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浙江杭州,由于食用泡发木耳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王大妈在食用了在冰箱中泡发两天的黑木耳之后出现了剧烈的食物中毒症状,在抢救之后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
来源网络
因为食用长时间泡发的木耳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不时就会发生,美味可口的木耳为什么会威胁人们的生命?我们要怎样才能避免食物中毒呢?
01
吃木耳为什么会食物中毒?
首先,我们要排除一个误区,导致人们中毒的其实并不是木耳,因此木耳的爱好者们可以松一口气了,木耳还是可以吃的。
木耳与蘑菇类似,本质上都是许多真菌的集合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木耳都是人工栽培而成的,风干后拿到市面上售卖,正常加工的木耳不仅无毒无害,且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
既然确认了不是木耳本身有问题,为什么吃木耳还会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呢?经过血液样本检测发现,在这些事件中,真正致命的来源主要是一种毒素——米酵菌酸。
这种毒素对人体的肝、脑、肾等脏器有很强的毒性,它来源于一种微生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 fermentans)。这种微生物在在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常与真菌和植物共生,在适宜的湿度与温度之下很快就可以通过代谢产生大量的米酵菌酸,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危害?答案也很简单。
避免产生能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大量增殖的环境,在储存木耳时避免受潮且不要储藏过久,泡发木耳时避免长时间泡发,至于合适的时间,专家建议2小时左右就足够了。
另外,长时间放置的干木耳可以闻到明显的酸臭味,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摸起来发粘,且有明显的异味,这些情况都是不能再食用的。另外米酵菌酸的化学结构十分稳定,加热是很难去除米酵菌酸的毒性的,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去吃变质木耳。
02
米酵酸菌究竟从何而来?
臭名昭著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第一次被验明正身,是在1977年由中国学者在东北完成的。
东北有一种特色食品被称为酵米面,酵米面是一种发酵食品,先将粗粮(主要是玉米)加水浸泡最高1个月左右发酵、用水洗磨浆、再经纱布过滤及沉淀、最后去水晾干成白色玉米面粉,这种面粉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酸臭味,很受当地人喜欢。
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多次记录到酵米面中毒的现象,但原因不为人所知,经过艰苦的研究,最终分离出了一种“黄色菌”,即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并将其确认为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有很强的耐药性和顽强的生长能力,可以在许多种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中生长,总结来说,有以下三种高风险的食物:谷物制品(糯米制品、玉米淀粉、发酵玉米面等)、薯类制品(土豆粉条、甘薯淀粉等)以及变质木耳,银耳,这三类食品均有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记录。
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之后,一般会有1-10小时的潜伏期,吃下去的米酵菌酸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全身,发病后主要症状是腹泻、头痛、恶心等,目前尚未有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药,中毒后尽早送医,进行洗胃、血液透析等措施可以尽可能地拯救人的生命。
尽管如此,在2010-2020年的十年中,发生了14起米酵菌酸中毒的事件,死亡率竟接近5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不应该食用变质的银耳、木耳,尽量不要食用酵米面、吊浆子等谷物、薯类发酵食品。
03
珍爱生命,不吃变质食物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的数据指出,食用腌制的食品、隔夜的蔬菜导致的亚硝酸盐中毒;使用乌头、钩吻、曼陀罗等有毒植物自制药酒或入汤引起食物中毒;食用野生的毒蘑菇导致的中毒;食用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不卫生食物导致的中毒是比较主要的几种中毒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吃新鲜食物,少食用腌制以及发酵食品,不要食用陌生的菌类和植物果实以及块茎等,不吃隔夜菜,就可以远离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申屠平平,朱珈慧,徐小民,等. 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19,31(6): 466-468,478.
2,汪廷彩,雷毅,周露,曾晓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21,37(05):194-202.DOI: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5.035.
3,任婧寰,王霄晔,吴晓旻,王锐.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08):741-745.
“疫”线互助 欢迎留言
@千万郑州人
疫情防控期间
有咨询、投诉、求助、建议等
请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将对信息进行汇总整理
及时向相关部门、办事处反映,交办
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大家
如您有需要
可进群咨询
获取医药健康知识、
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
扫码入群
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浙江一位大妈吃浸泡2天木耳次日住进ICU,泡久的木耳为何不能吃?
最近,一位来自浙江的大妈因为吃了浸泡两天以后的木耳,第二天就住进了ICU,据了解,这个大妈找出了浸泡两天的黑木耳凉拌食用,但是不久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有很严重的腹泻,第二天情况更加严重,家人不得已,只好把这位女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大妈送到医院之后,她的肝肾情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恶化,经过医生长时间的救治后,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木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大妈吃木耳会住进ICU呢?木耳为什么会引起食物中毒呢?
大妈泡发木耳的方式是错误的,之前网上有人曾经说木耳里面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吃了以后,人的身体就会中毒,但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木耳之所以会有毒,是因为泡木耳的时候不更换泡发水,同时泡发时间过久,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木耳泡的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出现异味,很多老年人不舍得扔掉这样的木耳,就会导致自己食用过后中毒。
木耳放在水里,会产生一种单胞菌,这种菌类没有毒性,但是在长时间的浸泡中,就会释放出有较强毒性的米酵菌酸,人一旦吃了这样的木耳,就会导致自己中毒,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的症状,更有甚者,会导致自己的肝脏和肾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木耳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大家在做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泡发方式,浸泡时间应该小于两个小时,木耳表面一旦出现粘液,那么千万不要食用,如果一次性泡发了过多木耳,那么,需要使用保鲜膜放在冰箱冷藏,千万不要一直泡在水里。
杭州大妈吃浸泡2天的木耳次日住进ICU,她的身体出现了哪些异常?
大家平时在家做饭没少也吃过木耳吧,制作木耳都要事先将它进行泡发。不过在此需要注意是在泡发木耳切忌时间过长,以免滋生一些病毒细菌,,导致中毒发生
近日网络曝光的一则大妈吃浸泡两天木耳住进ICU的话题也登上了头条热搜,引发众多讨论。
原来浙江杭州的王大妈在此前翻出冰箱里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打算凉拌食用,在凉拌之前,她还特意将木耳放入开水当中煮透一会,在食用木耳一个小时以后身体突然发生腹痛的不适症状。
王大妈的家里人发现情况不妙以后也赶紧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过医生的检查得知王大妈肝肾功能恶化,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王大妈的病情终于转危为安。
相信大家也猜想不透平时在浸泡木耳烹饪食用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身体不适反应,为什么小小的木耳竟然让王大妈住进了ICU,这其中的一些细节小操作是我们不容得忽视的。
木耳是一种营养元素较丰富的食材,但是在泡发的过程当中假如没有注意其中细节是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王大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症状,就是因为干木耳在准备泡发前或者在泡发的过程当中污染了一种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这种毒素会严重损害人体的肝肾,引发中毒现象,加上这种毒素并不惧怕高温烹饪,即便王大妈在食用木耳前已经进行煮透,但是依然都未能够消除这种毒素的存在。
所以大家平时在食用木耳的时候,为了避免发生中毒,还是尽量吃多少就泡多少,切忌食用久泡木耳,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的其他食品卫生储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