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开篇,先写了甄士隐的故事。这是一段很急促的笔法,甄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遭难败落。
甄士隐万念俱灰离家出走,甄英莲沦落底层苟且活命。
有点大局观的人应该能看出来,甄家显然是个引子,引出全书悲剧的总基调,影射着后面的一个个家族悲剧。
甄士隐不是个普通角色。甄英莲更不是普通角色!作为第一个败落的家族、第一个命运沉沦的个体,她就是一根线索,串联起整部书的悲剧主题。
以作者留存下来的80回原稿来看,个体命运始于香菱,也终于香菱。据说后40回是作者自己毁掉的,不管是不是吧,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神奇的定格在香菱即将魂归故里之时。
开始于香菱离乡,断臂于香菱返乡。为什么都是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不仅如此,细看全书故事脉络,会有更神奇的发现:
一、所有跟她挂钩的家族,都要走向灭亡。
甄家、拐子家不说了,冯渊死了,冯家也就没人了。薛家原本是皇商,薛蟠打死人虽然逃避了法律制裁,但是应天府说他死了,他在法律上就不存在。
既然成了法律黑户,又没有继承人,那官方的皇商资格其实就没有了,只是生意还可以私下里做。
薛家丢下几代人打下来的生意地盘进京,再加上黑户的身份,生意不萎缩才怪。所以说香菱进入薛家,就是薛家巨大的转折点。
接下来薛家带着香菱进入贾家。贾家最终抄家,大家都知道。
二、你若以为香菱是个扫把精,那就错了。恰恰相反,她的价值更像是一尊佛像。
她虽住在贾府,但过的好坏取决于薛家。她在薛家的生存状态,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确立名份
最初她得到薛姨妈善待,摆酒做妾,算是意外的面子。而此时恰恰是元春封妃阶段,四大家族都一片喜气。
2、委身薛蟠
凤姐说薛蟠得到香菱“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意思就是对香菱不上心了。
从此香菱过上了不好不坏的日子,生存有保障,一度还曾有个小丫头,但精神上不自由。
这是个很长的阶段,贾府在干嘛呢?主要就是宝黛钗三角关系,纷纷扰扰的,但物质情况还算乐观。
3、进大观园
薛蟠被打后远走他乡,香菱进入大观园,这是香菱一生最幸福、最愉快的阶段。
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贾府也难得的平静安稳,姐妹间停止了纠纷,黛钗和好,全家上下一片祥和。作者的行文,显然进入静水流深的状态,宁静而清澈。
接着大观园新来很多姐妹,个个都是美才女。再接下来一场梅花雪飘然而至,瞬间将大观园的格调推向极致!
在美轮美奂的琉璃世界里,大观园达到了人脉最旺、景色最美、诗文最盛、情趣最雅的时刻。
其后虽然有改革纷扰,但茉莉粉玫瑰露事件都是奴才的故事。大观园整体还处于人脉兴盛中,主子们的命运都还没出现问题,甚至有了自由发挥的平台。
4、出大观园
薛蟠一回家,画风突变。尤三姐刎剑而死,花枝巷里的尤二姐也暴露了。尤氏姐妹的下线,等于敲响了四大家族的丧钟,全书的笔调开始寒气逼人。
香菱离开大观园,其他暂住者也纷纷不见了,大观园迅速凋零。后来林黛玉欲重建桃花社,竟然建不起来!
5、迎接正妻
薛蟠预备娶亲,宝玉说“只听见吵嚷了这半年”。这半年时间,便是桃花社之后的故事,发生了绣春囊事件、抄检大观园、逐司棋、别迎春、死晴雯、撵芳官等等。
从薛蟠找对象,直到香菱张罗娶亲事宜,就是大观园众芳凋零,颓败枯萎的过程。
6、命丧黄泉
娶来夏金桂,香菱的人生终于走到底了。而女主黛玉马上就要“冷月葬花魂”,大观园时代彻底终结!四大家族都要彻底走向灭亡。
02 万艳同悲代言人由此可见,香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其精神世界的状态,就是贾府乃至四大家族兴衰的状态。她的生存好坏,原来影响着一切人!
她善良纯净,她低到尘埃,她人畜无害,就像默默无闻的芳草,让世界徜徉在清新绿意中。但凡给她一点容身之地,严冬就不会席卷大地。可惜,就连那一点点容身之地也没有。
在万艳同悲的红楼梦里,香菱的悲剧依旧令人触目惊心,因为她可怜到了无以复加!一个完全无害的女子,命运被撕成碎片,这对社会黑暗的反衬力度,当然最强烈。
所以,重要的话再说一遍:香菱绝不是普通角色,她是一根线索,她是万艳同悲的代言人!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令一个字可卿的女孩来引导宝玉。这个身负重任的女孩,是不是秦可卿呢?
宝玉因睡在秦可卿屋内而萌发了性冲动,看上去,她就是那个使者。可这显然是个假象托词,警幻仙姑的本意,不可能为了这事!
当然不是,你要信了这鬼话,那就太可笑了。她明明是想从精神角度引导宝玉觉悟好吗!秦可卿不能给宝玉带来任何启发,她的悲剧跟宝玉的人生没有交叉点。
秦可卿是乳名可卿。太虚里的姑娘是字可卿,两者不一样。
那么,精神可卿是谁呢?对,是香菱!人人见了香菱都说她像秦可卿。
给宝玉精神带来最大震撼力量的,不是黛玉吗?是滴,但不止黛玉一人。大观园里众姐妹一波一波的离散,宝玉的精神世界才一步一步走向万法皆空。
太虚里的姑娘,名叫兼美,兼有黛钗二人。其实就是说,香菱兼有黛钗二人的作用。
本书80回后原稿不在了,不出意外的话,香菱去世将对宝玉的精神世界造成致命冲击。过去他只是对美好个体的消逝痛彻心扉,香菱会让他对人性之恶,痛彻心扉。对人世间的很多贪恋和幻想,会因此而破灭。
03 黛玉的副角大家都知道晴雯被称为黛副。其实林黛玉有四个副角:妙玉、香菱、晴雯、龄官。
这四个人里,跟黛玉命运联系最紧密,相似程度最高的是香菱。她和黛玉有太多共同点。
她们都是姑苏女子,都是家中唯一的独女,都爱若掌上明珠。都遭遇了失去父母、失去亲族,成为孤儿。父亲都是贾雨村的贵人。都是荷花的代言人。黛玉还是香菱的精神启蒙导师.........
黛玉一登场,先跟贾母说起癞头和尚,那是一段非常恐怖的文字:
1、香菱三岁丢失,走丢前曾遇到癞头和尚,他对甄士隐说:“舍我罢,舍我罢!”。黛玉三岁时,癞头和尚也要化她去出家。如此一模一样,令人触目惊心!
2、癞头和尚送香菱的话是: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送黛玉的话是: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
看懂癞头和尚的话,你就会明白:
黛玉背井离乡进入贾府,遭到薛家和王夫人的联手迫害,跟香菱被拐性质一样。
香菱之劫起因是被拐,但最终是被薛家(雪)吞噬。黛玉呢,一样的!著名的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就是暗指黛玉的婚姻和命运被偷了,这个劫难也是薛家给的。
黛玉进府第二天,薛家打死人的消息就传来了。香菱在黛玉进府几天前,刚刚落入薛家之手。
被薛家挟持的香菱,跟随着薛家上京,最终与黛玉会合在同一个地方。这是多么神奇的命运、可怕的命运!
香菱是个心底单纯的女子,只能跟黛玉同类,为什么还是宝钗的替身呢?
世界原本是复杂的,任何东西都有阴阳两面。香菱在精神方面与黛玉气息相投,在现实生存层面,与宝钗同进一家门。
1、香菱被薛家抢来,在薛家完成了她生命最重要的部分。她不是薛家人,却吃薛家饭,跟薛家共进退若干年。
2、如果你看过《红楼剧情之妙:宫斗冠军永远学不会的高级黑》就知道,宝钗内心唯一在乎的人是薛蟠!换句话说,无情无义的薛宝钗,这一生也曾爱过一个人,就是她哥。
不必奇怪,多去学习点心理学你就明白了。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择偶时心理投射的影子,是自己的亲眷。宝钗不过更严重点,薛家以外的人,压根不可能让她爱的起来。
但她们是兄妹,跟薛蟠同床共枕的人只能是香菱。那香菱不就是宝钗的替身吗?况且,香菱后来还真爱薛蟠呢。至少,她视薛蟠的利益为天,这点跟宝钗绝对一样。
3、薛蟠先占香菱为己有,后又打骂虐待,视为敝履。这时薛家甚至要卖掉香菱。
当初说好做妾呢?摆酒席明公正道的,做给谁看呢?妾是半个主子,不是奴才哦!
只有下等奴才才会被买卖,稍微有点地位的奴才,就算没用了也会另行安置。就算养条狗,但凡有点人性的主人,也不会轻易卖掉它。所以,没有一个奴才乐意被卖,那意味着自己连狗都不如!
这样前后巨大的反差,证明薛家无恩无义、冷漠刻薄到极点。简单三个字,不是人!
你以为只对香菱如此?呵呵,错!到了宝钗婚后败落,无依无靠成了累赘的时候,你再看看薛家怎么对她。
有人可能不服:宝钗是薛家的小姐,跟香菱不是一回事吧。醒醒吧!这里不是《知否》剧组,红楼梦里哪个女子不是娘家牺牲品?社会地位越低的家庭,越肆无忌惮的啃食女儿的血肉。
而薛家这种奸滑商户,拿人命当儿戏的男主,把外男硬塞进女儿闺房的老鸨妈,难道还能指望他们比其他家强吗?
卖香菱这一节应该是个影射。未来四大家族都完蛋了,薛家没钱花,很可能要卖了宝钗。不过由于她阻止卖香菱,积了点功德,到时候会有人出面救她。
总之,香菱这一生深陷泥坑,被吃人不吐骨头的薛家榨干生命每一滴血。深层去看待宝钗的人生,其实就是这个模样。
05 甄家人命运之隐喻重要的人物都跟香菱神交叉,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甄家的命运浮沉,囊括着所有家族的浮沉。说明甄家几口人,就是本书主角人物的缩影。
1、香菱被拐,影射黛玉进贾府。
2、香菱被拐子打骂虐待,影射的是黛玉在王夫人的淫威阴影下,小心翼翼的生活。
而后者是被暗写的,王夫人对她的一切不善,被作者全部隐去,只有黛玉悲戚的诗句,侧面露一丝真相。
3、香菱委身薛蟠,影射的是黛玉后期被宝钗降伏,不得已委身于封建礼教。
4、香菱以为薛蟠终身可靠,甚至还热切盼望正妻过门。这份痴心,影射的是黛玉后期认薛家干妈,被王薛老妇们反复欺骗,玩弄于股掌之间。
5、香菱被虐待至死,影射的是黛玉失去贾母的庇护后,会被王夫人欺凌至死。
6、甄家那个仆人霍起(谐音祸起),可以影射很多问题。
(1)甄士隐错看了贾雨村,林如海跟他一样。林如海身边必然也有霍起这样的下属。
林家五世侯爵之家,后来竟然都死绝了,实在说不通。林如海是病死的不假,但为什么而病,却大有背景。林家的消亡,很可以与下属出卖有关。
认人不明,用人不良,往往是清高知识分子失败的关卡!
(2)霍起带香菱出去把她弄丢了。黛玉是跟贾雨村一起进京的,所以贾雨村就是祸害精。
(3)香菱在正月十五看花灯时被偷走,当时那满街的热闹场景,读者不觉得有点熟悉吗?
对,就是元春省亲的场面!元春是正月十五回家省亲的。这就是说,拐子也可以映射皇家。元春泪水涟涟的,也是个被偷走的香菱!
省亲的这场好戏,彻底拖垮贾府。一片繁华是给别人看的,自己家只能泪水往肚子里咽。
7、甄士隐被岳丈鄙视,越过越穷。这影射了贾府抄家后宝玉的处境。
宝玉败落后会靠四方接济度日,但饱受冷眼侮辱,把世间人情冷暖尝了个遍,把人间的生存艰难也试了个遍。他的惨状,胜过甄士隐百倍(脂批有冻饿乞讨的透露)。
8、甄士隐最后顿悟,翩然而去。影射宝玉历尽艰辛后,彻悟出家。
9、英莲走丢只是从精神上打击了甄家,甄家真正完蛋是因大火,这当然影射贾府被政治之火烧了。
但是请注意,火不是甄家的,起源于葫芦寺,甄家是连带遭殃。
古人都喜欢葫芦,因为它谐音“福禄”。烈火烹油的福禄,带累了贾府,毁灭了贾府。而烈火烹油的福禄,来自哪里呢?当然不是走下坡路的贾家,而是权势熏天的王家。
争权夺势的王家,才是四大家族的掘墓人。贾府跟着倒霉!详见《红楼梦悲剧探源:四大家族为何被抄家,是因为元春失势吗?》
10、甄家娘子封氏,女儿丢了丈夫走了,连个丫鬟也嫁了,自家人一个不剩,她孑然一身活在世上。这影射的是宝钗。
宝钗是自动灭绝情感的,作者会让她清冷孤绝的活着,如坐井底,如入雪洞,空洞无物的煎熬生命。
当然,薛家可不会像封家一样,给她提供生存之地。宝玉惨过甄士隐,宝钗也必然惨过封氏百倍。
11、丫鬟娇杏(谐音侥幸),与之神类似的是莺儿。人物特点、名字的类型都很神似。
那么娇杏影射的就是莺儿,以及跟莺儿类似的下人。她们可能攀上了新的权贵,又一波命运沉浮开始了。
大观园是虚构的世外桃源,宝黛爱情虽然可悲可叹,但实际上已被作者强力美化过,现实里还要惨一万倍!
贾府里的一切都是经过美化的,可以叫做限量版、梦幻版。而甄家父女的命运才是现实版。在那个年代里女人原本没生存保障,孤女更是任人践踏,其实香菱才是现实的。黛玉只存在于神话中。
卓语将在头条号里持续不断的解读红楼原著,引领读者细品其中玄奥。敬请关注卓语,等待精彩更新。
#红楼梦# #文化# #香菱# #中国古典名著#
第五回红楼梦警幻仙子说的宝玉你将娶一个小名叫可卿的,有提到兼美,这个可卿指的是谁。是不是黛玉和宝钗
这个可卿即为秦可卿,兼美是她的乳名,不是黛玉和宝钗。宝玉在秦可卿充满甜情蜜意的闺房布置中观赏后感到困乏了,于是做梦,梦到太虚幻境中所见的种种。原文:“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并不是说将来会娶,而是当时即可成婚,其实秦可卿本人可以说是黛玉,宝钗的完美“结合体”,原文:“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
秦可卿“兼美”的梗在哪里?“兼美”又是什么意思?
秦可卿的兼美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的介绍,说她的妹妹秦可卿兼具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美,同时乳名就叫兼美,兼美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兼具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美。
众所周知,大观园女子之美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首,而林薛之美又各不相同,林黛玉是林下之风,动若扶柳,是属于病且清瘦的美;而薛宝钗则有杨玉环丰腴圆润之美,肤白胜雪,是属于端庄风韵的美;这两种美是对立的,而在秦可卿身上却得到了统一,所以说秦可卿是兼美。纵观红楼可知,秦可卿英年早逝,身体素来就弱,而且在她生病期间,冯紫英为贾府推荐的医生张友士为其诊脉,就说过大奶奶心思过重,忧思缠身。
这说明秦可卿是个掐尖要强心事重的人,这一点和林黛玉非常相像。
林黛玉除去还泪常哭的印象外,给人记忆深刻的地方就是她的心事重,聪明七窍玲珑心,但是心细就会导致不够豁达,这样的人常常自己为难自己,在贾府这个人人富贵眼的大家庭里,很容易忧思缠身导致自己多病多灾,在这一方面,林青是有共通处的。而秦可卿作为孙辈里的第一得意人,深受贾母等长辈的喜爱,可见十分地会办事做事,这又同时具备了薛宝钗的特点,众所周知,薛宝钗是非常会做人的,而秦可卿活着时的确众人交口称赞,并且主掌着宁国公府的事情。
由于同时具备林薛二人的美,所以秦可卿是大观园女子中集端正风韵与风流轻巧于一体的形象。她不仅具备薛宝钗的处事手段、办事能力和远见,同时又具备林黛玉的灵巧心思,气质如兰。但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却导致她忧思过重,思虑成疾,什么话都压在心上,又是个不输于人的性子,最后这个心性极高、聪明不过的人,强撑不过家族琐事和人言,最后竟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