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喜欢冬天,因为可以玩雪。
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冬天可成了一个难熬的季节,因为他们每年都要长冻疮。
冻疮可是个磨人的疾病,一到冬天就手脚反复疼痛和瘙痒。
为什么冬天会长冻疮呢?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它呢?
诱发冻疮的原因是局部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以,当某些原因能够导致我们体内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通时,冻疮就容易发生。在冬天,我们就要注意避免以下两种情况的存在:
1、 经常冷热剧烈交替
冬天的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尤其是北方,温差可以达到几十度。
当人们在户外待上一段时间后,突然进入到很温暖的室内,血液就容易在四肢末端或者体表等小血管发生淤积而导致冻疮的发生。
所以,当我们需要从寒冷的环境复温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循序渐进地升高,不要复温过快。
2、 长期处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
一些人的脚在冬天也特别容易出汗,袜子吸汗后变湿,如果不能及时将袜子烤干,就会让脚长时间处于一个潮湿阴冷的环境,也很容易引发冻疮。
此外,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的人,也会导致血管长时间收缩后麻痹扩张,产生静脉淤血而引发冻疮。
二、 长冻疮有哪些表现?我们的手、脚、裸露在外的皮肤表面、耳朵等部位,平时的血液循环就比较差,在寒冷的天气里就更加差。所以这些部位是冻疮的高发部位。
冻疮的最大特点是皮肤表面出现紫红色的肿块,发痒,并且瘙痒会在受热后加剧。有些人的冻疮上还会长水疱,破溃后出现糜烂而导致疼痛。
三、 为什么冻疮易复发?冻疮就像有记忆一样,当我们身体哪一个部位长了冻疮后,第二年冬天就特别容易在同一部位继续长。所以一些人常说,只要开始长冻疮,就停不下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 首先,一些人的体质就很容易长冻疮。
例如,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缺乏运动的人;手脚多汗的人;儿童、女性、肥胖人群等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人。这几类人群的手脚血液循环往往都欠佳,也就很容易长冻疮。如果身体内部的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自然就很容易复发冻疮。
2、 其次,长冻疮部位的组织已经被损伤。
当我们身体某个部位长过冻疮后,这个组织会残留一些免疫复合物,当受到第二次的寒冷刺激后,就很容易再次诱发免疫反应,也就导致这个部位再次形成冻疮。
1、 这些“土方法”不可取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小时候被长辈们用“土方法”治疗过冻疮?用雪擦、热水泡、用火烤、多揉搓等,都是长辈们口中常见的治冻疮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真的行不通!
① 用雪擦
冻疮本来就是由于低温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变差而造成的损伤。长了冻疮的部位,血管和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用雪擦患处,会进一步降低患处的体温,加重患处的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冻伤。
② 用火烤,热水泡,热敷
用热源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使得血流通畅而减轻冻疮症状。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这是错的!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冻疮的预防,但并不能用于已经形成的冻疮的治疗。这样反而可能会加重局部的水肿而加重冻疮的症状。
③ 揉搓
首先,冻疮部位的皮肤很脆弱,或者皮肤表面长了水疱,用力揉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而引起溃疡,增加感染的风险。其次,不恰当地揉搓反而可能会加重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
2、 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① 擦冻疮膏
冻疮膏才是专门针对冻疮进行治疗的药物。
将冻疮的疮面用温水洗干净,并轻轻吸干水后,将药擦在疮面上,并轻轻揉搓促进药物吸收。
如果冻疮伤口破损比较严重,应该去医院进行包扎等处理,预防伤口感染。
如果已经有了感染现象,还应该服用抗生素,以免感染加重。
② 做好局部的保暖
如果已经长了冻疮,一定要做好局部的保暖措施。
可以通过佩戴手套、围巾和口罩等措施来进行保暖。如果是脚上的冻疮,应该经常换袜子,保持脚部的干燥。
不少人以为,一旦开始长冻疮,以后就很难摆脱“长冻疮——愈合——复发”这样的循环。其实,冻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就算之前长过,只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我们完全能够摆脱冻疮复发的“魔咒”。
1、 预防性保护皮肤
对于经常长冻疮的人群,可以提前在经常长冻疮的部位擦一些凡士林、冻疮膏等油脂类保护皮肤,预防冻疮的发生。
2、 耐寒锻炼
在秋季开始时,可以在早晚用冷水洗手洗脸,逐步改善外周血管的功能,提高易患冻疮部位对寒冷的抵御能力。
3、 生活方式调节
在饮食上,应该注重营养均衡丰富,多补充优质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千万不能节食。在生活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减少冻疮的发生几率。
在寒冷的天气,不要穿太紧的袜子,以免足部的血液流通不畅,同时应该保证鞋袜的干燥。如果需要去往户外,应该做好面部和手部的保暖措施,避免敏感部位受冻。
总之,冬天来临之前,只要我们积极去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就能极大程度地避免冻疮的发生。
冬天手、耳朵、脚为什么会长冻疮?要怎么预防冬天长冻疮?
冻疮是一种末梢部位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低温(10摄氏度以下)的刺激下,末梢部位皮肤小动脉痉挛,造成组织缺氧、缺血和细胞损伤坏死,所以长冻疮的地方会红肿热痛,发展得更为严重些,会出现水泡,水疱破溃造成糜烂、溃疡。溃疡愈合过程会奇痒无比,且愈合后会在患处留有色素沉着或形成各种瘢痕。
冻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手部长期处于寒冷状态,所以在冬天来临之际,我们就要开始添加衣物,抵抗寒冷。由于我们身体的体温是一体的,血液是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只要身上暖和了,手也不会太冷。不过最好冬天在户外,要戴上厚厚的手套,直接让手部与冷空气隔离,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防冻效果。
冬天可以多吃羊肉等热性食物,因为羊肉能够温补脾胃,补中益气,壮阳益肾,补血温经,狗肉能够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 冬天吃狗肉和羊肉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此外,冬天饭菜容易冷,我建议可以多吃火锅,多吃热食身体也会变暖。
人体是有适应能力的,你随着气温的变化,人体也在慢慢的进行自我调节来适应这个温度,而经常洗热水的人就好比突然把你扔到一个冰窖里,肯定一时适应不了,从而冻伤。所以不妨从夏天就开始尝试天天用冷水洗手,到了冬天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议每晚睡觉前在冻疮处涂抹橄榄油等植物油脂,并反复按摩来促进局部循环。油脂不仅能保护表层皮肤,避免干裂,按摩能缓解局部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这个方法能大大缓解肿痛与瘙痒。温热水泡脚、勤换鞋袜。坚持经常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而勤换鞋袜保持干燥,可以避免冻疮的发生。
冬天为什么会长冻疮,如何避免长冻疮
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主要发生在身体的外露部位和离心脏较远的肢体末端,如耳朵、鼻类、手、脚等。预防和治疗冻疮的方法有:①身体锻炼法: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办法,通过身体锻炼而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②御寒准备法:冬季在户外工作时,一定要吃饱、穿暖,做好各种御寒准备。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体内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冻的耳、脸、手、脚等部位要经常擦些油脂保护皮肤。
③冷、温水法:为了预防冻疮,平时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擦到发红为止,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
④独头蒜法:对每年易发冻疮的部位,在冬季来临前可采用此法。取独头蒜一个,捣烂后放在太阳下面晒热,在易发冻疮部位反复轻轻磨擦至局部出现一个小泡,然后用消毒针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局部气血畅通,以减少冻疮的发生。
⑤生萝卜法;取萝卜或青萝卜切成大块(片),放在火上烤热后轻擦易患冻疮部位,冷后再烤热再擦至萝卜水分完为止。此法可预防冻疮也可治疗冻疮。
⑥生姜(片)法:用生姜片轻擦冻疮处,待有发热时止,或用鲜生姜一块,在炉旁煨热后切成片,涂擦患处。或将生姜50克捣烂后,放入白酒一两浸泡,搅匀后外涂患处,一日三次。
⑦食醋疗法:取适量食醋在火上加热,然后取消毒纱布一块蘸醋外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