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通公司(Qualcomm)发布2022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27日的Q2财季,高通营收同比增长41%达112亿美元,创下新高,非GAAP每股收益3.21美元,同比增长69%。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得益于高通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表示,“这反映了我们对于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执行的成功”。从数据来看,在当前十分火热的汽车赛道,高通进一步站住身位,营收达到了3.39亿美元,订单总估值超过160亿美元,环比增长超过30亿美元。物联网业务板块的表现同样抢眼,营收高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61%。
这些快速成长的业务板块,为高通公司勾勒出了诱人的前景。但就眼下而言,智能手机业务依旧是拉动高通业绩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63亿美元的营收,不仅创下新高,更是占到了总营收的一半以上。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近两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02.2万部,同比下降17.7%。与此同时,行业调研显示,中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也在不断延长,平均换机周期已经接近30个月。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全球市场的缩影。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下降11%。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高通的智能手机业务依旧能够逆势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骁龙芯片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
《华尔街日报》曾估算,中国手机厂商已经拥有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能量不容小觑。近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纷纷冲击高端市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高端化浪潮。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今年3月底发布的报告数据,去年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提升了10%。Counterpoint发布的研究数据亦显示,去年高端手机市场(定义为价格超过400美元/2548元人民币的手机)同比增长了24%,大大超过同期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的7%。
冲击高端市场自然离不开高端芯片,而在安卓阵营,骁龙一直是高端SOC的代名词。无论是骁龙 S1 到 S4 时期,还是 “骁龙 8XX” 时期,骁龙一直都是 Android 旗舰的御用移动平台。这一地位直到今天,依旧无法撼动。目前,小米、荣耀、vivo和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已经确定未来2年继续在旗下高端手机中采用骁龙移动平台。此外,骁龙还将为约75%的三星Galaxy S22智能手机提供旗舰级处理器,相比向三星Galaxy S21提供处理器的供应比例增长约40%
如果这些带来的印象还不够直观,冲击感还不够强烈。那么不妨来看看近期上市的旗舰手机都有哪些搭载了骁龙平台。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喊出“一帧影像,动用两块芯片”口号 的OPPO Find X5 Pro。在OPPO自研的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芯片和骁龙8移动平台的配合下,OPPO Find X5 Pro拥有超强的动态抓拍能力、清透明亮的超清夜景和出色的HDR逆光拍照表现,同时首次支持芯片级4K夜景视频、HDR视频、4K极夜视频和第三方App相机增强四大芯片级影像体验。
此外,努比亚 Z40 Pro、小米 12 Ultra、一加 10 Pro、摩托罗拉 Frontier、Redmi K50电竞版、realme GT2 Pro、黑鲨 5 Pro、红魔 7 Pro等旗舰手机也均搭载了骁龙8移动平台。
可以说市场上几乎每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的高端旗舰,从拍照手机到游戏手机,都是“骁龙inside”。骁龙堪称当之无愧的“旗舰收割机”。
骁龙,真正的“六边形战士”骁龙之所以成为手机厂商旗舰机型的不二之选,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其在性能上的全面领先优势。伴随着手机行业一路成长、拥有深厚技术积淀的高通,在连接、AI、影像、音频、安全和游戏六大性能维度上均筑起了坚固的技术城墙,已修炼成为真正的“六边形战士”。这种全面性带来的安全感是无可比拟的。
骁龙移动平台究竟有多强呢?仍以最新的骁龙8为例,它采用了4nm制程工艺,是高通首款使用最新Armv9架构的芯片。
连接性方面,骁龙8集成了第4代骁龙X6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是全球首个支持10Gbps下载速度的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
影像方面,骁龙8支持Snapdragon Sight骁龙影像技术,带来了首个商用的移动端18-bit三ISP,数据吞吐速度达到每秒32亿像素。其捕捉的影像数据,动态范围比前代平台高4000多倍,带来极致的动态范围、色彩和清晰度。同时,骁龙8也是首款支持8K HDR视频拍摄的移动平台,并且能够以超过10亿色的顶级HDR10 格式进行拍摄。
AI能力方面,骁龙8搭载了第7代高通AI引擎,与前代相比,骁龙8张量加速器速度和共享内存均提升至前代平台的2倍。
在游戏方面,骁龙8搭载全新高通Adreno GPU,与前代相比,其图形渲染速度提升30%、功耗降低25%。骁龙8还提供Adreno图像运动引擎(Adreno Frame Motion Engine)特性,在近乎同等功耗下能够实现两倍画面帧数。
音频方面,骁龙8是首个支持全新LE Audio特性的骁龙移动平台,包括广播音频、立体声音频录制和游戏语音同步回传,还支持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体验。
除了在高端市场独孤求败,骁龙在中低端市场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布局。去年底,高通再次在中低端芯片上发力,推出了三款超高速的5G芯片,骁龙 778G Plus、骁龙 695 和骁龙 480 Plus。这三款芯片,全部采用了先进的6nm的制程工艺,而且还全面支持5G的Sub-6和毫米波频段连接,依旧竞争力满满。
多元化布局成效初显,高通再添增长新引擎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骁龙在智能手机市场还远没有达到它的最顶峰。不仅如此,作为一家骨子里渗透着创新基因的企业,高通时刻都在超越自己和开拓新的领域。目前,高通正在将其在手机领域积累的技术,平移和复制到汽车和物联网领域,从而推动多元化战略发展,进而打开公司的中长期成长空间。高通的最新财报数据表明,这一战略已经初显成效。
高通的多元化业务布局中,最引人注明的当属汽车市场。得益于射频前端的技术优势,高通如今已经在车载网联和汽车无线连接领域拔得头筹,实力不可忽视。同时,高通在汽车芯片方面的表现也相当突出,不但此前正式发布了全球首颗5nm汽车芯片——高通SA8295P芯片,而且还在CES 2022宣布,与沃尔沃集团、本田汽车和雷诺等汽车制造商达成芯片供应协议,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汽车版图。
今年4月,高通完成了从SSW Partners收购Arriver™(安致尔)的交易,增强了高通技术公司为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以规模化方式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式全集成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的能力。
更早之前,高通还与宝马集团达成长期合作,共同开发宝马自动驾驶软件栈,并将其扩展至Snapdragon Ride平台,未来高通可将Snapdragon Ride平台提供给所有层级的汽车厂商。
除了汽车产业外,高通在元宇宙领域的布局也被看好。CES 2022上,高通确定将和微软在AR领域合作,扩展并加速AR在消费级和企业级市场的应用。据悉,高通和微软将开发定制化AR芯片以打造新一代高能效、轻量化AR眼镜,计划集成Microsoft Mesh应用和骁龙Spaces XR开发者平台等软件,有望加速元宇宙的成像。
尽管对于高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大众早就习以为常,但不得不说高通此次财报交出的成绩单仍然让许多人眼前一亮,让大家不禁好奇,它的极限究竟在哪。未来,随着多元化布局的逐步深入,相信高通未来还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雷峰网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主要业务营收或将四财季连续下滑,真的是因为华为带动了中国市场的5G吗?
8月1日,高通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根据报告显示,高通第三季度营收为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6亿美元相比增长73%;净利润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增长79%。
虽然营收和利润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70%,但高通昨日早晨盘后的交易中,跌幅达5%。
为什么会出现业绩增长股价反而下跌的情况?原因在于高通的96亿美元的收入中,48%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赔偿收入,这笔专利费许可收入高达47亿美元。剔除这部分专利收入,高通在第三财季的销售额为48.9亿美元,这一数字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0.9亿美元。
营收不及预期,股价自然会下跌。
当然,股价下跌还有一点原因在于,财报中高通的主营业务营收数据不是很好。高通主营业务主要分为CDMA技术集团(QCT)和技术授权部门(QTL)。CDMA技术集团营收为35.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技术授权集团营收为12.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
从2019年第一财季开始,高通两大主营业务营就出现了营收下滑,这已是连续下滑的第三个季度。对于第四财季营收,高通预计为43亿美元到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亿美元下降12%到26%,仍旧不及预期。
至于原因,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解释:由于华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突飞猛进,使中国的不少高通客户开始重点发展5G,并取消了许多4G机型订单,进而影响了高通公司的业绩展望。
高通主营业务连续三季度持续下滑,甚至还会迎来整个2019财年的业务下滑。其中原因,真的是因为华为带来中国市场5G潮吗?
我看未必。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说起了。
过不了的专利槛
所有手机厂商,都逃不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专利槛,尤其是3G专利,高通几乎全部垄断。
作为全球范围内手机芯片的主要提供商,高通主要业务是向手机厂商提供芯片,通过收取专利费的模式来盈利。
高通的的专利主要集中在3G领域。资料显示,高通在CDMA上拥有包括600多项核心专利在内的共计3900项专利,占CDMA所有专利的27%,垄断了全球92%以上的CDMA市场。在中国,这一比例几乎达到100%。
高通的垄断是在3g网络时代形成,3g网络的核心标准是CDMA,而高通则拥有CDMA技术标准的大部分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要兼容2g/3g/4g网络,而高通则垄断3g网络,4g网络也有大量专利。
同时高通还垄断手机核心处理器芯片,除苹果和华为之外的手机厂商,几乎都要向高通购买手机处理器芯片。在3G/4G时代,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绕不过去高通的专利墙。只要是具备通讯功能的手机,都要向高通上交一定比例的专利费。
高通高级工程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法律顾问陈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芯片本身是没有办法体现到高通一直以来所累积的庞大蜂窝技术标准必要专利的,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有高通的发明。
言外之意,一部智能手机即便是没有采用高通的芯片,也一定会用到高通的蜂窝标准必要专利技术,就必须要尊重其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每一部智能手机都会用到高通的无线通信技术,不管是否采用了高通的芯片。
在专利费的收取上,高通可谓心狠手黑。譬如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必要中国专利的授权,高通对3G设备(包含多模3G/4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包含3模LTE-TDD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
这意味着,一部售价2000元的国产手机,需要缴纳2000*65%*5%=65元的专利费。手机卖得越贵,专利费交的越多。
对智能手机而言,虽然显示屏、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等是核心元器件,但通信才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根本。只要手机具备通讯功能,就会基于高通在1989年研发的CDMA技术,就跳不过高通专利这个槛。
苹果反击高通
2016年之前,iPhone系列产品一直采用高通芯片。
2007年,乔布斯与高通时任CEO保罗·雅各布建立友好关系并达成共识,苹果每部iPhone将向高通支付7.50美元的专利费用。至2011年库克出任CEO后,认为一协议是“非常过分”的,并推动进行修改。
后来,高通又对专利费标准加以改动。相关资料显示,在2017年之前,高通对出售的3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
苹果之所以坚持拒缴专利费,是因为在苹果等看来,“高通税”存在不合理之处:智能手机厂商只是在通信模块上应用了高通的专利,却要按照整机价格向高通付出5%专利费。
你想,一部售价800美元的手机高通收5%专利费,每部手机收取40美元,上亿台的出货量就是40亿。库克提振股市的策略靠提高产品售价,iPhone价格越卖越高都超万了,苹果出货量那可都是2亿保底,销售收入的5%都给了高通,这不就成给高通打工了吗?库克想想就头大。
苹果和高通的手机相关专利纠纷,核心问题在于苹果认为高通利用非法专利行为来垄断调制解调器芯片市场。
库克曾与高通展开多次谈判,但苹果的专利费足以决定高通的营收。要知道,高通2019财年第三季度营收的48%都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收入,足见苹果对其应收的重要性,所以高通断然不会答应库克的要求,双方反复协商无果。
于是在2016年,苹果弃高通而选英特尔,开始在部分iPhone机型中使用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甚至,库克还曾对高通落井下石。
在韩国调查高通垄断时,苹果提交了高通的垄断证据,这使得愤怒的高通直接扣押了需要返还给苹果的10亿美金。
2017年1月,苹果公司对高通提起了索赔10亿美元的诉讼,指控这家芯片制造商对其芯片产品收费过高。
有意思的是,这次苹果起诉高通,还得到了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的组团支持。甚至,同一时间英特尔和三星还联合起诉高通,称后者利用其在移动处理器行业的主导地位排挤行业对手。
2017年4月,高通正式反击,在美国加州南区法院反诉苹果,称其部分iPhone机型侵犯其六项专利,请求禁止iPhone在美国出售、广告展示、市场营销和仓储活动。
这次反诉之后,苹果公司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许可费,还让供应商不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自此,双方你来我往,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专利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大战不只是在美国展开,高通一度在全球所有苹果产品所在市场起诉苹果公司。2017年10月开始,高通正式在中国起诉苹果,要求全面禁售iPhone。后来,高通又在欧洲等地起诉苹果。
当然,苹果也不甘示弱,于2018年1月份在全球起诉高通垄断。同时,苹果在2018年发布iPhone XS系列时,干脆弃用了高通基带,全部选择英特尔芯片。
双方互诉的结果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和欧洲法院都判高通胜诉,禁止了苹果手机部分型号的销售。
高通目的很明确,就是靠起诉让苹果恢复与其合作。直到2019年4月份,高通如愿以偿,苹果与之达成和解,双方同意放弃全球范围内所有诉讼。苹果需要向高通支付45-47亿美元的补偿金,并提供一份芯片供应协议。
但苹果与高通达成和解,并不是因为其与高通在全球的官司,而是因为其在5G手机的进展上现在最好的策略仍旧是与高通合作。
自然,最后苹果也没有缴纳高通起诉的70亿美元。同时,在双方互诉的进程中,苹果等一众厂商抓着高通的专利垄断不放,也让其不得不在2017年重新调整了专利授权费用。
逃离“高通税”
事实上,在“高通税”的强压之下,有能力的手机厂商都会千方百计想着如何摆脱高通的控制。
譬如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尝试脱离高通芯片对其的束缚。从iPhone 7开始应用英特尔芯片,到iPhone XS摒弃高通基带,都是苹果在尝试的方法,即便英特尔的基带芯片性能不如高通。如果英特尔能够顺利研发5G芯片,苹果应该还不会与高通和解。
苹果一直在变着花样尝试如何绕过高通,积极设计并研发无需任何高通组件的iPhone和iPad。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在扩展其定制芯片的开发和使用,并尝试为自己的设备构建更多的无线组件,比如将自己的蓝牙和Wi-Fi芯片放入最新的Apple Watch和AirPod耳机中。
为了提高通讯芯片的研发能力,更是做了很多布局。2014年,苹果开始大幅招聘相关工程师;2016年,苹果开始在新款iPhone上使用英特尔的相关芯片。
2017年,苹果挖来了在高通工作8年负责技术路线图的副总裁Esin Terzioglu,以研究将调制解调器芯接集成到苹果A系列芯片上。因为调制解调器,是iPhone中较贵也是耗能较高的芯片组之一。
虽然在iPhone XS和XR中只使用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但苹果一直对其性能和可靠性存在疑问。迫于英特尔5G基带芯片的缓慢进展与产品缺陷,苹果干脆买下了英特尔的芯片业务用于自研。
苹果从iPhone 7开始就通过引入英特尔的基带与高通进行对抗,不断在产品设计及芯片研发上布局,主要就是为了逃离“高通税”,甚至不惜新机型通信质量受影响导致品牌力下降的后果。
王吉伟频道认为,苹果代表了反抗“高通税”却又不得不与高通相爱相杀的一股势力,而像三星、华为等厂商因为及时布局,已在5G芯片专利上基本告别了高通。至少可以通过交叉授权等方式免费获取专利,同时还能在5G芯片行业中分一杯羹,打消高通过往凭借专利垄断欺行霸市的嚣张气焰。
“高通税”的不合理早已引起多国政府的重视,2015年我国发改委处以高通2013年度在中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合计60.88亿元。此后,高通修改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
5G不占优势
5G时代来了,但高通并没有能力再次垄断5G,甚至它在5G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华为、三星等厂商超越。其实在4G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高通已经没有原本的垄断优势。
在过去的2G、3G和眼下的4G时代,高通长期以“不获得专利授权、没有芯片销售”的商业模式,用知识产权大棒和断供芯片的威胁,逼迫下游手机厂商乖乖缴纳巨额的专利费。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都曾受到过高通威胁,就连苹果与华为也不例外。
但随着3G和4G技术的发展,新通讯技术正在逐步取代旧技术。同时华为、三星等厂商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人才经费,这些厂商在新通讯技术的发展进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高通。由此,高通的CDMA专利技术正在被更新的技术体系所稀释,高通的垄断优势正在被逐步瓦解。
一个鲜明的写照就是,在4G时代包括高通、联发科以及华为海思等全球范围内的厂商都在研发手机芯片,并非只有高通一家在做,甚至就连小米也推出了澎湃芯片。至于AI芯片,中国厂商目前的研发进度并不比国外厂商差。
掌握了芯片设计研发的厂商,往往会在手机最重要的通讯模块芯片商进行努力 探索 。譬如华为,大多数旗舰手机都会采用自家的麒麟芯片,基带也会待在自产巴龙芯片,还与射频芯片都已实现自产。
当然,其他型号手机或许会采用高通芯片,但很多新品都已经实现了自产替代。这样做,首先是不再受高通的要挟,其次是不用向高通交纳太多专利费。
随着5G的逐渐到来,更多的公司掌握了5G专利,高通的垄断优势就会越来越弱。当然,凭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技术积累,高通在5G乃至以后6G可能仍有优势,但这个优势正在逐渐减小,同时更多掌握先进通讯技术的厂商也会与之瓜分这个优势。
其中华为公司以1481族占据榜首,占比28.9%;瑞典爱立信公司1134族紧随其后,占比22.1%;韩国三星集团1038族,占比20.3%。而高通,并不在这个榜单。
显然,在5G技术标准中,高通在专利数量已经不占优势。
垄断的另一面
专利授权模式可以为高通带来巨大收益,但它同时也有致命的缺点。
专利授权模式的优点很多,其垄断特性能够让厂商在竞争中就能占据较强优势。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风险性强同时投入更高。
王吉伟频道认为,高通面临着专利稳定性能否持续的问题,譬如购买的专利技术何时到期,自身的专利到期后如何继续维持,以及交叉授权专利能用多久等。
另外,专利技术还存在技术越过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被超越或者被淘汰,这个垄断技术也就没有太大的存在意义了。
从上文分析亦可知,高通在5G专利数量上并不占明显优势,从3G到4G再到5G,在专利这个层面高通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下,专利费并不是基于提供的芯片的价格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整机。即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也就是说,在4G手机上镶嵌一块钻石将其做成售价10万元奢侈品,高通也会在6.5万的基础上收取3%-5%的专利费用。这一点,为全球厂商所诟病。
更令手机厂商气愤的是,高通不止垄断通讯专利,还按照芯片和专利费捆绑销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走专利签订的流程并缴纳5%专利许可费用,也就没法获得高通芯片。
并且高通还与众多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公司签订交叉许可,如果不签订协议,就没法获得高通专利授权,比如用联发科芯片,联发科难以绕过高通专利,后者依旧能凭借其条例,朝联发科下游客户按销量收取专利费。2016年高通起诉魅族,就是因为魅族使用联发科的芯片而没有向高通交纳专利费。
重要的一点在于,高通的主要营收就是靠专利费。中国是高通最大的市场,据高通财报统计,在2016财年国产手机厂商为高通贡献了53%的营收,共计252.8亿美元,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专利费用。
再以2017财年为例,高通总营收为223亿美元,其中来自高通技术授权的营收为64.45亿美元,税前净利率高达80%。
以上两组财务数据证明,高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技术授权。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苹果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用后,高通当季度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这意味着,如果通讯技术越来越新,高通的专利越来越少,掌握5G以及未来通讯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高通就越来越没有优势。高通的专利授权业务就就会不断枯萎,其营收也将会不断减少,并将会进一步导致其市值下跌。显然,这个事情正在发生。
高通过往的底气来自于大部分手机厂商绕不过去的专利短板。但现在厂商正在不断补齐这个短板,专利垄断与高价授权反而成了高通的短板。
除了商业模式本身,在监管层上,过于垄断的行业,又很容易招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及罚款。
从2010年开始,韩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就多次对高通涉嫌垄断做过处罚。尤其在2017年,高通先后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监管部门认定垄断,并开出了巨额罚单。
甚至,就连美国贸易联邦也看不惯高通的长期行业垄断。2019年1月,美国贸易联邦委员会,对高通提起垄断诉讼,并已初步获得法院的支持,判高通必须向竞争对手(芯片厂商)授权必要专利。
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正在一步步迈向垄断失控。
后记:IOT、车用能否放飞高通?
为持续保持领军地位,高通早已布局5G,并进军物联网、 汽车 领域。
并且,为了进入 汽车 领域,高通早于2016年就以470亿美元收购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车用芯片制造商。
但是在IOT领域和车用领域,已经推出从芯片到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国内外厂商已有不少。仅NB-IoT芯片级的玩家就有英特尔、华为、中兴、联发科等十家厂商之多,高通只是其中一员,这还不用说国内的紫光展锐等厂商。
云计算厂商方面,阿里云的IoT芯片,在2018年销售量就已超2亿片。并且,在7月25日发布了ALOT芯片玄铁910,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7月3日,百度云也推出了首款语音AIoT芯片。小米也在近期投资收购了两个公司,准备做IoT芯片。
家电厂商中,海尔早已推出自己的物联网芯片,美的也已经实施了芯片计划。
目前中国已有数家能够生产IOT芯片的厂家,同时AIOT芯片领域的创业企业已不少于30家。还有寒武纪、商汤等自研AI芯片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对于很多能够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厂商,车联网也只是其IOT战略的一个应用场景。
因此,在IOT芯片这个领域,高通想要在中国市场兴风作浪,应该没有那么容易。至于专利授权,还要看其掌握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稀缺性与稳定性。
与高通垄断3G专利的一枝独秀的时代相比,现在的5G、IOT时代是众多厂商百花齐放的场景。即便万物互联的市场足够全球厂商吃一个时代,高通又能不能凭借现有的芯片 专利授权模式做这个时代的吃豆人呢?
或许,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模式谢幕的时代。
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
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
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高通该财季营收为1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创下历史纪录,净利润为29.34亿美元,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
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1美东时间周三(27日)盘后,全球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发布了强劲的第二财季业绩报告,其中营收和每股收益都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此前的预期。
高通周三收涨1.2%,报135.1美元。受财报利好提振,该股在盘后交易中继续上涨逾6%。
财报显示,高通第二财季调整后营收为111.6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41%;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21美元,亦高于预期的2.91美元,同比增长69%。
具体分业务来看,其最重要的芯片业务部门QCT(Qualcomm CDMA Technologies)报告的销售额为95.5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技术许可部门QTL的营收达到15.8亿美元,也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5.5亿美元,同比下降2%。
业绩指引发面,高通表示,预计第三财季每股收益将介于2.75 - 2.95美元,营收约为109亿美元。该公司的预测高于华尔街预期的99.8亿美元的营收指引。
据悉,高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的销售,以及蜂窝网络连接技术的许可。
该公司周三发布强劲业绩之际,正值市场对2022年芯片企业的业绩持更广泛的怀疑态度,芯片企业能否继续受益于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强劲需求和供应有限的有利局面。
高通向投资者强调,公司可以成为许多其他市场的芯片供应商,而且可以在主营手机芯片业务之外实现多元化。
四大市场均出现增长
高通的四个主要芯片市场在截至3月份的财季中都实现了增长。
手机市场是高通芯片最大的市场,同比增长56%,至63.3亿美元。这表明,在通胀环境下,智能手机销售可能放缓,但这家主要安卓芯片制造商尚未受到影响。其次,射频前端业务是一项专注于5G连接芯片的业务,增长28%,至11.6亿美元。
目前,汽车市场的销售额仍然很小,但该公司仍然乐观地认为,它与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合作将带来更多的增长。高通汽车部门销售额为3.39亿美元,同比增长41%。来自瑞典的美国汽车技术提供商Veoneer的收入不包括在截至3月份的季度内,高通最近刚完成这家公司的收购。
此外,生产低功耗和低成本芯片的.物联网业务增长61%,至17.2亿美元。
高通还表示,当季公司支付了7.64亿美元的现金股息,并回购了价值9.51亿美元的股票。
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2美国当地时间4月27日,高通发布了2022财年第二财季财报。
报告显示,高通该财季营收为1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创下历史纪录;净利润为29.34亿美元,同比增长67%;调整后净利润为36.61亿美元,同比增长68%。高通该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高通长期主打产品为智能手机处理器,也为苹果iPhone供应基带芯片,因此其业务表现更容易受到终端需求影响。财报显示,高通手机芯片收入增长了56%,至63.3亿美元。
市场曾有声音认为,随着中国安卓手机需求放缓,高通增长会受到威胁,但高通上季的手机芯片收入高于此前华尔街分析师预估的59.9亿美元。
为了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高通施行了多元化策略,积极跨足汽车、物联网等领域,近期还加大对个人电脑市场的投入。
高通称,物联网和汽车业务在第一财季快速增长,提振了业绩。本季度高通物联网智能设备芯片收入增长了61%,至17.2亿美元。汽车芯片销售额增长41%,至3.39亿美元。
目前,宝马、通用汽车和雷诺是高通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客户,高通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通信处理、数字驾驶舱、信息娱乐等相关技术。高通还为无线固网运营商提供芯片,称正与125家公司合作开发无线固网接入产品。
销售芯片和软件以外,高通还通过向外提供通信专利技术授权收取专利费,即高通技术授权(QTL)业务。本季度,高通QTL营收小幅下滑2%至15.8亿美元。
过去一年多,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的情况下,高通采取了优先保障5G和旗舰产品出货的策略,但主要代工方三星4纳米良率不及预期,叠加新冠疫情和欧洲局势影响,高通出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今年,供应链传出高通将把新款5G旗舰芯片“骁龙8 Plus”代工订单由三星转至台积电,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生产,最快4月出货,预计三季度放量。不过,高通与台积电对此均不予置评。
高通首席执行官安蒙(Cristiano Amon)称,本季度业绩反映了公司在增长和多元化策略执行上的成果,以及市场对处理器技术的强劲需求。
安蒙表示,高通在三星的Galaxy S22系列手机中占有四分之三的份额,而在上一代手机中只有40%。通常,三星在Galaxy S系列手机中有近一半比例采用自研芯片。此外,高通还为小米、OPPO和荣耀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提供集成芯片。
展望2022财年,高通预计,受益于三星Galaxy系列旗舰手机与部分中国智能手机供货商,旗下智能手机业务将增长50%以上。
强劲的获利前景和创纪录的单季营收,刺激高通股价在盘后交易一度大涨7.3%。该股周三在正常交易时段上涨1.2%到135.10美元。
高通第二财季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长3高通发布2022年第二财季财报。数据显示高通本财季营收111.64亿美元(约合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创下历史纪录;净利润29.34亿美元(约合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营收和利润双双大涨。
高通CDMA技术集团本季度的营收达到95.48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其中来自手持式设备的营收为63.25亿美元,同比增长56%;来自射频前端业务的营收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8%;来自汽车业务的营收为3.39亿美元,同比增长41%;来自物联网业务的营收为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61%。
从财报上能看出,高通的业绩正处于蓬勃发展状态,特别是骁龙5G芯片产品,营收大涨56%。虽然竞争对手联发科本季度的业绩表现也同样很亮眼,但高通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营收创新高,利润大涨。
前几年,安卓手机中高端市场,可以看成是高通骁龙和华为海思麒麟相互竞争的战场,两者战的不可开交。而联发科虽然也有着不低的市场份额,但由于性能方面的弱势,基本只能出现在部分中低端机型身上,无缘3000元以上价位段的市场。
但是,自从华为手机业务遭到限制,海思麒麟芯片无法生产,高通骁龙瞬间失去竞争对手,并快速在中高端市场进行扩张,吞并华为腾出的市场空间。一时间,高端市场几乎是高通骁龙一家独大,近两年的业绩也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不过,联发科刚好也在这两年快速发展起来,天玑系列5G芯片的诞生,尤其是天玑700/800系列的出现,帮助联发科迅速占领中低端5G手机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2020年下半年,联发科在全球移动手机Soc市场的份额终于赶超高通,成为世界第一。
今年,联发科再次带来天玑9000/8000系列两款产品,在高端市场与骁龙8系形成对抗。可以看出,联发科在处理器性能、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已经完全追赶上高通的脚步,高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