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关中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大饥荒,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八点:
(1)人祸。1862年“太平军西征”及诱发的“陕西回民起义”,对西北地区的社会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清末政局持续动荡,兵连祸结,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匪盗横行,社会秩序大乱,民生异常艰辛,处于多年战争状态的国家,府库空虚,社会承灾能力低下。
(2)人祸导致自然生态变异。“陕西回民起义”毁坏了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关中水利设施毁弃,植被毁坏,水土流失,社会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大量死亡,财产被劫掠一空,大劫过后满目疮痍,基础设施无力恢复。恶性循环,导致环境变异,自然生态持续恶化,历史上旱涝保收的八百里秦川,雨雪不再适时,旱灾和蝗灾不断发生。加之大动荡之后的人口,爆发性急速增长,更造成了粮荒。
(3)鸦片之毒的危害。晚清以来,鸦片烟大量种植,导致粮食种植面积日益萎缩。时至清末,罂粟在陕西已普遍种植,由于种此恶卉可获暴利,可以支付战争时期高额的苛捐杂税,以至水田肥地多种烟苗,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严重不足。百姓家中无粮食积蓄,吸食大烟的人却很多,体力好的人很少,烟民不仅消费高,且耕田种地乏力,家徒四壁,一遇灾荒,束手待毙。
(4)沉重的赋税。社会大动荡时期,军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的庞大开支,施加地方政府以沉重的赋税,地方政府再将这超负荷的重担,转嫁于辖区百姓,对民众横征暴敛。粮草乃至军中一事一物,无不以百姓血汗来打理,完粮纳税之后,穷苦百姓已筋疲力尽,直不起腰来,家中所余钱粮无几,家道空虚,面对灾害无力自救,使灾后生荒。
(5)自然灾害。人祸导致天灾,双灾灭民。1928年至 1933年,持续的大旱、蝗灾,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持续之长,实属历史罕见。这场旱灾与蝗灾肆虐中国,尤以北方最烈;关中连续几年的大旱及其蝗灾,使百姓没有以丰补歉的间隙。
(6)政府无备荒措施。军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战争,粮食仓储和救灾物资的库存,几乎为零,调剂无从,对灾害抗救无力量、无经验、无措施,也无信心。地方政府无力赈灾,灾区民间社会各自为阵,分散乏力,缺乏有组织的自救,使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难以为继,以致灾害之后饥荒长期蔓延。
(7)交通阻塞。战火连天,军阀割据,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关卡重重,交通梗阻,运输极为艰难,路途艰辛。加之时值“蒋冯阎大战”,南北交通被阻断,灾区粮道断绝。兵荒马乱,社会局势不定,土匪横行霸道,交通运输成本与风险过高,南方粮商的粮食,更难以到达北方重灾区。
(8)国内外经济信息不畅。由于国内军阀混战,过渡政府主要精力集中于战争,无心进行社会经济调整,与国外经济贸易中断,国内外粮食供求信息不畅。1929年美国生产过剩的粮食,在其国内被当作燃料或销毁,却自始至终未销售到正值粮食奇缺的中国大陆。
为什么很多人称陕西西安为贼都
因为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而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有人说是百年一遇,也有人说是三百年一遇。
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西安的美食中,西安十大怪是什么?
西安,和它联系在一起的是长安古都,是历史悠久的秦始皇兵马俑,是豪爽朴实、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关中人民。陕西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俗风情,人们用顺口溜将其总结为"西安十大怪”西安之地古属雍州,这里的黄土地即所谓“黄壤”,被列为拥有最高等级土地资源的地方,也是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地。
面条像腰带;杨凌蘸水面是代表,宽如腰带。锅盔像锅盖;乾县锅盔名气大,形如锅盖,厚如砖块,味道杠杠滴。辣子是道菜;油泼辣子是陕西特色,吃饭可以没有菜,不能没有油泼辣子。泡馍大碗卖:西安有名的要数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了。都是一大碗,看起来闻起来都香,正适合陕西人的好胃口。西安十大怪又称陕西十大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八百里秦川,威武雄壮。这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陕西儿女。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从小到大的饭桌盆碗少不了,舅舅是四川人,他很吃惊,你们吃饭居然连盆都端上来。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有些和自然环境有关,如帕帕头上戴,陕西灰尘比较大,头上戴帕帕可以挡灰尘。有些是以前经济落后造成的,如房子半边盖,盖半边房子主要是省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通俗。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影响,(陕西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一个读特的方式。板凳不坐蹲起来。想必也是临时凑合的一种办法,一是嫌回家取凳子来回跑,二是懒得动弹,还有的嫌蹲着难受,顺便背靠着墙。源自“民国十八年年馑”那场千古一遇的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