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成语典故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发生在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相关人物为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弟弟共叔段、大夫祭仲。
原文如下: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故事梗概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郑庄公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意为为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郑庄公的母亲,是郑武公从申国迎娶的妻子,名叫武姜。由于生下郑庄公时遭受到了惊吓,因此武姜更加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甚至在郑武公在位期间,多次请求其册立小儿子作为世子,但被郑武公否定了。等到郑庄公即位之后,武姜就为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但被郑庄公以制邑太过险要、危险为由,换成了其他城邑。武姜因此替共叔段选择了京邑。
然而共叔段到了京邑之后,城墙的建设不符合规范,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引起了大夫祭仲警惕。面对祭仲劝谏及早铲除共叔段的言辞,郑庄公说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语。
后续故事随着野心的增大,共叔段不断扩展自己的封地,侵占本属于郑国国君的土地,终于发展到意图偷袭郑国都城的地步。而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则打算做自己小儿子的内应,意图从城内打开城门。事情暴露之后,共叔段因丧失民心而失败,武姜也被郑庄公安置在城颖,并发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
后来郑庄公后悔说了狠话,但又担心破了誓言有损君王威信。这时一个叫做颖考叔的官吏就借着进献贡品的几乎劝谏郑庄公可以挖一个地道,只要挖出了泉水,即可代表见到黄泉,也就能够借机与母亲武姜重新修好了。郑庄公按计行事,成功之后十分高兴。而颖考叔则被人们认为符合《诗经》中说的‘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的品格。
延伸阅读1、根据《左传》的记载,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来自申国,是申侯的女儿。而申国在西周东周之交势力最为鼎盛之时。周幽王册立褒姒为后之前的王后,正是申侯的女儿。后来申侯引犬戎攻入镐京,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迁都到雒邑,这就是东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换言之,郑庄公的母亲是周平王的姨娘。正因为如此,郑庄公即位之初对武姜言听计从,颇为顺服。甚至在铲除共叔段势力之后,也不愿与武姜完全撕裂关系。
2、史籍中记载的武姜首次请为共叔段分封的封地制邑,地势险要,对于郑国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虎牢关尤扼要冲。正因如此,郑庄公才坚定反对将其分封给共叔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地西周属东虢,春秋属郑,后入晋。晋国曾在此地修筑虎牢城,以加强要塞防卫能力。
3、《诗经·大雅·既醉》中有云:‘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意思是隆重热烈氛围非常合时宜,敬祝伟大君王嫡传有孝子;孝子贤孙世世代世永相继,祝愿您的家族永受天赐予!
世界同期声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在这一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占了犹太人北国、也就是以色列国的首都撒玛利亚。以色列国于这一年灭亡,亚述在西亚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参考资料:《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诗经·大雅·既醉》、《圣经·列王纪下》等。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怎么就和武姜和好了呢?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庄公与武姜本为母子俗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母子之间血肉相连,本来也没有太大的矛盾,再加上颖考叔的从中斡旋,提供方案帮助母子二人相见,并且此时共叔段已死,武姜就郑伯一个儿子,自然得珍惜,故二人和好了。郑庄公在位时,为何能在“黄泉”与亲生母亲相会?
这个题中所说的黄泉并非传说中的冥府黄泉,而是指一条水色为黄色的泉水。而郑庄公在“黄泉会墓”是因为郑庄公很有孝心。
1.事情缘由
在战国时代,郑国的君王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比较溺爱弟弟共叔段,所以平时都不管共叔段乱来,甚至想要谋反,打算杀掉郑庄公篡夺王位。导致郑庄公不能忍受下去,派兵出手杀掉了共叔段,平息了叛乱。郑庄公对自己母亲的做法非常不满意,便将母亲软禁城内,并且发誓说:“等你死亡后,咱们在黄泉想见!”
2.左右为难
过了很久之后,郑庄公开始反悔,想念母亲。虽然说他的母亲一直不喜欢他,毕竟那是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而且年龄也大了,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如果真按照他自己发的誓那样做,活着的时候一定不相见,一定会留下遗憾。但是郑庄公又不可以自作主张的违反自己早前时间公布于众的誓言。因为当时讲究的是“一诺千金”,即使是老百姓都在讲究一言九鼎的。
3.挖洞见母
郑庄公踌躇了很久之后,一位叫颍考叔的人帮郑庄公想了个办法:挖一条地道,直到看到泉水,您和您的母亲在那里见面,不就是在黄泉处见面了吗?这个办法既没有让您违反当初的誓言,也可以让别人夸奖您有孝心。郑庄公听完后大赞,于是挖了一条地洞,在地洞里见到了 自己的母亲并向母亲道歉,而他的母亲也原谅了郑庄公。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一个人必须要有无论如何都要有小心,所谓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