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还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吗「安吉还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吗」

  南朝梁时期,曾出现过一位文学家,名叫“吴均”;但是,你知道他是哪里人么?他的诗文有何特色?一生又经历了什么?3月18日下午,县生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清拔古气——吴均及其诗歌赏析”讲座,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弘伟应邀主讲。

  吴均如何从一个山野乡民成长为一位影响后世的文学大家,又与梁武帝有何交集,仕途道路颠沛流离不尽人意?他的诗文清新古气,被称为“吴均体”,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人生?李弘伟用2个多小时将这些内容娓娓道来、分析透彻。其中,他本人是如何考证吴均为吴兴故鄣人(即现在的安吉人)这一话题,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致。

  “我在读高中时看到吴均的文章,就喜欢上他,并开始搜集他的诗文。”李弘伟介绍,当时对于吴均到底是哪里人,外界的争论很大,甚至有说法说他是长兴人。为了证实吴均就是安吉人,李弘伟多次查看《县志》等相关史料,并实地踏看、走访,反复分析他的诗文,最后断定吴均的住所就在现在的昆铜。

  他表示,具体应该在昆铜大路口与长林垓的交界处,这是吴均的出生地。“从诗文中还能分析得知,吴均的祖辈也曾经在安吉住过,可能是在东汉末年或西晋末年迁居而来,主要为了避难。”李弘伟说。

  在李弘伟看来,吴均还是一个豪爽之人。“其实吴均的家乡情怀也很深,他还专门在诗中进行抒发。”李弘伟说,当时吴均隐居在昆铜姚坞石门时,作了几首诗,其中《山中杂诗》(一)中写道: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将家乡的美景活灵活现地写出来,“那里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一座青山,周围有很多竹子,还有溪流,景观很原始。”他说。

  朱敏女士坦言,自己接触到的第一本古文就是吴均写的,所以对吴均很崇拜,此次特地赶来听讲座。“我认为吴均在中国文学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诗歌继承了汉魏风格,为唐代律诗的成型打下了基础。”她表示。

  主办方县生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吉老百姓对历史名人尤其是本土名人了解不多,所以该馆与县诗词楹联学会一同举办讲座,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更深刻了解历史人物,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来源:安吉新闻网 | 作者: 陈玉兰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吉还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吗「安吉还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吗」

安吉出现过哪些名人较详细的介绍其中的一位

陈嵘  (1888—1971),原名正嵘,字宗一。安吉晓墅镇三社(今石龙)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大学预科。宣统元年(1909),考入北海帝国大学森林科。其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曾受同盟会派遣,与黄炎培等5人潜入天津,从事革命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复返帝大攻读。 吴均   (469_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故鄣(安吉)县人。他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吴昌硕   (1844——1927),名俊、俊卿,初字香补,中年更字昌硕、仓石,1919年起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等,敬慕者以“缶翁”称之。他成功最早的是篆刻,雄浑苍老,创为一派;功力最深的是书法,尤擅长石鼓文;影响最大的是国画,以篆书、狂草入画,喜作大写意花卉。他的艺术达到熔诗、书、画、印“四绝”于一炉,为近代书画艺术大师。   清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公元1844年9月12日),出生于孝丰县(今安吉县)鄣吴村。6岁就跟着父亲念书,14岁学习刻印,没有石章,就用砖刻印,反复不已。他父亲见他那么喜欢刻印,便加以引导,从此“与印不一日离”。咸丰年(1860),为避兵灾,先后两次远走他乡,历尽艰辛。同治三年(1864)返回鄣吴村,与父亲相依为命。第二年,随父亲迁移至安吉城(今安城镇址),买地建宅,宅名“芜园”。这一年,昌硕考中秀才,并跟同里施浴升学诗,兼学各家书法、篆刻。吴昌硕在鄣吴村和芜园生活期间,曾参与农业生产,为日后作画积累了素材。   吴昌硕在他父亲逝世的第二年,开始四出游学,寻访师友,刻苦学艺。在杭州,跟经学大师俞曲学文辞章。在嘉兴结识画家蒲作英,切磋画艺,得益良多。在湖州,跟“潜园六才子”之一的施补华学诗词。在苏州,有机会尽览文物收藏家吴平斋所藏书画篆刻彝器,艺术视野大开;与画家任伯年结交,请教画艺;又得潘瘦弟所赠石鼓精本,从此对石鼓文的研习无一日中断。在上海,识金石学家吴大徵,于金石学颇有进益。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吴大徵师北上,他参与戎幕随行。当得悉北洋舰队倾覆,悲愤填膺,赋诗痛悼阵亡将士。光绪二十四年,回到鄣吴村重修《吴氏宗谱》10卷。第二年,出任安东(今江苏省涟水)县令,因不善官场逢迎,只一月即挂冠南归。宣统元年(1909),与蒲作英等发起创设上海书画同善会,规定入会者合作之书画作品须陈列会中待沽,所售金额之一半用作慈善赈灾事宜。   1913年重阳节,许多著名篆刻家聚会杭州,创立“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社长。印社成立后,每当春秋佳日,举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吴昌硕必往参与,并先后作《西泠社图》、《西泠印社记》、《隐间楼记》等。印社所藏珍贵文物之一《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为浙江省现存的两种汉代以前石刻之一,被誉为“浙东第一石”。20世纪初,此碑曾被辗转盗卖,1921年运到上海,一个旅沪日侨准备以重价购买此碑,以运往日本。旅沪浙人闻知此事,就与吴昌硕商议,吴昌硕毅然以抢救这一珍贵文物为已以任,邀集同志,撰发文启,奔走呼吁,不辞劳。经努力终于募集8000元巨款,将这块碑赎回,由西泠印社建造石室永久保存。   1916年,吴昌硕校刊由诸宗元所赠《元盖副草》孤本20卷,使明代后期诗人吴稼澄(吴维岳之子、鄣吴村人)的诗集得以传世,自己则以书画义卖赈灾。   吴昌硕不仅学而不厌,且也诲人不倦,先后投其门下执弟子礼的有:诸闻韵、诸乐三、刘玉庵、王一亭、   杨植之、荀慧生、沙孟海、潘天寿等,后来大多成为书画界名家。   吴昌硕声誉不名满神州,而且誉扬海外,在日本尤为隆高。日本汉学家中与他交谊最厚的是日下部鸣鹤与长尾雨山。鸣鹤逝世 ,他亲书篆文墓碑,至今屹立在鸣鹤故土,与鸣鹤于杭州紫云洞名刻石隔海遥望。来华执弟子礼求教的以河井仙郎和水野疏梅最著名,后来均为日本书画篆刻名家。他的成就随日本友人和弟子的推崇,在日本的声誉日隆,而其作品大量远播日本,虽渠道不一,然与“六三园”尤为有关。“六三园”是日本人白石六三郎在沪经营的日本式餐馆,日本人常聚饮于此。园主爱重吴昌硕的艺术,不仅数数请他宴饮,且盛张其作品于席间,还在园内专为他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由于“六三园”的媒介,其作品遂大量流向日本。日本人临仿习研者日多,刊专辑、办展览、制铜像,珍惜爱重,俨如国宝。   吴昌硕成名后,生活上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反对奢靡 ,衣、食、住名方面都十分简单。然而,他待人却一点也不吝啬,乐于助人。如遇亲友有病,他就出钱帮助医疗;对身后萧条的,他毅然以料理丧葬和抚育遗孤为已任。   吴昌硕于1927年11月29日因病在上海寓所逝世,享年84岁。其传世著作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多种。   按吴昌硕生前遗愿,其墓建在余杭超山。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1984年,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1987年,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县里成立了“吴昌硕书画会”和“昌硕印社”。 诸乐三   (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男,汉族,浙江安吉人(同胡宗南同乡同村)。少时酷爱金石书画,十九岁时师从吴昌硕为入弟子。1923年始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及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授。期间,曾与其仲兄诸闻韵及姜丹书、潘天寿、朱屺瞻、张书旗、吴弗之等人组织“白社画会”,共磋艺事

安吉还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吗「安吉还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吗」

安吉县的文化名人

胡宗南,1896.5.16~1962.2.14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寿山。历任军校教导团排长、副连长、营长等职。1950年3月由西昌逃往台湾后,任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澎湖防守司令官等职。病故后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陈振孙,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浙江安吉人,字伯玉,号直斋。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郎葆辰,(1763—1839),初名福延,又名遂峯,字文台,号苏门,晚号桃花山人。生前疏请开浚太湖七十二溇,平反徐察氏冤狱。事迹收录于《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朱小茗耐洽谭》、《山东省金石书画展纪略册》。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此后长期居住在吴郡,孙权为吴王,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每次进见,孙权都亲自迎接。黄武三年(224年)卒,年六十九。
吴涵((1876—1927),字子茹、藏。昌硕次子。全面继承父学,篆刻尤为所长,昌硕晚年,常命涵代刀作印。
蕅益禅师,(1599—1655),俗姓钟,名智旭,又名际明、声,字振之,别号八不道人。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清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圆寂于灵峰寺。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后被推尊为净土宗第九祖师。
吴维岳(1514—1569),字峻伯,号霁寰。明朝孝丰(今属安吉)鄣吴村人。擅长书法,精通文学,尤卓于诗。曾与王世贞、李攀龙等倡诗社,为“嘉靖广五子”之一。著有《天目山斋岁编》、《奏议》与《海岱集》等。
吴迈(1886—1963),又名东迈,号子远。昌硕第三子。上海昌明艺专创办人之一,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书画承家学,有父风。
陈嵘(1888—1971),原名正嵘,字宗一。安吉晓墅镇三社(今石龙)村人。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沈子球(1908—1959),又名九云,化名朱云、朱近人、朱秋、笔名沙戟,临安县山川乡北弄村(今属安吉县)人。历任上海市公安局侦察科副科长、科长、宗教事务处科长,上海市博物馆负责人。
龚玉贞,(1921—1942),女,安吉梅溪镇甲子村人。共产党员,中共梅溪区委妇女委员,革命烈士。
诸乐三(1902—1984),名文萱,号希斋,乐三为其字。孝丰鹤鹿溪(今属安吉塘浦乡)。生前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及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常委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更字昌硕、仓石,他成功最早的是篆刻,雄浑苍老,创为一派;功力最深的是书法,尤擅石鼓文;影响最大的是国画,以篆书、狂草入画,喜作大写意花卉。他的艺术达到熔诗、书、画、印“四绝”于一炉,为近现代书画篆刻大师。
方铁城(1886—1942)又名奎、长生,安吉丰食溪乡方家上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安吉最早党员。
吕卓夫(1887—1928),孝丰城(今安吉县孝丰镇)人,祖籍新昌。中共青团孝丰县委顾问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运行Photoshop2020出现闪退主要是因为在安装时没有这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