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铃铃、嘀铃铃”,科里电话骤然响起。正在值班室的我,火速跑出来接电话。心里想,可别来急诊手术啊!要知道,我刚躺下还不到一小时。而那个时候,已经快半夜一点了。
电话接起来,居然不是急诊手术,而是急诊科求援的电话。急诊科说,他们科大夫去科室抢救了,刚刚又来一个车祸外伤的,希望麻醉科支援一下。
兄弟科室需要支援,自然不能推脱。于是,我穿起外出衣就跑向急诊科了。
到了急诊科,护士们正在努力用简易呼吸器为患者捏氧气。由于同时需要胸外按压,监护仪上的数据已经不能给我准确的信息了。于是,我第一时间触摸患者大动脉。按压暂停阶段,大动脉搏动同时消失,结合毫无反应的意识,我确定患者发生了呼吸心跳停止。当务之急,要先把有效通气建立起来。如果在院外,自然以按压为第一考虑。但此时是在院内,并且是在麻醉科医生面前,自然要早早把人工气道建立起来。有了人工气道,才有氧合的基础,后继的抢救才有希望。
我一边准备着插管工具,一边让护士找家属到门口。护士说,没有家属,这是在路边拉回来的患者,无名氏。
没有家属,但时间不等人,我毅然拿起喉镜开始插管。由于伤者已经完全失去意识,加之乏氧,肌肉已经非常松弛,插管异常容易。置入气管导管后,误吸进入气管的痰和分泌物也随之涌出。清理好气道后,我让一个护士捏简易呼吸器,我则要尝试恢复患者的心跳。如果一直没有心跳,也是没有希望的。
经过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心脏复跳药物,心脏恢复了自主心率,但心脏还很虚弱。因此,我们轮班仍继续按压了一会。之后,经过紧急的输血、输液扩容以及纠酸等处理,循环总算稳定下来。虽然还用着比较大的升压药,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接下来,就需要逐步检查,找出伤者最大的问题,以决策下一步治疗方向。
经赶来的交警反馈信息说,这个人是被一辆面包车迎面撞上的。由于天黑,面包车也没看清楚撞到什么了。直到停车的时候,发现有血迹才报警。
全身CT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伤者多处骨折,颅脑受损最为严重。由于剧烈的撞击,使他当时就发生了呼吸心跳停止。所幸的是,路人及时报警,而事发地距离医院也非常近。否则,心跳停时间过久,神仙也难救。
由于伤者硬膜外血肿比较小,且无发展迹象,外科大夫考虑先观察一下。如果血肿有进展、或者颅内有新情况,在紧急手术。听到这话,我心里是七上八下:你这一观察,还让不让我睡觉了?
万幸的是,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重症监护室看这个伤者。这个伤者,等于是我亲手抢救回来的。因此,我看看我的“胜利果实”怎么样了。
到了重症监护室,一排排的患者,我也分不清哪个是昨天抢救那个伤者了。问了一下护士,护士告知我最边上的就是。
来到伤者床边,稳定的生命指标,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和成就感。
然而,就在我刚要离开的时候,护士悄声告诉我:今天早上家属来过了,发现门牙掉了,好像怀疑咱们插管弄掉的呢!
我一听,几乎瞬间气炸:我这努力了一晚上,救了你家人一命,你居然怀疑我把牙弄掉了?即使弄掉了,哪个大夫是存心的?在哪种情况下,谁敢耽搁一秒钟啊?况且,人已经没有呼吸,肌肉稀松,插管不知道多容易,你告诉我怎么弄掉的?
虽然我心里直抱怨,但还是压了压火,和患者家属做了解释。火,只能窝在自己肚子里吧。
手术中全身麻醉和牙齿松动有什么关系
全身麻醉最重要的就是气道管理,麻醉医生一般都会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喉罩置管这样的操作。 如果有松动的牙齿或者假牙的话,麻醉医生在气管插管时可能会损伤到牙齿导致脱落和出血,更严重的情况牙齿会掉到喉咙深处,可能会进入气管或者食道导致严重的问题。腹腔镜手术中由于全麻醉,喉咙插管,手术结束后,2颗门牙牙根断裂,可以认定医疗事故吗或要求医院负责
首先,麻醉同意书上明确写明了,插管过程中是可能损伤到牙齿的。这个情况是麻醉并发症,但并不一定是事故。是否医疗事故是需要专业委员会鉴定的,要看是不是由于医生的过失导致。
话说有的病人,牙齿本来就很松,或者可能掉的只剩下几个了,或者门牙长的过于突出,这些情况下作气管插管不损伤牙齿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医生没有任何过失,也可能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