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又到了一年的岁末。各地人民都开始为了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而正月,也就变成了中国人的“新年之月”,在正月里,除了被大家熟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还有一个“老鼠节”,这个节日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春节,是无数中国人无法忽视的节日。关于它的传说,也十分传奇,据说有一叫做“年”的凶灵,专门在岁末出来害人,百姓十分恐慌,但是慢慢发现,这头恶兽害怕爆竹声响,于是在这之后,每至岁末,百姓必然鞭炮相鸣。所以过春节又称“过年”。而只要不出正月,那就是都在年里了,除了初二会公婆,初五送穷,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节日,就是正月十二的搭灯棚,也就正式为正月十五的“灯节”做准备了。
其实正月十二还是“过老鼠节”,这是专属于河北省和周边地区的节日。据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老话说,在正月十二的晚上,是老鼠结婚的日子,所以在这个晚上人们会做许多事情,为了阻碍老鼠们繁衍的行为,多年来,人们逐渐形成了许多种有趣的习俗,比如这天必须要吃饺子,因为捏饺子的时候就像是在捏老鼠嘴,还要喝玉米面熬的粥,这是为了“迷老鼠眼”。
但是要说最为有趣的习俗还是“烤柏火”,所谓的烤柏火俗称“烤老鼠火”,在正月十二这天的黄昏,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树枝的木堆,由于柏树特殊的材质,此时的烟雾中会充满一股清香,然后一家老小都要走出门来,围着火焰团坐,一边拉家常,一边烤火,他们所用的柏树枝,大都都是小孩子们,从四面八方的树林里捡来的。
关于为何这样的,其实不同的地方也都有自己的说法,接下来让我列举三种比较普遍的原因。一种说法是,烤柏火谐音为“败祸”,这天一家人烤柏火,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会保佑一家人远离祸事,平平安安,远离病痛,老人们更是认为这是在“烤百火”,年年烤百火,就可以延年益寿,活到百余岁,这不仅是一种祈福,也是历年里的百姓们延续下来的一个习俗。
还有一种寓意是,在每年的“柏火堆”熄灭后,在里面倒入五谷杂粮,经过一晚上老鼠结婚的肆意糟践,第二天清晨,火堆中还剩下哪几种粮食,就代表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这种粮食将会丰收,因为老鼠们在这一年对这种粮食毫无兴趣,所以这一种粮食必将会屯满粮仓,还不需要警惕鼠害。积年累月,百姓们已经形成了习俗,所以后来尽管清晨不去看,也会在前天的晚上撒一把五谷。还有一种习俗是做“柏锁”,人们会在柏火堆中放入一些不再用的旧家什,然后寻找最后烧剩下的柏枝(质量较好的木炭),然后穿上眼,系上绳子,挂在家中最小孩子身上,可以保证一家人一年无病无灾,而这就是“柏锁”,它锁住了小宝宝的平安和健康,保佑着家族的未来。
关于河北省的“老鼠节”的一些民俗,现在已经不再延续,毕竟,“烧柴火”是污染环境。但是藏在这些民俗背后的,是千百年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秀的民风民俗是我们民族的根。所以,我们需要让这些东西保存下来,让这些民俗的根基得到继续的巩固与发展。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正月十二的烤老鼠火、烤百龄火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的汉族民间,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有的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烤老鼠火、烤百龄火(柏树俗称百龄)。
烤老鼠火,传说正月十二夜,老鼠娶亲。所以要烤老鼠火(因为烧的是百龄树叶,所以也叫烤百龄火)。
大人骗小孩,当夜,口念驴粪蛋,在碾盘处细听,即可听到老鼠娶亲的唢呐声。辈辈如此骗人,不知是否有信以为真实践者否。
80年代之前,家家门口烤火,纯用柏树枝叶烧,满街飘着清香,村村炮声不绝。小孩们提前几天,方圆几十里内找柏树枝叶。后来嘛,实在是没有柏树了,现在都烧柴火拉倒。烧至尾声时,倒入五谷杂粮,据说,第二天大清早来看,灰里剩什么粮食,即该年此作物将丰收。实际好多人不作此项目,有倒五谷者,其实第二天也并不看,科学普及了嘛,没人信这个,可风俗是这样,就有这样做的。
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驱邪,人们将不用的旧家什,统统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
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烧个板凳,领个双生”是人们烤火中新的寄托。
初十就是神出宫 长老带领着新婚新丁(就是去年刚结婚的和刚生小孩的)把老爷请出宫。
正月十二那天早上八点左右村里年轻人要到祠堂门口集合。大家抬神巡村要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大家就敲锣打鼓放鞭炮跟舞狮子 到中午才结束 到下午2点全村人集合大家把家里的桌子抬到祠堂那边 把自己家的贡品都摆上 样子到下午4点才结束 晚上就放电影给神看 。
正月初十二有何民俗讲究
1、搭灯棚
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2、烤火节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有的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
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驱邪,人们将不用的旧家什,统统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3、过老鼠节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等。
老鼠节这一天不能使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嚓”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嚓咔嚓”老鼠嗑东西的声音。当天上午,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
4、包饺子
正月十二这天,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捏紧,俗称捏老鼠嘴,意思是让它光高兴,少祸害东西。人们会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人们说,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家中一年都不会有老鼠。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
5、“点丁”日
在客家民俗中,元宵节要结灯挂彩喜庆团圆,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点灯了。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点丁”日。
点丁的习俗除了恭喜祝贺的寓意之外,还表示本宗族对新出生男丁的认同。凡是男丁都要被点一次丁,可以在出生当年点丁,也可以大几岁才点丁。按照习俗,醒狮来祝贺,主人家会燃放两条鞭炮迎接,并拿出喜糖、柑橘和利是答谢醒狮队。
6、早上敲遍墙角旮旯
“打、打、打旮旯,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拨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正月十二早上太阳还未升起来,各家各户的大妈、大婶们就带着孩子们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手拿着木棍敲打着可能藏老鼠的地方,土坑的坑洞里、墙角的老鼠洞里、墙根的砖缝里、木柜底下的布鞋里、牲畜棚里、柴房里、厕所里??凡是屋子里旮旯都要敲打个遍。
7、藏剪刀
早饭过后,该村各家的媳妇姑娘们都要把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而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包起来。据徐庄的村民们说,老鼠节这一天大人孩子都不能用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嗑东西的声音。媳妇姑娘们将剪刀藏起来,就是怕孩子们拿到剪刀玩耍。
8、收旧鞋
同时,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平时,该村老百姓将穿坏了的旧鞋不当作废品卖掉,而是专门等到老鼠节这天给上门收旧鞋的孩子们。据徐庄村村民韩大为大爷介绍,老鼠除了打洞外,还习惯藏在人们不穿的旧鞋里做窝、生育小老鼠。孩子们被收到的旧鞋再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烧掉,象征着将各家各户的老鼠“一窝烩”。
9、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
正月十二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而且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同时,因为花生和老鼠的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总之,在老鼠节这天,父老乡亲都针对老鼠想法各种各样的办法,可见老鼠是多么的不受欢迎呀!