,姓“钱”为“花纸蔓”,姓“白”为“雪花蔓”,姓“冯”为“补丁蔓”,因为补丁必须要“缝”,“冯”和“缝”为同音。

根据不同地方的土匪,黑话其实也不同的,但是可以相通,就像美国的英语和英国的英语一个道理,有些用词不一样,但是对话的两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需要别人来翻译。

我下面举几个例子:同样是打劫,有些地方称为“开差”,有些地方则称为“砸窑”,或者叫“别梁子”,有些地方叫“路封活”;而烟土,有些地方叫“黑土子”,有些地方则叫“海草”;鞋,有些地方叫“踩壳”,有些地方叫“趟土子”,有些地方则叫“脚皮子”。

东北那么大,土匪那么多,同样一个意思,有几种黑话来替代,但是有些名称,是固定的,比如军队和警察哪一类人,就用“跳子”这一个词语。而我们看香港一些影视里面,帮会内部也会用“跳子”这个词语指代警察,只是音节变成了“条子”。

在《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被土匪指认是“共跳子”,就是共产党军队里的人。

我在下面给大家看一些土匪黑话中的含义,真正的土匪黑话,有几千上万种之多。

插了:即杀了。

挂注:即指入伙。

花舌子:送信的人。

炮头:神枪手。

闯窑堂:白天入室打劫。

风不正:对方人多,不利于己。

踩盘子:打探消息。

吃饭:啃富,也有叫“上啃”的。

喝酒:搬姜子(这话在《智取威虎山》里出现过),也有叫板山,或者叫“梦头春”。

解释完了土匪的黑话,再来说说土匪。

东北土匪为什么会称为“胡子”呢?那是因为土匪常年不剃头不刮胡子,长得一脸的胡须。所以称为“胡子”。

一脸的胡须,就不容易被人认出本来的面具,有益于隐藏身份。这也是土匪不愿意剃头剃胡须的原因。

土匪有很多忌讳,比如“死”,他们成为“睡了”或者“做梦”;而“饭”则是“犯”的同音,也改为“啃富”,“苞谷”的“苞”与“包”同音,绝对不能被人“包围”,所以称“苞谷”为“木头”,吃“苞谷”就成了“吃木头”。

下山之后的胡子,已经剃发剃须

在东北,大股的土匪又称“溜子”,这是大家都认可的说法。“溜子”的总头目叫“大当家的”或“大掌柜的”,内部呼为“大哥”,“大哥”的下面依次是二哥三哥等等。《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手下有八个,这是大股的土匪。而《闯关东》中震三江的,也算是“溜子”,只有三个头目而已。

东北土匪的匪首都有报号,就是在江湖上的称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支土匪的性质。如“战九洲”、“战北省”这类的,就是说明不接受招安,自己当老大的那种,打人打劫一般都不留活口。而“青山好”、“松江好”那类的,一般只要有钱,他就能够替你办事。

“座山雕”的含义,就是我当老大,谁也别想占据我的地盘。《闯关东》中的震三江,其实就是流窜性质的,只在三江(牡丹江、黑龙江、嫩江)一带活动。震三江死后,鲜儿后来接替震三江,对外报号“三江红”。别人一听,大致就知道是原来震三江的那班人马。

土匪抢劫也是有规矩的,一般例如:喜丧事、邮差货郎、走村行医、算命摇卦、鳏寡孤独、大车店、棺材铺等等,都不会去抢。

在《闯关东》中,鲜儿带着土匪,乘着别人办寿宴的时候进行抢劫,不算违反江湖规矩。

“溜子”里面有“四梁八柱”,四梁分里四梁、外四梁,合起来即为八柱。

什么是“四梁八柱”?寓意是四根梁子和八根柱子搭建出来的亭子,这样才稳妥。

里四梁指的是炮头、粮台、水香、翻垛的。

炮头是负责执法行刑(对犯规的土匪进行惩戒),而且打仗的时候,往往带着兄弟们冲在最前面,这人必须“管直”(枪法准)。在与敌人交锋时,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枪打掉对方的机枪,或者打死对方的指挥官。

粮台的工作是管粮食、蔬菜的储备、供应,就是后勤补给。

水香是负责分配站岗、放哨的人,包括派人出去打探情报等等。

翻垛的,是溜子里的军师和参谋。这种人往往懂文化,就是梁山上的智多星吴用那样的人。

外四梁指的是秧子房掌柜、花舌子、插签的、字匠。

秧子房就是“溜子”里关押人的地方,土匪把人绑来之后(绑票),就关押在这里。秧子房的掌柜往往心狠手辣,用刑拷打逼钱财,或者通知绑票的家人拿钱赎人,过期不赎人的,就直接杀掉(撕票)。

花舌子就是跑腿的人,负责给被绑票的人家送信、讲价,也兼着干一些打探情报的工作。

插签的,也有叫稽查,主要负责考察路线以及打劫的目标,有时候直接参与打劫。

字匠主管文墨。主要是写信,有的字匠还会刻印和模仿他人笔迹,就像梁山上圣手书生金大坚那样的人。

由于各个溜子人数多少不一,所以“四梁八柱”也有变化,有的一个人兼着几个人的活。

当土匪其实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有些土匪内部火并,匪首被手下人杀掉,那是常有的事。为了防止被手下人暗算,匪首一般深入简出少言寡语,显得城府极深,无形之间对手下人有一种威慑力,令手下人敬畏。

在《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就是不经常露面的人,即便露面也很少说话,时刻都提放着身边的人。

智取威虎山土匪行话「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黑话究竟有多少准确性连作者都弄不明白」

《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许多片段精彩绝伦,其中杨子荣打虎上山与土匪使用黑话对话的片段尤其扣人心弦,可以说看过一次,牢记终生。



无论是看舞台京剧《智取威虎山》还是电影《智取威虎山》,观众在敬佩杨子荣英雄虎胆的同时,也对那些黑话感到困惑,什么“天王盖地虎”、“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寨背靠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话中又有什么门道呢?

01、杨子荣与土匪对话的意思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杨子荣假扮胡彪上山时专门学习相关的黑话与手势的情节也是源自小说《林海雪原》。



很多人看《智取威虎山》都觉得“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是固定的搭配而已,并无实在意义,其实这些对话都有其具体的涵义,《智取威虎山》中的对话意义大致如下:

土匪:蘑菇,你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里去?)

杨子荣:哈!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找同行)

土匪: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

杨子荣: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土匪: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

杨子荣:地上有的是米,喂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土匪:拜见过阿妈啦?(你从小拜谁为师?)

杨子荣:他房上没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说。)

土匪:嘛哈嘛哈?(以前独干吗?)

杨子荣:正晌午说话,谁还没有家?

土匪:好叭哒!(内行,是把老手)

杨子荣:天下大耷拉!(不吹牛,闯过大队头。)

座山雕:脸红什么?

杨子荣:精神焕发!

座山雕:怎么又黄了?

杨子荣:防冷,涂的蜡!

座山雕:晒哒晒哒。(谁指点你来的?)

杨子荣: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寨背靠沙!(是个道人。)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剧照

可见,杨子荣与土匪的对话中每一句都有其隐藏含义,像是一门外语一样。杨子荣说这些黑话也并非只将这些字句背下来,说话时的语气、节奏、态度都很重要。

杨子荣就是成功地学会了土匪黑话的使用,各方面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不然,在座山雕等一群老江湖的面前就马上露馅了。



02、江湖上的黑话

除了《智取威虎山》中的黑话,金庸小说《鹿鼎记》也曾提到天地会的黑话:“地震高冈,一脉溪水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而历史上的天地会真实的黑话暗号真是“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峡水万年流”。


金庸

可以说从江湖帮派到了商会组织,从到深山土匪到测字算命都有自己的黑话,这也成了一种江湖文化。如商会中把“金子”叫“黄”,一百块叫“一爵”,一千块叫“一支”。

很多算命先生和搭子(托儿)一起合作行骗的时也会用黑话透底:“火点,空子,念攒子,老戗是海翅子,杵头海,海挖。”意思是:“这是有钱人,是个外行,没啥心眼,父亲当着大官,钱多,狠狠地敲诈。”于是两人就心领神会可以施展诡计了。



03、黑话不是想学就能学

黑话在江湖上如此广泛而实用,但并非所有跑江湖的人都会黑话,换言之,黑话不是想学就能学到的。

首先是江湖人对黑话看得很重,江湖人称黑话为“春典”,而且有“宁给十万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两金,不给一句春”的说法,可见会春典的人将其看得很重,除非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或是家人是不肯轻易传授的。


座山雕

既然老师傅们不肯轻易传授,能不能自学获得呢?其实很困难,学会春典并不是把那些词句背下来,就像《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说话的场合、语气、态度都有讲究,不然都会触碰忌讳;江湖水深,故而自学春典,很可能要交学费。

《智取威虎山》也给人提了个醒儿,若在交流中突然有人说了几句自己听不懂的话,之后二人一唱一和演双簧,那可以断定基本是通过黑话进行了私密交流,可能要施展阴谋诡计了!

智取威虎山土匪行话「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黑话究竟有多少准确性连作者都弄不明白」

智取威虎山的黑话总共多少

1、对买:即用事先准备好的钱包或提包换取对方的钱包或提包。此语多流或兆枝行于我国北方的江湖客或不法分子猜改中间。

2、伤票:匪首取猪头割口条让“花舌子衫敏”(送信人)送往被害者其家。声称是其家人的舌头,并威胁再不按要求赎票,则三天送其耳,五天送其眼,十天送其人头,此称“伤票”。

3、闯啃:指闯到人家屋里骗取财物。此语流行于我国北方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4、晒至:即指白日行走。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用以回避外行、外界。

5、扒包:即指装扮成行家权威,用话让卖东西的人主动高低。此语多流传于我东北一带。生意人中尤甚。

《智取威虎山》是由徐克执导,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余男、陈晓、杜奕衡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14年12月2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203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土匪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5dsPPxH3qzUKttOXxBntQ

?pwd=fqeg 提取码: fqeg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七十二家房客韩师奶和伍姑娘「七十二家房客韩师奶的替代者伍姑娘私密照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