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作为一种寄居动物,依附于宿主体内,在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中都会对宿主产生巨大的影响,破坏牛体内的免疫功能,吸取牛自身的养分大量繁殖,对牛体内造成物理伤害,甚至可能产生人畜共患的疾病,危害到饲养员和其他健康的牛群。牛寄生虫病的种类比较多,分布也比较广;牛在饲养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季节、饲养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因素所影响,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本文简单分析牛寄生虫病的鉴别和治疗。
牛常见的寄生虫病症状及鉴别:
1、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的发病源是寄生虫寄生牛肠道而引起临床上出血性肠炎,发病前有大致2~3周的潜伏时间,整个发病的过程大约是10~15d,发病时由于肠黏膜遭到寄生虫的破坏,而导致细菌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血便、腹痛;病初,病牛精神沉郁,被毛松乱,体温略升高或正常。粪便稀薄稍带血液。约1周后,症状加剧,病牛食欲废绝,消瘦,精神萎靡,喜躺卧。体温上升到40℃一41℃,瘤胃蠕动和反刍停止,肠蠕动增强。排出带血的稀粪,其中混有纤维素性假膜,恶臭。疾病末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是血液,体温下降,在恶病质状态下死亡。夏、秋潮湿阴雨季节,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常发于犊牛。
对于牛球虫病的防治措施:对于感染牛球虫病的牛可以选取药物敌菌灵,再根据发病牛的年龄、具体发病情况以及病情的程度来选取用药量。如果连续注射3次都没有效果的话,进行注射维生素来防治肠道的再次出血。
方1: 氨丙琳,按20一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连用5—6天。
方2: 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按1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连用2天后转为内服药物。
方3、 白头翁45克,黄连25克,广木香25克,黄苹30克,秦皮30克,炒槐米30克,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炒积壳30克。水煎取汁,一次灌服,每日1剂,连用3天。
方4、 槐花15克,地榆15克,白头翁20克,甘草10克,青篙o克,牡丹皮lo克。共为细末,一次内服,每日1次,连用3天。
2、牛螨病
牛螨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主要分为两类,疥螨和痒螨,其感染后的症状为:造成局部的脱毛、损伤皮肤的皮炎等,在感染此病后会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导致牛体周边皮肤瘙痒
,使牛长期摩擦患处,导致皮肤变厚,直至病变蔓延全身。导致牛的食欲下降,日益消瘦影响健康,从而导致其生长速度的停滞。
牛螨病的防治
首先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要定期清洁牛舍,改善舍内通风,定期用1%的敌百虫溶液进行牛舍的消毒工作,对于牛的生活环境要重视起来。
西药治疗:牛的患处进行局部的处理,用0.5%敌百虫喷洒牛的患处,隔一星期1次。并配用药物伊维菌素0.2mg/kg·bw,进行皮下注射。
中药治疗: 方一 硫磺30克,花椒30克,木鳖于30克,大枫于30克,水银6克,蛇床子60克,食盐15克,胡桃仁120克。共研细末,和棉油调匀涂搽患部。
方二 狠毒500克,炬硫磺150克,炒白胡椒45克。共为细末,取药30克,加入烧沸的植物油750毫升搅匀,凉后,用带柄毛刷涂搽患部。
3、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是牛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
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虫体数量和牛的年龄、体质有关。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能引起发病。急性病例表现迟钝,腹泻,肝部压痛,有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患牛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减退,步行缓慢,教膜苍白,继而出现周期性瘤胃膨胀或前胃弛缓,腹泻,日渐消瘦。到后期颌下、胸下出现水肿,触诊有波动感或捍面团样感觉,严重贫血,公牛生殖力降低,母牛不孕或流产,往往由于极度衰竭而死亡。
治疗:
1、硝氯酚是驱除牛、羊肝片吸虫较为理想的药物,本药品有粉剂、片剂、针剂三种类型,前二种类型可以灌服,也可以混在饲料中,灌服药量按育肥牛每干克休重给药3—4mg注射用量为每干克休重0.5—1mg,注射驱虫方便,准确性高。发生中毒时.注射葡萄糖液*或把牛牵到阴凉处,喷洒凉水。
2、硫双二氯酚,内服,每千克体重40~60mg。
中药治疗
方一 鸦胆子42克,大茶药120克,生姜90克。煎水候温灌服。
方二 贯众50克,苦参40克,摈榔40克,苦株皮40克,龙胆草40克,大黄30克,伏荟50克,泽泻30克,厚朴30克,苏木20克,肉豆蔻20克。水煎候温灌服,服药前30分钟灌服蜂蜜250克。
4、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蛆病是养殖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会造成母牛产奶量大幅度下降,更会造成犊牛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一旦感染了牛皮蝇蛆病,牛的皮质就会出现阶梯性下滑,对牛类养殖十分不利,同时也会导致养殖户经济收益的下降。牛皮蝇蛆病通常会在夏季出现,此时的温度比较高、蚊蝇大批量繁殖,进而导致牛皮蝇蛆病的发生,幼虫钻入牛皮肤时,引起牛疡痒、不安和局部疼痛。幼虫在体内长时间移行,使组织受损伤,在咽头、食管部移行时引起咽炎、食管壁炎症。给牛的正常休息进食带来影响,还会造成母牛流产问题,所以对牛皮蝇蛆病进行有效防治势在必行。
西医治疗
消灭移行中的幼虫可用10%一15%精制敌百虫水溶液0.1一0.2毫升/千克体重,分别于10月中旬和翌年1月下旬,臀部肌肉注射。或在11一12月份用倍硫磷,7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 消灭尚未到达牛背部皮下的幼虫,可用10%或15%的敌百虫溶液,每年蚊虫活动季节一结束,用伊维菌素或爱比菌素,0.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地预防牛皮蝇蛆病。
中药治疗
方一 当归2千克,放在4升食醋中浸泡48小时,在9月中旬、10月上旬,给牛的背部两侧各涂搽浸液1次,大牛每次用浸液150毫升,小牛用80毫升,以浸湿被毛和皮肤为度。
方二 蒲芦茶(葫芦茶)loo克,陈石灰25克,捣烂敷患处。
5、焦虫病
焦虫病,也称为梨形虫、血孢子虫病或巴贝斯虫病,是由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多种巴贝斯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 此病主要通过硬蜱传播,多呈地方性和散发性流行,血尿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且病牛还会伴有着黄疸、贫血、高热、排出黑红色的粪便等各种症状表现。牛焦虫病牛焦虫病的原虫会在牛的网状内皮细胞里面寄生生长,当牛感染该病之后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同时淋巴结会肿大,并随着出血等,死亡率比较高。
西医治疗
方一 贝尼尔,按5—7毫克/千克体重,配成7%溶液,深部肌内注射,连注3天,必要时间隔2天再连注2次。
方二 黄色素,按4—6毫克/千克体重,配成o.5%水溶液静脉注射,间隔24小时再注1次。或者将贝尼尔与黄色素交替使用,第1、3日用贝尼尔,第2、4日用黄色素,效果较好。
方三 阿卡普林,每千克体重用o.6一l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
中药治疗
方一 茵陈60克,黄苹60克,木通30克,天天花粉30克,黄连70克,连翘60克,地骨皮60克,桅子60克,获荟30克,牛劳于24克,桔梗24克,柴胡60克,贯众60克,加蜂蜜200克。共为末,一次投服。
方二 青篙150克,常山45克,柴胡90克,黄苹、何首鸟各80克,党参、生地、金银花各12克,甘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奶牛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1)寄生虫的危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奶牛寄生虫病危害奶牛和人类健康;和动物机体争营养,吸取血液和组织液等,使饲料报酬降低,影响产能,降低产品品质,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体外寄生虫活动引起皮肤痛痒、烦躁不安,不断蹭痒和舔毛,影响采食和休息,造成皮肤皲裂(如疥癣等)或穿孔(牛皮蝇蛆),影响皮张质量;虫体移行造成机械损伤,引起器官组织发炎或损坏干扰生命活动,甚至造成死亡;释放代谢产物或毒素,引起机体不良反应,造成免疫抑制,使抗病能力降低,对免疫无应答;寄生虫引起的黏膜损伤为其他病原进入打开门户,引起并发症,并传播其他疾病,影响繁殖性能、不孕或死胎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威胁人类健康。
在实际生产中,犊牛和泌乳期母牛是最易受侵害的对象,造成的损失也最大,可引起犊牛营养不良、体质孱弱、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等;母牛的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乳脂率低、产奶高峰期短,易流产,不孕,产弱胎、死胎等。
(2)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注重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奶牛由于是草食动物,饲草来源广泛,其中不可避免存在寄生虫虫卵,奶牛采食后就会感染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甚至会导致奶牛死亡,因此,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驱虫的基本原则。
综合预防措施:科学、合理的奶牛寄生虫病防治,不是一个简单的喂药、驱虫工作,其防治效果主要是由奶牛寄生虫种类、药物种类和驱虫规程及奶牛特点等影响决定,但是寄生于奶牛的寄生虫种类较多,有吸虫、绦虫、线虫、原虫、体表寄生虫等。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改变不良的饲养和放牧习惯和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集中粪便发酵,科学合理驱虫等各种综合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及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以净化环境,防止感染。
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应当重视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进行以当地奶牛寄生虫种类、发病季节特点为基础的,有针对性的药物防治,而不是盲目用药;药物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抗药性、经济适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需要树立以预防为主,辅以治疗;在流行区域,需要改变饲养方式,切断寄生虫的生活史。
驱虫药物的选择结合诊断和监测结果,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有效驱虫。驱虫药的选择应以高效、广谱、低毒、无残留、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为原则。
不正确的驱虫程序、药物选择给奶牛寄生虫病造成极大的隐性损失,也直接促进了驱虫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传统的左旋咪唑、丙硫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因为有耐药性、驱虫谱窄、弃奶期长、毒性大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奶牛场的实际需求,因而可防、可治、广谱、安全、长效、无毒、无残留的驱虫药成为新的研发方向,驱虫药选择上应当以高效、广谱、低毒、绿色、无残留、无副作用,使用方便为原则。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用驱虫规程,每年春、秋两季的全群驱虫,对于饲养环境较差的养殖场(户),每年在5~6月份增加驱虫一次。各场(户)可根据当地寄生虫感染程度和流行特点来制订最佳驱虫程序,并按程序长期防治。从而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后备奶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奶牛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同时避免因寄生虫在奶牛体内移行造成的继发感染。
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厩舍,粪便、垫料等进行堆积发酵或无害化处理。
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根据当地情况,如化学剂、生物剂和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辟新渠道,施发农药等方法消灭中间宿主。
犊牛在断奶前后必须进行保护性驱虫,防止断奶后产生的营养应激,诱导寄生虫的侵害。
母牛要在进入围产前进行驱虫,以保证母牛和犊牛免受寄生虫的侵害。育成奶牛在配种前应当驱虫,以提高受胎率。
种公牛每年必须保持4次驱虫,以保证优良的健康状况。
新进奶牛进场后必须驱虫并隔离15天后合群。转场或转舍前必须进行驱虫,减少对新舍(场)的污染。
选择合适的驱虫时间或季节,须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特点及药物的性能而定。对大多数蠕虫来说,在秋、冬季驱虫较好。秋、冬季不适于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大多数寄生虫的卵和幼虫在冬天是不能发育的,所以,秋、冬季驱虫可以大大减少寄生虫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秋、冬季也可减少寄生虫借助蚊蝇昆虫进行传播。以此来保证奶牛安全过冬,免受寄生虫侵害。
如何驱除牛身上的寄生虫?
1.牛体内寄生虫病防治(1)片形吸虫的驱除
1)硝氯酚(拜尔9015):本药品有粉剂、片剂、针剂三种类型,前两种药品可以灌服,也可以放在饲料中。灌服药量按育肥牛体重(每1000克给药3~4毫克),注射用药量为0.5~1毫克(每千克体重)。药品以注射驱虫方便、准确性高。发生中毒时,注射葡萄糖液,或把牛牵到阴凉处,喷洒凉水。
2)四氯化碳:按每100千克体重注射3~5毫升,注射时用四氯化碳和等量的液体石蜡,混合均匀,分点在深部肌内注射。发生中毒时,静脉注射5%的氯化钙,一次80~100毫升。
(2)圆线虫的驱除 用咗塞咪唑,每千克体重用药8毫克,溶于水中灌服;或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5%的注射液,肌内注射。
(3)绦虫的驱除 ①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用药40~60毫克,混合在饲料中(混合均匀);②灭绦灵(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用药60~70毫克,将药放在牛的舌根处,牛自己吞咽。
(4)泰勒焦虫的驱除 ①贝尼尔,每千克体重用药3.5~7.0毫克,配制成浓度7%的溶液,肌内注射,连续3天;②阿卡普林,每千克体重用药1毫克,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2%的溶液,皮下注射;③黄色素,每千克体重用药3~4毫克,用生理盐水配制成0.5%~1%的溶液,静脉注射;④二丙酸咪唑,预防时每千克体重用药3毫克,皮下注射;治疗时,每千克体重用药1.2毫克。
(5)牛皮蝇蛆的驱除 ①倍硫磷,每千克体重用药7~10毫克,肌肉注射;或配制成浓度2%的药液体重200~400千克用药液100毫升;400千克以上用药液125毫升,泼洒在牛由肩部到尾根部整个牛背部的皮肤上,遇到中毒时可用阿托品解毒。每年9月用药较好。②敌百虫,配制成浓度2%的药液涂抹在牛的背部皮肤,最好涂擦3~5分钟,25~30天用药一次;配成10%~15%的敌百虫溶液,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肌内注射。③灭蝇药,牛皮蝇蛆成虫的活动期为每年的4~6月,在此时间用灭蝇药喷洒在牛背部皮肤上,5~6天喷洒一次。④蝇毒磷,每千克体重用药4毫克,配制成15%的丙酮溶液,牛臀部肌内注射。
2.牛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
(1)疥螨虫
①药浴或淋浴:用林丹乳油、杀虫脒或市场上新的杀螨药,配制成药液,药浴或淋浴。②皮下注射:用伊维菌素剂,每千克体重用药200微克。
(2)硬蜱虫
杀硬蜱虫药有敌百虫药(浓度为1%)、蝇毒磷溶液(浓度为0.05%),喷洒于牛体躯的皮肤上或涂擦洗刷牛体。
3.驱虫注意事项
①新购买的架子牛进育肥场以后10~15天都要驱虫;②驱虫以前要准备好解毒药品;③在进行大群体驱虫时,应进行小群体的试验,防止发生大群牛的中毒;④驱虫以后2~5小时内,必须有专人值班,观察牛,一旦发现中毒现象,立即进行解毒处理;⑤驱虫后的牛粪,应堆积发酵处理后才能作农家肥料;⑥使用驱虫药前必须认真看驱虫药品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