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马前覆水的典故,历史小故事马前泼水

联可载道,联以育人。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今日头条·浙江联合浙江省档案局(馆)、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推出《浙风流韵》栏目,用一个个档案故事展示浙江古村落楹联,为当下唤醒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第四联:汉室会稽太守;宋朝理学名家一

朱家村位于朱峰锦坑源头,隶属淳安县金峰乡,离千岛湖镇 22公里。现有村民 113户,344人,村域总面积 2.5平方公里。村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村内小溪上有多座特色古石拱桥,还有百余米长护村古城墙。朱家村所属郡落为紫阳郡,汉朝太守朱买臣在此繁衍后世。有史料记载的朱家村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朱熹第四代孙朱澹弃官(时任朝请郎)迁徙此地,始称朱家村。现存《紫阳朱氏宗谱》八卷,记载朱家的人文历史发展。村里有保存完好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朱氏宗祠,内有诸多楹联, “汉室会稽太守;宋朝理学名家”正是其中一副,此联点出了朱家的两位先祖朱买臣与朱熹。

楹联释义:此楹联点出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上联说的是朱氏祖先,即汉朝的会稽太守朱买臣,下联说的是朱氏祖宗朱熹。两位朱氏先人都曾在各自领域创出一番辉煌成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朱买臣,字翁子,吴县(今江苏苏州藏书乡)人。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当年他打柴之余,常坐卧石上读书,后人把他读书的磐石称为“读书台”。朱买臣读书台现位于苏州藏书镇穹窿山的东岭半坡,粗看只是一块磐石,高广不过丈许,突峙坡面,但四周都是苍藤古木,环境清寂幽静。磐石上刻有明代学者都穆题写的“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之处”11个大字。相传朱买臣挑着一担沉重山柴的时候,手里还在翻着书本,口中念念有词。许多人都讥笑他是个“书呆子”,为了防止人们嘲笑,朱买臣在回家时就把书卷藏于这块磐石下面,这块石头又成了“藏书石”。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苦读精神,把穹窿山脚下的村庄改名为“藏书村”,也就是现在的“藏书镇”。

朱家古村落全景

朱买臣曾娶妻崔氏,起初夫妻倒还恩爱。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为多砍些柴草卖掉,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来。谁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 — 家道殷实的张木匠。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崔氏却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写下休书。

朱买臣——马前泼水覆水难收拒前妻

不久,朱买臣的才能惊动了汉武帝。当他得知朱买臣赋闲在家之后,便封朱买臣为太守。崔氏得知这个消息心慌意乱,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做太守夫人可是能享受荣华富贵呀!她决定去找朱买臣,不要现任的丈夫了。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买臣若有所思,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崔氏闻言,知道缘分已尽。她羞愧难当,自尽而死。

朱熹(1130—1200)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之一。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朱熹流传甚广的是其家训中的警言: “读书起家之本,徇理保家体,和顺齐家体,勤俭治家之本。”以及《观书有感》中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代表作品有: 《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

朱熹是朱家村实实在在的祖先,宋末元初,朱买臣第二十四世孙、朱熹第四代孙朱澹,时任朝请郎,因逃避元兵迫害又厌倦官场,遂挂冠归隐山林,从当时祖家福建建阳迁至淳安锦坑源头,见这里山峦叠翠,细水清澈,便定居下来繁育后裔。朱澹定居于此后,建造祠堂,并亲自命名书写了《诚正堂》,兴建“天台书舍”,并教导子孙课读农耕,摒弃一切仕宦之事。朱氏宗祠原祠于清朝咸丰年间被火烧毁,同治年间重修大堂,光绪年间再修前厅,2011年又进行整体修缮。整座祠堂分前堂、正堂两进。正堂正中上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钦送的“紫阳世家”牌匾和始祖朱澹命名并提写的“诚正堂”匾额,下挂“太公太娘”,即汉室会稽太守朱买臣夫妇和徽国公宋朝理学名家朱熹夫妇画像。正堂左边供奉朱熹和香火神像,右边供奉朱氏历代祖宗牌位。天井四周立柱嵌有“天、地、光、明”。梁壁上有108副戏曲画,分别代表 108个故事。朱氏宗祠是村民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猪头祭祖、元宵舞龙灯、喜丁酒宴、祖宗抬巡仪式、村民婚丧嫁娶行礼等,都在祠堂举行,是县级文保单位。

朱氏宗祠

说起“紫阳世家”牌匾,当中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明初年间,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当上皇帝后,为光宗耀 祖,不忘祖宗根源,便亲笔题写了一块“紫阳世家”匾额,派专人送到自己安徽凤阳的老家,结果送匾人误把淳安朱家村当成了安徽凤阳朱家村,把匾额送至了距离家乡并不远的淳安县锦坑源头的朱家村。事后朱元璋知道无可挽回,本想责罚送匾人,但一听汇报说淳安的朱家村也是朱氏后裔,村民们勤劳朴实,民风淳朴,而且又是朱熹的后代,更是要考虑刚统一天下,需要稳定民心,便顺水推舟说: “我姓朱,他们也姓朱,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一样的。”一笑置之,朱家村人由此特别高兴,承蒙皇恩浩荡,得此殊荣,实是有幸,便当即将“紫阳世家”匾额挂到朱氏宗祠正中,从此朱家子丁旺盛,来往之人,络绎不绝,人们慕名前来朝拜,争相观瞻匾额风采。

“诚正堂”牌匾

为了不忘祖宗功德,从那时起,朱家后人每逢过年用猪头祭祖,风俗代代相传,从不间断。朱氏子孙以猪头大赛来祭祀祖先神灵(“朱、猪、祖”三个字谐音),这形成了独特的朱家村民俗,也让外来的观光客人感受到了深厚的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

朱永康,淳安县金峰乡政府干部,文史爱好者。

古人马前覆水的典故,历史小故事马前泼水

马前泼水,指的是什么故事

“马前泼水”指的是西汉朱买臣当大官后,给以前对他不好的前妻崔氏女马前泼水的故事。

汉朝书生朱买臣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每天靠打柴卖维持生计,但他坚持好学,经常边走边背诵书本。妻崔氏不耐清贫,让朱买臣写休书,改嫁暴发户瓦工张三。

朱发愤苦读,中第,任家乡会稽郡太守。赴任时,已沦为丐妇的崔氏跪于马前,请求收留。朱买臣命人取盆水泼于地,如果前妻崔氏将复水收回盆内,即可收留。崔知其意绝,羞愧撞死。

释义: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扩展资料:

朱买臣,字翁子,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西汉大臣。

朱买臣家贫好学,靠卖柴生活。经过同乡严助推荐,拜中大夫。向汉武帝进献平定东越的计策,获得信任,出任会稽太守。平定东越叛乱有功,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数年后,因事犯法,坐罪免职。不久,复任丞相(庄青翟)长史。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参与诬陷御史大夫张汤,下狱处死。

古人马前覆水的典故,历史小故事马前泼水

“覆水难收”的典故是什么?

覆水难收的典故实际上跟两个人都有关系,且都是和妻子有关的故事。一个是西周的姜太公,一个是汉代的朱买臣,白居易有“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说的就是朱买臣。
有书载----《三言二拍》:买臣老来犹贫,仍读书不缀。人笑其迂,妻不能堪,乃弃而改嫁。买臣愤而题壁云:“嫁鸡随鸡,嫁鹅而鹅;我不弃妻,妻自弃我!”
典故出自朱买臣是民间传说,而出自姜太公却可能更为真实。当然,朱买臣被妻抛弃也是真实的,只不过他没有“泼水”这个举动,这个举动是姜太公干的!
据宋·王桃《野客丛书·心坚石穿覆水难收》记: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故事说的是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钓鱼,妻子马氏嫌他穷,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无论如何不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此语云“覆水难收”。 不过现在民间和大部分人还是将这个典故说出自朱买臣的多。故事说朱买臣打柴读书,寒暑不辍,到了四十多岁了,仍未得一半职。为此,妻子崔氏常常嘲笑和奚落他。朱买臣却很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会有出息,劝崔氏道:“我到五十岁肯定会富贵,现在我已经四十出头了,等我富贵了,一定会报答你的。”可是妻子不相信。朱买臣并没有因为妻子不满而改变初衷,依然是砍樵读书,边挑柴边念书,高兴时还唱上两句,自得其乐,引得一群孩子常常跟在他后面哄笑。妻子很生气,斥责他道:“你这个书呆子,连小孩子都在取笑你,真气死我了。嫁给你,也算我倒霉,到哪一天才能出头啊!”后来,崔氏坚持要离开,逼着朱买臣写了休书。自从两人离异后,朱买臣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但他仍旧以打柴为生,空闲时仍坚持攻读。
崔氏离开朱买臣,改嫁给附近一个姓张的木匠。张木匠好酒使气,动辄对崔氏拳脚相加,崔氏这才想起朱买臣平时对自己的好处,心里懊悔不已。
朱买臣却在同乡严助的推荐下,进京面试,又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之后又因功被提升,任会稽太守。朱买臣衣锦归乡的消息传到崔氏耳中,她哀求朱买臣重新收留她,朱买臣答应只要崔氏能办到一件事,就收留她。第二天,朱买臣骑马来到张木匠家门口,令人舀一盆水,泼在马前地上,对崔氏说:“你能把泼出去的那盆水收回来吗?”崔氏哑口无言,又气又羞,就纵身跳进门前的小河自尽了。朱买臣可怜她,命人撩尸予以安葬。成语“马前泼水”、“覆水难收”,讲的都是这个故事。 当然真实的朱买臣并没有泼水。载《汉书·朱买臣列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后人取其夫妻离异事,作《烂柯山》剧,衍变为“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故事和剧目。故朱买臣“泼水”虽为杜撰,和姜太公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简要解析盗墓笔记系列小说「简要解析盗墓笔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