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相对于西方和拉美非洲等国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内敛含蓄,明明身体很想要,但嘴上还一本正经的拒绝和一脸的勉为其难。
其实,具有这样的性格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是会顾忌脸面和声望。不像欧洲等直白的汉子,想要什么或者讨厌什么都直言相告,往往伤人于狠戾之中。
勤劳善良的东方大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内敛含蓄,明明想要却总要套上几遍的呢?大概是从皇帝登基总要假意推辞几番,说上几句不咸不淡的屁话开始吧。
这方面,刘邦可是鼻祖。
刘邦剧照
在先秦时期,民风毕竟开朗,各诸侯国虽然互相征战,但是无论是诸侯大夫还是大侠平民,大多都有着快意恩仇的豪侠性格,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这时期的国人是不大懂得含蓄和谦让的。
所以才有各诸侯多次被匹夫近身威胁,也有专诸、荆轲、高渐离等风风火火闯九州说干就干的猛士。也有毛遂自荐不惧权贵和嘲讽的独立人格。
毛遂自荐
等到刘邦和项羽晕晕乎乎的打了四年,最后竟然把霸王逼刎乌江之后,天下大势已然明朗了,按说到了这时候刘邦登基为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的,是比小桥流水风吹柳摇还要自然还要顺遂的事情。
那些良臣猛将们巴巴的望着刘邦振臂一呼荣登大宝。
可是,半文盲加全流氓出身的刘邦就是死活不登基,好像这皇帝的宝座上有烧红的烙铁一样。
明清皇位宝座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诸侯将相纷纷邀请要求刘邦登基,但是刘邦找了好几个借口坚决不就范,什么自己不贤明啊,今天日子不对呀,出身不够啊。直到把戏给演足了,刘邦一遍遍的推辞,群臣一次次的强求,才迫不得已勉为其难地走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邦登基
从刘邦开始,但凡有开国或者篡位者想要做皇帝,基本上是都要把这样相同的戏码再演一遍,不同的只不过是场景,道具,台词,演员而已。
王莽如此,刘秀如此,杨坚如此,郭威、赵匡胤等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